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方法、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结果根据VAP感染判断标准,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22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27.5%,其中死亡4例,占18.2%;其中,通气方式采用口气管插管38例,经鼻气管插管12例,气管切开30例;80例患者使用过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抗菌药物2种以上54例,3种以上26例,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多为14d,使用时间最长者累计达49 d。结论预防和控制VAP,需要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原则,严格洗手,加强环境管理,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口腔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中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对比多种因素下两组患者的VAP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60岁及肺功能障碍这两种因素下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误吸反流、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及气管切开等因素引发的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误吸反流、气管切开、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等有关,给予患者优质口腔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杨慧娟 《当代医学》2016,(30):99-100
目的:研究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脑外伤70例,选择患者基本信息、抗生素及抑酸剂的使用、机械通气时间等可能与VAP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VAP危险因素,并结合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70例患者中12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17.1%。数据分析显示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等密切相关,经系统护理后11例病愈,1例死亡,死亡率8.3%。结论结合VAP的危险因素,实施呼吸机管理、呼吸道管理、病房环境管理等针对性护理举措,对降低重型脑外伤VAP发生率、降低VAP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2007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发生VAP的92例患者,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慢阻肺并VAP患者中分离出的菌株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4.1%)、铜绿假单胞菌(17.6%)、肺炎克雷伯菌(1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4.7%)和大肠埃希菌(10.6%)。与呼吸机使用前应用过抗菌药物治疗者比较,未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者病死率明显较低(17.9%比40.6%,P0.01)。而应用降阶梯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升阶梯治疗者(19.3%比57.1%,P0.01)。呼吸机使用超过4 d发生VAP的病死率为54.8%,呼吸机使用4 d内发生VAP的病死率为45.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并VAP患者的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机械通气前抗菌药物应用者的VAP病原菌高度耐药,病死率较高;抗菌药物治疗应用降阶梯疗法病死率较低;迟发性VAP与早发性VAP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防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采用机械通气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等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中,有27例患者发生呼吸机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28.2%,死亡5例,占18.5%;其中经口插管43例,经鼻插管13例,气管切开40例;有61例患者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有35例患者使用3种以上抗生素.结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鼻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清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独立危险因素,寻找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12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生VAP 与否分组,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行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确定VAP 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VAP 与未发生VAP的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插管方式、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镇静评分、昏迷评分、使用激素和应用呼吸机前48h使用抗菌药物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只有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及应用呼吸机前48h使用抗菌药物是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4.674、2.681、7.542和3.690)。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VAP 独立危险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降低VAP的发生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新生儿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100例。根据患儿是否患有VAP,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二组患儿胎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以评价VAP相关因素。结果:41例患儿出现VAP,VAP发生率为41%。其中:VAP患儿(观察组)病死6例,病死率为14.6%。对照组病死2例,病死率为3.38%。二组在病死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等因素对VAP发生的影响较大,其P均小于0.01。其中,胎龄小于37周、机械通气时间大于3h,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容易导致VAP,其VAP发生率分别为71%、91%和68%。结论:新生儿VAP发生于多种因素有关。要采取有效护理,改善新生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常规气管内吸引物定性培养相对于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培养对迟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早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机械通气患者常规每周2次行气管内吸引物培养,根据BAL液培养结果确定VAP诊断,可疑VAP前的最后一次气管内吸引物(EA-p)培养记录结果.比较EA-p与BAL液培养的一致性.结果 42例可疑VAP患者中,33例经BAL液培养结果确定VAP诊断.在33例BAL液培养阳性者中,EA-p培养相同且有相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的28例,占84.8%.两种方法对VAP的检出率无差异(χ2=0.08,P>0.75).结论 每周2 次经气管吸引分泌物定性培养结果对迟发VAP早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V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CU机械通气 > 48 h病人112例,其中经临床诊断为VAP 42例(VAP组),非VAP 70例(非VAP组)。比较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意识状态、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病人在气管切开、肠内营养、频繁吸痰、气压治疗、早期康复治疗、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联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气管切开、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和抗菌药物联用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VAP可由多种高危因素引起,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加强VAP危险因素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VAP分为VAP组40例与非VAP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总结VAP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预防策略。结果 180例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22.22%;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再次气管插管、意识状态、用广谱抗菌药物等。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可有效减少VAP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产生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因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患儿的VAP的发病情况.结果:45例发生VAP,发生率为56%,均与免疫功能低下,药物的因素,外源性细菌感染,口咽部定植菌“误吸”及胃、十二指肠定植菌逆行和易位,吸入、细菌生物被膜(RF)形成,医护人员手的交叉感染、营养不良等有关.结论:结合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咽部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胃内容物反流等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监测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特点,探讨防治VAP措施.方法 对本院心脏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进行主动的目标性监测.结果 近两年来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139例,发生VAP者48例、75例次,机械通气时间长、年龄>60岁、气管切开、多次气管插管等均是发生VAP的重要因素,VAP的病原菌以G-杆菌居多,占81.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31.5%;真菌占12.5%;分离出的G 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占3.5%.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为了减少VAP的发生,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无菌操作、消毒和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16例,其中发生VAP共50例,对VAP的发生进行相关单因素分析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实施气管切开与否、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种类及基础疾病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3 d及意识障碍、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为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红 《中外医疗》2009,27(12):77-7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ICUVAP患者进行病案调查;并对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ICU184例VAP患者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的插管方式为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9.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1株,居首位占22.3%;肺炎克雷伯菌30株,居第2占16.3%;G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株,占总株数的6.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5株,占2.7%;耐药监测结果显示,G-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加强对VAP病原菌的监测与控制,才能提高VAP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宇丽艳  王淑丽 《吉林医学》2013,34(13):2582-2583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9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感染菌株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65岁,应用机械通气时间≥7 d,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治疗3天后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明显增高,气管切开并不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机械通气3天后心功能缓解情况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纠正心功能衰竭、减少医源性感染、有效排痰、充分的口腔护理和胃肠道护理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VAP患者中分离210株非重复KP。采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KP和检测药物敏感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患者感染多重耐药KP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重耐药KP和耐药KP的构成比分别为35.2%和64.8%。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四环素在多重耐药KP组中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耐药KP组(均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呼吸机使用时间≥7 d、入住ICU时间≥14 d、使用抗菌药物类型≥2种、迟发型VAP、二次气管插管、白蛋白<30 g/L等的P值均<0.05或0.01。结论 KP在VAP中的耐药形势不容乐观,多重耐药KP更严峻。年龄≥65岁、呼吸机使用时间≥7 d、入住ICU时间≥14 d、使用抗菌药物类型≥2种、迟发型VAP、二次气管插管、白蛋白<30 g/L是VAP患者感染多重耐药K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高于同期住院患者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210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HAP 25例,感染率11.9%,同期住院患者13 469例,发生HAP 312例,感染率2.38%.调查组患者HAP的感染率比同期住院患者高9.42%,是同期住院患者的近5倍.结论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气管插管时间过长、合并基础疾病是引起HAP的主要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卫生宣教、尽量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床头抬高30°、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卫生规范等是预防HAP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入住RICU的105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常规VAP预防策略,并在患者进入RICU时开始如下参数监测:生命体征、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及合并症、血生化、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APACHEⅡ评分、药物使用情况、营养状态、支气管肺泡灌洗(BAL)、防污染毛刷(PSB)定量培养、胸部X线检查、插管时程、是否发生VAP以及预后。结果共34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32.4%。VAP患者死亡20例,病死率显著高于非VAP患者(58.8%比28.2%,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低蛋白血症是R ICU中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的发生使RICU插管患者的病死率增加,在RICU中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是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血白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8例不同基础疾病的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和探讨.结果 44例医院肺部感染,占气管切开病例的64.7%.结论 气管切开时间、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气管管理方法均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而彻底吸痰、气道湿化、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消毒隔离是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不同基础疾病的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和探讨。结果44例医院肺部感染,占气管切开病例的64.7%。结论气管切开时间、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气管管理方法均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而彻底吸痰、气道湿化、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消毒隔离是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