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康艾注射液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康艾注射液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康艾注射液加常规三野放疗,并与单纯放疗组进行对照。两组放疗方案相同(三野照射,DT66Gy)。治疗组近期疗效率为76.6%(23/30),而对照组为50%(1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的好转率分别为80%(24/30)和46.7%(1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治疗组和对照组体重变化的好转率分别为60%(18/30)和33.3%(1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康艾注射液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的LC、长期OS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04—2013年间本院接受同期放化疗的373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放疗剂量分为<60 Gy组99例、60 Gy组155例、>60 Gy组119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C、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放疗剂量<60 Gy组,60 Gy组和>60 Gy组3、5、7、10年样本量分别为97、96、56、38例,146、141、72、17例和118、115、56、20例,其LC率分别为55.3%、51.4%、48.9%、48.9%,65.1%、60.1%、55.1%、55.1%和49.4%、45.1%、37.7%、37.7%(8年)(P=0.020);OS率分别为35.4%、26.1%、22.0%、22.0%,49.0%、41.3%、32.1%、28.9%和31.1%、25.2%、14.5%、12.9%(8年)(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44 cm3、Ⅰ—Ⅱ期患者60 Gy组LC率优于<60 Gy组(P=0.040、0.035),而OS率则优于其他两组(P=0.001、0.003,P=0.045、0.006);而对于肿瘤体积>44 cm3、Ⅲ期患者60 Gy组LC率优于>60 Gy组(P=0.011、0.015),OS率优于其他两组(P=0.045、0.006,P=0.033、0.002)。>60 Gy组RE、RP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07、0.0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剂量及非手术T分期、N分期是预后影响因素(P=0.004、0.008、0.037)。结论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剂量以60 Gy为优,接受>60 Gy放疗剂量患者不良反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化疗对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并探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IMRT±化疗的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 30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不同照射方式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其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7%、37.4%、19.3%和59.7%、27.4%、14.4%,中位数分别为26.8个月和15.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化疗为影响全组患者OS的因素(P=0.003、P<0.001、P=0.022);性别、cTNM分期、照射方式为影响全组患者PFS的因素(P=0.016、P<0.001、P=0.008)。倾向得分匹配后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2%、39.3%、20.0%和62.0%、29.3%、15.4%,中位数分别为27.1个月和18.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和化疗为影响其OS的因素(P=0.026、P<0.001、P=0.017);cTNM分期和照射方式为影响其PFS独立性预后因素(P<0.001、P=0.008)。化疗亚组分析显示患者接受 3~4周期化疗为佳。患者不良反应均以 0-2级为主且可以耐受。结论 IMRT±化疗对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治疗有效;ENI可以提高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4.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9)
目的观察不同放疗方法对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112例食管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放疗。观察两组患者1、2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5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9.6%和4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和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放疗比较,三维适形放疗患者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高,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与肿瘤区域高剂量分布有关,尚可耐受,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较高,可延长患者生命,减少不良反应,增加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放疗后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单纯放疗与放疗后加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方法统计分析4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组22例,~(60)Co γ射线前后对穿野常规分割外照射D_T 40 Gy后,用高剂量率~(192)Ir后装机行食管腔内近距离放疗,D_T 15~20 Gy,D_T 3~5 Gy/次,2次/周;放疗后加化疗组(综合组)20例,先放疗(方法同单纯放疗组),放疗结束后1个月行3~4周期化疗,用HCPT与DDP或5-Fu与DDP联合方案化疗。结果 放疗组有效率54.5%,CR 27.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2.7%和9.1%。综合组有效率90.0%,CR 60.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5.0%和40.0%。综合组有效率、CR及1,2,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放疗组(P<0.05)。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较单纯放疗组重(P<0.05),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放疗后加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毒副反应在骨髓抑制方面较单纯放疗重,但患者均能耐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臂平放置身体两侧(A组)与双臂交叉抱肘上举置额前(B组)两种不同体位对食管癌分次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患者仰卧双臂A或B体位,热塑体膜固定。放疗前3次及其后至少1 次/周CBCT扫描,骨配准并结合人工校对获得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线性摆位误差并行成组t检验。结果 每组各 11例,A组CBCT共92人次,B组共87人次。摆位绝对误差只有左右方向(x轴) A组大于B组,分别为(2.46±1.79)、(1.91±1.71) mm (P=0.036)。摆位相对误差只有上下方向(y轴) A组小于B组,分别为(0.09±3.90)、(1.91±4.12) mm (P=0.003)。三维矢量摆位误差A、B组相近(P=0.751)。放疗中每周绝对摆位误差和三维矢量摆位误差A、B组均相近(P>0.05)。结论 两种体位对食管癌分次放疗的摆位误差各有优劣,但均在可控范围内。可根据临床实际选用合适的治疗体位。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病理特点对放疗靶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病理大切片上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特点,为放疗临床靶区的勾画提供参考标准。方法52例食管癌患者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术前胸部CT用VRX-16扫描仪扫描到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在三维重建的CT图像上勾画食管病变并计算病灶体积。每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均制成病理大切片,采用等比回缩法将显微镜下长度换算成术中实际长度。观察大切片上食管病变所显示的病理特征如多中心起源、重度不典型增生、壁内浸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检查方法显示的病变长度互不相同,CT片显示的最长。(2)52例患者中多中心起源15例,多中心起源病灶与主瘤距离加多中心起源病灶本身的长度近端(3.02±1.45)cm,远端(2.60±2.44)cm;重度不典型增生2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与主瘤距离加重度不典型增生本身的长度近端为(2.45±1.30)cm,远端为(3.24±2.19)cm;壁内浸润者41例,壁内浸润长度近端为(2.80±1.52)cm,远端为(2.02±1.51)cm,近端者较远端者要长。(3)发生血管瘤栓者6例,淋巴管浸润者36例,淋巴管漫润或分期较晚者壁内浸润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86%和9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具有多中心起源、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壁内浸润特点,并且多中心起源和壁内浸润的发生与淋巴管浸润有关。肉眼可见病变上端需外扩5cm,下端需外扩7.5cm才能包括95%的亚临床病灶,同样上端需外扩4.5cm,下端需外扩5.0cm才能包括90%的亚临床病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浓度与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的生存率及局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1993年 2月 - 1998年 1月选择收治食管癌患者 (Ⅰ~Ⅲ期 ,T1-4N0 -1M0 ) 2 39例 ,于放射治疗前根据血红蛋白 (Hb)浓度分 3组 (贫血组、正常组和高血红蛋白组 )。根据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分为 2组 (Hb升高组及Hb降低组 )。全部病例均予以根治性放射治疗 ,常规分割 ,对其生存率及局控率予以观察分析。结果 :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影响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放射治疗前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控率 ;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量的升高及降低对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结论 :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9.
放疗加DF方案综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纯常规放疗与放疗加DF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生存率与毒性.方法将106例中晚期食管癌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单放组53例,常规分割,DT60~66Gy/6~6.5周.综合组53例,放疗方法同单放组,在放疗疗程的第1~5天、第29~33天,加DF方案化疗:DDP20mg/m2,每天照射后即刻缓慢(3~4 h)滴注;5-Fu 3.0~4.0g/120 h,静脉泵入.结果综合组近期疗效、Ⅰ Ⅱ级X线片率明显优于单放组(P=0.028);综合组和单放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4.4%、65.1%、56.9%和63.8%、33.8%、33.8%(P=0.04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0%、40.1%、28.9%和61.1%、21.9%、15.0%(P=0.033);综合组急性毒性明显增加(P<0.05);两组远期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综合组局部未控及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同步配合DF方案化疗能改善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但急性毒性反应明显增加,治疗失败仍以局部为主. 相似文献
10.
对 1993年 6月~ 1996年 6月共收治 93例术后病理为Ⅰ~Ⅱ期的食管癌患者 ,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单纯手术组与手术加放疗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单纯手术患者 5 7例 ,术后放疗 3 6例 ,放疗剂量为 45~ 5 5Gy。术后随访≥ 5年 ,40例复发。单纯手术组 1、3、5年生存率为 87 7%、70 1%、42 1% ;术后放疗组 1、3、5年生存率为 88 9%、82 3 %、75 0 %。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Ⅰ~Ⅱ期食管癌术后复发与TNM分期有关 ,区域淋巴结和食管瘤床失败与食管原发部位有显著关系 ,辅助放疗者复发率低 ,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术中放疗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 FL Zhou XM Chen QX Jiang RX Fang J Lian YH Zheng X Chen XY Zhu Y Di XY Wang J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2):178-180
目的 观察食管癌手术切除加术中放疗的疗效,并对放射并发症及其预防进行探讨。方法 全组60例均行食管胸段癌剖右胸切除术,其中30例术中加一次性15—25Gy的放疗;30例为单纯手术切除。结果 围手术期术中放疗组并发症有局限性肺部感染2例,吻合区瘘1例,切口感染1例,均治愈;单纯手术组有脓胸1例,吻合口瘘1例,均治愈。两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年随访,术中放疗组死亡3例,2例分别于术后2年及2年2个月死于放射性肺炎,其中1例合并支气管食管痪;1例死于两肺广泛转移。3年生存率放射组为88.0%(22/25),单纯手术组为76.0%(19/25)。结论 凡胸段食管癌病例,无胸部手术禁忌证、无远处转移者均适宜行术中放疗。术中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放射性肺炎较多见,治疗较难,预后不佳,故术中放疗时须特别注意保护健肺及支气管等,以减少或免受放射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评价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态,同时评价NRS-2002在这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4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确诊为食管癌并接受放疗的 97例患者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Pearson法分析NRS-2002评分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27%患者在放疗前就存在营养风险,这种风险随放疗进行而逐渐升高。入院时NRS-2002评分≤3分、≥4分的 1年OS分别为91%、62%(P=0.010)。治疗期间NRS-2002评分最高分≤2分、≥3分的 1年OS分别为94%、78%(P=0.012),最低分≤3分、≥4分的 1年OS分别为91%、55%(P=0.018)。入院时、放疗第1周NRS-2002评分与前白蛋白有关(P=0.000、0.002),放疗第3周NRS-2002评分与白蛋白有关(P=0.036)。多因素分析发现食管癌TNM分期、治疗期间NRS-2002评分最高分是预后影响因素(P=0.001、0.005)。结论 食管癌放疗患者存在较高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可提示食管癌放疗患者的预后,可作为营养风险初筛工具。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超分割放疗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化疗同时超分割放疗与单纯超分割放疗对中上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方法 158 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5例列入放化疗同步组, 3 例列入单放组, 化疗方案:DDP 0 g/m2 v tt 1~d5,5-FU 00 g/m2 静滴d1~d5,连续静滴6~8 ,化疗并同时放疗,两组超分割放疗方法相同:1.3 y/次,2次/日.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84.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7%、40.0%和24.0%;单放组的近期有效率为67.5%,1、3、年生存率分别为51.8%、21.7%和10.8%.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毒副作用均可以耐受.结论以DDP及5-FU 化疗同步超分割放疗可以提高中上段食管癌的近期有效率及长期生存率,毒副反应所有患者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放疗前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作为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安徽省立医院治疗的37例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均于放疗前4周内完善PET-CT扫描,整理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等信息,获得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PTL并计算TLG,利用ROC曲线找出最优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及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对有意义临床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提示MTV>TLG>PTL=0.713>0.679>0.670,生存分析显示当MTV<27.44 cm3、TLG<166.2 g、PTL<36.74 mm时患者有更好的生存期(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TV是放疗预后影响因素(P=0.000)。结论 放疗前PET-CT代谢参数MTV、TLG及PTL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胸腔内—区域复发或和血道转移为食管癌术后患者主要治疗失败模式,作为局部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的放疗在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胸腔内—区域复发的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性治疗的价值已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术后辅助性放化疗已然成为了其标准治疗模式。但对于淋巴结阴性的食管癌术后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性放疗目前并无定论,本文从术后pN0期食管癌患者需进行辅助性放疗的可能依据、目前的相关报道结果和不同手术方式对其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对于pN0期食管癌术后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食管癌加射加光疗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放射治疗合并光动力疗法对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被随机分为2个组。单放组(30例)为单纯体外放射治疗,剂量为DT60~66Gy,6~7周;综合组(30例)为体外放射治疗至DT40Gy,4周时加用光动力疗法,血卟啉衍生物按5mg/kg体重的剂量静脉滴注,48、72h后在胃镜直视下对食管病变部位分段各行1次光照。激光功率密度为400~ 500mW/cm^2,每段光照 相似文献
17.
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对不能手术食管癌同期放化疗、单纯放疗不同亚组进行生存分析,明确同期放化疗中获益患者分布,使治疗更具针对性。方法不能手术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共421例,以分期为首要配对因素,从单纯放疗的289例中选择132例,与同期放化疗的132例配对,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毒副反应、失败原因。化疗采用PF方案。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方式,总剂量50-64 Gy。寿命表法计算总生存率,并用Wilcoxon检验组间差异。两组急性毒副反应、晚期副反应、失败模式的差异用x2检验。结果同期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9.7%和54.1%(x2=6.34,P =0.013)。同期放化疗可显著提高KPS评分90、T3、N1、M0期亚组的1年生存率(x2=6.12、3.17、6.08、3.31,P=0.018、0.038、0.019、0.032)。同期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3-4级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1.2%、28.0%和11.4%、7.6%(x2=4.69、18.87,P=0.026、0.001),其他急性毒副反应、晚期副反应发生率相似(P值均>0.05)。同期放化疗组、单纯放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5%、66.7%(x2=9.81,P=0.00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7%、12.1%(x2=0.43,P=0.575)。结论同期放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总生存率、KPS评分90和T3、N1、M0期亚组的生存率,降低区域失败率,但未能降低远处转移率,且3~4级骨髓抑制、急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对96例食管癌随机分为后程超分割组(后超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经病理证实76例,后超组39例,常规组37例,均为鳞癌.男性65例,女性31例.年龄41~70岁,中位年龄57.1岁.病变部位胸上段21例,胸中段63例,胸下段12例.病变长度<5.0cm29例,5.0~7.0cm57例,>7.0cm10例.全部采用60Co外照射,常规组1次/d,2.0Gy/次,5次/周,总剂量64Gy,32分次,44d完成.后超组放射治疗前2/3疗程同常规组,照射到40Gy后改为1.15~1.25Gy/次,2次/d,间隔6~8h,使总剂量达到68~70Gy,44~45d完成.结果随访率为96.9%.1、3、5年生存率后超组为81.1%、44.1%、26.8%,常规组为61.7%、25.1%、16.9%.后超组1、3年生存率高于常规组(u值为2.97及2.64,P<0.01),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意义(u=1.71,P>0.05).后超组和常规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7.1%及16.7%(χ2=1.52,P=0.20);放射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率后超组为18.8%,常规组为12.5%(χ2=0.71,P=0.40).结论食管癌后程超分割治疗1、3生存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对后程超分割所引起的副作用能够耐受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与胸部CT相比,超声胃镜可以更准确的确定食管癌病灶的上、下界,对超声胃镜确定的上、下界用钛夹标记有助于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比较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在确定食管癌放疗GTV长度中的作用,为合理确定食管癌放疗GTV提供依据。采用成组t检验差异。方法 选择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明确、拟行放疗的胸段食管癌初治患者30例进入研究。每例患者均在治疗前行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置入后CT模拟定位。比较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法确定食管癌放疗GTV的长度。结果 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分别为(6.1±1.4)、(6.8±1.9)、(6.3±1.9) cm。与胸部CT确定的GTV长度相比,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与之相仿(P=0.11)。食管钡餐造影确定食管癌GTV长度小于胸部CT确定的GTV长度(P=0.03)。全组患者中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的GTV长度大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的比例为22.2%;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GTV长度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相同的比例为11.1%;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GTV的长度小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的比例为66.7%。结论 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较食管钡餐造影和胸部CT均有一定差异,可成为确定食管癌放疗GTV长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