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IOM)是头颈癌放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RIOM不仅显著影响患者口腔功能,还影响近远期生活质量,重者可降低肿瘤控制率从而影响患者生存期。关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部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综合近年来关于RIOM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RIOM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鼻咽癌为头颈部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特征为男性患者居多、多发于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南方地区,多存在遗传性。放疗是目前我国临床治疗鼻咽癌的有效和常见方法,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控制肿瘤细胞范围、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优点[1]。但鼻咽癌患者多合并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在放疗过程中,口腔黏膜炎是较为常见和多发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影响疗效发挥[2]。因此,做好对患者  相似文献   

3.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们对 3 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症进行护理观察 ,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 6例 ,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15~ 71岁 ,所有患者均使用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 ,DT65~ 70Gy/ 3 0~ 3 5次 ,6~ 7个周。开始放射治疗 10次左右 ,所有患者感觉放疗侧腮区肿胀、疼痛、张口疼 ,口腔黏膜充血水肿 ,出现点片状白膜 ,口咽部干燥、疼痛、吞咽困难 ,可见到软腭、腭弓咽后壁充血 ,糜烂 ,出血 ,溃疡等。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 ,症状越来越显著。全组通过有效的护理 ,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2 护理措施及体会2…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是放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症,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重度RTOM可导致治疗中断,影响疗效。近年来,针对RTOM的防治研究不断有报道,但国内尚缺乏规范和指南。本共识参考国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对国内外RTOM的防治药物和方法进行回顾、总结,为RTOM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推荐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爱维治对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观察,以评价其防治急性几腔黏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1例Ⅱ~ⅣA期初诊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同期化放疗±诱导化疗,3个组采用的放疗技术和剂龄基本一致.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十放疗第1灭和放疗至出现2级黏膜炎时开始静脉使用爱维治30 ml,1次/d,5 d/周,直至放疗结束.采用NCI CTC 2.0和VRS标准分别评价急性几腔黏膜炎和疼痛程度.结果 可进入疗效评价者154例,其中预防组49例,治疗组53例,对照组52例.预防组和对照组3+4级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31%和56%(χ2=6.49,P=0.011),2+3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9%和83%(χ2=6.81,P=0.009).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样发生2级以上黏膜炎的48例患者作比较,其3+4级黏膜炎(38%:60%)和2+3级疼痛发牛率(70%:90%)不同(χ2=5.19,P=0.023;χ2=5.98,P=0.014).预防组比对照组2级黏膜炎发生率明显降低(76%:92%;χ2=5.34,P=0.021),发牛时间明显延长(22 d:18 d;t=2.68,P=0.009).末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 预防性和治疗性静脉使用爱维治均可明显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急性几腔黏膜炎和疼痛程度,预防性用约还可推迟和减少2级黏膜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OM)是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ROM会引起患者口腔疼痛、进食困难、营养不良,甚至导致治疗中断。近年来,口腔微生物在ROM中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故针对ROM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微生物在ROM中的研究进展、机制通路和益生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口腔细菌菌群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的变化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OM)的相关性。方法:获取入组鼻咽癌患者和陪护家属在放疗前和结束时口腔细菌标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C57BL/6小鼠构建ROM模型,收集照射后第9天和阴性对照组口腔细菌标本;另一批小鼠解剖获取阴性对照组和小鼠照射后第3、5、7、9天舌头组织...  相似文献   

8.
Luo DH  Hong MH  Guo L  Cao KJ  Deng MQ  Mo HY 《癌症》2005,24(7):850-854
背景与目的口腔粘膜炎是鼻咽癌放疗中最常见且对患者影响最大的急性反应之一。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患者在综合治疗中发生严重口腔粘膜炎的相关因素,筛查出发生严重口腔粘膜炎的高危因素,并建立数学判别模型,对其发生情况做出预测。方法对10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按口腔粘膜炎的严重程度分为严重组和轻度组,对17项临床及实验室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化疗、粘膜反应早期未应用抗生素、口腔卫生差、患病前有吸烟史为发生严重口腔粘膜炎的高危因素;根据高危因素建立对数优势线性判别函数模型,将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代判别,判别灵敏度为83.0%,特异度为71.4%,阳性预测值为75.9%,阴性预测值为79.5%。结论化疗、口腔卫生差、有吸烟史是严重的口腔粘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对其有一定预防作用。本研究建立的函数模型有助于预测严重口腔粘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09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口腔粘膜反应的护理观察,探讨了鼻咽癌病人口腔护理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口腔护理的要点。作者认为,放疗过程的口腔护理应包括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的护理三个部分。每一过程都应根据患者口腔粘膜反应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为此,作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提出了放射治疗中口腔粘膜反应的分级标准和护理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CMNa在鼻咽癌放疗中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MNa(甘氨双唑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增敏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首程治疗共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CMNa组,常规组行单纯根治性放疗,CMNa组行根治性放疗的同时用CMNa增敏.放疗方法先制作面模固定,在模拟机下设面颈联合野放疗,DT 36 Gy/18次/3.5周,后改设耳前野和鼻前野(或耳后野)放疗总量至DT 68~72 Gy/34~36次/6.5~7周.用药方法CMNa每次按800 mg/m2给药,用10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于30 min内静脉滴注完,于60 min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每周一、三、五用药,至常规放射治疗结束为止.结果 CMNa组和常规组原发灶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2.2%,而颈部淋巴结有效率分别为90.9%和73.3%,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7%和17.7%.结论 CMNa具有放射治疗增敏作用,而且CMNa组副作用少,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时放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方法 8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放疗合并化疗组(放化组、R+C)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R),放疗方法相同,放化组放疗同时给予顺铂(DDP)和氟尿嘧啶(5-Fu).结果随访3年,放化组较单放组残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处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5.5%、74.8%和90.0%、59.5%,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化组毒性较单放组大,后遗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疗合并使用DDP和5-Fu可减少残存率,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主要与放疗、化疗、性别、年龄、分期等临床因素相关,采用相关因素建立放射性甲减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模型,可筛查高危患者。本文总结放射性甲减相关临床因素,以期提早预防放射性甲减,减少甲减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放疗后副鼻窦炎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an TZ  Guo X  Zheng L  Cao SM  Li NW  Xiang YQ 《癌症》2008,27(8):866-869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疗后常常合并副鼻窦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了解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副鼻窦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月至2000年7月住院治疗381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阅读并比较其放疗前、后鼻咽部CT片,总结副鼻窦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前176例患者合并有副鼻窦炎,发生率为46.2%;放疗前无副鼻窦炎的205例患者中,放疗后103例发生副鼻窦炎,副鼻窦炎发生率为50.2%;放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副鼻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1.0%、33.7%、41.5%及29.3%,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0.92,P<0.001)。Logistic分析,T分期与放疗后副鼻窦炎发生有关。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率较高,以6个月时为最高峰;肿瘤的T分期与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远处转移鼻咽癌在从初治转移到继发转移、从寡转移到播散性转移方面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对于远处转移(Ⅳ B期)的鼻咽癌患者,其预后与转移灶的解剖学特性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M 1期进行细分,为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初治转移鼻咽癌不仅涉及全身治疗,还要考虑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处理。目前,初治Ⅳ ...  相似文献   

15.
中药防治鼻咽癌综合治疗中口咽急性毒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Huang GX  Zhao C  Han F  Zhang B  Qiu HJ  Xu BP  Chen XX  Hu PL 《癌症》2003,22(10):1084-1087
背景与目的:口咽炎是鼻咽癌放射治疗中最常见的非血液学急性毒性,在肿瘤晚期患者的放化综合治疗中尤为严重,并可能影响治疗结果。本研究拟探讨中药配合鼻咽癌放化综合治疗,以防治口咽急性毒性的疗效。方法:选择101例临床分期为Ⅲ~Ⅳa期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配合中药)52例,对照组(使用朵贝氏液)49例。两组患者鼻咽平均放疗剂量为:实验组(70.31±1.21)Gy,对照组(70.78±1.95)Gy。化疗采用同期放化疗方法:DDP30mg/cm2,每周1次,放疗第1至6周,共6次。从放疗开始至结束,实验组服中药每日一剂,分5至8次含服;对照组每日用朵贝氏液含漱5~8次。观察指标:口咽和血液急性毒性分级、放疗疗程总时间以及近期疗效。结果:(1)口咽毒性: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0级口咽急性毒性,Ⅰ~Ⅳ级急性毒性分别为Ⅰ级29例(55.77%)和2例(4.08%),Ⅱ级18例(34.62%)和17例(30.69%),Ⅲ级5例(9.62%)和22例(44.89%),Ⅳ级0例(0%)和8例(16.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2)血液学急性毒性:两组病例均无Ⅳ级血液学毒性发生,其中两组白细胞急性毒性比较(Z=-0.604,P=0.546),两组中性粒细胞急性毒性比较(Z=-0.226,P=0.821),两组血小板急性毒性比较(Z=-0.099,P=0.922),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液学急性毒性相似(P>0.05);(3)放疗疗程:实验组  相似文献   

16.
Qin WJ  Luo W  Lin SR  Sun Y  Li FM  Liu XQ  Ma J  Lu TX 《癌症》2007,26(3):285-289
背景与目的:随着鼻咽癌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鼻咽癌治疗后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生存时间的延长使鼻咽癌患者对放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放射治疗所导致的各种急性、晚期放射性损伤如放射性粘膜炎和放射性味觉损伤等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使用个体化的口腔支架(简称口腔支架),将舌和一部分口腔粘膜推离照射野范围,以期达到保护舌、味觉和部分口腔粘膜的作用.方法:首先选取1例合适的鼻咽癌患者,作佩戴口腔支架前后舌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分析;然后将按人组条件收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上共收治鼻咽癌患者43例,其中试验组19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T模拟常规设野的放射治疗技术,在放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佩戴口腔支架,对照组不佩戴.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诱导、同期或辅助化疗,并酌情使用放射增敏剂,在放疗结束时根据颅底骨质破坏情况及肿瘤消退情况决定是否补量或加量.放疗前和放疗中每周检查两组患者基本味觉、体重、口腔各部分粘膜和舌粘膜反应程度.结果:剂量学分析表明患者佩戴口腔支架后舌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较佩戴前明显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1~2度和3~4度粘膜反应发生的比例分别为73.68%和62.50%,26.32%和37.50%(P=0.470),但3度以上粘膜反应发生的例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有减少的趋势(5/19和9/24).味觉检查,至放疗结束时试验组有4例(21.05%)患者出现轻度的味觉减退,对照组患者有19例(79.17%)出现味觉减退,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个体化的口腔支架对于行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的口腔粘膜特别是舌的味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咽癌首程放疗后鼻咽腔溃疡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对35例首程放疗后出现鼻咽腔溃疡的患者,行常规放疗20例,调强放疗15例,35例均行化疗,经电子鼻咽镜直视下行坏死物清除术、消炎治疗及鼻腔冲洗。结果20例基本愈合,8例临床症状如头痛、异味明显改善,4例改善不明显,1例颅内感染,2例颅底骨坏死。结论鼻咽腔巨大深溃疡与肿瘤T分期、放疗、化疗有关,同时与肿瘤侵犯位置一致,严重鼻咽腔溃疡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ang Y  Gao JM  Hu WH  Gao YH  Xie FY 《癌症》2007,26(8):885-889
背景与目的:诱导加同期放化疗有提高鼻咽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趋势,本研究对比鼻咽癌接受单纯放疗或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的生存率差异,探讨增加诱导及同期化疗对鼻咽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诱导加同期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化疗3~5疗程联合放疗75例鼻咽癌与同时期接受单纯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住院患者460例的生存期进行比较.生存相关分析用Cox回归分析,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两组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加化疗组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Ⅲ期患者组单纯放射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85.1个月和82.9个月,而化疗加放疗组为94.5个月和89.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a期患者组单纯放射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44.4个月和40.3个月,化疗加放疗组为82.4个月和69.6个月,两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化疗与否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治疗鼻咽癌可提高Ⅲ、Ⅳa期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