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血压病人血小板L—精氨酸/一氧化氮系统的改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23例)与健康成年人(14)例作对照,观察高血压时血小板(Pt)左旋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系统的改变及L-Arg转运的特征。方法微盘测定法测定血小板孵育液中亚硝酸盐(NO2-)的含量来反映NO产生量、ADP刺激下NO的产生量;采用张新波等建立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测定改良法测定血小板NOS活性;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测定血小板3H-L-Arg转运的动力学特征。结果EH患者Pt的NO产生量及NOS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用ADP刺激后,EH患者Pt的NO增加量仅为正常对照组增加量的60%,其L-Arg转运能力亦显著低于正常人(各浓度点P均<0.01)。最大转运速率(Vmax)仅为正常人的79%(P<0.01),而米氏常数(Km)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高血压时Pt的L-Arg-NO系统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对EH患者,在降压的同时,联合应用改善L-Arg-NO系统的药物,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减少并发症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 M I)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 O)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8例 A M I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3 h 分别测定其血清一氧化氮( N O)、超氧化物岐化酶( S O D)及丙二醛( M D A)的含量变化。结果:溶栓治疗后3 h 的 N O、 S O D 含量较治疗前含量显著减少( P < 0.05)。 M D A 含量显著增加( P < 0.05)。尤以冠状动脉再通组 N O、 S O D 含量减少( P < 0.01), M A D 含量增加( P < 0.01)更明显。而未通组在治疗前后的 N O、 S O D、 M D A 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结论: N O、 S O D 含量减少, M A D 含量增加与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关,在对 A M I患者行溶栓治疗同时,应同时积极采取抗氧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同型半胱氨酸对正常人血小板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通过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血小板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系统的影响,探讨Hcy对血小板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成人6例,平均年龄(33±7)岁。晨取静脉血,将每例血样分为对照组及加Hcy组,分别测定血小板LArg转运功能;同时将上述两组分别设立加乙酰胆碱(Ach)与不加Ach组,测定血小板NO合酶(NOS)活性、NO生成量和cGMP含量。结果(1)在不同浓度的L-Arg时,Hcy组LArg转运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2)在Ach刺激下,NOS活性明显提高,但Hcy组提高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在Ach刺激下,NO生成及cGMP含量明显提高(P<001),但Hcy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cy影响血小板功能可能与LArg/NO系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犬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后再灌注L-精氨酸(L-Arg)和单独灌注L-NMMA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L-Arg完全逆转了灌注L-NMMA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率回升,下降的基础冠脉流量(CBF),从20±8ml/min回升至28±7ml/min,P<0.05),降低的冠脉储备恢复,从51±10ml/min升至94±15ml/min,P〈0.01),ET-1的含量不再升高,从15.5±3.0ng/L下降至5.0±2.0ng/L,P〈0.01),Ach介导的CBF增加不再受到抑制(P〈0.01)。结果提示提供外源性L-Arg可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由于NO抑制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T-1升高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在旋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途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1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急性心肌梗塞组,10例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取静脉抗凝血,分离并提纯红细胞,同位素标记法测定~3H标记左旋精氨酸(~3H-L-Arg)的转运动力学;分离统化一氧化氮合酶(NOS)后测定其含量及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红细胞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 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患者红细胞①L-Arg的总转运及Y~+载体的最大转运速率(Vmax)分别较正常对照组降低14%(P<0.05)及 18%(P<0.01),米氏常数(Km)分别增加32%及 46%(P<0.01);Y+L载体无改变。②NOS含量及活性分别较正常对照组降低13%(P<0.05)及44%(P<0.01)。③CGM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下降27%(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L-Arg-NO途径存在多环节功能障碍,导致一氧化氮(NO)生成减少,可能会促进急性心肌梗塞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犬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后再灌注L-精氨酸(L-Arg)和单独灌注L-NMMA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L-Arg完全逆转了灌注L-NMMA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率回升,下降的基础冠脉流量(CBF),从20±8ml/min回升至28±7ml/min,P<0.05),降低的冠脉储备恢复,从51±10ml/min升至94±15ml/min,P〈0.01),ET-1的含量不再升高,从15.5±3.0ng/L下降至5.0±2.0ng/L,P〈0.01),Ach介导的CBF增加不再受到抑制(P〈0.01)。结果提示提供外源性L-Arg可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由于NO抑制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T-1升高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与心肌一氧化氮(NO)产生之间的关系及东莨菪碱对其影响。方法12只绵羊,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即东莨菪碱治疗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照组主动脉阻断同时灌注冷停搏液(本院配方);实验组,停搏液中加入东莨菪碱17.5μg/kg。于主动脉阻断前、再灌注5分钟、再灌注30分钟取冠状窦血检测NO、肌酸激酶(CK)、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取心肌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相应时点监测心功能。结果再灌注5分钟和30分钟时,对照组心肌血的NO、CK、cGMP、MDA均明显升高,与主动脉阻断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01),和实验组相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再灌注5分钟和30分钟时心肌功能均降低,对照组较实验组更为显著。再灌注后NO的变化与心肌MDA和CK之间呈正相关(P<0.05和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与NO产生增加有关,大量释放的NO提高心肌组织cGMP,参与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损害心肌功能。东莨菪碱减少NO产生、保护顿抑心肌的作用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机理。方法 15 条犬随机分成三组,在体外循环下分别灌注三种不同的心停搏液,对三种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温血心停搏液灌注液(C组) 的CK- MB、LDH、MDA 及钙离子含量在心脏再灌注30min 时均明显低于冷晶体(A 组) 及冷血心停搏液灌注组(B组)( P< 0-05);而ATP 含量则明显高于A、B 两组( P<0-05)。心肌超微结构检查也显示C组心肌无明显缺血损伤。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血管利钠肽( V N P)对去甲肾上腺素( N E)促心肌生长作用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完全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 N E组和 V N P+ N E组。以 M T T法和总蛋白含量测定法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进而采用放射免疫方法研究了 V N P对细胞内c G M P,c A M P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 N E(10- 7 m ol/ L~10- 5 m ol/ L)可以使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 M T T O D值显著升高( P< 0.05 vs 对照组),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V N P(10- 7 m ol/ L)可以显著降低 N E(10- 6 m ol/ L) 刺激的心肌细胞 M T T O D值和细胞内总蛋白含量( P<0.05 vs N E组)。对照组和 N E组细胞内c G M P,c A M P水平无显著差异,而 V N P(10- 7 m ol/ L)能升高细胞内c G M P水平,降低c A M P水平( P< 0.05 vs对照组、 N E组)。提示 V N P能减弱 N E对心肌生长的刺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 G M P,c A M P等信号转导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氧化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对型糖尿病( N I D D M)及其伴发高血压( H T)的影响。 方法与结果:采用鲁米诺依赖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法,对136 例 N I D D M 患者(其中 70 例不伴有 H T,66 例伴有 H T)及30 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 检测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 O F R)的水平。采用化学定量法,测定其血浆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 丙二醛( M D A)的浓度及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 S H Px)的活性。 N I D D M 伴发 H T组,其 P M N┐ C L 峰值、积分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 N I D D M 不伴 H T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 M D A浓度较后两组也明显升高( P均< 0.01); N I D D M 组及 N I D D M 伴发 H T组的血浆 S O D和 G S H Px 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P均< 0.01);但与 N I D D M 组相比, N I D D M 伴发 H T组的血浆 S O D 和 G S H Px 活性其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05); P M N┐ C L峰值与 M D A呈明显正相关(r= 0.7486, Y= 159.8 X+ 132.2, P< 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钠预处理结合缺血后适应(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氧化应激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Spragn-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脏前降支下置线不结扎,n=15),I/R组(心脏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 h,n=15),IPoC组(心脏前降支结扎30 min,予以3次10 s的再灌注/缺血循环,再持续灌注1 h,n=15),福辛普利钠+IPoC组(福辛普利钠片0.9 mg/kg,连续灌胃14 d,于末次灌胃2 h后,施以IPoC组的干预过程,n=15).后三组大鼠再灌注1 h,所有实验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出心脏组织.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NBT染色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心肌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 IPoC组大鼠血清CK-MB和cTnT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均<0.01),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I/R组(P<0.01),血清SOD含量高于I/R组(P<0.01),MDA含量低于I/R组(P<0.01),血清和心肌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t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值分别小于0.05、0.05和0.01).福辛普利钠+IPoC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CK-MB含量均低于IPoC组(P均<0.05),血清SOD含量高于IPoC组(P<0.05),血清IL-6和心肌组织TNF-α水平均低于IPoC组(P值分别小于0.05和0.01).结论 福辛普利钠预处理可加强IPoC对I/R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早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适应不同模式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线粒体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R/I)组、后适应逆向模式(R-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短暂再灌注/缺血时间为30/10 s,25/15 s,15/25 s,10/30 s)组、后适应标准模式(S-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为20/20 s x 4)组和后适应渐进模式(G-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短暂再灌注/缺血时间为10/30 s,15/25 s,25/15 s,30/10 B)组,共5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和缺血后适应模型.再灌注6 h后每组取4只处死,取心肌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B细胞淋巴瘤/自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抗原(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色素C(Cyt-c)在胞浆中的表达.各组其余大鼠再灌注24 h后测定血液动力学,抽血测心肌酶,取心脏进行TUNEL凋亡检测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 三种后适应处理方案Bax、Cyt-c、Caspase-9、凋亡指数、心肌酶释放均显著低于R/I组(P均<0.05),同时三种后处理方案Bcl-2水平均显著高于R/I组(P均<0.05),其中G-Post组最为明显,其次是S-Post组,R-Post组最不明显.G-Post组同S-Post组比较,Bax(0.35±0.10比0.50±0.02,P<0.05)、Cyt-c(O.66±0.16比1.68±0.22,P<0.05)、Caspase-9(0.61±0.17比1.66±0.55,P<0.05)的表达水平均较低,心肌酶释放水平低[CK:(251.00±45.16)U/L比(388.56±75.01)U/L,P<0.05;CK-MB:(146.00±60.12)U/L比(291.16±52.41)U/L,P<0.05],凋亡指数小[(4.32 ±1.16)%比(8.58 ±1.12)%,P<0.05].同时Bcl-2表达水平高于S-Post组(2.00 ±0.34比1.40±0.18,P<0.05).在以上指标中渐进模式均显著优于逆向模式.结论 后适应渐进模式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较标准模式显著,线粒体途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高血压因子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SD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mg/kg)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后,观察其心肌含水量、心肌酶(CK、LDH)释放量、心肌钙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上述指标显著增加(P<0.01),如同时腹腔注射抗高血压因子(3.0mg/kg)则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减轻(P<0.05)。提示抗高血压因子对异丙肾上腺素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主要是与抗高血压因子防止心肌细胞钙超载和抑制氧自由基产物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片段(sCR1-SCR15-18)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sCR1-SCR15-18(sCR1)保护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前立即注射磷酸盐缓冲液(0.1mL/100g)或sCR1-SCR15-18蛋白(15mg/kg)。测定心肌梗塞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3c。结果(1)心肌梗死面积:I/R组为(22.9±3.0)%,sCR1保护组为(16.1±3.3)%(P〈0.05)。(2)血清心肌酶CK(U/L):I/R组为3400.9±534.9,sCR1保护组为2532.5±597.1(P〈0.05)。LDH(U/L):I/R组为6572.0±476.3,sCR1保护组为5436.2±611.3(P〈0.05)。(3)心肌组织MPO活性(U/g):I/R组为1.12±0.13,sCR1保护组为0.81±0.14(P〈0.05)。(4)心肌病理改变:I/R组心肌有断裂、坏死,间质肿胀,出血及中性粒细胞浸润,sCR1保护组心肌的以上病理变化明显较I/R组减轻。(5)与I/R组比sCR1保护组梗死区心肌组织C3c的沉积减少。结论sCR1-SCR15-18蛋白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后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和多配体蛋白聚糖(SDC-1)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阿托伐他汀组、生理盐水组,建造MIRI模型。实验结束后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化、RT-PCR及ELISA测定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血清中HSPG、SDC-1含量。结果光镜下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横纹清晰,无炎性细胞浸润;IR组心肌纤维肿胀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阿托伐他汀组无出血坏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假手术比,IR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HSPG、SDC-1含量减少(P<0.05),血清中HSPG、SDC-1含量增加(P<0.05),但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IR组和生理盐水组比,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HSPG、SDC-1含量增加(P<0.05),血清中HSPG、SDC-1含量减少(P<0.05)。结论 1)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可导致HSPG、SDC-1受损。2)阿托伐他汀可抑制HSPG、SDC-1脱落而发挥其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脂联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脂联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2只8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地尔硫革组和脂联素组,每组8只.(1)假手术组:只穿线,旷置90 min.(2)缺血再灌注组:先阻断血流30 min,再灌注60 min.(3)地尔硫(革)组和脂联素组:先阻断血流30 min,于再灌注开始时,从鼠尾静脉分别注射地尔硫(革)(3.5 μg·g~(-1)min~(-1))或脂联素(60 ng·g~(-1)·min~(-1)),注射2 min,再灌注60 min.各模型组于再灌注60 min后处死大鼠.测定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心肌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活性,心肌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含量,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结果 (1)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中Caspase 3活性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68.50±30.08)μmol/L比(53.25±11.41)μmol/L,P<0.01],AMPK活性、PPARγ含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74±0.59)IU/ml比(25.63±4.61)IU/ml,P<0.01;0.1894比0.7949,P<0.01],心肌组织中NO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6.359±1.355)μmol/L比(10.396±1.901)μmol.L,P<0.01].(2)脂联素组心肌组织中Caspase 3活性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88.75±6.92)μmol/L比(168.50±30.08)μmol/L,P<0.01],AMPK活性、PPARγ含量均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27.22 ±4.76)IU/ml比(0.74±0.59)IU/ml,P<0.01;0.8613比0.1894,P<0.01],心肌组织中NO含量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15.755±1.045)μmol/L比(6.359±1.355)μmol/L,P<0.01].脂联素可保护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上述作用优于地尔硫(革).结论 脂联素对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心肌细胞AMPK、PPARγ表达,以及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丹参酮ⅡA后处理组(c组),每组8只。A组: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B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0min,再灌注120min;C组:后处理组,结扎左冠状动脉4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3min和再灌注后2min内静脉注入丹参酮ⅡA。缺血再灌注160min时,经颈总动脉插管抽取动脉血约2ml,离心取血清,测定血清中CK、LDH、MDA和SOD含量。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B组相比,c组CK和LDH明显降低,凋亡指数亦明显降低;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c组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结论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芒果苷10mg/kg、20mg/kg和40mg/kg剂量组、地奥心血康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芒果苷、地奥心血康或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服21d,末次给药后1h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40min再灌120min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完成模型全部操作只穿线不结扎。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测定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芒果苷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超微结构,芒果苷小剂量组就能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结论芒果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稳定细胞膜,减轻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探讨前列地尔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前列地尔预处理组(ALP-PreC组)、前列地尔后处理组(ALP-PostC组),每组8只。检测平衡液灌注末及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冠脉流出液及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生化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平衡末,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再灌注后各组LDH、CK、TNF-α均有显著增加,再灌注后ALP-PreC组和ALP-PostC组各时间点的CK、LDH、TNF-α释放量均明显低于IR组(P<0.05)。ALP-PreC组和ALP-Post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低于IR组(P<0.05)。ALP-PreC组和ALP-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IR组(34.48%、32.84%比39.29%,P<0.05),ALP-PreC组和ALP-PostC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地尔后处理可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早期炎症反应,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pH值HEPES KH复灌液对未成熟心肌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 ,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C ,n =8) ,仅灌注pH 7 4HEPES KH液 90min ;缺血 再灌 (I R ,n =8) ,灌流 2 0min后缺血 6 0min ,用pH 7 4HEPES KH液恢复灌注 30min ;酸性灌注组 (E ,n =8) ,缺血 6 0min后 ,先用pH 6 8HEPES KH液灌注 5min ,然后换成pH 7 1灌注 5min ,最后恢复pH 7 4灌注 2 0min。以左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E组在左室功能恢复、ATP含量、SOD活性方面均优于I R组 (P <0 0 5 ) ,在心肌含水量、MDA含量、CK、LDH漏出率方面均低于I R组 (P <0 0 5 )。结论 :pH反常是I R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 ,复灌初期应用梯度酸性复灌液有助于未成熟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