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gov、CNKI、SinoMed、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有关GM1治疗新生儿HIE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2月15日,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个RCT,包含2 685例受试者。①4项研究(348例)报告了死亡率,GM1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或加用其他神经营养药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6,95%CI(0.18,1.19)];②19项研究(1 527例)报告了后遗症发生率,GM1显著降低后遗症发生率[RR=0.40,95%CI(0.30,0.52)],同时GM1也可降低脑瘫发生率、癫痫发生率和智力低下发生率;③GM1可提高患儿出生后28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MD=2.75,95%CI(1.45,4.04)]、发育商[MD=12.92,95%CI(8.55,17.29)]、智力发育指数[MD=10.36,95%CI(4.30,16.43)]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MD=9.52,95%CI(4.77,14.27)]。结论:GM1可能不会减少新生儿HIE的死亡率,但可能会改善其远期神经发育情况、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3):397-402
目的:系统评价冠心病患者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8年2月,收集冠心病患者基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比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卒中、严重出血等指标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并对不同种族、实验室检测方法和干预疗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合计8 6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相比,基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RR=0.93,95%CI(0.74,1.16),P=0.51]、全因死亡[RR=0.89,95%CI(0.56,1.41),P=0.61]、心血管死亡[RR=0.68,95%CI(0.36,1.25),P=0.21]、心肌梗死[RR=1.03,95%CI(0.92,1.16),P=0.56]、支架血栓[RR=0.52,95%CI(0.22,1.24),P=0.14]、卒中[RR=1.03,95%CI(0.65,1.63),P=0.90]和严重出血[RR=0.78,95%CI(0.53,1.14),P=0.20]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根据CYP2C19基因型进行个体化给药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RR=0.29,95%CI(0.14,0.64),P=0.002]和全因死亡发生率[RR=0.11,95%CI(0.01,0.87),P=0.04],而干预疗程达6个月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发生率[RR=0.11,95%CI(0.01,0.87),P=0.04],其余亚组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相比,对于冠心病患者基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并不能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的发生风险。虽然亚组分析显示根据CYP2C19基因型进行个体化给药可显著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风险,但该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9,(9):1271-1278
目的:系统评价单用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比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后短期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检索时限为自建库时起至2019年1月,收集单用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比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治疗TAVI后短期并发症有效性(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30 d脑卒中发生率及30 d心肌梗死发生率)与安全性(术后30 d出血事件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与观察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RCT)和纽卡斯尔-渥太华(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观察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项RCT和7项队列研究,合计3 1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TAVI后30 d全因死亡率[OR=0.48,95%CI(0.32,0.73),P<0.001]、30 d出血事件发生率[OR=0.43,95%CI(0.30,0.59),P<0.001]显著低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术后30 d脑卒中发生率[OR=0.63,95%CI(0.38,1.06),P=0.08]、30 d心肌梗死发生率[OR=1.09,95%CI(0.46,2.59),P=0.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用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比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降低TAVI后30 d全因死亡率和30 d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 WanFang Data、SinoMed数据库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搜集有关ACS或行PCI术的患者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5月10日。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累计6 3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RR=0.57,95%CI(0.42,0.78),P<0.01]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RR=0.45,95%CI(0.25,0.80),P<0.01],两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RR=0.73,95%CI(0.50,1.07),P=0.11]、全因死亡发生率[RR=0.82,95%CI(0.41,1.63),P=0.57]、任意出血发生率[RR=0.84,95%CI(0.58,1.23),P=0.37]、心血管死亡率[RR=0.78,95%CI(0.54,1.13),P=0.19]和卒中发生率[RR=0.70,95%CI(0.38,1.27),P=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8,95%CI(0.64,1.23),P=0.46],但基因指导治疗组可降低小出血发生率[RR=0.74,95%CI(0.59,0.94),P=0.01]。结论: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相比于常规治疗虽未明显降低患者MACE、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卒中和任意出血、大出血等风险,但在降低患者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小出血风险方面更有优势。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更适合高危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PubMed、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有关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5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RCT,包括1 461例受试者。应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常规西药。单独应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会发生失眠、口干、视物模糊、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温胆汤加减方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小于常规西药[RR=0.26,95%CI(0.22,0.32),P<0.000 01]。以温胆汤组用药方案是否联用西药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独应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小于西药对照组[RR=0.02,95%CI(0.01,0.09),P<0.000 01],温胆汤加减方联用西药时的发生率也小于西药对照组[RR=0.34,95%CI(0.28,0.41),P<0.000 01];此外,应用温胆汤加减方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失眠发生率均小于仅用常规西药。结论:临床上,应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良好,能够改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事件,减轻患者痛苦。但本研究结果仍需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CNKI、VIP和SinoMed数据库,搜集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EMI并行PCI术后的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0月3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合计2 4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格瑞洛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MD=5.73,95%CI(2.88,8.58),P<0.000 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OR=0.32,95%CI(0.24,0.43),P<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95%CI(0.91,1.64),P>0.05]。结论:对于急性STEMI并行PCI术后的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氯吡格雷,能提高血小板抑制率,减少MACE发生率;在安全性方面,两者的主要不良出血事件发生率相近。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剂量(2.5,5,10,15,20 mg·d-1)沃替西汀治疗成人重度抑郁症(MD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沃替西汀治疗成人MD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3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包括安慰剂组1 963例患者,沃替西汀组3 6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5,10,20 mg·d-1沃替西汀组能显著改善患者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的平均改变量[5 mg·d-1:MD=-2.24,95%CI(-3.55,-0.94),P=0.000 8;10 mg·d-1:MD=-2.51,95%CI(-3.84,-1.18),P=0.000 2;20 mg·d-1:MD=-2.95,95%CI(-4.02,-1.87),P<0.000 01]、提高有效率[5 mg·d-1:RR=1.33,95%CI(1.13,1.57),P=0.000 7;10 mg·d-1:RR=1.38,95%CI(1.22,1.55),P<0.000 01;20 mg·d-1:RR=1.39,95%CI(1.12,1.74),P=0.003],而2.5,15 mg·d-1沃替西汀组与安慰剂组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 mg·d-1沃替西汀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缓解率[10 mg·d-1:RR=1.40,95%CI(1.18,1.66),P=0.000 1;20 mg·d-1:RR=1.37,95%CI(1.12,1.67),P=0.002],而2.5,5,15 mg·d-1沃替西汀组与安慰剂组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5,10,20 mg·d-1沃替西汀组总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5 mg·d-1:RR=1.08,95%CI(1.02,1.15),P=0.007;10 mg·d-1:RR=1.10,95%CI(1.03,1.17),P=0.005;20 mg·d-1:RR=1.16,95%CI(1.08,1.25),P<0.000 1],而2.5,15 mg·d-1沃替西汀组与安慰剂组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沃替西汀治疗成人MDD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随着剂量(5,10,20 mg·d-1)的增大,沃替西汀疗效逐渐增加,安全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康莱特注射液(KL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有关KL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8月15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纳入研究的风险偏倚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合计5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采用单纯化疗的对照组相比,采用KLT联合化疗的试验组能提高有效率[OR=1.86,95%CI(1.24,2.79),P=0.003]、生存质量改善率[OR=3.37,95%CI(2.00,5.70),P<0.000 01]、疼痛改善率[OR=3.46,95%CI(1.99,6.01),P<0.000 1]及体重改善率[OR=3.06,95%CI(1.76,5.33),P<0.000 1],同时还能降低骨髓抑制[OR=0.49,95%CI(0.26,0.95),P=0.03]、肝功能损害[OR=0.41,95%CI(0.23,0.73),P=0.003]、肾功能损害[OR=0.20,95%CI(0.06,0.64),P=0.007]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恶心呕吐、神经毒性发生率较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L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可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并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余巧玲  翟葳葳  刘平  邱博  吴惠珍 《中国药房》2023,(16):2008-2013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O)术后抗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收集NOACs(试验组)对比华法林或双联抗血小板药(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项研究,包括2项RCT、8项队列研究,共计2 653例患者。RCT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器械相关性血栓(DRT)发生率、卒中/全身性栓塞(SSE)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双联抗血小板药比较,试验组患者的DRT发生率、卒中/SSE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华法林比较,试验组患者的DRT发生率[RR=0.40,95%CI(0.19,0.82),P=0.01]、总出血事件发生率[RR=0.28,95%C...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康柏西普对比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c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搜集有关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比治疗wAM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7月23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861只患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02,95%CI(-0.04,-0.00),P=0.04],而在黄斑中央厚度[MD=-2.20,95%CI(-7.21,2.82),P=0.39]、注射次数[MD=-0.48,95%CI(-1.26,0.30),P=0.23]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RR=1.10,95%CI(0.63,1.90),P=0.75]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柏西普治疗wAMD患者可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而黄斑中央厚度、注射次数和安全性方面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相当。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数据库,搜集关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HFM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月,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RCT,共2 22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利巴韦林相比,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HFMD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3,95%CI(1.18,1.29),P<0.001]、缩短退热时间[MD=-1.48,95%CI(-1.29,-0.77),P<0.001]、皮疹消退时间[MD=-1.82,95%CI(-2.16,-1.47),P<0.001]、口腔疱疹消退时间[MD=-1.82,95%CI(-2.20,-1.45),P<0.001]及住院时间[MD=-2.17,95%CI(-3.09,-1.25),P<0.001],可降低白细胞计数[MD=-1.32,95%CI(-1.44,-1.20),P<0.001]、超敏C反应蛋白[MD=-2.40,95%CI(-2.81,-2.00),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MD=-5.44,95%CI(-5.88,-4.99),P<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MD=-2.87,95%CI(-5.03,-0.72),P=0.009];10项研究提及药品不良反应,3项研究未发生不良反应,其他研究未提及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HFMD在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指标等方面优于单用利巴韦林,但其安全性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最佳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VIP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8年5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Egger's检验对发表偏倚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共纳入11个RCT,2 3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与单纯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双联抗血小板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有效降低治疗期间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发生[OR=0.19, 95%CI:0.12,0.30],且未增加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OR=1.28, 95%CI:0.95,1.73],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反应指数无显著性差异[MD=1.89, 95%CI:-6.30,10.09],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聚集反应性无显著性差异[MD=-0.71, 95%CI:-4.28,2.86]。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与单纯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其疗效确切,且可提高患者预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 WanFang Data、SinoMed数据库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搜集有关ACS或行PCI术的患者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5月10日。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累计6 3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RR=0.57,95%CI(0.42,0.78),P<0.01]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RR=0.45,95%CI(0.25,0.80),P<0.01],两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RR=0.73,95%C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现有临床资料系统评价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作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1966~2011)、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11期)、CNKI(1978~2011)、维普(1989~2011)、万方(1988~2011)、CBMdisc(1978~2011)等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阅读文题、摘要及全文后,最终共纳入7个RCT,共4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近期(6个月)疗效[RR=1.29,95%CI(1.07,1.56)]、治疗前后卡氏评分[RR=1.86,95%CI(1.14,3.05)]、体重增加[RR=1.56,95%CI(1.20,2.03)]、胃肠道反应[RR=0.72,95%CI(0.53,0.99)]、白细胞减少[RR=0.70,95%CI(0.54,0.91)]、血小板减少[RR=0.53,95%CI(0.38,0.75)]、肾功能异常[RR=0.37,95%CI(0.17,0.79)]等反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肝功能异常[RR=0.59,95%CI(0.26,1.34)]、神经毒性[RR=0.74,95%CI(0.32,1.75)]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适于晚期NSCLC的治疗,能提高近期疗效,提高卡氏评分,增加体重,并且减少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6月201例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拟行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住院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以及C反应蛋白、血糖、肝肾功能、心功能指标、合并疾病及联合用药等信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评估相关出血危险因素。结果:在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住院期间共有23例(11.4%)发生了出血,178例(88.6%)未发生出血,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发生率为11.4%(23/201)。研究发现合并冠心病与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事件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OR=4.013,95%CI(1.634,9.859)],此外,联合应用阿司匹林[P=0.001,OR=5.111, 95%CI(1.961,13.319)]或氯吡格雷[P=0.001,OR=5.490,95%CI(2.150,14.017)],其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合用氯吡格雷[P=0.029,OR=3.281, 95%CI(1.129,9.531)]和凝血酶原时间(PT)>13.0 s[P=0.034,OR=2.914,95%CI(1.082,7.851)]可显著增加利伐沙班相关的出血风险。结论:合并冠心病和联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事件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联用氯吡格雷和PT>13.0 s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评价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和SinoMed数据库,搜集桂枝茯苓丸联用米非司酮与单纯使用米非司酮比较治疗子宫肌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2月。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风险偏倚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s,涉及1 529例子宫肌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桂枝茯苓丸联用米非司酮在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3,95%CI(1.16,1.30),P<0.000 01]、缩小子宫肌瘤体积[MD=-3.16,95%CI(-4.69,-1.64),P<0.000 1]、升高血清血红蛋白[MD=7.33,95%CI(3.39,11.28),P=0.000 3]、降低血清卵泡刺激素[MD=-3.04,95%CI(-3.61,-2.48),P<0.000 01]、降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MD=-0.90,95%CI(-1.74,-0.07),P=0.03]、降低血清雌二醇[MD=-27.69,95%CI(-33.43,-21.94),P<0.000 01]、降低血清孕酮[MD=-2.64,95%CI(-3.10,-2.17),P<0.000 01]等方面均优于单用米非司酮。试验组与对照组所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大致相同,但试验组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仍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及双盲RCTs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李姮  韩聪聪  任焘君  徐延敏△ 《天津医药》2016,44(11):1394-1399
目的 比较双联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与三联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华法林) 抗血小板聚集方案治疗同时 有应用口服抗凝药物(OAC)及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DAPT)指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 PubMed、 Cochrane、 Embase 数据库, 收集 1966 年 1 月—2016 年 4 月发表的有 OAC 及 DAPT 应用指征的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的 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研究, 同时辅以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 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采用 RevMan 5.1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率, 次要终点事件包括缺血性卒中、 主要出血事件、 心肌 梗死以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 共纳入 16 项研究, 共 7 083 例患者(三联 3 330 例, 双联 3 753 例), 中位随访期 1.6 年, 平均年龄 73.2 岁。Meta 分析显示: 三联抗凝与双联抗凝策略相比, 全因死亡率[OR(95%CI) =0.94(0.79~ 1.13), P=0.54]、 心肌梗死发生率[OR(95%CI) =1.21(0.92~1.59), P=0.16]、 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OR(95%CI) =1.02 (0.55~1.90), P=0.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对于采取双联抗凝策略的患者, 应用三联抗凝策略能降低缺血性卒中 风险[OR(95%CI) =0.44(0.30~0.63), P<0.001], 增加主要出血事件风险[OR(95%CI) =1.31(1.07~1.61), P=0.008]。 结论 针对同时具有应用 OAC 及 DAPT 指征的患者, 使用三联抗凝策略在降低卒中风险的同时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预防实体瘤或淋巴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相关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VIP、WanFang Data和SinoMed数据库,搜集关于PEG-G-CSF和G-CSF预防实体瘤或淋巴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相关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2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RCTs,合计2 5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主要结局指标方面,PEG-G-CSF与G-CSF相比,对化疗后第1周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发生率[RR=0.70,95%CI(0.46,1.06),P>0.05]和化疗后多周期FN发生率[RR=0.80,95%CI(0.61,1.04),P>0.05]的作用相当;在次要结局指标方面,PEG-G-CSF与G-CSF相比,可以降低化疗后第2周期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RR=0.80,95%CI(0.68,0.94),P=0.008]和化疗后第4周期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MD=-0.23,95%CI(-0.42,0.04),P=0.02],对化疗后第1,3,4周期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化疗后第1,2,3周期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骨痛或骨骼肌肉痛发生率的作用相当(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PEG-G-CSF和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相关事件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但PEG-G-CSF可以部分改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12):1672-1675
目的:系统评价康艾注射液辅助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康艾注射液联合放疗(试验组)对比单纯放疗(对照组)治疗恶性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合计1 1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RR=1.20,95%CI(1.10,1.32),P<0.000]、生活质量改善率[RR=1.62,95%CI(1.42,1.85),P<0.000]、体质量增加率[RR=1.39,95%CI(1.06,1.82),P=0.02]、白细胞下降发生率[RR=0.34,95%CI(0.25,0.47),P<0.000]、胃肠道反应发生率[RR=0.27,95%CI(0.10,0.78),P=0.02]、Ⅲ~Ⅳ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RR=0.35,95%CI(0.22,0.55),P<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艾注射液辅助放疗治疗恶性肿疗效与安全性均更好。受纳入研究方法学的局限性,该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9,(13):1847-1853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后双联抗血小板用药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为TAV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9年2月,收集双联抗血小板用药时间对TAVI术后并发症疗效(全因死亡率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和安全性(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RCT)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观察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及Stata 14.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针对各结局及不同用药时间进行Meta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3项RCT、10项观察性研究,合计2 8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后1个月和6个月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0.05[95%CI(0.03,0.07),P<0.001]、0.07[95%CI(0.05,0.08),P<0.001];用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4[95%CI(0.08,0.19),P<0.001]、0.11[95%CI(0.03,0.19),P=0.007]、0.13 [95%CI(0.05,0.22),P=0.002];用药后1个月的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为0.04[95%CI(0.03,0.05),P<0.001]。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后6个月内的全因死亡率[回归系数=0.005 7,95%CI(-0.001 6,0.013 0),P=0.116]、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回归系数=-0.000 5,95%CI(-0.022 4,0.021 4),P=0.959]、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回归系数=0.001 4,95%CI(-0.003 8,0.006 5),P=0.570]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用药时间均无相关性。结论: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用药时间对增加TAVI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对安全性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