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炎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少见的关节外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相似,均可通过炎症反应促使血栓形成。病程达十年以上的RA患者易并发血管炎,且可明显加重关节损伤和其他关节外症状[1],其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远端皮肤溃疡、周围神经病变、巩膜炎、心包炎等。RA归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其并发血管炎若累及中小血管属"肢体痹",若累及内脏属"内脏痹"。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常见自身免疫疾病,可导致患者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中医对本病认识历史悠久,近现代医家认为,RA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脾胃气血亏虚、阳气亏虚、营卫不和等正气不足为RA发病之本,风寒湿热、痰浊、瘀血痹阻等内外之邪阻滞经络为RA发病之标,治疗方面提出了"从五脏论治""从毒邪论治""从络论治"以及以现代中药药理为用药指导的论治思想。实验研究证实了中药复方治疗RA的有效性,并从缓解RA滑膜炎症,抑制滑膜增生和骨破坏等现代医学理论方面揭示了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1背景、目的及意义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慢性滑膜炎和血管翳,可侵蚀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该病属于中医风湿病(痹证、痹病)范畴,中医学诊断为“尪痹”[1]。RA的全球发病率为0.5%~1%[2],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3]。RA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程长,致畸和致残率高,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目前西医治疗RA常见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大,若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将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随着现代研究深入,中医治疗RA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起到良好的效果。RA在中医归属于“痹病”范畴,常见证型有风寒湿痹、湿热痹阻、风湿热痹、痰瘀痹阻等,其中风寒湿痹型最为常见。中医各派医家治疗风寒湿痹型RA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疗效显著的经方及治疗经验。中医治疗风寒湿痹型RA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常见中医外治法有温针灸、艾灸、针刺结合艾灸、火刃针、小针刀、中药蜡疗法、中药熏洗法、中药外敷、穴位贴敷等;中医内治法有经方与自拟方、中成药等。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减少不良反应。文章收集近十年中医治疗风寒湿痹型RA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探讨其独具特色的中医治法,为有效治疗本病提供理论基础,以期为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中医痹病范畴。中医认为,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袭入,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酸楚、麻木、重着、肿胀、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僵硬、畸形或累及脏腑等特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的总称。中医对痹病的研究,源远流长,既有系统的理论阐述,又有丰富的临床经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免疫炎症反应和骨破坏伴随其整个病程,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根据RA的病情特点,以中医"肾主骨生髓、多虚多瘀"理论为指导,分析肾虚血瘀病机与RA病程中的相关性,探讨补肾活血法延缓RA病情的重要机制,为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R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关节炎症为主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疾病,早期有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最终可导致残废.RA属中医"痹证"、"历节"、"尪痹"等范畴.目前,现代医学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而中医中药治疗RA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在临证时,发现治疗RA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RA)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除关节功能障碍外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西医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难以兼顾用药,中医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RA发病过程的深入探索和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思路的不断完善,RA的中医病机内涵逐渐突破传统“痹证”的理论框架,毒邪在RA及其合并症的中医病因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毒邪致痹”理论进行溯源和梳理,结合现代医学病理机制的研究成果,阐述毒邪在RA中医致病因素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毒热致虚”是RA伴贫血的核心病机。正气不足、外感六淫、七情饮食失调可导致毒热蕴生,攻冲关节、腐筋蚀骨的同时内侵脏腑、耗伤气血,导致正虚血亏,治疗以解毒通络为首要原则,进行分期辨治,并基于前期研究探讨自拟方二四汤对RA伴贫血的作用机制,以期充实RA从毒热论治的理论依据,为RA伴贫血及其他合并症的中医辨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其病程为关节的滑膜炎,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由于病因不明,西医缺乏根治疗法,近期疗效尚可,但副作用较大.RA属中医"顽痹""尪痹""历节风"等范畴,近年来临床观察,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将有关文献资料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为"历节风""历节病""白虎历节""骨骱痹""顽痹"等,其典型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痛无定处、游走不定,或胀痛、机体重着,或疼痛遇寒加重、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感以骨、关节、肌肉等部位为主,犹如被老虎咬  相似文献   

11.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由于本病病因未明,因而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RA在活动期病情能否及时得到控制,对于阻止软骨及骨破坏、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改善自然病程、纠正机体免疫异常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在中医对活动期RA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1.1 风湿热毒,痹阻经络 RA属中医痹证范畴,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其活动期以热邪痹阻为主,如沈氏认为,急性发作期属热痹,多表现为风热内盛或湿热内蕴。邓氏等对82例确诊为RA的病人进行中医证候舌脉等调查,结果发现,有热象者共49例,占59.76%。李氏认为,活动性RA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周围对称性多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可伴有全身多系统受损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关节,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范围发病率约为0.5%~3%左右,在我国患病率为0.32%~0.34%.该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有"顽痹"、"尫痹"、"历节风"之称.豨桐胶囊由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作用的豨莶草、臭梧桐皮等中药组成,治疗各种关节炎具有良好效果.笔者应用该药治疗RA,经38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痹病、痿病为不同疾病,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有明显不同,但痹病可以导致痿病的发生。类风湿关节炎(RA)主要累及关节,亦可影响周围的筋脉肌肉,从而形成痹痿并存的病状。RA"因痹至痿"病因病机为热邪浸淫、肉痿筋弛,邪中于经为痹、邪中于络为痿、气虚邪滞等3个方面。治疗以痹为本以痿为标,急则治其痹,缓则治其痿,不可滥用风药免伤气血。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障碍导致免疫系统侵犯关节的长期慢性炎症,该炎症不仅会导致关节畸形,甚者会致残。该病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在治疗RA上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其中活血祛瘀通络法是中医治疗该病的大法。文章通过对RA血管新生与滑膜炎症的关系、络病学说与血管新生的相关性以及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RA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血管新生学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骨关节炎(OA)是在机械性和生物性因素作用下,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软骨下骨正常合成和降解耦联失衡,导致关节软骨纤维化、溃疡、缺失,软骨下骨的硬化和骨质象牙化,骨赘形成和软骨下囊变。膝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形式。本病属于中医"骨痹"、"痹证"范畴,《济生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痹也。"病机为本虚(肝肾亏虚)、标实(风寒湿痹、瘀血内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病(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可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祖国医学称之为"顽痹"、"尪痹".好发于肢体的关节部位,以指(趾)、腕、膝、踝等四肢小关节疼痛较典型,临床表现为关节晨僵、疼痛、肿胀、烧热、乏力、低热、手足麻木、贫血等前驱症状.顽痹病属疑难、顽固难治,西医无特效治疗,中医治法各有己见,但疗效亦不显,使病人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值得广大医家重视.现笔者对临床常见的治疗误区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系统性炎性疾病,主要是侵犯动关节的滑膜,炎症常出现于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中医虽然无此病名,但在历代医家的论著中常有相关的描述及命名。据其病痹在体为骨,在脏为肾,故命之为“骨痹”、“肾痹”;又因其病性顽固,病程迁延,缠绵难愈,治宜长久而称之为顽痹;还因关节肿大、变形、活动不利、屈伸不能等而谓之“历节风”、“鹤膝风”、“鼓槌风”等。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并以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认为可能是由于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疾病。李堪印教授认为本病治疗时不宜采取"治疗大法",应结合患者临床特点辨证论治,早期为"筋痹",病位在"肝",肝血不足,气血不通,不荣则痛,治宜"养阴柔肝,缓急止痛";中期为"骨痹",病位在"肾",痰瘀痹阻,不通则痛,治宜"化痰通络,祛瘀止痛";后期为"骨痿",病位在"肾",肝肾阴阳俱虚,治宜"补益肝肾"。  相似文献   

19.
马武开  唐芳  安阳  黄颖  王莹  钟琴  姚血明  刘正奇 《中医杂志》2011,52(22):1913-1915
类风湿关节炎(RA)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由于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大量生成,继而形成血管翳,破坏骨质,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功能丧失。抑制滑膜细胞炎症、促进滑膜细胞调亡和血管新生、阻断滑膜细胞信号传导是RA治疗的重要环节。中医药通过多途径协同作用于多个部位和靶点,集中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精华。以RA关节滑膜为切入点,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中医药治疗RA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充分发挥中药治疗RA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李飞  付滨 《河南中医》2014,(3):442-443
当代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主要有两种认识:第一种,认为其属于“痹证”范畴,并从“辨证论治”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治疗做多种阐述,此观点没有体现RA的临床特征,临床研究多以近期症状改善为疗效标准,缺乏远期预后的评价;第二种,用一新的中医病名-“旭痹”来对应于RA,“旭痹”理论进一步认识到了RA的特征性损害-骨侵蚀导致的关节变形,补充了中医对RA认识的不足,完善了中医“痹证”理论体系,为中药新药研发和制定RA相关远期临床疗效标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