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永达  葛衡江  陈力勇  张亚莉 《重庆医学》2007,36(13):1303-1305
目的 观察冰冻病毒灭活血浆(S/D血浆)对机体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四肢、脊柱手术,并估计失血量在500ml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0岁.分段随机法随机分为3组:S/D血浆组(SDP组,n=20)、普通新鲜冰冻血浆组(FFP组,n=20)、10%羟乙基淀粉组(HES组,n=20).所选择病例均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术中连续监测直接桡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分压,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在失血量达400~500ml时开始在各组输注实验药物,输注量为8~10ml/kg,在60min内输注完毕,术中根据红细胞压积(Hct)考虑是否输注红细胞.各组在输注试验药物前、输注完毕后60min和120min采集血样.检测PT、APTT、TT、INR、FIB、TEG、PLt.采用SPSS11.0软件对各组间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3组患者PT、APTT、TT、INR、FIB在输注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3组患者R、K值在输注后均下降,Angle值在输注前后无明显变化.输注SDP及FFP后,MA值明显升高(P<0.05),血凝块的强度和血栓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HES组MA值则在输注后明显下降(P<0.01).结论 输注血浆制品及羟乙基淀粉后机体呈现凝血速度加快的趋势;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及新鲜血浆后,机体血凝块的强度和血栓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输注羟乙基淀粉后,血凝块的强度及血栓的稳定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冰冻病毒灭活人血浆(S/D血浆)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接受四肢和脊柱手术、估计失血量在500ml以上的择期手术病人,年龄18~60岁。将其随机分为S/D血浆组(SDP组,n=20)、普通新鲜冰冻血浆组(FFP组,n=20)、10%羟乙基淀粉组(HES组,n=20)。术中连续监测直接桡动脉血压、心电图和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在失血量达400~500ml时开始按分组输注上述不同血浆,输注量为8~10ml/kg,60min内输注完毕,术中根据红细胞压积(Hct)考虑是否输注红细胞。各组在输注血浆前、输注完毕后60、120min采集血样,检测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变形指数(DI)、红细胞刚性指数(RI)、红细胞压积。结果(1)HBV、LBV结果FFP组输注前后HBV、LBV均无明显改变(P>0.05);SDP组于输注后120min较输注前HBV、LBV明显降低(P<0.05);HES组输注后60、120min,其HBV、LBV明显低于输注前(P<0.05)。(2)PV结果各组在输注前后PV均无明显改变(P>0.05)。(3...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冰冻,血浆中各种成分的变化.方法 将FFP37℃水浴融化后,测定血浆中各类凝血因子的活性、白蛋白(Alb)总蛋白(TP)含量和胆碱酯酶(CHE)活性;在12h内将其冰冻,在7天后再次融化,测定Alb、TP、CHE和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结果 FFP再次冷冻后,除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显著变化外(P<0.05),其余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CHE和Alb、TP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FFP融化后,如果12h内未输用,可以将其立即冰冻,给PT、Fbg、TT等凝血指标异常的患者使用,或作为普通血浆用于各种需进行血浆置换的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失血患者输入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输入比例的不同,将45例创伤性失血患者分成3组,每组15例,A组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1,B组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1~1∶2,C组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2,观察三组患者输血前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输血前三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24 h,A组Hb、Plt、APTT、PT-INR无明显变化,FIB水平高于输血前,且明显高于B、C组输血后(P<0.05);B组APTT、PT-INR较输血前明显延长(P<0.05),C组输血后较输血前Plt降低,APTT、PT-INR延长,FIB水平降低(P<0.05).三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入救治创伤性大失血患者,有助于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临床资料,了解FFP临床输血情况.方法 查阅2009年1-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接受FFP输血患者的病历,对输浆总量、人均输浆量、不同科室用浆情况、标准凝血试验检测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调查包括2 036例患者、5 570例次输注,共输FFP 21 062.9 U.49.1%患者仅接受1次FFP输血,14.5%患者接受普通冰冻血浆(FP)、FFP输注总量≤2 U.每例次输注量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P用量最多的3个科室为胸外科、消化科及骨科.191例患者(9.4%)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224例患者(11.0%)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T≥50 s的患者接受FFP输血后PT值缩短较为明显;FFP输血对APTT检测值影响较小.结论 临床输血存在血浆用量不足现象,不同科室FFP用量不同,FFP输血对PT、APTT明显延长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输注羟乙基淀粉(HES)溶液130/0.4和200/0.5(33mL/kg)后对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腹部手术患者45例,分别以10~15 mL·kg-1·h-1速度从颈内静脉输注HES 130/0.4、HES 200/0.5和0.9%生理盐水(NS)33mL/kg,分为 HES 130/0.4组、HES 200/0.5组和NS组,每组各15例.输注前、输注后30min和4h从肘静脉抽血,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Ⅷ因子和假性血友病因子(VWF),Sonoclot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玻璃珠激活全血凝固时间(gbACT)、凝血速率和血小板功能.结果 三组患者输注后Hct与Plt均明显下降(P<0.01);HES 130/0.4组输注前后APTT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后30min和4h明显短于HES 200/0.5组(P<0.05);HES 200/0.5组输注后30min和4 h较输注前和NS组均明显延长(P<0.05);三组间输注前后PT与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S 130/0.4组和HES 200/0.5组输注后30min较输注前和NS组血浆Ⅷ因子、VWF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HES 130/0.4组下降明显少于HES 200/0.5组(P<0.05).HES 130/0.4组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后30 min与HES 200/0.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S 200/0.5组输注后30 min与输注前和NS组比较,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注HES130/0.4和HES200/0.5(33mL/kg)均可引起血浆Ⅷ因子和VWF显著下降,但后者更明显.HES130/0.4对内外源性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无影响,HES200/0.5则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输注羟乙基淀粉(HES)溶液130/0.4和200/0.5(33mL/kg)后对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腹部手术患者45例,分别以10~15 mL·kg-1·h-1速度从颈内静脉输注HES 130/0.4、HES 200/0.5和0.9%生理盐水(NS)33mL/kg,分为 HES 130/0.4组、HES 200/0.5组和NS组,每组各15例.输注前、输注后30min和4h从肘静脉抽血,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Ⅷ因子和假性血友病因子(VWF),Sonoclot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玻璃珠激活全血凝固时间(gbACT)、凝血速率和血小板功能.结果 三组患者输注后Hct与Plt均明显下降(P<0.01);HES 130/0.4组输注前后APTT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后30min和4h明显短于HES 200/0.5组(P<0.05);HES 200/0.5组输注后30min和4 h较输注前和NS组均明显延长(P<0.05);三组间输注前后PT与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S 130/0.4组和HES 200/0.5组输注后30min较输注前和NS组血浆Ⅷ因子、VWF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HES 130/0.4组下降明显少于HES 200/0.5组(P<0.05).HES 130/0.4组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后30 min与HES 200/0.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S 200/0.5组输注后30 min与输注前和NS组比较,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注HES130/0.4和HES200/0.5(33mL/kg)均可引起血浆Ⅷ因子和VWF显著下降,但后者更明显.HES130/0.4对内外源性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无影响,HES200/0.5则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诱导和吸入0.5 MAC异氟醚(ISO)后输注琥珀酰明胶或6%羟乙基淀粉200/0.5(HES)15 mL/kg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时血流动力学及渗透压的变化,探讨全麻下行AHH的可行性.方法胃肠肿瘤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组Ⅰ为明胶组(n=15),组Ⅱ为HES组(n=15).丙泊酚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经口插入食管超声多普勒探头,实施AHH,吸入0.5 MAC ISO,30 min内从肘静脉输入明胶或HES 15 mL/kg.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指数(SI)、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室射血时间(LVETi)、射血加速度(Acc);抽血测红血球压积(Hct)和晶体、胶体渗透压.结果两组稀释完毕时和30 min后,SI、CI显著升高(P<0.01).两组稀释后各时刻点,SVR均明显下降(P<0.05);稀释20 min、稀释完毕时和30 min后,CVP显著上升(P<0.01).MAP在稀释完毕时,组Ⅰ高于组Ⅰ(P<0.05).HR、Acc、LVETi均无差异(P>0.05).Hct在两组均显著降低(P<0.05).晶渗压与胶渗压组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全麻诱导和吸入0.5 MAC ISO后输注明胶或HES实施AHH,均使SI、CI、CVP上升,SVR下降,对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渗透压保持平稳,扩容效果满意,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不合理输注原因,减少FFP不合理输注。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493例输注FFP的病历资料,输注目的;比较合理输注组和不合理输注组在输注FFP前及输注后8h内凝血酶原时/d(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查结果。结果输注FFP患者中,合理输注者为63.61%(314/439),不合理输注者为3631%(179/439);合理组PT、APTT值输注后明显低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组输注前、后PT、APTT值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补充蛋白、扩容及增加营养者为目的是导致FFP输注不合理的最主要原因。非大量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即使输注FFP也不会改善凝血功能。为促进临床输血安全性的提升,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需要临床上加强FFP的输血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中使用乌司他丁对改善凝血功能和抑制新肝再灌注后纤溶亢进的作用.方法 将40例拟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试验组,n=20)和安慰剂组(对照组,n=20).于麻醉诱导、无肝期(门静脉阻断10 min)、门静脉开放5 min和6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分别测定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血栓弹力图(TEG)监测,记录凝血指数(CI)值;记录术中失血量和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输注量.结果 门静脉开放5 min后,试验组中CI<0.8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4 vs 14)(P<0.05);试验组患者的失血量、红细胞输注量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新肝再灌注后的纤溶系统亢进活性,并能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  相似文献   

11.
血浆置换模型与血浆胆红素浓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大夫制定合理的血浆置换用量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立血浆置换的数学模型,导出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与血浆置换量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对实验测量值的拟合确定模型参数。结果:通过与47例血浆置换的实验测量值比较,该模型的解析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的实际变化规律。结论: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成指数衰减规律。随着血浆置换量的增加,胆红素浓度下降的速度逐渐减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脐血浆治疗实验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并与成人血浆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脐血浆降低大鼠死亡率、血谷丙转氨酶水平,总胆红素浓度及使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均明显高于成人血浆的作用(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也显示脐血浆具有减轻病理损害和较快修复坏死组织的作用。提示脐血浆中含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因子,具有显著提高实验性大鼠肝衰竭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划表法评定慢痛病人的针刺临床疗效;用弹簧测痛棒测定痛阈,评定针刺对实验痛的镇痛效果;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针刺前后血浆亮氨酸脑啡肽样物质(LEKLS)及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变化,分析两者的变化与针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刺的临床疗效和对实验痛的镇痛效果均与血浆LEKLS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而与血浆皮质醇含量无关。针刺的临床疗效与痛阈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4.
肝系不同证候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医肝系不同证候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和肾上腺素 (E)含量的变化规律其及辨证诊断意义。方法 :病证结合选择研究对象 ,对 5 4 0例中医肝系证候及相关证候患者进行NE、E血浆含量检测 ,并与健康人的不同年份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大部分肝系实证组患者血浆NE、E含量均增高 ,大部分虚证组患者降低 ,不同年份健康人检测值无明显差别。结论 :中医肝系不同证候NE、E含量检测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可作为区别肝系实证与虚证的辨证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生理学血液实验教学中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及少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plasma,PPP)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明确血浆储存时间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方法:比较家兔麻醉状态下不同采血方法、家兔有无麻醉、采血后血液置于不同材质的试管以及不同离心参数等因素对PRP及PPP凝血时间以及得率的影响;并且测定储存时间对制备的血浆凝固时间的影响。结果:(1)家兔麻醉状态下,三种采血法(头皮针颈动脉采血、颈动脉放血、心脏采血)无明显差异;(2)采用心脏采血方法,在家兔清醒状态下采血所得PRP凝固时间比麻醉状态下的时间更短(P﹤0.001);(3)玻璃离心管作为容器所得PRP和PPP的凝固时间分别较塑料离心管的短(P﹤0.001),且塑料离心管所得PPP得率高于玻璃采血管(P﹤0.01);(4)三种离心参数制备PRP,以Aghaloo法PRP的凝固时间最长(P﹤0.001),本科室传统离心法与Landesberg法的凝固时间无统计学差异;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的PRP得率无差异,但较本科室传统离心法高(P﹤0.001);(5)PRP和PPP于-20℃储存1-360d后,对血浆凝固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PRP的制备以家兔在清醒状态下、心脏采血、采用玻璃离心管、以Landesberg法离心,血浆得率高、凝固时间短;PPP的制备采用塑料离心管,以1500×g离心30min,血浆得率高、凝固时间长。将所得血浆分装,-20℃保存,血小板活性可保持一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酪神经肽(NPY)和胃动素(MOT)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20例血浆NPY和MOT含量。结果 IBS患者血浆中NPY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O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NPY和MOT的变化可能是引起IBS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分析中,肾上腺皮质单侧腺瘤8例,增生1例。一侧腺瘤合并对侧增生1例。10例均有高血压、低血钾、肾上腺定位检查阳性所见,24小时尿钾(8/10)增多、血浆醛固酮水平(6/6)增高,血浆肾素活性(4/6)受抑制。作者还重点对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鲜血浆100份,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对上述两组标本进行PT,APTT,TT,TP,Fg,FⅤ,FⅧ的测定。对照组,新鲜冰冻血浆(FFP)组,不进行病毒灭活,直接进行检测;试验组,先对其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再检测。结果试验组中APTT、FⅤ、F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降低(P<0.01);PT、TT、TP、Fg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MB-P法病毒灭活对于新鲜血浆中内源性凝血因子,特别是不稳定因子FⅤ、FⅧ及APTT有显著影响,对外源性凝血因子及Fg、血浆蛋白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王云英  叶跃红  李兴禄  张莉萍 《重庆医学》2005,34(11):1679-1680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FP)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因子的变化,评价它们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96例,其中随机抽取32例用FFP作血浆置换,32例用FP作血浆置换,32例用FFP和FP各一半作血浆置换.对FFP和FP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进行测定,并检测病人术前、术后凝血因子的变化.结果 FFP和FP中的不稳定的FV:C和FⅧ:C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稳定的FⅦ的活性水平在FFP和FP中无差别.用不同类型的血浆进行血浆置换,病人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FV:C、FⅦ:C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凝血酶时间(TT)和FⅧ:C无差别.结论在FFP供应不足的情况下,24h内制备的FP可以代替FFP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20.
浆细胞白血病--5例报告及与多发性骨髓瘤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remia,PCL)的疾病性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例PCL与10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上作比较。结果:PCL具有以下特点:①发病年龄较轻,中位年龄43.5岁;②起病较急,起病至确诊时间明显短干MM;③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硬发热均较MM多见;④骨髓原 幼浆细胞数明显高于MM;⑤治疗反应差干MM。结论:PCL是一类不同于MM的特殊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