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8,(8):1091-1094
目的:了解我院祛瘀及清热类中药致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中药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6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中的祛瘀及清热类中药致新的和严重的ADR,对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及剂型、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8例报告中,女性发生率(70.13%)高于男性(29.87%),尤以50~59岁患者最多(21.48%);既往有ADR史77例(25.84%);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为主(57.37%),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5.50%),主要涉及药品种类为中成药(53.53%);且多发生于用药后>1 d(48.32%);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系统损害及胃肠损害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接触性皮炎、瘙痒、输液反应、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有97.99%的患者好转和治愈,未有患者死亡。结论:祛瘀及清热类中药致新的和严重的ADR较多,临床用药时需加强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86份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86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为50例,占12.95%。引起ADR前15位药物中,抗菌药物12种,占80.00%。药品剂型中注射剂(445种,占84.12%);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1例,占57.25%。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32份ADR报告分别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332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为38例。引起ADR前10位药物中,抗菌药物60.00%。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6例,占53.01%。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取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中头孢菌素类药物ADR自发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怀疑药品、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009~2018年头孢菌类的ADR报告13 458例,其中严重ADR 842例,新的严重的ADR 43例。男女比例为1.23∶1。一般ADR和严重ADR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群(≥65岁)严重ADR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段(P<0.001)。涉及药物品种排序前3位依次为头孢哌酮(16.27%)、头孢曲松(12.94%)、头孢呋辛(10.44%)。其中头孢哌酮主要是含酶抑制药复合制剂。累及系统/器官最多见的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2.11%)、全身性损害(11.67%)、胃肠系统损害(11.11%)。严重报告842例则以过敏反应(13.52%)、肝功能异常(10.41%)、血小板减少(6.94%)最为多见。9.92%用药前皮试阴性。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相关ADR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严重时危及生命,用药前详询患者过敏史,即使行皮试阴性用药后仍应关注患者反应,出现ADR后及时识别并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6.
我院17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梅 《中国药房》2009,(35):2775-277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08年6月上报的17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共涉及16类药品83个品种,以抗微生物类(12种,60例)和中药注射剂(17种,66例)最多;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57例,26.89%),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39例,18.40%)。结论:及时报告ADR,有助于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沂源县人民医院上报的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存在的规律,发掘有效预警信号,减少药源性疾病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沂源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报的新的和严重ADR报告205份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报告类型,上报人员职业,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等。结果 上报205例新的、严重ADR,72例新的ADR,133例严重的ADR;药师上报113例(55.12%),医师上报86例(41.95%),护士上报6例(2.93%)。男113例(55.12%),女92例(44.88%);年龄1~93岁,平均年龄53岁,41~65岁发生率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151例(73.66%),其次为口服给药40例(19.51%);涉及药品110种,其中化学药品95种(包括生物制剂5种),中成药15种。排名前3位的是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累及系统/器官依次为:血液系统损害77例次,胃肠损害33例次,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32例次,肝胆损害23例次,心血管系统损害19例次,呼吸系...  相似文献   

8.
孙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25):159-162+166
目的 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2021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充实药品的安全用药信息。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通过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1 020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ADR报告类型、上报人职业、药品类别、累及器官/系统、给药途径。结果 1 020例ADR中,男女患者比为1∶1.15,65岁以上患者占比最高。严重的ADR 376例,新的严重的ADR 115例,新的一般的ADR 97例,一般的ADR 432例。ADR上报人职业以护士为主。ADR药品类别最多的为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及抗肿瘤用药,ADR累及器官/系统最多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结论 医院通过ADR监测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几年某儿童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 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药品的合理、安全使用及减少不良反应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4-2016年某儿童专科医院的ADR报告共414份。对患儿的性别、年龄、可疑的药物、给药途径、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4例儿童ADR中,男女比例2:1,年龄(3.09±0.11)岁,1~3岁幼儿发生ADR最多(57.49%),4~7岁次之(31.88%),<1岁的婴儿ADR发生率远低于以上两个年龄段的儿童(6.7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5.41%),共涉及药物类别12类,其中引起ADR排名前3位的药物类别分别是抗菌药物(46.16%)、中成药(30.77%)、抗病毒药(15.38%);414例ADR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共计488例次,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400例次(81.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各19例次(3.89%),胃肠系统损害16例次(3.28%)居第4位结论:应针对儿童用药风险多加防范,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儿童合理、安全用药,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6):3672-3674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诱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58例中成药致ADR报告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致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合理用药有关。ADR发生率以60岁以上的患者比例最高(占31.01%);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79.11%);药品种类主要为理血剂和祛瘀剂(占79.75%)。ADR累及最多的器官/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占43.01%),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16.06%)和全身性损害(10.36%);严重的ADR为过敏性休克,经过对症处理后,ADR转归较好。结论:临床应根据中医辨证,注重患者个体差异,规范使用中成药,加强用药监护,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443份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对其中63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3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中,2007年40例,2008年18例,2009年5例。男30例,女33例。患者最小年龄18岁,最大87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以及糖代谢紊乱等方面,根据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肯定者46例,很可能者15例,可能者2例。ADR轻度58例,中重度需要对症治疗5例,不良反应结果治愈60例(95.24%),好转3例(4.76%)。结论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确保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上报的87例有效ADR报告,按涉及的药物种类、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ADR报告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道损害及输液反应,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及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较多.结论 医务人员应仔细观察ADR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对ADR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用药时严格把握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使用抗感染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探讨,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6年105例患儿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报告,分别从患儿基本信息、ADR临床表现、药物种类等多方面探讨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易发生ADR;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所致ADR较多;ADR累及器官主要集中在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儿童在临床中使用抗感染药物时更应警惕AD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2020年我院上报的53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33例抗肿瘤药物ADR中,男性256例,女性277例;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28.5%)和51~60岁(25.7%)。ADR涉及的抗肿瘤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肿瘤植物药(23.3%)、新型抗肿瘤药物(23.3%)和抗代谢类药物(22.0%)。ADR临床表现例次排名前3位的抗肿瘤药物分别为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排名前3位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别为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ADR主要累及血液系统损害(30.6%)、胃肠系统损害(19.4%)、全身性损害(15.5%)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4%)。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81.2%);给药后1 d内更易发生ADR,15 d内发生的ADR约占86.8%。严重的ADR有102例,主要涉及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紫杉醇;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ADR共13例,...  相似文献   

15.
87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军  文书奎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12,21(13):64-66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至2010年87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13种中药注射剂;有67例(77.01%)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由静脉滴注给药75例,占86.2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8.28%。全身性损害及循环系统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气紧、胸闷、白细胞减少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合理使用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刘毅清  陆敏 《中国药房》2014,(4):363-365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通过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2011年自发呈报系统上报的247例尼美舒利致ADR报告,对ADR所涉及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7例ADR中,男性86例,女性161例,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且≥50岁患者最多(占61.95%);ADR发生时间以用药1周内最多,占82.19%;报告人以医师最多,占73.2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32.48%,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31.53%;发生严重不良反应10例,其中死亡2例。结论:尼美舒利具有较高的致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慎用,严格把握适应证,并依据临床实际情况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最短的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诊疗方案推荐的治疗COVID-19中抗病毒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类型和构成比,以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Pubmend、Embase、CENTRAL,建库至2020年3月5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阿比多尔、磷酸氯喹四种抗病毒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归类整理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16篇,共计报道上述四种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1452例,其中利巴韦林1193例、磷酸氯喹为67例、阿比多尔为35例、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157例。利巴韦林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不适较多见;磷酸氯喹所致ADR以心脏毒性多见;阿比多尔所致ADR以消化道症状多见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所致ADR以消化道症状及血脂异常多见。结论临床注意合理使用诊疗方案推荐的抗病毒药物,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4~2006年4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412例ADR,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有412种,抗生素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274例(占66.50%);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其次是神经系统损害;新的一般的ADR70例,新的严重的ADR2例。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黄建蓉  陈孟林 《中国药业》2012,21(21):34-3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1年收集的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由抗微生物类药物引发的例数最多,抗微生物类药中又以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发生率最高;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道反应多见。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江程  李春晓  杨玉晴  郭静 《中国药事》2023,(11):1252-1265
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获得临床安全性信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相关文献进行收集与筛选、提取、标准化及整合,形成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文献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ADR/ADE发生特点进行梳理分析。结果:共计纳入4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临床研究345篇,个案报告22篇,ADR监测51篇;报告ADR/ADE共计5292例,其中ADR/ADE的临床表现为56个,累及19个器官/系统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35%)、胃肠系统损害(29.65%)和全身性损害(9.11%)为主;共计发生79例严重ADR,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肝损害和血尿等;在发生时间和人群特征上表现为速发型不良反应,儿童为发生热毒宁注射液ADR/ADE的高发人群;有记录的ADR/ADE转归及预后情况均痊愈或好转。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可获取热毒宁注射液ADR/ADE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系统损害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转归及预后情况等,但整体ADR/ADE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不够详细,对ADR/ADE的处理措施、转归时间等信息缺失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