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冯天保  谢桂权 《中医药学刊》2005,23(9):1574-1575
谢桂权教授认为难治性肾综的病机以正虚(脾肾虚)为本,邪实(风湿瘀)为标,其病机本质为在虚实夹杂的基础上,正虚难复、邪实难清。治疗则以分期辨治为主,水肿期以消除水肿为急,分阳虚水泛证、气虚湿滞证、阴虚湿热证、瘀水交阻证、风邪外袭证5型;非水肿期以补虚消除蛋白尿为要,分脾虚证、肾虚证、气阴两虚证3型。在临证用药上,谢教授扶正注重补益脾肾,祛邪强调祛湿化瘀:并重视对患者的调摄指导。收到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朝暮分调法是于清晨及傍晚采用不同方药分而调之的一种综合性治法,首见于薛己《内科摘要》。临床运用朝暮分调法治疗脾肾同病,多有效验,可弥补脾肾合方辨治思路存在的性味冗杂、药力掣肘等不足。刘喜明教授业医30余年,用药精简,善用经方,该文通过分析刘喜明教授辨治脾肾气虚证、脾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衰证的验案4则,从气血阴阳的不同角度,尝试阐释朝暮分调脾肾法的基本内涵。该文指出脾肾虚损的各类顽疾均有运用朝暮分调法的契机,并总结刘师运用此法的临床指征主要包括症状随昼夜变化节律性加重或减轻的趋势、病势笃重迁延及病位上下阻隔等三大方面。归纳刘师运用朝暮分调各类细法的核心策略,在于重视昼夜消长节律、把握朝时阳升暮时阳降的病机变化特点,分调脾肾,使药力与天时相合。尝试为拓展因时制宜理论的运用范畴以及临床辨治脾肾虚损顽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肝脾同病是指肝脾二脏同时发病的病证,这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如临证时,常见一些患者先有头昏目眩,胁肋隐痛,脘腹胀闷,以后则纳少神疲,倦怠乏力等证相继出现,即是肝脾不和,亦即肝脾同病。历代医著有关肝脾同病的记述颇多,如《内经》云“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春乃肝木当旺之时,这里强调脾病死於春是因肝气过极克伐脾土,使脾病更趋复杂,以致不治。《金匮》更明确指出“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这里不仅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问题,还说明了肝病往往传于脾,引起肝脾同病。因此,当治未病,先扶脾土,使肝病不至传脾。明代张景岳亦对肝脾  相似文献   

4.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二者同居于中焦,而功能不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以阳气为主,胃以阴津为要.<伤寒论>设"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与"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两篇,分而论之、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5.
张琦 《四川中医》2004,22(1):10-11
对《金匮要略》杂病调治阳气进行了阐述。杂病诸证中,只要阴寒阳气偏盛,仲景每以祛逐阴寒病邪为先,用药不避辛温刚燥或峻猛。意在迅速通阳、护阳;对于阳气虚弱为主,阴寒病邪微轻的病证,仲景则以温养阳气为主,用药多滋润刚燥互济,意在缓缓助益脾肾之阳。  相似文献   

6.
消渴证治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消渴证”分三消,即上、中、下消,上消在肺,中消在脾,下消在肾,其病理则均为阴虚火旺,前人对本病治疗一般以滋阴清热为主,从肺脾肾三脏论治。施今墨老先生在医书中提到三消之证多虚,肾藏精主水,为水之本,故其病本则在肾。病本在于肾虚,主张从肾论治。受其启发,结合我多年临床经验,以增液汤合生脉散,再加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尤以脾肾为重点,着重从先后天两方面,以滋养培本论治,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7.
整理陈海教授运用中医三焦理论治疗小儿鼾症的临证经验。陈教授将小儿鼾症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调理期。虽分而论之,但总以肺、脾、肾三焦气机不利,而痰湿蕴结为主要病机,施治则注重因人、因地制宜,结合宣教和调护。其临证思路集中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诊治理论。  相似文献   

8.
谢桂权教授认为难治性肾综的病机以正虚(脾肾虚)为本,邪实(风湿瘀)为标,其病机本质为在虚实夹杂的基础上,正虚难复、邪实难清.治疗则以分期辨治为主,水肿期以消除水肿为急,分阳虚水泛证、气虚湿滞证、阴虚湿热证、瘀水交阻证、风邪外袭证5型;非水肿期以补虚消除蛋白尿为要,分脾虚证、肾虚证、气阴两虚证3型.在临证用药上,谢教授扶正注重补益脾肾,祛邪强调祛湿化瘀;并重视对患者的调摄指导,收到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沈婷 《江苏中医药》2014,46(1):21-22
王旭教授认为桥本甲状腺炎的病机关键乃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治疗以温补脾肾、化痰祛瘀为主,并注重临证加减应用,同时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顾为政 《中医杂志》2001,42(2):74-75
脾病,则水谷精微及水湿之气运化失常,则成痰、湿诸病,呕利痞,可以单病出现,也可以两证、三证同时出现,半夏苦温,功擅止呕、化痰、燥湿健脾,可谓治脾病之良药。  相似文献   

11.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位在肝,因木赖土以培之,故考虑其病机在脾。肝癌之本为脾虚,以肝郁、血瘀、湿热为标。在治疗上,应重视“补土”。当出现癌前病变时,应未病先防,重视实脾。已发生肝癌,则应既病防变,在顾护脾土的基础上,早期辅以疏肝理气,中期兼顾活血祛瘀、清热利湿,晚期重视益气养阴。临证以自拟方“健脾消积方”治疗,并根据肝癌分期辨证加减,临床获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从肺胀病的主症咳、喘、肿着手,介绍治疗用药经验。咳症:从虚实辨证,用药务必顺从、恢复肺之宣散、滋润、肃降功能。喘症分二:外感之喘宜宣、宜清,不忘扶正;内伤之喘宜降、宜补,不忘祛邪。肿症分二:发作期神色不夺,舌质有神,脉不虚甚,白细胞正常,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反之,扶正为先,再议祛邪。缓解期按肺脾肾阴虚兼血瘀、水湿证、肺脾肾阳虚兼血瘀、水湿证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对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专家经验辨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20个,常见证候是大肠湿热、脾气虚、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6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1个。出现较多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脾、大肠、肝、肾、胃,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虚、湿、热、阳虚、气滞。活动期大肠湿热的分布较缓解期明显增多,而缓解期则多见脾胃虚弱、脾气虚和脾肾阳虚证;缓解期的病位多在脾、胃、肾,活动期病位多在大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活动期和缓解期两期的证候、证候要素在总体分布上存在差异,可为揭示该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提供相应的依据,并为临床治疗本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蒋筱 《辽宁中医杂志》2011,(7):1357-1358
脾胃功能失常与风证的形成关系密切,从脾胃论治风证,在临床上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后世医家论治风多详于肝而略于脾。现代研究表明脾气旺则气机升降有常,气机通而不滞。脾气强则身体健,邪不能伤。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健则卫实表固风不能侵袭。此亦符合经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思想。从脾论治风证为风证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分病的本质,方法:以方测证,与条文结合,解读气分病本质,即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的病机、病位。结果:气分病本质为气血不足,阳虚寒凝,气滞饮停;基本病变脏腑在肺、脾、肾。枳术汤证是气分病的一个鉴别诊断。结论:以方测证方法能很好解读气分病本质,且与临床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一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2分)1.呕乳2.溢乳3.哯乳4.休息痢5.五泻6.噤口痢二填空(共28分,每空1分)1.脾主困,()则日晡身热饮水,()则吐泻生风。2.脾经兼证。初伤风吐泻,恶风发热,烦急顿闷,此为兼见()证;发热昏睡,梦中惊悸,此为兼见()证;发热昏睡,气促而喘者,此为兼见()证;羸瘦痿弱,嗜卧不能起者,此为兼见()证。3.吐出上焦,泻出下焦,乃肠胃之病也。脾在中焦,管摄乎上下之间,吐泻互作者,乃()之病也。4.钱氏曰:脾主困,谓疲惫也,非嗜卧也。吐泻久则生(),饮食伤则成(),易至疲惫也,此与肾主虚同。5.治泻大法,不问寒热,先服理中丸,理中者,理中气也。治…  相似文献   

17.
总结国医大师刘祖贻教授基于"杂病调脾、和调五脏"理论辨治肝癌的经验.首先全面探讨杂病治脾调中的中医学术思想,深刻剖析肝病传脾、先实脾土的传变防治理论渊源.其次阐明了肝癌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及肝病传脾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的证候演变规律.最后详细分析总结了刘老治脾调中治肝癌的辨治特色,临证常分早、中、晚三期论治,早期当疏肝行气、健脾扶正;中期当健脾解毒,佐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晚期则当扶正安邪,重在顾护脾胃.三期虽攻补偏重不同,但活血化瘀应贯穿其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从脾论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从脾论治上海市中医门诊部范征吟(200041)关键词:糖尿病,脾虚,健脾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笔者在临证实践中体会到:糖尿病初中期三消症状互见为多,临证难以截然划分。三消理论涉及肺脾肾三脏,实以脾肾为主。而在消渴病初中期以脾病为先,故立法以健运...  相似文献   

19.
医论纂要     
医论纂要虚火实火阴火辨清·陆懋修撰伤寒病中阳明实热,张介宾所谓果有火证火脉者也。人于此证,独名之实火;人于此证而外,凡有火证,则皆名为虚火。余则以为阳明之热,因是实火,而论火之实,则杂证中自有实火之病,正当除此阳明热而分火之虚实,甚非可以杂征之火概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其特点,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疲乏等为其特征。中医临证多以上、中、下三消分证论治,也又以阴阳气血分证论治的。笔者通过借鉴前人有关论述并结合临床实践,重点阐述其发病与脾的关系,对糖尿病从脾论治作一浅析,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