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分析术前全身静脉化疗和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调节早期宫颈癌组织中恶性分子表达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术前接受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及对照组(术前接受全身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侵袭相关因子蛋白、凋亡相关因子蛋白及复发相关因子蛋白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录因子Ets差异基因5(ETV5)、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Shrew-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院意义(P0.05);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抗凋亡基因(c-IAP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AN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院意义(P0.05);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Surviv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21WAF1/CI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院意义(P0.05)。结论术前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可以降低早期宫颈癌组织的恶性分子表达,改善患者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JMJD2B、HPIP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将Hela细胞分为si-NC组、si-JMJD2B组和si-HPI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细胞中JMJD2B、HPIP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宫颈癌细胞和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JMJD2B、HPIP蛋白表达水平。CCK-8检测Hela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结果JMJD2B、HPIP蛋白在宫颈癌细胞中表达高于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P<0.05)。与si-NC组比较,si-JMJD2B组和si-HPIP组JMJD2B、HPIP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迁移细胞数量、侵袭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 结论JMJD2B和HPIP表达可能调节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8月间于笔者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3DCRT组(联合组)和单独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组(单独组),每组各4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水平。结果 单独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40.00%(16/40),明显低于联合组的72.50%(29/40, χ2=8.548, P=0.003);而且,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7.50%(39/40)也显著高于单独组的82.50%(33/40, χ2=5.000, P=0.025);但是,单独组和联合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 P=0.431);另外,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1个月,明显长于单独组患者的12.3个月(χ2=4.716, P=0.030);尽管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CA125和CA19-9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联合组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单独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3DCRT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能谱CT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病情程度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择拟诊脑梗死60例患者为脑梗死组,行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检测,另选同期5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称部位CT值差值(△Hu)。将脑梗死组分为Ⅰ期和Ⅱ期,比较不同分期患者能谱CT灌注成像参数、NIHSS得分、BI指数差异。分析能谱CT灌注成像参数与神经功能指标相关性。 结果脑梗死组CT平扫△Hu高于1.50 Hu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能谱CT灌注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脑梗死组病灶中心、病灶周边、对侧区的相对达峰时间(rTTP)依次降低,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脑血容量(rCBV)依次升高(P<0.05)。脑梗死Ⅱ期组rTTP、NIHSS评分高于Ⅰ期组,rCBF、rCBV、BI指数低于Ⅰ期组(P<0.05)。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rTTP呈正相关,与rCBF呈负相关,与rCBV呈负相关;BI指数与rTTP呈负相关(P<0.05)。 结论能谱CT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病情程度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三维(3-D)球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3-D球体MSCs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3-D球体MSCs治疗组(n=36),假手术组常规分离大脑中动脉(MCA)但不结扎,MSCs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后给予MSCs移植,溶剂对照组模型建立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溶剂对照。各组大鼠分别于移植治疗后1、3、7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的TNF-α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观察损伤侧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相比,MSCs治疗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降低(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溶剂对照组大鼠脑组织TNF-α、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增加(P <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MSCs治疗组脑组织TNF-α、Caspase-3、Caspase-8表达下降(P <0.05,P <0.01)。 结论 3-D球体MSCs移植可能通过下调脑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含量及减少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宫颈鳞癌及其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前后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及其作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9例宫颈鳞癌直接手术组、30例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组治疗前后、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及10例对照组的宫颈组织标本中bFGF的表达。结果CINⅢ组、宫颈鳞癌组bF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bFGF的表达在宫颈鳞癌间质浸润深度≥1/2、〈1/2及宫颈鳞癌病灶直径≥4cm、〈4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3例(10%),部分缓解21例(70%),总有效率为80%。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组治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bFGF的表达在临床缓解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临床稳定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前后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宫颈鳞癌组织bFGF的表达与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关系,且宫颈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可能成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莹  李文媛  刘艳翠  丁利  赵斯达 《医学综述》2012,18(15):2501-250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低氧诱导因子3α(HIF-3α)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SCs组。再灌注72 h后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表(NSS)法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表达。结果 NSCs移植后可见PKH26标记的NSCs在海马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NSCs组N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表达,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后再灌注脑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组)和再灌注组(R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6周后恢复血流灌注,于再灌注前即刻(R0)、再灌注1 h(R1)、24 h(R2)及72 h(R3)行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PI),检测脑皮层血流灌注量;其后采用qRT-PCR法,检测HIF-α-mRNA、VEGF-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 h,实验侧脑皮层血流灌注量较对侧下降(73.12±26.75)%,再灌注后24 h脑皮层血流灌注量有所恢复,72 h仍未达到基线水平;与S组比较,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的不同时点HIF-1α-mRNA、VEGF-mRNA均表达增高(P<0.05).结论 HIF-1α、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再灌注后表达上调,参与大鼠脑血管增殖及活性增强的病理过程,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朱启江  肖梅 《现代医学》2005,33(4):242-246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41例宫颈癌(ⅠB期13例、ⅡA期9例、ⅡB期15例、Ⅲ期4例)术前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观察并评定其近期疗效,并与手术资料进行对照。结果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38例(13例ⅠB期、24例Ⅱ期及1例Ⅲ期)局部情况改善,顺利完成了根治手术,动脉灌注化疗近期有效率80.49%(33/41);其中2例ⅠB期、1例ⅡB期经动脉灌注化疗后,术后切除标本中未发现癌细胞,另35例动脉灌注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标本中断端无癌细胞,淋巴结转移阳性者2例。结论术前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能缩小原发病灶肿瘤大小,改善局部情况,增加手术机会,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脑缺血1h,再灌注3、6、12、24、48h大鼠大脑缺血侧皮层、纹状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n)mRNA、蛋白表达和电针的调节作用。[结果]脑缺血区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和P-selectinmRNA发生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h,ICAM-1mRNA在脑缺血/再灌注12h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P-selectinmRNA高峰出现在脑缺血/再灌注6~12h(组内比较,P<0.01)。脑缺血区毛细血管ICAM-1和P-selectin蛋白表达发生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h,高峰均出现于脑缺血再灌注24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并持续至脑缺血再灌注后48h;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显著降低缺血区ICAM-1和P-selectinmRNA和蛋白表达(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早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黏附分子ICAM-1和P-selec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基因沉默对SW480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法转染介导的siRNA干扰技术转染人结肠癌细胞SW480,设立干扰组:转染HIF-1α干扰序列;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空载体组:为空白质粒;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FCM) 检测各组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SW480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 干扰组在各时间点对HIF-1α mRNA表达的沉默效率均在80%以上,高于其他3组(P均<0.05);与其余3组相比,干扰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增殖曲线表明其增殖受抑;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HIF-1α基因沉默可促进人结肠癌细胞SW480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柞蚕雄蛾提取液对放疗后荷瘤大鼠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W256荷瘤模型,常规放疗后,柞蚕雄蛾提取液16.53 mg/kg连续ig给药10 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放疗组肿瘤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有增强趋势(P>0.05);放疗联合柞蚕雄蛾提取液(联合组)和柞蚕雄蛾提取液组肿瘤组织HIF-1α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减弱(P<0.05),且HIF-1α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r=0.649,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放疗组较模型组HIF-1α 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及柞蚕雄蛾提取液组肿瘤组织HIF-1α 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柞蚕雄蛾提取液对放疗后及未实施放疗的肿瘤组织HIF-1α的表达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区乏氧诱导因子HIF-1α和HIF-3α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2 h再灌注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ADSCs组(n=6)。ADSCs组经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s细胞悬液(0.5 ml,细胞密度为4×106个/ml)。缺血3 h再灌注72 h后行NSS法行神经功能评分,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ADSCs移植后可见PKH26标记的ADSCs在海马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ADSCs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表达,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对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前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宫颈癌患者51例,其中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26例(12例加用腔内放疗),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25例(10例加用腔内放疗)。化疗方案为以卡铂为主的联合方案,介入治疗或腔内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治疗前的宫颈活检标本和手术后的标本共102份,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治疗前为66.7%,治疗后下降为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的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分级、病理缓解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HIF-1α阳性表达的患者动脉化疗栓塞后的临床有效率为55.9%(19/34),低于HIF-1α阴性表达者的76.5%(13/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表达阴性的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为100%、94%,均高于表达阳性者的73%、75%,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表达可能是评价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前后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对30例肝细胞癌患者,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前后,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对其平均强化时间(MTE)、病灶达峰值时间(TTP)、最大信号下降斜率(MSD),以及负增强积分(NEI)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MTE和TTP明显缩短,NEI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有利于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41-43
目的分析髂内动脉栓塞联合灌注化疗在进展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对血清VEGF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60例进展期宫颈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研究组实施髂内动脉栓塞联合灌注化疗,对比两组疗效、VEGF及VEGFR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治疗后,研究组VEGF、VEGF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内动脉栓塞联合灌注化疗在进展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血清VEGF水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oll- like receptor 4/nuclear factor-κB,TLR4/NF-κB)信号通路在肾缺血再灌注(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RIR)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9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Model+TAK242(TLR4抑制剂,10mg/kg)组和Model+LPS(TLR4激活剂,5mg/kg)组,每组24只。除Sham组外,其他组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45min的方法复制RIR大鼠模型;造模前7天开始,各组分别1次/天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6h后,检测血清肾功能指标,HE染色法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RT-PCR法检测肾组织TLR4、NF-κB p65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TNF-α、IL-1β、TLR4、NF-κB p65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Model组血清BUN、S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可见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管腔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病理评分升高(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线粒体肿胀、膜破裂、嵴断裂,内质网扩张,核糖体减少等超微结构病变;肾组织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升高,TLR4、NF-κB p65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Model+TAK242组BUN、SCr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病变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均明显改善,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降低,TLR4、NF-κB p65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Model+LPS组BUN、S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病变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均明显加重,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升高,TLR4、NF-κB p65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反应参与RIR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皮酚(P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2h建立MI/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A组(10、20、40mg/kg),每组10只,各组于术前1周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再灌注后取血清,采用比色法测定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取心脏,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取心肌匀浆,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结果 PA高剂量可明显缩小MI/R损伤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PA各剂量可显著降低血清CK活性(P<0.05或P<0.01),PA高、中剂量可明显降低LDH活性(P<0.05或P<0.01);PA各剂量组心肌MPO活力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A各剂量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PA预处理可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实现对MI/R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柯要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117-119,123
目的:研究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对中心型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静脉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1)观察组的整体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1、3、5年生存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有助于促进肿瘤缓解,降低血清VEGF、CEA、CA125、CA19-9含量,延长整体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鼠左全肺切除后是否导致肺血管重塑,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切除大鼠左全肺建立动物模型,12周后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电镜、光镜下观察大鼠肺小血管结构改变,计算其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非肌型动脉(NMA)、中膜厚度(MTV)、中膜面积(MAV)及其百分比作为肺血管重塑指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在肺动脉管壁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mPAP、MA%、PMA%、MTV、MAV、MTV%和MA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aO2、NM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肺动脉壁HIF-1α的IOD值(26.47±4.16)明显高于对照组(6.12±2.14,P<0.01)。相关分析表明,HIF-1α的表达强度与PaO2呈负相关,与MTV%和MAV%呈正相关。结论 通过大鼠左全肺切除可以建立肺血管重塑动物模型。低氧血症是大鼠左全肺切除后肺血管重塑的重要因素,HIF-1α在低氧导致的肺血管重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