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剂量(2.5,5,10,15,20 mg·d-1)沃替西汀治疗成人重度抑郁症(MD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沃替西汀治疗成人MD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3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包括安慰剂组1 963例患者,沃替西汀组3 6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5,10,20 mg·d-1沃替西汀组能显著改善患者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的平均改变量[5 mg·d-1:MD=-2.24,95%CI(-3.55,-0.94),P=0.000 8;10 mg·d-1:MD=-2.51,95%CI(-3.84,-1.18),P=0.000 2;20 mg·d-1:MD=-2.95,95%CI(-4.02,-1.87),P<0.000 01]、提高有效率[5 mg·d-1:RR=1.33,95%CI(1.13,1.57),P=0.000 7;10 mg·d-1:RR=1.38,95%CI(1.22,1.55),P<0.000 01;20 mg·d-1:RR=1.39,95%CI(1.12,1.74),P=0.003],而2.5,15 mg·d-1沃替西汀组与安慰剂组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 mg·d-1沃替西汀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缓解率[10 mg·d-1:RR=1.40,95%CI(1.18,1.66),P=0.000 1;20 mg·d-1:RR=1.37,95%CI(1.12,1.67),P=0.002],而2.5,5,15 mg·d-1沃替西汀组与安慰剂组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5,10,20 mg·d-1沃替西汀组总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5 mg·d-1:RR=1.08,95%CI(1.02,1.15),P=0.007;10 mg·d-1:RR=1.10,95%CI(1.03,1.17),P=0.005;20 mg·d-1:RR=1.16,95%CI(1.08,1.25),P<0.000 1],而2.5,15 mg·d-1沃替西汀组与安慰剂组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沃替西汀治疗成人MDD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随着剂量(5,10,20 mg·d-1)的增大,沃替西汀疗效逐渐增加,安全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剂量沃替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的的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筛选关于沃替西汀治疗MDD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6篇RCT共计7 893例患者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安慰剂相比,采用沃替西汀5 mg、10 mg、20 mg治疗可显著降低MDD患者MADRS评分值、GCI-I评分值、提高患者治疗应答率;对MADRS评分、CGI-I评分的改善,其疗效呈明显的剂量依耐性,而在治疗应答率方面,各剂量组差异不大;15 mg剂量沃替西汀相较于其他剂量组,对MDD改善不显著,可能与其样本数及人群种族、区域差异相关;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沃替西汀各剂量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安慰剂,高剂量沃替西汀组(15 mg、20 mg)的ADR发生率较低剂量组明显增高,但其症状大都轻微、可逆、可耐受,总体用药安全性较好。结论: 沃替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沃替西汀(vortioxetine)临床用于重性抑郁障碍的治疗,其主要作用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CNS)抑制5-羟色胺(5-HT)再摄取、增强5-HT活性相关。文中对沃替西汀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和安全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氢溴酸沃替西汀油水分配系数并对其片剂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 模拟体内环境配制不同pH的缓冲液(或水溶液),以正辛醇-缓冲液(或水溶液)为分散系统,摇瓶法作为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通过氢溴酸沃替西汀分配平衡后在油相(正辛醇)和水相的浓度比,计算氢溴酸沃替西汀的油水分配系数,并对比测定氢溴酸沃替西汀片剂(自制片、原研片)中氢溴酸沃替西汀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在正辛醇-缓冲液(或水溶液)体系中,pH=1.0时氢溴酸沃替西汀的油水分配系数为2.20;pH=4.5时为2.18;pH=6.8时为0.823;在水中时为0.657。结论 采用摇瓶-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准确测定氢溴酸沃替西汀的油水分配系数,为预测体内吸收过程提供依据。并且氢溴酸沃替西汀自制片和原研片中氢溴酸沃替西汀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安全性,为综合评估药物价值提供操作路径。方法:以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例,应用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模型探讨构建中药注射剂效益风险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结果:结合中药注射剂的特点,通过确定决策环境、建立价值树、数据收集与处理、定义指标价值、权重赋值、敏感性分析及效益风险评价,综合考量中药注射剂的效益风险,构建系统的效益风险评价体系。结论:基于MCDA模型构建中药注射剂效益风险评价体系,可以比较多种中药注射剂治疗某一疾病的综合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国家相关药物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噻奈普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从建库至2016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中噻奈普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0软件对各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RCTs,714例患者,其中噻奈普汀组(治疗组)359例,阿米替林组(对照组)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噻奈普汀组与阿米替林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OR=1.56,95% CI(0.87~2.79),P=0.13];两组头晕、口干、恶心呕吐、烦渴、便秘、震颤、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95% CI上下限均小于1,提示噻奈普汀组在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小于阿米替林组;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噻奈普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但噻奈普汀不良反应较轻微;该结论尚需高质量、严格设计的RCTs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每日2次舒肝解郁胶囊(每粒0.36 g)强化治疗:第1周每次4粒,第2周每次3粒,第36周每次2粒。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舒肝解郁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两组均连续口服用药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总分、总分减分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采用研究者经验效度、患者自评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际纳入研究组70例,对照组86例。经过6周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4%,痊愈率分别为79%和64%,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抑郁症状改善(HAMD-17总分变化差异)趋势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末研究组HAMD-17减分率优于对照组[(17.98±15.63)%vs.(12.21±12.62)%,P<0.05],治疗2、4、6周末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抑郁症状和伴随的焦虑症状安全、有效,首周剂量加倍能显著加快抑郁症状缓解速度,提高最终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获益与风险。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发现的11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及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为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组(A组,55例),对照组(B组,55例)。从而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情况、出血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级TIMI和3级血流的比较,患者在术前、术中无明显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术后A组较B组患者TIMI血流3级明显增高,同时出血风险率上升,但出血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时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复流获益大于风险,无明显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