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体重、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按2:1随机分为试验组(同步放化疗联合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体重变化。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完成率和近期疗效等。采用χ2或t检验差异。结果 2014—2017年共入组20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39例,对照组64例。试验组放疗中及放疗后体重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淋巴细胞总数减少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试验组≥3级骨髓抑制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放化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试验组肿瘤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肠内营养有利于保持患者放疗过程中和放疗后体重,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完成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态与放化疗近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2019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5例行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同时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评估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风险状况,采用美国RTOG及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评估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Spearman′s分析营养状态与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相关性。结果 从放化疗开始前到放化疗第4周患者的营养风险呈逐步增加趋势,随后营养风险又逐步下降。NRS 2002评分和PG-SGA评分均与直肠癌放化疗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r=0.26,P<0.05;r=0.31,P<0.01)、上消化道反应(r=0.51,P<0.01;r=0.63,P<0.01)、下消化道反应(r=0.23,P<0.05;r=0.45,P<0.01)、疲劳(r=0.47,P<0.01;r=0.64,P<0.01)均呈正相关,并且PG-SGA和不同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大于NRS 2002。分层分析显示Ⅱ-ⅢB期、<65岁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程度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风险越高患者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通常越大,建议加强直肠癌放化疗期间的动态营养评估及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中管饲营养支持与非管饲营养支持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有高危因素的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管饲(TF)组60例和非管饲(NTF)组60例,两组均行放疗中营养干预。对比两组营养支持条件下的食管炎、骨髓抑制发生率,并观察比较肺部感染、营养状况、放疗完成等。结果 TF组≥2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NTF组(P<0.05);TF组1、2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与NTF组相相近(P>0.05),3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NTF组(P<0.05);TF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NTF组(P<0.05);TF组BMI、前白蛋白指标变化优于NTF组(P<0.05);TF组1例患者因4级食管炎未完成放疗,NTF组有5例未完成放疗(P<0.05);TF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6.2 d (P<0.05)。结论 在对有高危因素的食管癌患者行放疗时,营养供给中使用管饲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完成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前后MRI指标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5-2017年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具有放疗前、后MRI且接受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96例,均接受术前长程同步放化疗,放疗后6~13周接受根治性手术。对放化疗前4周内及之后4~8周的直肠MRI进行评价,并与3年无瘤生存(DFS)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T3、T4期者分别为80例(83%)、16例(17%),N0、N1-2期者分别为14例(15%)、82例(85%),直肠系膜筋膜受侵[MRF (+)]者69例(72%),肠壁外血管侵犯[EMVI (+)]者58例(60%)。全组患者接受术前放疗中位剂量为50Gy,均接受同步化疗增敏。同步放化疗后T分期降期率及N分期转阴率分别为24%和50%,MRF (+)率、EMVI (+)率分别降至37%(P<0.001)和27%(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放化疗后MRI显示N分期、EMVI状态转变与患者3年DFS相关(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后MRI显示EMVI持续阳性、N1-N2期是DFS预后不良因素,提示改进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照射联合近距离放疗在治疗局部进展期非手术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13-2015年间局部进展期非手术直肠癌患者11例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患者均接受盆腔外照射联合三维腔内近距离放疗,完成盆腔外照射放疗(DT50Gy分25次)后,行近距离推量DT15~20Gy分3~4次。盆腔转移淋巴结采用外照射推量至60~66Gy分30~33次。外照射期间均行同期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放疗后采用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和局控率。采用RTOG损伤分级标准评估早、晚期放疗反应。结果 11例患者高剂量率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近距离中CTV D90%的EQD2 Gy为(21.3±1.60) Gy。原发灶完全缓解率为64%,部分缓解率为27%,客观缓解率为91%。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82%、64%、46%,无瘤生存率为64%、45%、27%;3年局部额控制率为46%。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第8个月肺部转移。1-2级肠道急性不良反应7例,泌尿系统急性不良反应5例;2级骨髓抑制反应1例;1-2级肠道晚期不良反应5例,泌尿系统晚期不良反应1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外照射联合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在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中,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VEGF-C mRNA)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和VEGF-C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9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VEGF-C mRNA的表达;CD105(细胞膜糖蛋白)标记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并观察MVD.结果:不同组织学分级乳腺IDC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VEGF-CmRNA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1;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MVD明显高于VEGF-C mRNA表达阴性组,P<0.001;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MVD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高MVD组)较VEGF-C mRNA表达阴性组(低MVD组)5年生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 mR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MVD密切相关,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及观察MVD可能预测乳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膀胱不同充盈状态下宫颈-宫体内靶区(ITV)在宫颈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中的应用,期望获得更精确的宫颈癌调强放疗的计划靶区(PTV)。方法 选取未手术宫颈癌放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膀胱3种充盈状态下的定位CT获得个体化的ITV、PTV与统一外放PTV进行VMA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靶区及靶区内危及器官(OARs)的体积差异。比较两组CBCT验证中靶区脱出情况、放疗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靶区及靶区内OARs的体积相近(P>0.05);研究组子宫脱出PTV率、脱出PTV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急性放疗不良反应相近(P>0.05);1、2年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率相近(P>0.05)。研究组、对照组子宫复发为1、2例。结论 采用膀胱不同充盈状态下宫颈-宫体个体化的ITV、PTV进行宫颈癌根治性VMAT能提高靶区精确性,从而提高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常发生血道转移,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血道转移的重要步骤,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将探讨COX-2和VEGF-C在Ⅱ、Ⅲ期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Ⅱ、Ⅲ期直肠癌组织COX-2和VEGF-C的表达,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直肠癌组织中COX-2及VEGF-C高表达率均为72.5%,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8%和50.0%)(P均<0.05);直肠癌组织中MVD值为18.41±8.86,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1.24±7.4)(P<0.05);②COX-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VEGF-C的表达相关,与肿瘤的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不相关;③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COX-2的表达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的分化及浸润深度不相关;④在直肠癌组织中的MVD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及VEGF-C、COX-2的表达相关,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不相关。结论:COX-2和VEGF-C的表达与Ⅱ、Ⅲ期直肠癌组织中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但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短程新辅助放疗(SCRT)联合延迟手术似乎比SCRT联合立即手术更安全,但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长程新辅助放疗(LCRT)联合延迟手术的疗效比较尚不明确,因此对两种治疗方案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利用相关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的搜索,对于患者基线特点和治疗结果数据进行提取,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进行证据评价和做出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研究总计患者4967例。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LCRT联合延迟手术在保肛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LRR)、远处转移、无复发生存(RFS)、总生存(OS)、住院日方面和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均相近(P>0.05)。LCRT比SCRT联合延迟手术增加了肿瘤降期率(RR=0.84,95%CI为0.76~0.93,P<0.05)和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RR = 0. 46,95% CI = 0. 34~0. 61, P<0. 05)。结论 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LCRT联合延迟手术在保肛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LRR、RFS、OS、住院日和急性3-4级不良反应相近,后者提高了降期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短程新辅助放疗(SCRT)联合延迟手术似乎比SCRT联合立即手术更安全,但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长程新辅助放疗(LCRT)联合延迟手术的疗效比较尚不明确,因此对两种治疗方案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利用相关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的搜索,对于患者基线特点和治疗结果数据进行提取,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进行证据评价和做出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研究总计患者4967例。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LCRT联合延迟手术在保肛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LRR)、远处转移、无复发生存(RFS)、总生存(OS)、住院日方面和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均相近(P>0.05)。LCRT比SCRT联合延迟手术增加了肿瘤降期率(RR=0.84,95%CI为0.76~0.93,P<0.05)和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RR = 0. 46,95% CI = 0. 34~0. 61, P<0. 05)。结论 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LCRT联合延迟手术在保肛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LRR、RFS、OS、住院日和急性3-4级不良反应相近,后者提高了降期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微血管密度与转移、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en YB  Wan DS  Zhan YQ  Zhou ZW  Li W  Chen G 《癌症》2004,23(10):1203-1206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可部分地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情况,是近年肿瘤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MVD与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尚存在分歧,本研究探讨直肠癌肿瘤组织MVD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1996~1997年本科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97例的资料,并对其石蜡包埋的手术标本癌组织及75例癌旁非癌组织,以小鼠抗人CD31抗体经免疫组化LSAB法显示肿瘤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的微血管,镜下测定MVD,并用统计软件包SPSS9.0分析MVD与直肠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MVD测定结果分别为45.26±19.52和11.82±3.48每高倍视野(×400)(P<0.001),肿瘤组织MVD高于癌旁非癌组织MVD;术后转移、复发组和无转移、无复发组的MVD分别为62.72±21.75和41.23±16.6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直肠癌肿瘤组织MVD高者术后易发生转移、复发,肿瘤组织MVD可作为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直肠痛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预后因素以及术后联合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 搜集2000年4月至2004年4月间105例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再次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和随访结果,回顾分析17项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确定影响局部复发性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并对复发后不同治疗方式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率为95.2%,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34%、19%,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手术+放化疗(34例),单纯手术(35例)和放化疗(36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5%、32%,68%、40%、14%和64%、36%、11%(χ~2=7.96,P=0.019).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首次术后分期、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及复发后治疗方式与预后相关;其中首次术后TNM分期、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和复发后治疗方法是影响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手术联合放化疗的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手术及单纯辅助治疗.结论 首次术后TNM分期、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和复发后治疗方式是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联合放化疗可能会给局部复发性直肠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13.
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控便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u B  Fu CG  Liu LJ  Meng RG  Yu ED  Jin GX  Xing JJ  Yu DH 《癌症》2005,24(10):1257-1260
背景与目的:虽然保肛手术已在当前的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占主导地位,但多数外科医生由于担心患者术后控便功能下降,都不愿向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推荐低位吻合术。本研究对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控便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高龄低位直肠癌病例80例,分成两个年龄组,≥75岁年龄组39例,60 ̄74岁年龄组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手段、并发症等。术后18个月内对患者肠道功能、控便情况及满意度等资料进行随访记录,并对两组患者术后控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8个月,79例(98.8%)患者生存,76例可评价肛门控便情况,其中≥75岁年龄组36例,60 ̄74岁年龄组40例。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评价显示≥75岁年龄组较60 ̄74岁年龄组差(P<0.05),但术后半年时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便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75岁年龄组较60 ̄74岁年龄组虽有所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75岁年龄组术后13例出现了Ⅰ度失禁的表现,与60 ̄74岁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大便失禁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结论: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能保持较好的控便能力,高龄不应成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相关临床因素对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0-2014年收治的101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完成术前调强放疗DT45~50.4 Gy,同步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氟尿嘧啶或单药卡培他滨化疗,于新辅助治疗后4-13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评估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率,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总体保肛率53.5%,术后T、N分期及TNM总分期下降率分别为73.26%、67.32%、72.3%,病理完全缓解率16.8%;中位随访41个月,3年OS、DFS、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2.2%、80.7%、7.2%、12.1%。单因素分析显示ypT、ypN分期是影响患者3年OS、DFS、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T分期是影响患者3年OS因素,ypT、ypN分期是影响患者3年DFS因素(P均<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治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使部分患者达到术前降期,提高保肛率,且远期预后表现良好,ypT、ypN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双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及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双腹腔镜下实施TME及ISR术,对照组实施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内Kirwan肛门功能评分及血清指标变化、癌症生活质量问卷(QLQ-C30)、满意度、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对照组多(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Kirwan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癌胚抗原(CEA)、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QLQ-C30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85.71%高于对照组62.86%(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术后1年两组复发率、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复发率2.86%低于对照组20.00%,生存率80.00%高于对照组57.14%(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双腹腔镜下行TME及ISR术治疗疗效较Miles术好,可明显减少创伤、出血量,缩短康复进程,并保留肛门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与B组43例。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且于术后实施自控静脉镇痛;B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且于术后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3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患者VAS评分,及术前和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变化。结果:B组麻醉优良率(100.00%)高于A组(86.05%),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3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患者VAS评分低于低于同期A组(P<0.05);两组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降低(A组:t=35.450 0、7.789 3,B组:t=67.800 6、15.495 2,P<0.05);B组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低于A组(t=34.095 1、7.711 9,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良好,镇痛效果良好,降低血清VEGF-C和PEG2含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顺铂注射液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PTEN基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间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喉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喉镜下CO2激光切除术联合顺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顺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VEGF-C和PTEN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72.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C和PTE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C和PTEN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顺铂注射液治疗喉癌,可降低患者的VEGF-C和PTEN水平,治疗效果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选择8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减孔(2孔)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病理学指标、2组中转开腹比例、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年无病存活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距肛门距离、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转开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无病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孔腹腔镜手术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远期疗效相当,但减孔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