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血药浓度、血小板抑制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我院使用氯吡格雷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收集氯吡格雷用药后第6天的血样,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氯吡格雷血药浓度,非扩增免疫杂交技术检测患者CYP2C19基因型,并通过血栓弹力图来评估血小板抑制率。应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87例患者,男性46例,女性41例;其中34例为快代谢型,38例中代谢型,15例慢代谢型;结果显示,快、中代谢型的药物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667),而慢代谢型与快、中代谢型药物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显示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仅根据CYP2C19基因型指导氯吡格雷临床用药并不一定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联合CYP2C19基因型检测与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氯吡格雷的临床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万方、CNKI等数据库收集关于丁苯酞治疗进展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根据明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6个RCTs(2 5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丁苯酞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更好(RR=1.23,95%CI 1.17~1.29,P<0.000 01);丁苯酞治疗进展性卒中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MD=-3.01,95%CI -3.49~-2.52,P<0.000 01)、卒中评分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分(MD=-3.39,95%CI -4.70~-2.08,P<0.000 01)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MD=9.84,95%CI 6.06~13.62,P<0.000 01)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7,95%CI 0.50~3.18,P=0.61)。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改善进展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药物抵抗的危险因素,为促进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入中部战区总医院后均给予双抗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住院期间通过芯片杂交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将CYP2C19基因多态性根据药物代谢类型分为快代谢组、中代谢组和慢代谢组。患者服药7~14 d根据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由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将ADP<30%为氯吡格雷药物抵抗组,ADP≥30%为非抵抗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 2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抵抗组87例,非抵抗组115例。氯吡格雷抵抗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和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非抵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C19中代谢组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显著高于快代谢组,血小板抑制率也明显低于快代谢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高白细胞计数水平及CYP2C19中代谢型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CD62p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50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的幅度是否 ≥ 10%,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有效(C2)组和氯吡格雷抵抗(C1)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CD62p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的水平,并分析其变化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经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分为C1组(57例)和C2组(93例),其中C1组患者CD62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组患者CD62p、PAGM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变化幅度显著大于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组治疗前后CD62p的变化幅度与PAGM下降幅度的相关性(r=0.424,P=0.001)优于C1组(r=0.387,P=0.020)。结论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小板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氯吡格雷抵抗可能与血小板活性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纳洛酮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纳洛酮联用NIPPV对比单用NIPP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检索时限均为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8篇RCTs,1 7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用NIPPV,纳洛酮联用NIPPV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2,95%CI (1.16~1.28),P<0.01]、降低住院死亡率[RR=0.37,95%CI(0.16~0.86),P=0.02]和再次插管率[RR=0.24,95%CI(0.12~0.48),P<0.01];显著增加氧分压[MD=9.75,95%CI(8.27~11.27,P<0.01)和血氧饱和度[MD=5.32,95%CI(3.14~7.50),P<0.01],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分压[MD=-6.99,95%CI(-7.68~-6.29),P<0.01];降低住院时间[MD=-3.62,95%CI(-4.07~-3.06,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洛酮联用NIPPV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和再次插管率,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收集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HIE的随机对照研究,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71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神经节苷脂比较,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RR=1.32,95%CI(1.22,1.43),P<0.01]和NBNA评分[MD=4.00,95%CI(3.54,4.46),P<0.01];显著缩短意识恢复时间[MD=-1.74,95%CI(-2.44,-1.04),P<0.01]、惊厥消失时间[MD=-1.47,95%CI(-1.88,-1.06),P<0.01]、肌张力恢复时间[MD=-2.73,95%CI(-3.19,-2.28),P<0.01]和反射恢复时间[MD=-2.57,95%CI(-3.32,-1.82),P<0.01];显著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MD=-5.04,95%CI(-6.26,-3.82),P<0.0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D=-29.63,95%CI(-33.11,-26.16),P<0.01];显著提高智力发育指数(MDI)[MD=8.87,95%CI(7.92,9.82),P<0.01]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MD=9.89,95%CI(8.52,11.27),P<0.01]。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HIE受损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功能具有协同修复作用,与协同降低血清NSE和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CYP2C19基因指导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 836例,从中选取符合标准的CYP2C19 IM和PM基因型患者480例,根据患者是否根据基因型改变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组(常规治疗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各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和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最终入选468例患者,替格瑞洛组和剂量加倍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替格瑞洛组又明显高于剂量加倍组(P<0.05)。MACE事件发生率方面,各组患者均是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且替格瑞洛组及剂量加倍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7),其余MACE各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各组之间无差异性(P>0.017)。结论 CYP2C19基因指导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临床应根据患者基因特点进行个体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Cochrane Library、Springer Link、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IB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根据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RCTs,1 338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IBS有更好的临床疗效[RR=1.26,95%CI(1.20,1.33),P<0.000 01],可改善临床症状,腹痛[SMD=-0.94,95%CI(-1.22,-0.66),P<0.000 01]、腹泻[SMD=-1.33,95%CI(-1.68,-0.98),P<0.000 01]、日均排便次数[SMD=-1.41,95%CI(-1.79,-1.03),P<0.000 01]、大便性状异常比例[SMD=-2.82,95%CI(-3.42,-2.22),P<0.000 01)],可降低不良反应[RR=0.40,95%CI(0.27,0.60),P<0.000 1]。结论 与马来酸曲美布汀相比,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IBS临床疗效更优,不良反应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分析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感染管理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等数据库,收集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2018年12月,按照NOS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meta分析提取数据。结果 纳入8个研究,7 203例患者,真菌感染组648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组6 555例。Meta分析显示,侵袭性真菌感染组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MD=2.14,95%CI=1.42~2.87,P<0.001)和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MD=1.60,95%CI=1.17~2.03,P<0.001)大于非真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的危重病评分<70分(OR=3.18,95%CI=2.58~3.93,P<0.001)、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4 d (OR=3.22,95%CI=2.58~4.02,P<0.001)、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7 d (OR=7.81,95%CI=5.63~10.83,P<0.001)、有创机械通气(OR=7.28,95%CI=4.72~11.21,P<0.001)、体内留置导管(OR=2.55,95%CI=2.06~3.14,P<0.001)、营养不良(OR=4.63,95%CI=3.11~6.91,P<0.001)及腹泻(OR=4.37,95%CI=3.38~5.65,P<0.001)的构成比大于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组。结论 按照关联强度,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7 d、有创机械通气、营养不良、腹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4 d、危重病评分<70分和体内留置导管。  相似文献   

10.
向晖  吴文清  廖华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2):2349-2355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群分别予以标准剂量(0.9 mg/kg)和低剂量(0.6 mg/kg)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标准剂量和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2018年3月,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RCTs,1 7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剂量组在总有效率(RR=0.95,95%CI=0.92~0.99,P=0.01)、降低NIHSS评分(SMD=0.27,95%CI=0.14~0.40,P<0.001)、提高预后良好率(RR=0.85,95%CI=0.78~0.92,P=0.000 2)和降低脑出血率(RR=0.59,95%CI=0.38~0.92,P=0.02)方面均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病死率(RR=1.23,95%CI=0.84~1.80,P=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但可能增加溶栓后脑出血的风险,临床医务人员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有关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Modified 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RCTs,共8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RR=1.26,95%CI(1.1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亚组分析显示,单纯应用丹珍头痛胶囊比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总有效率更高[RR=1.28,95%CI(1.19,1.39),P < 0.001],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丹珍头痛胶囊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RR=1.22,95%CI(1.10,1.36),P=0.000 3],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高于盐酸氟桂利嗪[RR=1.26,95%CI(1.17,1.34),P < 0.001]和加巴喷丁[RR=1.32,95%CI(1.10,1.57),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丹珍头痛胶囊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可能优于常规西药,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丹珍头痛胶囊可提高疗效。为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尚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RC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巴氯芬用于治疗顽固性呃逆的随机对照研究。由 2 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试验的偏倚风险,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8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巴氯芬能有效治疗顽固性呃逆[RR=1.43,95%CI(1.27,1.59),P<0.00001],起效快[SMD=-3.67,95%CI(-5.98,-1.37),P=0.002],疗程短[WMD=-2.74,95%CI(-4.42,-1.07),P=0.001],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RR=0.6,95%CI(0.39,0.91),P=0.02>0.01]。结论 基于现有证据,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收集PPI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9月30日,并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 5.3和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个RCTs,共6 350例患者(试验组4 266例,对照组2 0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PI与安慰剂组相比,在综合疗效[RR=1.27,95%CI(1.12,1.44),P=0.000 2]和整体症状完全缓解[RR=1.42,95%CI(1.13,1.80),P=0.003]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RR=1.18,95%CI(0.97,1.43),P=0.0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PI对亚洲国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未显示出优势[RR=1.26,95%CI(0.80,1.97),P=0.32]。结论 PPI能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疗效和整体症状完全缓解率,与安慰剂比较安全性相当。受纳入研究样本量和质量的限制,PPI对亚洲国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普乐安片联合萘哌地尔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萘哌地尔片,25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普乐安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0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尿流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QOL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3.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明显减少(P<0.05),而平均尿流速(Qave)和最大尿流速(Qmax)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残余尿量和尿流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PSS和QO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乐安片联合萘哌地尔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排尿情况,优化前列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性评价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纳入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对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临床研究13项,涉及患者1 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4,95%CI(1.03,1.25),Z=2.59,P=0.009];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当[RR=1.13,95%CI(0.95,1.33),Z=1.36,P=0.17];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7,95%CI(1.08,1.27),Z=3.69,P=0.0002];银杏内酯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43,95%CI(-4.32,3.46),Z=0.22,P=0.83];银杏内酯B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87,95%CI(-2.64,0.91),Z=0.96,P=0.34];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MD=-1.62,95%CI(-2.63,-0.60),Z=3.13,P=0.002];纳入研究均未报道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但缺乏临床意义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超说明书用药政策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数据库,收集大剂量甲钴胺(试验组)对比常规剂量甲钴胺(对照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5月。提取相关资料并评价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7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1.61,95%CI(0.26,2.96),P=0.02],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2.73,95%CI(2.07,3.39),P<0.001],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RR=1.16,95%CI(1.09,1.23),P<0.001]。亚组分析显示,大剂量甲钴胺1日1次给药或1日2次给药,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甲钴胺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与常规剂量甲钴胺相比,临床疗效更优,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的评价应用含胸腺肽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5月公开发表的含胸腺肽方案治疗MDR-TB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根据Cochrane 5.1.0评价手册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RCTs,计1 457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痰菌阴转率[OR=3.24,95%CI(2.49~4.22),P<0.000 01]、病灶吸收率[OR=3.79,95%CI(2.03~7.05),P<0.000 1]和空洞闭合率[OR=2.73,95%CI(2.01~3.71),P<0.0000 1]均明显升高;而在肝功能受损率[OR=0.85,95%CI(0.55~1.34),P=0.49]、胃肠道反应率[OR=1.03,95%CI(0.62~1.72),P=0.90]和皮疹发生率[OR=0.77,95%CI(0.26~2.26),P=0.6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含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方案可提高的MDR-TB治愈率,且总体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