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树忠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10-111
目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中、重度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加早期干预,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将5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分别采用传统治疗及传统治疗加早期干预,跟踪随访至2岁,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将完成全程随访的50例HIE患儿中接受早期干预(26例)与对照组(24例)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干预组预后正常率96.2%较对照组75%有显著差异(X^2=4.64,P〈0.05),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t=2.051、3.060、3.281、3.990、2.987,P〈0.05、0.01、0.01、0.01、0.01)。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改善HIE患儿的预后,降低其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新生儿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与同期住院未做早期干预的50例新生儿HIE预后情况作回顾性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干预内容相同,包括:药物治疗、功能锻炼、高干氧疗。一岁后对其智能发育商数(DQ)进行测评。结果治疗组HIE智能发育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DQ值经统计学处理u=3.58P〈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HIE经早期干预对预后影响明显,能减少智能发育落后及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早期应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早期应用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HIE 130例,按家长意见分为治疗组65例及对照组6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加用中药黄芪注射液。恢复期两组均给予保护脑细胞、高压氧、针灸、功能训练。对两组患儿均进行随访。结果6、12、18个月龄时治疗组平均发育商(D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龄后两组患儿DQ各能区得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26.67%)明显高于治疗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P〈0.05)。结论HIE患者早期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能改善其预后,降低脑瘫发生率,防止智能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4.
尚金变 《中外医疗》2011,30(29):35-3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接诊78例中重度HIE患儿所有患儿,其中38例作为干预粗,除采用常规HIE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外,还给予视觉.听觉,抚触,按摩等护理干预刺激,其余40例作为对照组,用常规HIE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在3、6.9、12个月龄时测得的DQ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颓后不良发生率为7.9%,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一重度HIE患儿给予早期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视,听,抚触按摩等刺激能有效地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改善颓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序贯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治疗组56例采用高压氧序贯治疗。将家长不同意高压氧治疗的患儿共24例列为对照组。所有病例随访至生后18个月,于生后12个月~18个月复查头颅CT,采用Gesell量表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并观察后遗症。结果治疗组头颅CT恢复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3.862,P〈0.05),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康复率高,后遗症发生率低(X^2=6.301,P〈0.05)。结论对HIE患儿早期给予高压氧序贯治疗,能有效地促进运动、智力发育,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6例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医学干预、营养干预以及康复训练,而对照组常规育儿及保健指导。于生后3、6、9、12、18、24、36个月均进行发育商及智能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平均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干预能改善HIE的预后,降低脑瘫及智能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7.
王芳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0):875-87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56例HIE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于出生3、7、12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检测。结果干预组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0.01(t=2.298,2.830,2.858),康复率高,后遗症发生率低p〈0.05(χ^2=4.764)。结论对HIE患儿早期给予持续的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智力发育,改善预后,减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定量测定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HIE组新生儿35例,正常对照组新生儿15例。正常对照组于生后1天,HIE组分别于生后1天(急性期)及第7天(恢复期)抽股静脉血4 m l,检测H-FABP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急性期HIE组血清H-FABP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轻、中度HIE患儿血清H-FABP和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HIE患儿血清CK-MB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而重度HIE患儿血清H-FAB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清H-FABP的浓度可随HIE的病情程度而相应变化。急性期HIE患儿血清H-FABP与CK-MB的阳性率分别为:H-FABP 94.3%,CK-MB 42.9%,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期HIE患儿检测血清H-FABP的敏感性高于血清CK-MB。结论H-FABP是一种微小心肌损害高敏感的指标,对筛查HIE患儿有无合并心肌损害、指导治疗及判断HI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PR)、心肌酶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91例HIE患儿生后第1、第7天,以及33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血清hs-CPR和心肌酶谱水平。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血清hs-CPR及CK、CK-MB、AST、LDH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HIE患儿重度组血清hs-CPR较轻度组明显升高(p〈0.05),但轻度与中度组、中度与重度组hs-C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HIE患儿治疗后血清hs-CPR及CK、CK-MB、AST、LD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血清心肌酶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血清hs-CP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hs-CPR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对HIE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重度听力障碍患儿经助听器干预后语言发育状况。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7月52例听力障碍患儿,根据听力障碍程度分为中度组22例、重度组17例及极重度组13例,均在6月龄前开始验配助听器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接受声场下行为测听评估听力状况,并在干预后6、12、18个月分别接受Gesell发育量表测试语言发育商(DQ)。同时选择同期35例正常小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不同时期听阈和DQ得分。结果经助听器干预后,中度组、重度组听阈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极重度组听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中度组、重度组DQ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极重度组DQ得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配戴助听器可使中度与重度听力障碍小儿获得较满意的语言发育商,但对极重度者有所限制,对这类患儿有必要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2例NBNA加分法评分基础分〈35分的HIE患儿自恢复期起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于0-2岁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结果:干预组发育商(DO)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后遗症发生率低。结论: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促进HIE患儿的智能发育,是降低其后遗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殷淑凤 《中外医疗》2013,32(21):164-165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干预对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预后的效果。方法以90例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的HIE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综合干预,随访2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身长、体重发育情况以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身长、体重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压氧辅助治疗HIE进行护理综合干预,可有效促进患儿生长发育,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显著改善预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熊远青  陆长东  黄河 《海南医学》2011,22(11):119-121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与髓鞘碱蛋白(Myelin base protein,MBP)的水平变化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足月HIE患儿60例为实验组,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脐血及生后1d、3d患儿的血清NSE、MBP浓度。结果①轻度HIE组脐血血清NS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脐血血清NS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组生后1d、3d内血清NS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组之间,脐血及1d、3d内血清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②轻度HIE组脐血及生后1d、3d血清M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中度HIE组脐血血清M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HIE组生后1d、3d血清M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IE组脐血及1d、3d内血清M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组之间,脐血及1d、3d内血清M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新生儿脐血及生后血清中NSE、MBP水平来反映早期新生儿脑损伤的情况。NSE敏感性较MBP高。对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测定脐血血清NSE浓度,结合临床可早期诊断HI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中、重度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加早期干预,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将5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治疗及传统治疗加早期干预,跟踪随访至2岁,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完成全程随访的50例HIE患儿中接受早期干预的26例,对照组24例。干预组预后正常率96.2%,较对照组75%有显著差异(Х^2=4.64,P〈0.05),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t=2.051、3.060、3.281、3.990、2.987,P〈0.05、0.01、0.01、0.01、0.01)。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改善HIE患儿的预后,降低其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抚触与高压氧(HBO)联合促进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的临床研究,早期预测神经系统后遗症,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方法:将日龄〈2天的122例中、重度HIE新生儿随机分成4组:Ⅰ组(对照组脑活素)33例;11组(抚触治疗组)29例;Ⅲ组(HBO治疗组)32例;Ⅳ组(抚触HBO联合治疗组)28例,3、6、9、12、18个月均进行MDI(智力发育指数)、PDI(运动发育指数)检测。结果:中度HIE患儿抚触HBO联合治疗组MDI、PD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抚触治疗组、HBO治疗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干预时间延长MDI、PDI愈高,至18月时基本都能达到中等,其中抚触HBO联合治疗组疗效最佳。对照组MDI、PDI也有一定进步,大多处于中下、临界状态。重度HIE患儿抚触治疗组、HBO治疗组MDI、PDI变化不大(P〉0.05),对照组无变化,至18个月时MDI、PDI均处于智力缺陷,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瘫。抚触与HBO联合治疗组患儿MDI、PDI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有一定进步,至18月时大多处于临界状态,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抚触与HBO联合使用能有效促进中重度HIE患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所有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HIE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随访2年后,两组身长、头围、体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MDI及PD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HIE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智力发育及精神运动发育,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影响。方法将67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2例;仅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个月的干预治疗。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综合治疗和育儿知识,所有的病例均于3.6、12、24月龄进行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相同月龄时干预组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体格发育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给予早期持续的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有效的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行为的影响及与血清S100B蛋白的关系。方法将12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各种感知觉刺激、视听刺激、主动及被动肢体训练等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采用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删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分别在于预后3,6,12,18个月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100B蛋白水平。结果干预组HIE患儿MDI评分从12个月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2个月:干预组(96.6±9.4)分,对照组(86.8±9.5)分,P〈0.01]。于预组HIE患儿PDI评分从6个月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6个月:干预组(91.6±9.2)分,对照组(82.2±11.0)分,P〈0.01]。两组HIE患儿随着月龄的增长.血清S100B蛋白的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在出生后两组患儿血清S100B蛋白水平较高,且没有差异(P〉0.05);从3个月开始,干预组患儿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降低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干预组(1.29±0.15)ng/L,对照组(1.40±0.14)ng/L;6个月:干预组(1.06±0.21)ng/L,对照组(1.26±0.22)ng/L,P〈0.05,P〈0.01]。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够改善HIE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血清S100B蛋白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干预模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出院HIE出院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干预组接受为期2年的早期家庭干预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比较患儿后遗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体格和智力发育情况;结果:在后遗症发生率方面,干预组患儿后遗症的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在智力发育方面,干预前两组患儿的DQ值无明显差异,在干预12个月及24个月时,干预组的DQ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家庭干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模式,可促进受伤大脑功能的代偿,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动态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HIE患儿(轻度33例、中度27例、重度24例) 84例(HIE组),均常规胞二磷胆碱及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治疗,另选取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52名(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72 h和7 d动态检测2组VEGF、CK-BB水平。结果:出生后24 h和72 h,HIE不同程度组患儿VEGF水平均为重度组 > 中度组 > 轻度组,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出生后7 d,HIE各组与对照组VEG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生后24 h、72 h和7 d,HIE不同程度组患儿CK-BB水平均为重度组 > 中度组 > 轻度组;出生后24 h和72 h,HIE各组CK-B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出生后7 d,重度、中度HIE组CK-B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HIE轻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HIE患儿VEGF、CK-B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动态检测有助于判断HIE患儿脑损伤程度,对于HIE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