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自2007-2015年于我科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复发患者数据,共101例,以往接受外照射中位积累剂量66 Gy。粒子植入后剂量(D90)中位数117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防12.2个月。患者5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为26.6%,5年总生存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局控相关因素为年龄、病理类型、植入部位、病灶体积、D90、近期疗效(P均<0.05),与生存相关因素为KPS、病灶体积、D90及近期疗效(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灶体积、D90、近期疗效为与局控相关的影响因素(P=0.000、0.002、0.003、0.014)。不良反应方面,皮肤/黏膜破溃25.7%,疼痛13.9%。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与剂量的相关性。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头颈部肿瘤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非鳞癌、病灶体积小、D90高预示较好的局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疗效,分析剂量学参数与预后间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1年间本院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6例局部复发直肠癌资料。125I粒子植入术后即刻行CT扫描剂量验证,评估D90、D100、V100和V150。本组患者粒子活度中位数为0.7(0.4~0.8) mCi,植入粒子中位数为74(33~137)个。评价患者OS时间和LC时间及其与D90、D100、V100和V150的关系。Kaplan-Meier计算LC率和OS率,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OS期为16.2(95% CI为13.5~18.9)个月。中位LC时间为10.0(95% CI为6.2~13.8)个月。D90为(118.6±25.1) Gy,V100为(90.0±0.3)%。单因素分析提示D90与LC时间相关(P=0.048),V100与OS时间相关(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V100>90%是OS影响因素(P=0.044)。结论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术后验证计划D90>140 Gy、V100>90%有利于提高肿瘤LC率和OS率。术后验证计划D90和V100可能预测患者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比较同步放化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建湖县人民医院和盐城市三院放疗科收治的3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同步放化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对照组(18例,同步放化疗)。两组患者均行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和TC方案化疗。观察组3个月后进行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6%(P=0.046)。随访截至2018年5月,观察组、对照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61%(P=0.457),总生存率分别为32%、26%,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8(95%CI为20.5~23.5)、21.3(95%CI为15.9~26.0)个月(P=0.633)。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78%(P均>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显著,对延长远期生存也有一定作用,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8月接受CT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10例晚期头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125Ⅰ粒子平面插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术后5-14天疼痛缓解,有效率80%,2例无效。10例患者局部肿瘤完全缓解8例(80%),部分缓解1例,无效1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术中实时治疗计划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胸部肿瘤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10-2012年间31例行125I粒子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3例术中行TPS实时计划优化(A组),余18例未行术中实时计划(B组)。按经验间隔1 cm植入粒子,所有患者处方剂量110 Gy,术后均行TPS质量验证。并在B组原术中影像资料上重新模拟实时计划(C组),比较各组质量验证满意率。采用χ2检验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或转移胸壁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2年间23例复发或转移胸壁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资料。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术后即刻CT扫描剂量验证。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为100~160 Gy (中位数130 Gy),125I粒子活度为(1.85~2.89)×107 Bq (中位数2.63×107 Bq)。植入粒子8~269颗(中位数53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
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3、5年者分别为11、8例。23例患者中4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62%、62%,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61%、45%、45%,总生存率分别为58%、58%、39%。疗后1例患者出现轻中度臂丛神经损伤,6例出现1、2级皮肤损伤。
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或转移胸壁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2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7例采用125I粒子植入肝脏转移瘤病灶,并联合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治疗组),其余25例单用FOLFIR方案化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4.1%,对照组有效率为40.0%,治疗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15.6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10.2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反应,治疗组患者除上述反应外,部分合并疼痛、低热,均可耐受。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近、远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患者经局部麻醉后,在影像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原发肿瘤边缘植入靶区外放1cm,转移瘤边界以影像学为准。根据治疗计划实施粒子针插植,利用枪式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结果 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CT及外周血象,未出现放射损伤及粒子脱落、游走,少数患者出现轻度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降低,Ⅲ-Ⅳ度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8.1%(3/37)。术后12月随访5例肿瘤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NC),1例进展(PD)。3例患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多次升高,认为是治疗失败,局部控制率82.6%(19/23),总的有效率为69.6%(16/23)。术前30例疼痛患者中17例疼痛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4例无变化,有效率86.7%(26/30)。1、3、6个月及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4.59%、81.08%和62.16%。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适应症广,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由于所选病例分期较晚,未取得理想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5I粒子对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类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为C7、C14、C21、C28组,实验组为T7、T14、T21、T28组,每组6只,对照组植入空白粒子(0Bq),实验组植入125I粒子(14.8MBq)。观察粒子植入后瘤体生长情况,分别在粒子植入后7、14、21、28 d四个时间点处死两组荷瘤裸小鼠。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植入125I粒子后,实验组肿瘤生长缓慢,肿瘤抑制率为53.27%。粒子植入28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肿瘤组织的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粒子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是其抑制乳腺癌细胞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探索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用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精确性。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患者42例。处方剂量110~160Gy,设计制作3D打印非共面模板42块,对比术前、术后物理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为42例患者设计、制作的42块导板术中就位良好,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90、V100、CI、EI、HI均相近(P=0.490、0.407、0.893、0.143、0.079),mPD、V150、V200不同(P=0.036、0.007、0.000)。结论 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学指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 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 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评估90%靶区所接受的剂量(D90)、1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100)、15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50)等参数,评价粒子植入质量,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行125 I放射粒子植入,平均放射粒子活度为(0.68±0.10)mCi,平均D90为(12 195.60±1 654.78) cGy,平均V100为(91.69±2.25)%,平均V150为(61.75±11.67)%。术后6个月,疾病控制率为100.00%,客观缓解率为73.33%。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7.00个月(95%CI:13.42~20.5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00个月(95%CI:13.42~20.58个月)。术后6个月NRS评分低于术前[(2.27±1.28) 分 vs (5.00±1.51) 分),P<0.001],而KPS评分高于术前[(86.00±12.42) 分和(72.67±11.00) 分,P<0.001]。术前至术后6个月,ASIA分级C级变为D级,C级变为E级,D级变为E级各1例。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 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有效控制局部病灶,明显缓解疼痛及部分神经损伤,且并发症少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放射性125I 组织间植入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侵袭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人胃腺癌细胞株 BGC-823接种BALB/C裸鼠右侧腋部皮下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对照组)以及放射治疗实验组(实验组)。对照组不接受125I 组织间植入;实验组分别接受放射性125I 组织间植入30 d、60 d和90 d。通过测定肿瘤体质量、体积及肺转移结节观察其抑瘤作用,采用ELISA测定肿瘤端粒酶含量以及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Erk(p-Erk)1/2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放射性125I 组织间植入30 d、60 d和90 d后能够明显减少肿瘤体质量、体积及肺转移结节,降低肿瘤端粒酶以及内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同时抑制p- Erk1/2的表达(P<0.05或P<0.01),尤以125I 植入90 d效果最为显著。
结论
对Er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可能是放射性125I 近距离植入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侵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栓塞术(TACE)对肝癌(HCC)患者免疫分子及肿瘤相关凋亡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HC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TACE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TACE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分子、肿瘤相关凋亡分子及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RR)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Polo样激酶(PIK1)、抗凋亡因子(Livin)、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能够有效改善HCC患者免疫功能,抑制凋亡抑制分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陈汤联合125I粒子植入、卡培他滨单药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间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痰湿内停证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行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治疗组加用中医二陈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肿瘤缩小百分率、癌胚抗原(CEA)下降程度、部分缓解率和客观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疾病稳定率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完全有效率和疾病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癌痛缓解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25 I粒子植入术后卡培他滨单药化疗联合二陈汤治疗晚期痰湿内停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能更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出现肺转移瘤的患者10例, 对转移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 与粒子植入前比较肿瘤变化, 按照国际标准判定疗效。随访自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  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 靶区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207.4±43.1)Gy, D100(99.7±10.6)Gy, D90(127.5±16.1)Gy。植入术后6个月随访, 有效率80.0%。截至2012年6月, 10例患者中2例生存, 8例死亡, 死亡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4.6±3.5个月, 中位生存期13个月。术中6例患者出现气胸, 其中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3例行胸腔穿刺抽气; 6例患者出现肺内针道出血, 不伴咳血, 无进行性血胸, 止血处理后症状消失, 1个月后复查出血吸收。  结论  放射性粒子对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肺部转移病灶短期局部效果明显,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