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Gamma钉、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联合压力交锁髓内钉(InterTan)对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52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髓内固定方式分为Gamma钉组、PFNA-Ⅱ组、InterTan组,并比较相关参数。结果与Gamma钉组比较,PFNA-Ⅱ组和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出血量及围术期输血量减少(P<0.05);InterTan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Gamma钉组和PFNA-Ⅱ组(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InterTan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Gamma钉组和PFNA-Ⅱ组(P<0.05);以上指标其他组间比较,以及术后24个月3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PFNA-Ⅱ和InterTan手术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而InterTan愈合时间较短,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髓内钉结合钢板内固定对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1月在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开展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开展加长InterTan髓内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生物学效果[尖顶距(TAD)值]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于对照组,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功能、疼痛、总分)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TAD值明显大于术后1周、3个月,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InterTan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可靠,不仅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Gamma钉、PFNA和InterTan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采用上述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3代Gamma钉固定技术,50例采用PFNA固定技术,41例采用InterTan固定技术。统计分析三组患者在放射学上的Evans-Jensen分型、术后4周固定钉滑脱量与股骨头旋转率。结果 Gamma钉、PFNA、InterTan三组患者术后4周的固定钉滑脱量分别为(4.40±1.21) mm、(4.35±1.43) mm、(4.18±1.3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周股骨头旋转率分别为22.6%(7/31)、8.0%(4/50)、2.4%(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患者,其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量无关,而与近端固定钉的防旋特性(或设计特性)有关。InterTan可能更适合用于高Evans-Jensen分型的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分型为A2.2~A3.3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42例)、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40例)、长髓内钉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其中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 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长髓内钉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致伤原因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的骨折AO分型存在差异(P<0.01)。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手术时间为(62.26±31.03)min,短于长髓内钉组[(89.54±26.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64.53±29.22)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术中出血量为(149.19±45.97)mL,少于长髓内钉组[(230.77±57.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153.43±40.30)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0±2.22)个月,长于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长髓内钉组[分别为(11.43±2.95)个月、(12.35±4.4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Harris评分为(77.33±8.18)分,低于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长髓内钉组[分别为(85.52±10.76)分、(89.12±9.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2例患者出现髋内翻畸形,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8例患者出现术后复位丢失,长髓内钉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3)。结论 运用远端第四点固定技术可以减少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复位的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从而使患者早期负重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分别采用PFNA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年龄大于60岁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3例和59例,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amma钉内固定组(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时间上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与Gamma钉相比,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Gamma钉固定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所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发生并发症几率,髓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髓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两种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PFN组各38例,PFNA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组均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及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PFN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FN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低于PFNA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好的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DHS和Gamma钉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治疗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4月~2010年8月期间采用DHS(58例)及Gamma钉(28例)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多项相关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24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DHS组8例,Gamma钉组0例。Gamma钉组与DHS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适用于I~II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而Gamma钉则更适用于复杂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具有手术创伤小,下地活动早,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Gamma钉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9例,53例患者以PFNA钉治疗,另46例患者以Gamma钉治疗。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Gamma组,PFN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Gamma组,P均〈0.05;二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钉与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方法可靠、疗效显著,虽均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方法,但PFNA固定创伤小、出血量更少,同时并发症较少,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是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88例IF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InterTan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各44例。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InterTan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结果 InterTa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负重时间短于PFNA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InterTan组与PFN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PFN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F患者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负重锻炼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点,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52例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22例患者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A组);30例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B组).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 ml,明显低于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2分,优良率为93.3%;B组平均分为91分,优良率为9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 方法 采用顺行肱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30例,其中新鲜骨折28例,骨不连2例;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6例。 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 结论 顺行肱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98例胫骨骨折患者,62例病人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36例难以闭合复位者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9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2月,平均8月,88例骨折患者平均愈合时间6.8月。8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患者1年后仍未愈合,经自体髂骨移植钢板固定后5月愈合,无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38例中不扩髓法31例,扩髓法7例;闭合穿针33例,开放穿针5例;静力性固定32例,动力性固定6例。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0月(3~22月)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对治疗的最终结果证定:优31例,良5例,中1例,差1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闭合性骨折16周(11~24周),开放性骨折18周(12~26周),2例延迟愈合(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各1例)。无感染及骨不连。结论 文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1~61岁,平均36.5岁,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14例。按Gustilo分类:Ⅰ型2例,Ⅱ型7例,Ⅲa型5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关节功能按Johner-W ruhs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结论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具有固定坚强、创伤小、术后可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胫骨多段骨折首选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改良的尖头梅花针与带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综合疗效 ,正确选取内固定物。方法 分别用改良的尖头梅花针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 74例 ,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结果 改良梅花针组 48例 ,轻度外旋畸形 2例 ,无骨不愈合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 3.5个月 ,平均手术时间 40 mim ,住院费用 30 0 0元 (人民币 ) ,优良率93.75 % ;带锁髓内钉组 2 1例 ,发生骨延期愈合 2例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 5个月 ,平均手术时间 6 0 mim ,住院费用 5 5 0 0元(人民币 ) ,优良率 95 .2 4%。除胫骨远端下 1/ 3或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外 ,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改良尖梅花针内固定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疗效确切 ,仍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带锁髓内钉能满足胫骨各种类型的骨折 ,扩大了髓内固定的适应症 ,随着成本的降低 ,已逐渐成为治疗胫腓骨骨折髓内固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20例,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 随访半年以上18例,骨折均愈合.其中断钉1例,延迟愈合1例,成角畸形1例。结论: 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骨折稳定性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聿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94-99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30例与可膨胀髓内钉组40例。结果: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同时可膨胀髓内钉组股骨转子间骨折疼痛分级也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方法在2000年4月-2004年12月收治的93例四肢骨折中,股骨骨折59例,胫骨骨折30例,肱骨骨折4例;骨折类型分类:粉碎性骨折42例,长斜形及多段骨折30例,横断骨折21例。采用国产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5-22个月,骨折均愈合,除3例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外,患肢功能优良。经该方法治疗后,可早期活动关节及功能锻炼,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结论长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多节段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是极好的指征,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非扩髓型内锁髓内针在肱骨干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针在肱骨干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和体会,以提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我科于2000年5月一2001年12月采用非扩髓型肱骨内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共12例,手术均采用从大结节向远端顺行穿针法,对全部患者进行了术后平均5个月的随访。结果:骨折全部愈合,除1例患者肩关节活动稍差外.余肩肘关节活动均达优良。结论:非扩髓型内锁髓内针在肱骨骨折,尤其在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和骨不连的治疗中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