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建立脊柱退变的动物模型,确定脊柱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在脊柱退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大白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模型后,在不同时间段对腰椎标本行矢状位切片,分离软骨终板和椎间盘。计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数量,评估软骨终板消失状况。结果:腰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学表现,HE染色观察腰椎间盘细胞凋亡状况,TUNEL染色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在18周均有明显差别。结论:脊柱退变模型显著增加了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数量,腰椎间盘退变过程加速,所以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是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溶髓方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中椎间盘组织形态软骨终板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wistar大鼠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空白组做假手术,仅切开皮肤后即缝合。术后1周开始灌胃,实验组给予溶髓方汤剂,对照组和空白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喂药1个月,分别于术后9周、18周、36周处死两组动物,取下包含上下椎体的椎间盘。颈椎间盘按Thompson椎间盘退变病理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评定。分离软骨终板和椎间盘,做椎间盘HE染色和软骨终板TUNEL染色,观察病理切片,并通过TUENL检测法计算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率。[结果]术后18、36周时,对照组和实验组软骨终板凋亡细胞较术后9周明显增加(P0.05),其中对照组较实验组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两组细胞凋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出现椎间盘及软骨终板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变化的退变情况,但对照组的退变情况更明显。[结论]终板细胞凋亡是椎间盘发生退变的重要原因。溶髓方可以抑制软骨终板凋亡细胞的增加,减慢软骨终板细胞的凋亡速度,延缓椎间盘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中软骨终板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PF级6周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血府逐瘀汤实验组,每组各大鼠12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建立大鼠颈椎动力平衡失衡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假手术组仅作颈背后正中皮肤切开缝合。造模1周后实验组予以血府逐瘀汤中药灌胃1月,余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在术后第9周、18周、36周随机处死每组4只老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椎间盘软骨终板中白细胞介素-1β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大鼠颈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血府逐瘀汤实验组3个时间点软骨终板IL-1β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其中,模型组软骨终板IL-1β的含量高于血府逐瘀汤实验组(P0.05);HE染色显示软骨终板软骨细胞数量、密度模型组和实验组低于假手术组,并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其中模型组软骨细胞数量减少更加明显;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血府逐瘀汤能延缓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的速度。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抑制椎间盘软骨终板炎性因子白介素-1β含量的增加,保护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抑制软骨终板细胞的凋亡,对椎间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研究增龄和负重对椎间盘软骨终板(cartilage endplate,CEP)形态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手术截肢及特殊饲养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n=45),取同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40)。在3、6、9、12月龄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选取8只处死观察,取出L4-5椎间盘及相邻上下椎体组织。椎间盘取材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TUNEL染色。计数软骨终板区活细胞以及凋亡细胞数目,并且测量软骨终板厚度,计算软骨终板缺损程度。结果凋亡首先显著出现于软骨终板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凋亡逐渐加剧,并直接导致细胞密度的显著降低。实验组软骨终板内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在6月龄时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实验组6、9月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软骨终板活细胞数目与椎间盘软骨终板破损程度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P<0.05),呈高度相关。实验组的软骨终板结构较对照组发生更严重的退变,软骨终板钙化层明显增厚、非钙化层变薄并出现裂隙。结论除增龄因素外,负重是增加细胞凋亡、加重椎间盘软骨终板破损和退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椎体终板软骨细胞凋亡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HG  Chen XW  Wang H  Lu LM  Liu P  Xia LZ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194-197
目的 探讨椎体软骨终板内软骨细胞凋亡和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40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阻断椎体软骨终板营养途径的方法制作椎间盘退变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4周和8周,每组各处死10只动物,切取软骨终板和相应的椎间盘组织.TUNEL法检测终板软骨细胞的凋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椎间盘内Ⅱ型胶原阳性细胞数,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软骨终板内凋亡的软骨细胞在4周、8周时分别为9.9±O.88个/视野和12.4±0.71个/视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周、8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术后4周和8周终板软骨细胞凋亡与Ⅱ型胶原表达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82(均P<0.05),表明椎体终板软骨细胞凋亡与椎间盘退变之间存在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 阻断椎体软骨终板营养途径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椎体终板软骨细胞凋亡增加可导致椎问盘内Ⅱ型胶原表达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椎体软骨终板钙化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 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造模与对照组 2组 ,每组再分 3个月和 8个月 2个观察亚组。切除造模组动物颈棘上、棘间韧带及分离颈椎后旁两侧肌肉 ,造成颈椎力学上的失衡而诱导兔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术后 3个月和 8个月时分别处死动物 ,取颈椎间盘组织 ,行病理学检查在形态学上评定颈椎间盘退变程度 ,测定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结果 退变程度较轻或基本正常的颈椎间盘 ,软骨终板结构良好 ,潮标清晰 ;退变程度较重的颈椎间盘 ,软骨终板发生明显纤维化 ,潮标前移 ,钙化软骨和软骨下骨板增厚。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呈非常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颈椎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骨化导致颈椎间盘营养发生障碍可能是启动颈椎间盘退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ANK/ANKH(ANK/ANKH)在正常颈椎软骨终板和退变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变化,探讨软骨终板中ANK/ANKH的表达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45例颈椎骨折、脱位及颈椎病患者术中取出的颈椎软骨终板,其中实验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对照组17例,男10例,女7例.对照组术前MRI检查软骨终板均为Miller分级0级,术后病理证实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或Thompson椎间盘退变病理分级1级;实验组Miller分级1~3级,Thompson病理分级3~5级.VON KOSSA染色观察标本的钙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逆行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ANK的表达.结果 VON KOSSA染色显示实验组可见较多的矿化结节,对照组出现少量或无矿化结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终板软骨细胞有Ankh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实验组ankh基因mRNA表达(0.682±0.154)低于对照组(0.805±0.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nkh蛋白表达(0.172±0.030)低于对照组(0.196±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随软骨终板的退变,ANK/ANKH的表达明显降低且与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呈正比,提示调节ANK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有可能会阻止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大鼠终板微血管改变与髓核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微血管的改变和髓核细胞的凋亡情况,探讨糖尿病引起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采用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STZ)50 mg/kg制成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缓冲液.分别在建模成功后4,8,12周取腰椎间盘组织,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终板微血管,并进行计数;再用TUNEL法显示髓核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凋亡率. 结果:在不同的阶段,实验组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均较重,终板微血管计数均低于对照组,髓核细胞凋亡率也较高.两组终板微血管计数与髓核细胞凋亡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对照组r=-0.953,实验组r=-0.936,均为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终板微血管计数与髓核盘细胞凋亡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所伴发的终板微血管改变可能是导致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Wang WM  Jin DD  Lu JM  Wang B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9):622-626
目的制备双后足大鼠增龄颈椎间退变的动物模型并研究颈椎间盘自然老化及退变过程中髓核中软骨样细胞的来源及其规律。方法4周龄SD大鼠76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只大鼠通过截除前肢制备双后肢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按术后3、6、9、12个月4个时间段分组,每组10只;对照组36只大鼠未予处置,按实验开始后4、8、12、16个月分4组,每组9只。每组大鼠处死后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并制备C4~5、C5~6和C6~7椎间盘中矢状面组织学切片,行HE、番红.0染色,研究观察颈椎间盘退变情况及终板软骨细胞向髓核迁移的规律。结果截除双前肢后,双后肢大鼠全部存活,实验组大鼠术后9、12个月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均出现颈椎间盘退变的典型征象。颈椎间盘老化的过程中,终板的软骨细胞向髓核不断迁移,在髓核、终板与内纤维环的交界区,软骨细胞沿胶原纤维排列的方向向髓核边缘迁移;在髓核的中央区域,软骨细胞平行或垂直于终板向髓核迁移,脊索性髓核向心性皱缩并最终完全被纤维软骨性髓核取代。在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完成得更快、更早。结论双后足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不损伤动物靶器官正常的解剖结构,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符合人类颈椎间盘退变规律;髓核中的软骨样细胞由终板软骨细胞迁移而来,在髓核的不同部位及椎间盘老化和退变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在软骨终板退变中的作用。方法 将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通过切除兔腰椎棘上、棘间韧带,咬除部分关节突关节,分离椎旁肌造成腰椎软骨终板退变模型,分别于术后12、24、36周对腰椎摄X线片,并检测不同时间段的软骨终板中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 X线片示软骨终板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钙化,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钙化明显;实验组各组的NO含量及NOS活性较对照组增多(P<0.05),而24周与36周实验组间NO含量及NOS活性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NO和NOS在软骨终板退变过程中,其含量相应增加,提示NO可能在软骨终板退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退变前后兔腰椎间盘细胞凋亡及蛋白多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细胞凋亡及蛋白多糖在兔腰椎间盘退变前后的改变。方法:建立动静力失衡性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用Tunel法和Bitter法检测造模5月后椎间盘细胞凋亡程度及蛋白多糖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退变椎间盘细胞凋亡数目增多及蛋白多糖含量的减少可能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ANKH蛋白在正常颈椎软骨终板和退变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差异,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理。方法:将我科2008年5月~2009年2月手术取出的颈椎骨折或脱位和颈椎病患者的新鲜颈椎软骨终板标本40例,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13例),其中对照组经MRI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无椎间盘退变的软骨终板标本,实验组经MRI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椎间盘退变的软骨终板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检测ANKH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并将其结果进行相互比较。结果:ANKH蛋白在实验组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为(21.24±2.04)%,与对照组软骨细胞中ANKH表达的阳性细胞数(39.18±1.96)%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ANKH蛋白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正常颈椎软骨终板和退变颈椎软骨终板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调节ANKH蛋白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有可能会遏制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3.
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模型,为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研究提供载体。方法:酶消化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观察其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法测定第Ⅲ代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特征性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对该模型进行鉴定。结果: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特征性Ⅱ型胶原。第Ⅲ代细胞培养在生长第13天后,细胞分裂能力明显下降,核仁不清,细胞变形明显,以梭形为主,折、旋光性弱,细胞间隙变大,轮廓增强,胞浆内可见空泡、脂滴;Ⅱ型胶原合成明显下降,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呈现自然退变过程。结论:建立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模型,为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提供较好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ELISA法观察电针颈型颈椎病(CS)模型兔对其椎间盘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从而探讨电针治疗颈型C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新西兰纯种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造模,连续10周.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电针治疗,其他两组正常饲养,连续4周.耳缘静脉注射空气栓塞处死各组动物,取C4-7椎间盘组织,分离出软骨终板,采用ELISA法观察椎间盘软骨中MMP-3、TGF-β1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椎间盘软骨细胞中MMP-3、TGF-β1含量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兔椎间盘软骨细胞中MMP-3含量降低,TGF-β1含量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颈型CS模型兔颈夹脊穴可以降低其椎间盘软骨细胞中MMP-3含量,抑制其对软骨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维持血窦-软骨终板界面弥散营养物质的能力,延缓或阻止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同时可以升高TGF-β1含量,促进ECM的合成,对椎间盘进行修复,维持椎间盘软骨终板的正常形态结构,减轻早期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激素在SD大鼠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8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平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和颈后肌肉创建雌激素缺乏大鼠颈椎动静失衡模型,实验组补充外源性雌激素。造模后3月通过观察颈椎间盘形态、细胞凋亡率及测量蛋白多糖含量来比较3组之间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形态学观察比较实验组椎间盘退变程度重于对照组而轻于模型组;椎间盘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蛋白多糖含量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雌激素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