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582例鼻咽癌调强放疗5年远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本院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 -2004年进行IMRT的58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结果,其中Ⅰ、Ⅱ、Ⅲ、Ⅳa期分别为36、144、224、178例。所有患者鼻咽和上颈部靶区均采用NOMOS的IMRT技术。运用美国放疗肿瘤组织标准评价急慢性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随访率为93.5%。5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疾病特异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9.8%、95.2%、74.1%、69.6%、83.2%和77.1%。局部复发29例,区域复发13例,远处转移117例。3级急性和慢性不良反应分别为44.5%(唾液腺、口腔黏膜和皮肤)和4.2%。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为临床分期、N分期、放疗中断时间、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体重降低幅度和化疗。结论 IMRT鼻咽癌获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和生存质量;临床分期和N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急慢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开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同期顺铂化疗加调强放疗(IMRT)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性。方法 100例Ⅲ~Ⅳb期初治鼻咽癌患者入组,IMRT处方剂量鼻咽原发灶 66.0~75.9 Gy,颈部阳性淋巴结 60~70 Gy;同期顺铂化疗剂量80 mg/m2(每3周);西妥昔单抗首剂400 mg/m2(放疗前,第1周),其后250 mg/m2(每周)。按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3.0版评价这一联合方案的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鼻咽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实际中位剂量为69.96 Gy,颈部阳性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为68 Gy。同期顺铂中位剂量为133 mg/疗程;西妥昔单抗中位起始剂量为690 mg,中位维持剂量为410 mg/周。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口腔黏膜炎以及放射性皮炎,其中1级放射性皮炎及>2级口腔黏膜炎分别占58%、90%,2%患者出现4级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较为轻微,仅分别有8%、4%和5%患者出现>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和贫血。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同期顺铂化疗加调强放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放疗所致的口腔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放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和B组(放疗+复方漱口液) ,比较两组放疗过程中口腔黏膜损伤程度.结果:放疗至4 周末时A组以Ⅰ级急性黏膜损伤为主(73.3%,22/30) ,B组以Ⅱ、Ⅲ级急性黏膜损伤为主(86.7%,2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至6周末时A组以Ⅰ、Ⅱ级急性黏膜损伤为主(86.7%,26/30),B组以Ⅱ、Ⅲ级急性黏膜损伤为主(93.3%,28/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并降低Ⅲ级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促进口腔黏膜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成组配对分析早期鼻咽癌单纯IMRT与IMRT同期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9—2010年共98例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行单纯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筛选出39对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且Logrank法检验。结果 3年随访率为95%。单纯IMRT组和同期放化疗组3年OS率分别为97%、95%(P=0.411),PFS率分别为97%、92%(P=0.301),LRFS率分别为97%、97%(P=0.606),DMFS率分别为100%、92%(P=0.082)。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同期放化疗组大于单纯IMRT组(P=0.000、0.000、0.000),单纯IMRT组与同期放化疗组3级口腔口咽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26%和36%(P=0.093),听力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1%、62%(P=0.100)。结论 同期化疗联合IMRT未能提高早期鼻咽癌T1-2N1期患者OS、PFS、LRFS率,亦未能降低DMFS率;且血液毒性、3级黏膜炎、听力下降发生率较单纯IMRT组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顺铂(DDP)单药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与顺铂加5-氟尿嘧啶(5-FU)联合方案同期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同期DDP单药放化疗组(单药组)40例,同期DDP加5-FU(PF)方案放化疗组(联合组)72例,两组放疗方案相同,单药组在放疗第1至第7周每周给予25 mg/m2的低剂量DDP化疗,联合组在放疗第1、4周分别给予25 mg/m2DDP+450 mg/m25-FU化疗。结果联合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未完成化疗,所有入组患者都完成放疗。放疗60 Gy时、放疗后3月两组患者鼻咽原发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消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单药组的口腔黏膜反应显著轻于联合组(P<0.05);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放射性皮炎、肝功能损伤等其他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顺铂单药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与顺铂加5-氟尿嘧啶联合方案同期放化疗的近期疗效相近,急性不良反应较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TP和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TP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PF组(顺铂联合5-FU)。TP组先行2个周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PF组先行2个周期顺铂联合5-FU诱导化疗,3周重复。第7周开始放疗,放疗同期行顺铂单药化疗,3周重复。放疗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处方剂量:PTVnx68~72Gy,PTVnd66~70Gy,PTV160~64Gy,PTV250~54Gy,5次/周,共30次。结果:TP组GTVnx体积缩小(15.32±4.18)cm3,PF组缩小(14.11±3.98)cm3,P>0.05;TP组GTVnd体积缩小(10.67±2.02)cm3,PF组缩小(8.95±2.44)cm3,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近期疗效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和PF组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7.5%和10.0%,P=0.003 8;Ⅲ~Ⅳ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27.5%,P=0.001 9;Ⅲ~Ⅳ度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87.5%和100.0%、8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方案,近期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轻,尤其是口腔黏膜反应较PF组轻,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方法初治鼻咽癌81例,其中Ⅲ期50例,ⅣA期31例。单纯放疗组(RT)30例,常规放疗加化疗组(RT+CT)33例,调强放疗加化疗组18例(IMRT+CT)。常规放疗鼻咽部剂量70~76 Gy,肿大淋巴结60~65 Gy,颈部预防剂量50 Gy;调强放疗设鼻咽大体肿瘤为GTV(nx)、颈部阳性淋巴结GTV(nd)、高危临床靶体积CTV1和低危临床靶体积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GTV(nx) 70.6~76.6 Gy分31~33次、GTV(nd) 61.6~70.6 Gy分28~33次、CTV1 60 Gy分28次、CTV2 53.2 Gy分28次,化疗方案包括诱导、同期与辅助。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ogrank检验,RTOG或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全组2和3年局部区域无进展、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85%、86%和83%、83%、83%;RT组分别为63%、82%、65%和52%、76%、60%;RT +CT组分别为76%、83%、77%和73%、83%、60%;IMRT+CT组分别为100%、94%、100%和89%、94%、100%。RT组与RT+CT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473),RT组与IMRT+CT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P=0.007),RT+CT组与IMRT+CT组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P=0.028)。全组多数患者仅表现为1~2级急性反应和0~1级晚期损伤,RT组1例出现放射性脑病。放疗后1年中重度口干发生率RT组和RT+CT组总计92%,而IMRT+CT组仅表现为轻度口干。结论IMRT加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和总生存率;IMRT可明显减轻放疗引发的口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在鼻咽癌应用的初步结果。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 月至2008年4 月2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全程IMRT,其中Ⅱ期5 例,Ⅲ期13例,Ⅳa 期2 例。鼻咽肿瘤(PTV )和颈部转移淋巴结(PTVnd )处方剂量为69.96Gy,鼻咽区域及上颈部临床靶区(PTV 1)处方剂量为60.06Gy,下颈部锁骨上区域(PTV 2)处方剂量为50.96Gy。腮腺50% 体积≤35Gy,晶体、垂体、颞颌关节、下颌骨及颞叶的最高限量分别为9、54、60、70、60Gy,脑干、脊髓、视神经、视交叉的计划危及器官区(planning organ at risk volume,PRV )1% 体积最高限量分别为54、40、54、54Gy。全组病例于IMRT 前均行1~2 个周期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1 例因鼻咽癌骨转移、呼吸衰竭死亡。1 年总生存率为94.1% ,3 例发生远处转移,急性反应以1、2 级为主,其中口干多集中在1 级(17例),1 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3 例,2 级12例。PTV 、PTVnd 、PTV 1、PTV 2 的平均剂量均值分别为73.4、74.1、67.8、54.1Gy。左、右腮腺的平均剂量分别为43.9、41.9Gy。左、右晶体最高剂量平均值分别为8.06、8.12Gy,脑干、脊髓、左、右视神经、视交叉PRV 最大剂量平均值分别为60.6、46.6、50.0、55.0、56.0Gy。结论:IMRT 技术能对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较好的剂量分布,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对正常组织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同期PF (奈达铂加氟尿嘧啶)、TP (紫杉醇加奈达铂)化疗治疗局部及区域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急性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0年间收治的152例Ⅲ、Ⅳa期患者资料,其中80例IMRT同期PF化疗,72例IMRT同期TP化疗,两组患者总化疗疗程至少为2个周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χ2检验两组急性不良反应。
结果 随访率100%。IMRT同期PF和TP化疗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疾病相关死亡率分别为95%和97%、82%和83%、81%和79%、13%和12%(χ2=0.03、0.02、0.62、0.22,P=0.861、0.881、0.431、0.638);≥3级白细胞减少、≥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血小板减少、≥2级肝功能损害、≥3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33%和60%、23%和47%、14%和28%、8%和18%、12%和25%(χ2=11.33、10.29、4.59、3.94、3.94,P=0.001、0.001、0.032、0.047、0.047)。
结论 IMRT同期TP方案较PF方案化疗在鼻咽癌中并未显示出生存优势,且不良反应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地区133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西北地区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疗效、不良反应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2006-2009年在本院接受全程IMRT的133例患者入组分析,其中22例单纯放疗,111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鼻咽大体肿瘤体积66.0~76.6 Gy分30~33次,颈部阳性淋巴结66.0~72.4 Gy分30 ~33次,高危临床靶体积56.0~63.5 Gy分28~33次,低危临床靶体积50.4 ~53.2 Gy分28次。结果随访率为97.7%,随访时间满2、3年者分别为37、44例。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88.3%、83.2%;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2%、95.4%、95.4%;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9.2%、96.8%、96.8%;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2.8%、79.8%、79.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3%、76.7%、76.7%。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年龄及放疗前是否贫血是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x2 =5.56、9.10、4.89,P=0.018、0.003、0.027),同时N分期还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因素(x2=8.98,P=0.003)。3级急性不良反应率分别为皮肤1.4%、口腔黏膜34.7%、唾液腺20.1%、骨髓抑制1.4%。全组未观察到4级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中国西北地区初治鼻咽癌患者IMRT能获得较好局部、区域淋巴结控制率及总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最主要模式,N分期、发病年龄、放疗前有无贫血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加速器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直线加速器静态调强治疗计划,研究其剂量学特性.方法 选1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统一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后,分别传输至螺旋断层放疗、常规调强放疗逆向调强计划系统.统一给予肿瘤靶区(pGTV、PTVnd)处方剂量70 Gy分33次,亚临床病灶区(PTV1)60 Gy分33次,预防照射区(PTV2)54 Gy分33次.正常器官限制体积与剂量为腮腺V35<50%,脑干<54 Gy,脊髓<45 Gy,晶体<9 Gy等.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计划均有较好靶区处方剂量分布,但螺旋断层放疗组的均匀性好于常规调强放疗组;PTV1平均剂量(63.84 Gy)也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组(70.30 Gy);腮腺平均剂量较常规常规调强放疗组低5.3Gy,V30及V35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组;喉-气管-食管的最大剂量也较常规调强放疗组明显降低.结论 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螺旋断层放疗较常规直线加速器静态调强放疗有更好的剂量均匀性及更陡峭的剂量梯度,并可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调强放疗(IMRT)联合化疗在治疗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2016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治疗的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3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IMRT,分为单纯放疗组(RT组)和放化疗组(CRT组),后者又分为同步放化疗组(CCRT组)、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IC+CCRT组)和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组(CCRT+AC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LRFFS)、远处无转移生存率(DMFS)、无进展生存率(PFS)、肿瘤特异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303例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1个月(49~138个月)。CRT组∶RT组的5年OS、CSS、PFS、LRFFS、DMFS均相近(93.7%∶93.9%、93.7%∶93.9%、89.0%∶87.7%、93.8%∶92.8%、93.8%∶91.2%,均P>0.05)。T1N1期和T2N1期亚组分析也显示CRT组与RT组的治疗结果均相近(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年龄是OS、PFS、CSS和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随年龄增长与上述结局呈负相关。CCRT组、IC+CCRT组、CCRT+AC组与RT组的治疗结局均未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且上述3种联合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也相近(均P>0.05)。结论 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接受单纯IMRT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预后与联合化疗相当。但未来是否可在T1-2N1M0期人群中取消化疗仍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Li FM  Luo W  He ZC  Zhang L  Sun Y  Qin WJ  Lu LX  Han F  Liu XQ  Liu MZ 《癌症》2007,26(10):1127-1132
背景与目的:N2-3期鼻咽癌常规照射时,需设置中间挡铅的前切线野照射下颈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目前对于中间铅挡块宽度仍有不同的做法,本研究通过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hree-dimensional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3D-TPS)对前切线野照射下颈锁骨上区的剂量分布进行分析.探讨合适宽度的铅挡块.方法:选取初治N2-3期鼻咽癌患者10例,采用3D-TPS设计照射方案.每例患者均采用逐步缩野照射技术.下颈锁骨上区均设置单前切线野,前40 Gy中间分别采用铅挡0 cm(A方案)、2.1 cm(B方案)、2.5 cm(C方案)、3.0 cm(D方案),之后中间均挡3.0 cm 4种方案.每例患者的4种方案照射剂量均相同.比较4种照射方案的靶区及主要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和剂量.结果:(1)4种方案下颈锁骨上亚临床病灶区(PTV50a)的高剂量区覆盖率(V95、V90)比较:A方案(82.44%、87.89%)优于B方案(78.21%、84.03%)、C方案(77.10%、82.68%)、D方案(73.80%、77.50%)(P<0.05);B方案、C方案好于D方案(P<0.05);B方案与C方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原发灶大体肿瘤区(PTVnx)、颈部转移淋巴结(PTVnd)、原发灶周围高危区(PTVnx60)、转移淋巴结周围高危区(PTVnd60)及环状软骨以上的亚临床病灶区(PTV50b)的V95、V90,4种方案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种方案脊髓、喉的受照剂量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食管、气管的受照剂量(D50):A方案(49.47、44.52、44.18 Gy)高于B方案(41.95、8.41、10.16 Gy)、C方案(38.73、7.03、8.55 Gy)、D方案(26.82、5.63、7.60 Gy)(P<0.05);B方案、C方案均高于D方案(P<0.05);B方案、C方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的比较:甲状腺的NTCP,A方案(7.9%)高于B方案(4.8%)、C方案(4.3%)、D方案(3.0%)(P<0.05);B方案、C方案均高于D方案(P<0.05);B方案、C方案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主要危及器官的NTCP,4种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明显增加主要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情况下,A方案有最优的下颈锁骨上区亚临床病灶高剂量区覆盖率,D方案最差;行下颈锁骨上区照射时,我们推荐前40 Gy中间不设铅挡块,之后选用个体化铅挡块.对于头颈部摆位误差小的单位,建议采用铅挡块宽度≥2.1 cm、≤2.5 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模拟机器跳数(MU)和多叶准直器(MLC)叶片位置在计划执行时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检测并分析鼻咽癌静态IMRT和VMAT计划对上述误差的剂量学敏感度。方法 选取5例已行IMRT的鼻咽癌计划,在相同物理参数的基础上重新制定VMAT计划,修改两组计划的MU,引入1.25%、2.50%、5.00%系统误差;同时修改计划的MLC原始文件,引入0.25、0.50、1.00、1.50、2.00 mm系统误差,模拟治疗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叶片不到位情况。其中MLC系统误差的运动方式为两侧MLC叶片朝同个方向运动和两侧MLC叶片朝相反方向运动(射野外扩或内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计算并比较IMRT和VMAT计划相对于MU和MLC系统误差的剂量学敏感度差异。结果 随着MU系统误差增加,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和OAR受量呈线性增加,且满足R2=0.992~1(P<0.05);对于MLC的误差,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和OAR相应剂量学参数的偏移误差引起的敏感度最小,分别为-0.26%/mm和-0.65%/mm;其次是外扩误差4.87%/mm和8.68%/mm,最大的是内收误差-6.04%/mm和-9.88%/mm。此外,3种类型误差中VMAT计划由误差引起的剂量学敏感度大于IMRT计划。结论 MU和MLC的系统误差对鼻咽癌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有显著影响,尤其是VMAT计划。做好加速器MLC的日常QA工作对更好、更精确地实施放疗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放射治疗方式致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u Y  Chen SB  Cai CQ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7):432-434
目的评价不同放射治疗方式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损伤状况。方法常规分割(CF)组175例,总量70Gy;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F)组63例,先用CF照射36—40Gy,再用LCAF照射35~40Gy,总量75Gy;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组142例,处方剂量72Gy。放射治疗期间观察急性放射性腮腺炎发生情况,2年后测定腮腺静止性分泌功能。结果IMRT组的腮腺受照射剂量远远低于其他两组。CF组、LCAF组和IMRT组急性放射性腮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3.4%、41.3%和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CF组、LCAF组和IMRT组腮腺分泌功能下降率分别为81.7%、81.0%和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放射治疗方式对鼻咽癌患者的腮腺功能损伤程度不同,IMRT有利于覆盖肿瘤靶区,并使邻近敏感器官获得有效分割,使腮腺功能得到较好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鼻咽癌不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6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5、7、9野均分的IMRT计划,3种计划方式采用同步推量技术,比较3种计划中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靶区剂量覆盖率V95%,5野计划明显劣于7野和9野(P<0.05),7野与9野靶区的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最小剂量Dmin接近(P>0.05),而在5计划中明显偏小,且与7野与9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靶区适合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而言7野与9野区别不大(P>0.05),均优于5野,P<0.05.各危及器官指标间比较5野的值最小(P<0.05),7野与9野相近(P>0.05),所有指标均低于耐受剂量的限值.BODY:5野与7野、9野比较,V10~V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23和V30相当,P>0.05;7野与9野比较V10~V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从临床剂量学要求还是设野原则来看,7野IMRT计划可以作为鼻咽癌IMRT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雷替曲塞联合奈达铂与多西他塞联合奈达铂同步螺旋断层放疗(H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84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接受雷替曲塞联合奈达铂方案同步HT治疗(RN+HT组),53例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同步HT治疗(DN+HT组)。HT处方剂量:PGTVnx及PGTVnd 70~72 Gy/33次,PTV1 60 Gy/33次,PTV2 50 Gy/28次,5次/周。RN+HT组:雷替曲塞25 mg/m2静滴,d1;奈达铂共75 mg/m2静滴,d1~d5。DN+HT组:多西他赛35~40 mg/m2静滴,d1、d8;奈达铂共75 mg/m2静滴,d1~d5。两组化疗方案均以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远期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21.5个月。RN+HT组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2例,死亡2例;DN+HT组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3例,死亡3例。RN+HT组和DN+HT组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93.5%和94.3%,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3%和9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不良反应包括口腔黏膜炎、皮肤损伤、腮腺损伤、咽喉炎、白细胞减少、体重减轻及恶心呕吐等,多为1~2级。DN+HT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RN+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损伤主要为皮肤损伤、皮下纤维化和口干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N方案同步HT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方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基于知识计划(KBP)的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模型和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模型预测前列腺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探讨利用VMAT模型预测IMRT计划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已完成放疗的前列腺癌病例50例,每个病例分别设计VMAT和IMRT计划。随机选取40个病例的VMAT计划和IMRT计划作为训练样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MRT同期化疗对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单纯IMRT和IMRT同期铂类药物化疗的 251例Ⅲ期鼻咽癌患者,分析相关预后因子和探讨IMRT同期化疗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 10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6%、81.1%、68.8%和7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鼻咽肿瘤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期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和OS (均 P<0.05)。T3N0-1期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各生存指标均相近(10年LRFS为93.8%∶93.2%,P=0.933;10年DMFS为80.9%∶86.8%,P=0.385;10年PFS为70.6%∶77.7%,P=0.513;10年OS为71.8%∶83.6%,P=0.207);T1-3N2期患者同期放化疗的LRFS、PFS和OS优于单纯放疗(10年LRFS为87.3%∶66.7%,P=0.016;10年PFS为70.2%∶41.0%,P=0.003;10年OS为78.5%∶51.7%,P=0.008),DMFS有提高趋势(10年DMFS为80.3%∶66.4%,P=0.103)。结论 IMRT中同期化疗的加入有助于改善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在N2期组获益较为明显,需要根据患者治疗失败风险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