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如何减轻再灌注过程中的脑损伤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乳酸化修饰作为一种全新的蛋白翻译后修饰近年来得到研究者的关注。乳酸可通过组蛋白乳酸化表观遗传修饰对转录进行调控,进而将细胞代谢与基因调控相关联,在不同疾病中发挥作用。本综述详细探讨了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旭光  张华 《医学综述》1996,2(7):346-348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临床上十分常见,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创伤以及组织器官移植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血可造成局部组织细胞缺氧,ATP生成减少而乳酸生成增加,出现局部酸中毒、质膜内外离子梯度改变等过程,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再灌注过程对于局部组织的存活与修复至关重要,可恢复局部的血供、清除有毒代谢产物,但它同时伴有局部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并可导致远处组织、器官的损伤。本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些研究进展情况做一综述。1 再灌注过程中的无复流现象  在再灌注时由于微循环障碍常出现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4.
5.
一氧化氮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NO)分泌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在制备大鼠单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测量缺血期末、再灌注后1h、2h、4h、8h、12h NO、血浆丙二醛、骨骼肌匀浆髓过氧化物酶变化并观察小腿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NO在缺血期末和再灌注早期(1h)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至12h仍高于正常,应用SOD后血清NO显著下降。结论:NO在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损伤性作用,SOD可减轻该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多肝外科手术过程中 ,尤其是当处理广泛肝损伤或切除大范围的肝内损伤时 ,需要一段时间缺血期 (血流阻断期 )。在重建血供时 ,肝脏易受到进一步的损伤使已经缺血的损伤加剧 ,这就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 I-R)。在肝移植领域中 ,它包括了一个功能低下的移植物的常见临床结果所伴随的多种情况 [1 ]。1 病理生理再灌注开始后肝脏的损伤是由于不同复杂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再灌注早期阶段 ,内皮细胞肿胀、血管收缩、白细胞停滞 [2 ] 、血小板在血窦内聚集导致微循环衰竭。内皮细胞和枯夫细胞肿胀是细胞内水肿的结果。由于缺血导致能量…  相似文献   

7.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发生于出血性休克和复杂肝脏外科手术中,例如肝移植,其发生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认识。本文就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介绍肝细胞代谢性酸中毒、线粒体损伤、钙超载、大量氧自由基的激活、中性粒细胞活化、Kupffer细胞激活、细胞因子生成、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失衡、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细胞凋亡等诸多因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陈演  瞿宁厚 《西部医学》2009,21(8):1400-1402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亦反映在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本文仅就后者的发生机制,对局部和全身的影响以及对其防治等方面的若干进展进行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芬  马平 《医学综述》2005,11(12):1130-1132
各种原因造成的肢体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征象,恢复充足的血液供应乃缺血组织成活之关键,但是缺血组织再灌注又可导致缺血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此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如果缺血组织的范围较广泛,如腹主动脉瘤手术、主要的血管栓塞或损伤、高位肢体离断、严重肢体挤压伤及长时间应用止血带等,再灌注损伤不仅存在于缺血组织,尚可进一步引发远隔器官的损伤,进一步发展时可衍变成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可见,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超过缺血局部,波及远处的非缺血器官。因此肢体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机制一直是重症医学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就此内容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肖海军  阚世廉 《医学综述》2002,8(5):293-294
自 198 5年McCord[1] 首次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以来 ,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道很多 ,在神经系统方面主要是关于大脑及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灌注损伤 ,而对于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报道较少。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多继发于创伤、血栓形成、断肢再植、筋膜间隙综合征、肢体大动脉损伤及较长时间应用止血带等造成的肢体缺血 ,在恢复血流后 ,不仅不能改善功能 ,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组织损伤 ,这称之为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 reperfusioninjury)。现将这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周围神…  相似文献   

11.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车艺 《重庆医学》1997,26(5):364-366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处理缺血性损伤的原则是尽早恢复血液灌注,使缺血组织和器官重新得到氧的供应,提供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并清除代谢废物.及时地恢复血液再灌注有利于减轻缺血损伤,至少对某些可逆性损伤获得功能上的恢复.近年来发现,在缺血后恢复血流有其不利的一面,某些情况下导致进一步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这种恢复血流灌注后反常的有害情况称为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统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生理过程,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脏器移植、断肢再植、动脉伤以及肢体手术时长时间应用止血带等恢复血流灌注后等.许多研究学者都在努力探求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疗法,而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近年来研究低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冯田田  毛晓明 《医学综述》2013,19(3):505-507
组蛋白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现象,对基因表达调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及免疫炎症等密切相关。目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中也有一定局限性。但有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为高灌注器官 ,对缺血以及缺血再灌注均敏感。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 ,IRI)是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ischemicacuterenalfailure ,IARF)的重要损伤环节 ,也是肾移植中影响移植肾早期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因素很多 ,其中 ,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炎症级联反应 (In flammatoryCascade)和活性氧 (reactiveoxygenspecies ,ROS)氧化损伤是人们所关注的两个主要因素。1 活性氧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活性氧 (ROS)是外源性氧化剂或细胞内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氧分子 ,如过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缺血再灌注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在各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Notch信号通路概述 Notch基因是Morgan等在研究果蝇的翅眼、刚毛性状时发现并命名的,它的突变将导致果蝇翅膀出现缺口(Notch),因此而得名.随后大量研究表明Notch广泛表达于多个物种,并精确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在细胞生长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不仅与器官的分化和发育有关,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部分机制研究.方法 将H9C2细胞分为以下3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I/R+曲古霉素(TSA)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HDAC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DAC3 mRNA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R组、I/R+TSA组抑制率均显著提高,并且I/R组显著高于I/R+TSA组;I/R组LDH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R+TSA组显著低于I/R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I/R组、I/R+TSA组HDAC3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R+TSA组显著低于I/R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R组、I/R+TSA组HDAC3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R+TSA组显著低于I/R组.结论 HDAC3表达上调可能在H9C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华赟鹏 《医学综述》2001,7(2):111-112
休克、肝大手术常不可避免引发肝脏缺血及血流再通后肝脏、全身多器官的损伤。因此 ,探索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he paticischemiareperfusioninjure ,HIRI)机制 ,寻找保护缺血肝细胞、增强机体耐受力的方法 ,是一项极待解决的课题。1 HIRI的机制HIRI按时间可分两期 :缺血期和再灌注期。1 1 缺血期 其主要变化是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钙增多及其相应的损伤 ,但损伤多较轻微 ,仅活检可见肝细胞轻度浊肿、少数水样变性 ,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改变。1 1 1 代谢性酸中毒 氧和养料的中断使肝细胞内…  相似文献   

18.
万英  吴劲波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37-84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胆红素是人体内的一种代谢废物甚至是毒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红素氧合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胆红素不只是血红素氧合酶的代谢产物,作为体内正常存在的物质,一定浓度下,胆红素同谷胱苷肽一样,是机体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成员之一,是有效的生理性抗氧化剂。其抗氧化的能力占机体总抗氧化能力的30%左右,它比已知的VitC和VitE等抗氧化剂能更有效地对抗自由基损伤,保护细胞;防止LDL氧化修饰。在氧化应激的情况下发挥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本文就胆红素的生物特性及其近年来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腺苷预处理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短暂的缺血应激使机体组织对随后更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 (I/R)损伤产生明显保护作用的一种适应性现象 ,称为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 ,或简称预处理 ( preconditioning ,PC) [1] 。预处理是一种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 ,随着人们对预处理的特点及发生机制认识和理解日益深入 ,人们期待将预处理现象用于药理学开发 ,因而药物PC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体外循环 (CPB)、心肺联合移植前采用药理学预处理手段 ,通过对I/R损伤内源性耐受的诱导 ,以达到保护的目的。外源…  相似文献   

20.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反应通路系统,属于细胞自我保护机制,但应激反应过强或应激反应时间过长,都会导致组织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时,ATP耗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