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给药治疗2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溃疡性结肠炎是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主要侵犯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临床治疗多以口服类固醇或柳酸偶氮磺胺吡啶药物为首选。1996~2001年,我们试用结肠镜介入肠腔内喷洒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Mayo内镜评分(IMES)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1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及内镜资料,共纳入167位患者。内镜病变严重程度采用Mayo内镜评分法(MES,0~3分),及溃疡性结肠炎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0~8分)进行评分,内镜下病变范围采用Montreal分型。将MES评分同Montreal分型结合得出改良Mayo内镜评分。结果 IMSE与改良Truelove和Witts疾病严重程度分型、Mayo评分(MS)以及部分Mayo评分(pMS)相关性(r=0.712、0.784、0.703),优于单独MES(r=0.642、0.754、0.604)、Montreal分型(r=0.598、0.628、0.603)以及UCEIS(r=0.670、0.767、0.677)。ROC曲线显示IMES对诊断重度、中-重度UC的临界值为4.5、3.5,曲线下面积(AUC)优于单独的MES、Montreal以及UCEIS。IMES与各项临床化验指标均有相关性,r值为C反应蛋白(0.583),白细胞(0.235),血红蛋白(-0.280),血小板(0.352),血清白蛋白(-0.396),红细胞沉降率(0.471),相关系性均优于单独的MES或Montreal分型。ROC曲线显示IMES=5分较MES=3分、E3、UCEIS≥6分预测患者近期接受全身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手术的价值更高。结论 IMES能更好地反映UC临床严重程度,与临床化验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和内镜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UC患者102例,选择100例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及内镜严重程度的UC患者血单核细胞、MLR的表达。 结果 UC患者中MLR、白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单核细胞与MLR、白细胞、ESR、CRP和血小板均呈正相关(均P<0.05),MLR与白细胞、CRP均呈正相关(均P<0.05)。按改良的Truelove和Witts分型标准和改良Mayo评分分组,单核细胞计数和MLR在中度和重度患者中明显增高(均P<0.05)。按Mayo内镜评分、蒙特利尔分型分组,MLR在Mayo内镜评分3分组中较1分组及2分组明显增高,MLR在E3组较E1组及E2组明显增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单核细胞计数和ML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95%CI:0.672~0.807)和0.750(95%CI:0.683~0.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单核细胞、ML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385×109/L、0.235,判断U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7%和53.00%、75.49%和66.00%。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单核细胞、MLR水平明显增高,且与临床和内镜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病变主要侵犯结直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亚洲地区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有增长趋势[1].我院消化科自1996年6月开始,采用镜下直接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传统的灌肠方法进行比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田圣威 《河南医学研究》2023,(17):3162-3165
目的 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与溃疡性结肠炎内窥镜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分的相关性及联合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DW、CRP、ESR与UCEIS评分的相关性。对出院的UC患者进行1 a随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UC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DW、CRP、ESR联合检测对UC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W、CRP、ESR水平与UCEI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16、0.458、0.438,P<0.05)。128例UC患者中96例预后良好,32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UCEIS评分、PDW、CRP、ES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UC患者(UC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59)与缓解期组(n=29),根据预后结果将患者分为好转组(n=61)与未好转组(n=27);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SIRT1、GLP-2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SIRT1、GLP-2对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组血清SIRT1、GLP-2水平均降低(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SIRT1、GLP-2水平低于缓解期组(P<0.05),且活动期组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清SIRT1、GLP-2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好转组比较,未好转组血清SIRT1、GLP-2水平均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SIRT1、GLP-2水平降低是UC患者治疗后未好转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RT1、GLP-2水平预测UC患者...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结肠镜检查是评估UC疾病和黏膜活动性的金标准,然而其有创、昂贵和耗时的特点使其不能频繁进行。因此,有效、获取简便、能够连续获得的生物学标志物对判断UC活动性意义重大。本文对评估UC活动性有意义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下特点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观察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内镜下特点.结果 155例患者30岁以下33例,占到21.3%,30~60岁70例,占到45.2%,60岁以上52例,占到33.5%.30~60岁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高发年龄.0级1例(0.6%),I级59例(38.1%),II级24例(15.5%),III级23例(14.8%),IV级48例(31.0%),临床分级和内镜分级密切相关.内镜下可分为直肠炎4例(2.6%),左半结肠炎48例(31.0%),全结肠炎68例(43.9%).该组32例患者处于临床缓解期,29例患者处于内镜缓解期,19例患者虽达到临床缓解,但内镜下观察仍然存在活动性炎症,内镜下缓解期患者共3例复发,复发率达到10.3%.结论 UC临床分级和内镜分级密切相关,内镜检查有助于临床判断缓解期患者黏膜是否愈合.但内镜下黏膜愈合患者复发率和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病理分型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创伤性急危重症患者血糖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及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125例创伤性急危重症的患者,行抢救后,根据患者血糖变化程度,比较各组患者死亡率和成功率情况。结果:创伤性急危重症患者血糖值高于正常值3倍以内经抢救后,无死亡者,血糖变化程度在3倍及3倍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前者,经抢救死亡人数为5例,血糖变化程度为3倍以上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急危重症患者血糖变化程度越大,患者越危险,血糖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患者死亡率更高,在抢救过程中密切监测血糖值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4例活动期UC患者、23例缓解期UC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PON1、C-反应蛋白(CRP)及丙二醛(MDA)含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活动期及缓解期UC组血浆CRP、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PON1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组血浆CRP、MDA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组(P〈0.05),血浆PON1活性显著低于缓解期患者组(P〈0.05)。UC患者组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MDA及CRP水平呈负相关(r=-0.358,P〈0.01,r=-0.422,P〈0.01)。结论UC患者PON1活性显著降低,增加的氧自由基(OFR)导致致氧化环境可能使血浆PON1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浓度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3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依据内镜下病变活动状态的不同,分为缓解组(31例)和发作组(92例),依据病情及严重程度,将发作组患者分为重度组(31例)、中度组(30例)、轻度组(31例),对照组为我院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血常规及降钙素原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发作组、缓解组、对照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差异显著(P 均<0.05);发作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 均<0.05);缓解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缓解组和对照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接近(P >0.05)。②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差异显著(P 均<0.05);重度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P 均<0.05);中度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轻度组(P 均<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能反应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状态及严重程度,可考虑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瘀通阳方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乳果糖/甘露醇值(L/M值)及P-选择素的影响,并探讨二者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法进行UC大鼠模型的制作,分别予化瘀通阳方药灌肠及美沙拉嗪灌肠治疗,比较造模及治疗前后乳果糖/甘露醇值(L/M值)及P-选择素。[结果]造模后,大鼠L/M值及P-选择素较造模前明显增高,经化瘀通阳方药灌肠治疗,二者均明显减低,且与美沙拉嗪灌肠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化瘀通阳方药可有效降低UC模型大鼠L/M值及P-选择素,且与美沙拉嗪灌肠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功能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 42例轻重不同的UC患者和 5 0名健康人 ,测定其白细胞粘附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菌率。结果 :UC患者的白细胞粘附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菌率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 (P <0 .0 1) ,UC患者轻、中、重 3组中 ,以上白细胞功能指标亦逐渐降低 ,轻、重度UC患者白细胞功能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白细胞功能低下跟UC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研究技术探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相关的小分子标志物。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21只)和正常对照组(7只),并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复合乙酸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收集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浆,进行1H-NMR谱测定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支链氨基酸、苯丙氨酸、丙酮酸、β-羟丁酸、肌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含量明显降低,而VLDL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大鼠血浆的代谢谱明显偏离正常大鼠,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丙酮酸有可能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粪便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对溃疡性结肠炎镜下活动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2017年3月—2019年5月就诊的18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粪便CHI3L1的差异,分析粪便CHI3L1与溃疡性结肠炎Seo.m临床活动指数(Seo.m CAI)和溃疡性结肠炎镜下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结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olonography, MRC)在评估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肠镜及病理证实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3例,根据改良Truelove-Witt''s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比较不同组间MRC表现差异。MRC主要评价指标: 黏膜强化、肠壁增厚、肠壁水肿、周围增大淋巴结、梳齿征、深溃疡、病变段DWI高信号。结果 23例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轻度组4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11例。肠管周围淋巴结增大在轻度组与重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9);肠壁水肿分层和梳齿征在轻度组与重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4),在中度组与重度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8,P=0.041);黏膜强化、肠壁增厚及DWI高信号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6);深溃疡仅出现在重度组。结论 磁共振结肠成像(MRC)在评估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性反应严重程度分级与IL-21及其受体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UC患者(包括轻度组10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6例、缓解组10例)和3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IL-2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IL-21R的表达。结果UC患者血清IL-21水平及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IL-21R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比较显著升高(P〈0.01),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IL-21及其受体IL-21 R在UC肠黏膜炎症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肠道黏膜组织免疫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9.
解丽  王松  王巧民  余跃 《安徽医学》2022,43(12):1378-138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214名U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良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90例)和中重度组(12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重度UC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疾病状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PLR、MLR及SII各指标对U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MLR和SII是中重度UC患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LR、PLR和SII预测UC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62、0.706和0.764(P<0.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49、0.274、112.167和680.399;NLR预测UC严重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1%和63.33%,MLR为79.03%和63.33%,PLR为87.10%和42.22%,SII为58.87%和82.22%。结论 UC患者血清NLR、MLR、PLR和SII水平对UC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RP、MLR和SII是中重度UC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