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关注患儿化学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肿瘤溶解综合征、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生一起调整用药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用药指导,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用药教育。结果 临床药师以药效学、药动学、药品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对患儿的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合作,为患儿提供药学服务,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促进合理用药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支持中发挥的作用,为营养支持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根据病情变化对1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制订与调整:减少TPN中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用量至125 ml,10%浓氯化钠至6 g,同时加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口服营养支持,并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保肝治疗,并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结果:9 d后,患者由全肠外营养支持过渡至全肠内营养支持,营养状况改善,继续行下一步化疗方案。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到临床治疗团队中,协助医师制订和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并加强药学监护,可以确保营养支持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年来我科共收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现将护理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0~51岁,均为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用COAP方案以及VP方案,定期予大剂量的氨甲喋呤。腰穿注射氨甲喋呤和阿糖胞苷。2结果本组均已达到完全缓解,缓解时间6~24个月。25例有严重的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绝望、抑郁、恐惧等反应,11例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1例出现脱发,7例在化疗后第5天出现了口腔黏膜炎,1例出现静脉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及出血。无1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3讨论3.1心理护理急性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7.
应用三尖杉酯碱,阿糖跑着,足叶乙成(HAE)联合治疗急非淋(ANLL)16例,其中14例获完全缓解.l病例和方法l.l病例16例ANLL均为住院患者,男10例,女6例,其中M;3例,M。8例,Mi3例,M。2例,均符合FAB分型标准*,初治10例,复发后未经其它化疗4例,经AHE方案1疗程无效2例,初治者病程5天~3个月.1.2治疗方法三尖杉酯碱4mg/d,阿糖跑着10Omg每12h一次,足叶乙忒I00ffig/d,均静滴7d,血小板<ZOX109/L者输新鲜全血.化疗结束24h内给予惠尔血对fig皮下注射qdX3d(WBC>2.0XIc机除外).化疗期间住层流床内,朵贝氏…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于2006-10-05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发热、乏力、心慌、气短,症状逐渐加重,10-12在当地医院就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种缓解诱导化疗方案的经济费用。方法:对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诱导化疗所用的3种方案,即:DVLP(daunorubicin,vineristine,l-asparaginase and drednisone)、DVP(daunorubicin,vincristine and prednisone)及DVLD(daunorubicin,vincristine,l-asparaginase and dexamethasone)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用成本-效果分析的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DVLP是3种化疗方案中最理想的方案。结论:药物经济学可为临床合理用药,优选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儿童ALL化疗药物间不断优化组合,化疗方案不断更新,并且依照不同危险度分组来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儿童ALL的治疗效果得到极大提高.到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儿童ALL的5年无事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达到70%~80%,总体治愈率近80%,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不久的将来儿童ALL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诱导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制品需求的影响。方法分析38例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两种方案诱导化疗期间血制品输注的临床资料。结果06方案组红细胞悬液的消耗量为(2.875±1.450)U/(10 kg.人),高于05方案组的(0.722±0.826)U/(10 kg.人),单采血小板的消耗量为(2.2±1.735)U/人,高于05方案组的(0.556±1.199)U/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方案组在静脉丙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人血白蛋白的消耗上也多于05方案组。骨髓缓解率二者相近(100%vs94.4%)。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05方案组诱导化疗强度低于06方案组,其骨髓缓解率高,而其血制品的需要量明显少于06方案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为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
方法:分别从PubMed、EMBase、CNKI、万方和Sinomed 等数据库检索现有文献,从ClinicalTrials. gov 提取临床试验数据,从美国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获取国外药物警戒数据,梳理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ALL 时可能出现的不良
反应类型、发生率及处理措施。结果: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贝林妥欧单抗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整体安全性较好。主要不
良反应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血细胞减低和感染等。结合药理机制和现有临床研究结
果,早期预防、识别和快速处理是药学监护的重点。结论: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ALL 安全性较好,及早发现、对症处理和药学
监护对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结合化疗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Wanfang数据库,收集有关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追踪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8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GRADE系统评价证据质量。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个RCT,共423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化疗相比,黄芪注射液结合化疗可显著降低ALL患儿微小残留病(MRD)≥1×10-4发生率[RR=0.53,95%CI(0.32,0.88),P<0.05]和感染发生率[RR=0.59,95%CI(0.46,0.76),P<0.01];提高粒细胞水平[MD=0.93,95%CI(0.55,1.31),P<0.01];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6,95%CI(0.98,1.37),P>0.05]。基于GRADE标准的证据等级评价显示,完全缓解率和感染发生率的证据水平为中级,MRD≥1×10-4 发生率证据等级为低级,粒细胞水平证据等级为极低级。结论:黄芪注射液结合化疗治疗ALL可显著降低患儿微小残留病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提高粒细胞水平,增强患儿抗感染能力,但在改善完全缓解率上无优势。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结论还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群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静脉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稀疏点血药浓度数据库,估算群体药动学参数,结合Bayesian反馈法,估算个体药动学参数。方法132例ALL患儿接受HDMTX(3g·m^-2)静脉滴注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样,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MTX的血浆浓度,收集24—68h左右稀疏血药浓度数据510个。用NONMEM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和PPK参数的估算,并定量分析患儿年龄、性别、体重、身高、ALT、AST、CREA、UA等固定效应参数对甲氨蝶呤PPK参数的影响,得到最终拟合药动学模型。结果PPK模型为:中央室清除率CLli(L·h^-1·kg^-1)=5.84×10^0.017·(age-9.2)+0.0150×WT^10685×e^CLli,周边室清除率CL2i(L·h^-1·k^-1)=0.265×10^0.029*(age-10)+0.00067×WT^1.178×e^CLli,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Vli(L·kg^-1)=2.42×10(WT-1.47)+15.45×10^0.0046*(age-4.8×e^VIi,外周室表观分布容积V2i(L·kg^-1)=1.85×10^0.063*(148-Height)+0.042×10(WT+0.32×e^V2i;其中建模型组CL1、V1、CL2、V2的群体间标准值(个体问RSD)分别为6.272L·h^-1·kg^-1(17.62%),1.136L/kg(7.39%),0.28L·h^-1·kg^-1(7.5%),3.453L/kg(25.98%);年龄、体重对CL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MTX达到0.1μmol/L的时间是46.85h,个体间标准差(RSD)为5.19%。结论本实验模型拟合情况较好,该模型可用于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及培门冬酶(PEG-Asp)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3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临床及随访资料,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左旋门冬酰胺酶组(L组,51例)及培门冬酶组(P组,52例),L组使用L-Asp每次6 000 U/m2,静脉注射,P组使用PEG-Asp每次2 500 U/m2,肌肉注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住院时间、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情况及生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呈上升趋势(P<0.01),P组患儿治疗期间均低于L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白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总胆红素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治疗后L组患儿过敏反应及胰腺炎发生率高于P组(P<0.05)。结论:PEG-Asp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能更快的缓解患儿病情,具有用药次数少、住院时间短、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L组的特点,但胰腺炎发生率却高于L组,所以有关PEG-Asp的安全性还应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静脉滴注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方案治疗时甲氨蝶呤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6例ALL患儿使用甲氨蝶呤后不同时间点血清药物浓度,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软件拟合,优化药动学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体内的经时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α=(1.61±0.43)h,t1/2β=(11.05±3.54)h,V1=(18.552±5.902)L·m-2,Cl=(4.525±1.181)L.h-1.m-2,k10=(0.254±0.053)h-1,k12=(0.194±0.043)h-1,k21=(0.074±0.025)h-1,AUC(0-t)=(1064.0±258.6)μmol.h.L-1,AUC(0-∞)=(1433.6±485.2)μmol·h·L-1,tmax=24h,Cmax=(40.1±10.3)μmol·L-1。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体内的药动学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有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建立符合甲氨蝶呤延迟消除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以定量探寻导致延迟消除的危险因素,取得模型群体特征。方法 纳入147例甲氨蝶呤延迟消除的患儿,收集不同时间共606个稀疏血药浓度数据和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模型组和验证组。采用NLME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和群体参数的计算,考察协变量对甲氨蝶呤药动学相关参数的影响。采用拟合优度、Bootstrap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对最终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最终模型采用二房室模型拟合,患儿是否呕吐以及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显著影响外周室表观分布容积,而碱化量显著影响中央室清除率,水化量显著影响外周室清除率。中央室和外周室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51.16 L·m-2(RSE=3.87%)和18.63 L·m-2(RSE=5.73%),中央室和外周室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9.62 L·m-2·h-1(RSE=3.38%)和0.75 L·m-2·h-1(RSE=2.54%)。结论 所建立的甲氨蝶呤延迟消除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可以较好地体现该特殊群体的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