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析陈无咎对妇科疾病的辨治思路及方药应用。[方法] 通过研读《陈无咎医学八书》中有关妇科疾病的论述及医案,总结陈无咎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特色、证治经验、组方及用药特点。[结果] 陈无咎认为百病皆由三焦失调,故而妇科疾病应从三焦论治,妇人三十六病,实则冲、任、带三脉为病,治疗尤重视冲、任、带三脉辨治。妊娠脉主张先诊心肝,次诊养月。治病必宗《黄帝内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于将《黄帝内经》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不孕症首责子宫有湿,应从湿而治;带下病辨色论治,若五带俱全,应先除黑带,再除青带,次除红带、黄带、白带;妊娠病防治并重;呕吐从子宫论治;鬼胎凭脉辨真假。组方独创主、从、导、引,善用当归调肝,安胎必用白术、黄芩。[结论] 陈无咎治疗妇科疾病师古而不泥古,理法方药独具特色,对后世妇科疾病的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王孟英关于“露”的学术思想与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氏主要论著(以《王孟英医学全书》为主)的系统研习,搜集、整理、分析王孟英关于“露”的论述和临床医案,结合历代医家论述,总结分析王孟英对“露”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经验。[结果]王孟英认为“露水”甘凉润燥,清暑除烦,有升降之机,随所落生之植物不同而功效不同,既可直接入药,又可代水煎药;他认为“露剂”可保留药物本性,质轻而芳香,可治疗上焦肺病、中焦胃病,亦可治疗痰热内结、肠燥便秘、神昏抽搐等证。[结论]王孟英对“露”的认识独到,应用灵活,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可为现代发展和应用药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沈元良教授传承绍派伤寒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特点。[方法]通过学习沈元良教授的相关著述和跟师临诊,介绍沈元良教授在传承绍派伤寒学术思想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及临证经验和用药思路,并举验案1则加以分析。[结果]沈元良教授传承了绍派伤寒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特色经验,临证重望诊和腹诊,治外感邪去正自安,疗内伤重视调脾肾,用药轻灵通补,瘥后注重调护。所举案例经调治后病情完全康复。[结论]沈元良教授学术思想富有特色,临床诊治疾病特点鲜明,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作为临床大家和中西医汇通的领军人物,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以张锡纯为例,从对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临证思维模式、临床用药思维模式、医学教育模式等方面,论述汇通学派学术思想对当代中西结合医学的重要影响。1对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挖掘衢州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从时病、内科、儿科、女科、老年病、杂病、针灸等方面对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衢州作为“丹溪医派”“新安医学”“杨继洲针灸”之融汇处、涵养地,在诊治疾病方面独具特色。雷氏医学认为时医应正确掌握四时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全新的以四时六气为纲目“知时论证、辨体立法”的时病辨治体系,立法处方提倡用法而不用方。内科广泛运用脏腑辨证,同时还结合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及病因辨证,临证依据病邪特点而治。儿科强调四诊合参,首重望诊,临证当明辨体质差异,治疗因人而异;小儿脾胃易伤,治疗时重视小儿脾胃的特点,处处顾及脾胃。女科注意圆机活法,通权达变,善于抓住妇人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辨证用药。老年病大多本虚标实,治疗首先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并且扶正多从先、后天之本着眼。杂病需提纲挈领,以常见病因病机为纲,又注意区分常证变证、兼证夹证,临证不忘多法并用以提高临床疗效。针灸融合了新安针灸名家和杨继洲针灸的学术思想和理论,选穴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论]衢州雷氏医学在传承中医精华的...  相似文献   

6.
从清岭南医家生平、医家医著、伤寒金匮类、岭南温病、岭南瘟疫史、中西医汇通、中医名著对清岭南医学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清代岭南医家的研究,并指出整理完善岭南医家的生平事迹,为研究岭南中医发展史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究龚香圃的各类医学著作,为研究其医学思想作准备。[方法] 收集阅读龚香圃的撰述及其整理出版的前人医学著作,按论著刊行时序分类为“注释前辈医案”“医论、医案与食疗研究”“订补前辈著作”“自著”,考究其体裁、内容,分析龚氏著作的特点。[结果] “注释前辈医案”包括龚香圃注释雷逸仙医案3篇;“医论、医案与食疗研究”包括“白喉”医论1篇、“女子疝证”医案1篇、“虚损病”食疗方1篇;“订补前辈著作”包括《医约补略》4卷,并附录《死候概要》1卷;“自著”包括《麻科证治》4卷、《麻疹经验谈》1篇、《小儿疳积治疗经验谈》1篇、《愈麻疹续发丹毒一例》1篇、《龚香圃儿科经验专辑》1部,以及一些尚待收集研究的未刊手稿。龚香圃著作内容涉及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门类,中年以后龚香圃侧重儿科著述。其著作特点是行文博雅。[结论] 龚香圃是浙江衢州集行医、著述、刊行于一身的著名医家,他先掌握古典和先贤的医术尤其是家学,将个人医疗实践与古典的论述相印证,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西汇通派大家陆渊雷治疗血证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用药特色。[方法]通过研读《陆渊雷医案》及《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探讨陆渊雷对血证治法的科学性认识,并归纳陆渊雷治咳血证所累积的治疗特色与用药经验,扼要分析其医案;总结陆渊雷对便血证的诊断与证治,以及黄土汤的临证运用。[结果]陆渊雷论治血证有五大特色:论治血证有三个阶段;论治血证有病气病血之说;临证注重正气为转归;根据病证善用柴胡;注重止血不留瘀,有3组常用止血专药的药对。其医案注重辨证,善用经方,用药精简有验。对于便血证的诊治,陆渊雷提出鉴别肠出血的三大独到见解,并针对病机,灵活运用黄土汤加减治疗。[结论]陆渊雷对血证治疗经验丰富,善治咳血证与便血证,其宝贵的诊治思想与临证用药经验,既突显其中医科学化的学术观点,亦对后世医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整理归纳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方法]根据陈意教授的临证经验,结合临床验案,以经典医籍作释,总结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结果]陈意教授的治疗思想可归纳为临诊贵辨证、遣方喜调气、神治重情志、八法以和统、湿病忌滋腻、湿热宜苦温等六个方面。[结论]陈意教授在继承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近代医家张锡纯所撰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氏业医五十余载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书中医论新颖,经验宏富,医方精要,颇为医界后学所推崇。特别张氏那些发古阐微、穷源竞委的独到见解及源于实践、躬身亲验的临证经验更为后学者所援引效法。本文仅就该书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和诊治经验略做探述。1 温病析理有新见,不居旧说张氏在精诣《内》、《难》、《伤寒》及温病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于外感温热病的认识并不泥守前人之说,而是在前人之论的基础上又有个人的独创之见。前人认为伤寒、温病感邪有异,传变途径有别。如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谓:“伤寒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明清时期侣山堂书院的渊源及其讲学理念,以期明晰侣山堂书院在中医学史上的重要性与历史意义。[方法]采用历史学、文献学研究方法,以"侣山堂"医家及其教学、临证、著述等为研究重点,搜集明清以来与侣山堂书院相关的各种医学资料,考究侣山堂书院的源流及书院特点。[结果]侣山堂书院的讲学理念源于明末医家卢之颐的医学精神,后由钱塘医派中坚人物张志聪创立于钱塘胥山脚下。张志聪召集医学友人及门弟子在侣山堂著述、讲学、诊病,乃当时钱塘医家的主要医学活动场所。浙江钱塘亦因"侣山堂"的缘故,医学人才荟萃,医家云集。侣山堂书院诸医家传承中医,重视经典,海纳百川,聚众办学,集思广益,集体著述,教学相长,知行合一,重视临证,救民疾苦。[结论]侣山堂书院全心研究经典医籍,同时理论结合临床,为中医经典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侣山堂书院所遗留之"侣山堂"医学精神代代传承,时至今日,仍为后世医家所称道。研究侣山堂书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虞抟(1438~1517),浙江义乌人,明代著名医家,宗朱丹溪之学,博采众家之长。主要医著有七部,《医学正传》为其代表作。反对偏门异端邪说,主张医以《素问》、《灵枢》为本,端本澄源,医学正传。临证研究从实际出发,大胆阐发医理,创立新说,发明医术,如“两肾总号命门”之说和“器械灌肠”之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恽铁樵与陆渊雷皆为弃文业医者,既广学博识,又长期涉足中医临床与中医教育,二人的医事活动都与近代中医发展密切相关。恽氏年岁稍长,持改进中医论,在近代率先比较系统地提出中西医汇通的学术思想。陆氏稍幼,坚持“中医科学化”的观点,为后期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性人物。二人的学术思想虽有颇多共同之处,如学宗仲景,重视伤寒、倡导革新,汇通中西、反对废医等;但是也有不少明显的差异:如关于《伤寒论》与《内经》关系、温病学说、脉学理论、中医病名、日本汉方医等方面的认识。比较分析其异同,有利于借鉴、继承二人学术思想的优秀部分,促进当代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虞抟,浙江义乌人,明代著名医家,宗朱丹溪之学,博采众家之长。主要医著有七部,《医学正传》为其代表作,反对偏门异端说,主张医以《素问》、《灵枢》为本,端本澄源,医学正传。临证研究从实际出发,大胆阐发医理,创立新说,发明医术,如“两肾总号命门”之说和“器械灌肠”之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岭南针灸名医曾天治《科学针灸治疗学》的学术成就。[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认真研读原文,对全书进行总结、概括。[结果]《科学针灸治疗学》的学术思想可概括为:针灸治疗具有科学性;确定穴位正确位置的标准;分析各病证的治疗原理;中西汇通治疗疾病;针灸治疗成功的内外因素。[结论]本书汇通中西医学,开中西医学汇通之先河;其丰富的针灸学知识,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在一定意义上推广了针灸医学的发展。曾氏的治学经历及临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张一帖内科”治疗痹病的中医辨证思路。[方法] 通过跟诊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典型医案,查阅相关中医古籍及文献,结合新安医学“张一帖内科”主要传承人国医大师李济仁及李艳教授临证时所谈所述,从痹病病因病机、创新痹病新安理论、临证论治三个方面总结“张一帖内科”治疗痹病的辨证思路与经验,并附医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 新安“张一帖内科”创新新安医学理论,创立“平衡寒热、扶元培土”学说,以“寒热三期”疗法治疗痹病,临证注重平调寒热、扶元培土、调和气血、化痰散瘀。验案一中患者反复多关节疼痛,病程长,李艳教授自创“益肾清络活血方”合乌头汤加裁“化痰散瘀”,治疗痰瘀互阻型痹病;验案二中患者劳累过度,湿邪入络,多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局部有热感,神疲乏力,李艳教授辨证该患者为痹病湿热内阻兼气血亏虚证,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通络”平调寒热。[结论] 新安“张一帖内科”在治疗痹病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临床特色,辨证灵活,效果甚佳,是新安医学的重要分支,为中医药治疗痹病拓展了新思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宋朝以来,由于徽歙少于刀兵罹乱,故文人儒士,医家术士云集而来。当时歙之大名医张扩,医名远达江浙,传至京都,著有“医流伦”,可惜失传,仅存伤寒彻要数语,系手抄本,至明代余午庭,江灌、吴鹤皋相继出现,广有专著。清代著名的医家如程正通、程钟龄、程郊倩、吴谦等亦有名著,民国年间的王仲奇、洪竹谈等都为“新安医学”作出了贡献。本文仅就各代医家的零星论著和处方,以及一些手抄本的观点,以推证新安医学的学术思想和对瘟病的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吴门医派作为江苏地域性流派,中医学术思想上具有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吴门医家对河间、易水、伤寒等学派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同时创立了温病、中西汇通等学术流派,奠定了吴门医派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姚新苗教授的骨伤科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以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对姚新苗教授著作、论文的研究,聆听教诲,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以及临证思路、辨证规律的探究,总结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结果]姚新苗教授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中体现在七个方面:注重理论探讨,强调中医思辨能力;重视基础与临床研究,提升科学理念;科学与经验相结合,求因论治;以针刀技术、中药为核心,强调中医综合治疗;练功导引治未病--古今相融、中西交融;树立中医骨伤疾病的筋骨平衡观;继承与发扬,积极创新等。[结论]姚教授在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诊治上理论功底深厚,临证经验丰富,学术颇有创新,已形成了相对缜密的诊疗思维,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值得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浙派中医儿科重视脾胃学术思想的历史源流,以及在脾胃学术思想基础上的临证运用特色.[方法]通过对浙派中医儿科史料、相关中医古籍的仔细研读,并参阅现代浙派中医儿科名医的论文、论著,结合笔者对中医经典及中医学术的思考,总结、概括浙派中医儿科脾胃学术思想的历史源流及浙派中医儿科名医的临证运用特色.[结果]浙派中医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