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外科手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亦已成为临床外科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所谓大量输血,是指在6~8h内连续输入的血液不  相似文献   

2.
赵娟  谭冠先 《微创医学》2001,20(1):73-76
随着近年来自体输血技术的发展,人工代血浆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它具有使用方便、价格相对便宜、不含抗原、不传播疾病等优点,可用于补充血容量及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的替代物[1]。然而在大量使用人工代血浆后是否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这一问题上,实验结果并不一致。现将目前三种应用最广泛的人工血浆代用品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荣瑾宇  耿立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F0003-F0003
血液输注是治疗疾病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如果把不合格的血液应用于临床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传染疾病,甚至造成死亡.血站使用的药品试剂质量管理是确保血液质量的基础,多年来我站在药品试剂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琼  陈江  周鸿志  张妍妍 《四川医学》2009,30(1):153-154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广泛被人们接受而普遍应用于临床,血源不足却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由输血而引起的传染性及相关疾病、溶血反应等并发症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利用患者自己的血液进行输血治疗(即自体输血)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自体血液回输是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采集后再回输入患者体内,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输血方法,已受到临床高度重视。当前临床上自体血液回输包括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及对血液生理生化等科学深入研究,血液成分制备保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血液成分制品被应用于临床,开创了临床成分输血新时期。成分输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医院医疗水平是否先进的标志之一。我国成分输血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成分输血有了较大发展。为了解临床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使用趋势,我们对本院2007—2011年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谭伟 《医学综述》2007,13(16):1246-1248
自体输血作为一种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和节省血源的特殊技术,已较早地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特别是外科领域。近年来将自体输血作为重要的血液保护措施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减少血液破坏及出血。本文就运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自体输血中三种方法(预贮式、稀释式、回收式自体输血)以及适应证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须用大量血液。大量输血易并发同种血液综合症,同种血清肝炎,出血倾向等各种并发症。从60年代起为了解决大量输血引起的伴发症问题,对体外循环的预充血广泛采用稀释方法,并使人工心肺机体积缩小和简化。进入70年代体外循环已不需用血液作预充。  相似文献   

8.
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成分输血治疗日益扩大,人们对血液质量、输血治疗和输血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自2000年3月起,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输注,临床成分用血中全部使用此种血液,特别是去除白细胞后制备的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红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构建临床输血安全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临床输血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建立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的临床输血系统的各项安全措施难以遏制输血传播疾病和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杜绝输血安全事故是消除输血安全隐患的惟一出路,是构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临床输血安全体系,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建立临床输血的伦理规范、培育安全的献血员队伍、完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临床血液管理使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成分输血代替全血输血是输血领域中的一项重大变革。成分输血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院临床输血治疗中,我们针对医疗实际的需要,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供血情况 全血由北京市中心血站采自合格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成分由北京市中心血站成分分  相似文献   

11.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 ,稀有血型血液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医疗 ,然而 ,稀有血型血源寻找困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血站 ,亟待解决。如何向临床及时提供高质量的稀有血型血液 ,是摆在输血界和各级血站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省血液中心于 2 0 0 0年 9月成立后 ,立足省情、着眼服务、大胆尝试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 ,筛选了 8885人份标本 ,筹备和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稀有血型库 ,较好地保障了西宁地区稀有血型库的临床用血。青海省稀有血型库的建立标志着我省稀有血型输血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确保了输血安全。现将我省稀…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临床安全合理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是临床使用血液及其制品,达到治疗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临床不合理输血还较普遍,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副反应。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述,使临床医生对其有所了解。1安全的血液什么样的血液才安全,怎样才能做到临床用血安全呢?我国政府正在  相似文献   

13.
赵娟 《医学文选》2001,20(1):73-76
随着近年来自体输血技术的发展 ,人工代血浆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它具有使用方便、价格相对便宜、不含抗原、不传播疾病等优点 ,可用于补充血容量及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的替代物 [1 ] 。然而在大量使用人工代血浆后是否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这一问题上 ,实验结果并不一致。现将目前三种应用最广泛的人工血浆代用品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1 生化特性1.1 羟乙基淀粉 (hydroxyethylstarch,HES) 中分子 HES是由一定范围分子量多相分散胶体 (polydisperse colloid)构成 ,平均分子量 (Mw)为 480 Kda,平均分子数 (Mn)为 6 0~ 80 Kda,其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成份输血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份输血是一血多用,合理而有效地提高血液的使用率,节约大量的血液,减少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但因成份输血的种类较多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所以,护士在输用前应了解其不同的适应症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应熟悉受血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成份输血的操作要求与静脉输往全血基本相同,但护理要求与注意事项略有不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输注红细胞制剂的护理在常温下输注二单位红细胞(200nl一般不超过4,J'时。洗涤红细胞制成后,必须在24小时内…  相似文献   

15.
输血在临床医疗活动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输血现状严峻,临床用血不足的问题困扰着很多医疗工作者。近年来,自体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临床用血的供需矛盾。自体输血主要是指患者需要输血时输入患者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一般分为稀释性自体输血、存储式自体输血及回收式自体输血等类型。自体输血已经广泛应用于颅脑、妇产科、关节置换、肿瘤、妇科、心胸外科等多种临床学科。本文旨在概述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和成分输血治疗范围日益扩大,人们更加重视血液质量、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常规的输血模式已不适应临床的要求。目前,常见的各种血液和血液成分均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常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异体免疫反应。而使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可以减少和避免输血导致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病毒传染,  相似文献   

17.
从1900年发现人类血型到血液应用于临床治疗,输血救治了无数人的生命。输血作为临床抢救和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输血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输血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输血科正是随着临床输血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年轻科室。现在输血科特别是中小医院的输血科都具有成立时间短,房屋、设备等硬件不足以及技术力量薄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凌  刘珺  周菁 《北京医学》2004,26(3):194-196
20世纪70年代初,国外开始关注将去白细胞血液或血液成分应用于临床输血[1].目前,去白细胞输血已经被国内外输血领域广泛采用,逐渐成为一种常规输血方法.我们检索了1986至2003年MEDL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的有关文献816篇(其中国内文献331篇,国外文献485篇),对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须用大量血液。大量输血易并发同种血液综合症、同种血清肝炎、出血倾向等各种并发症。从六十年代起,为了解决大量输血引起的伴发症问题,对体外循环的预充血广泛采用稀释方法,并使人工心肺机体积缩小和简化。进入七十年代体外循环已不需用血液作预充。最近对人工心肺机内的剩余血液,新鲜的血液,血小板输注的利用,而节省了用血。本文介绍一种节省用血的新技术,即用网(过滤)血细胞保留器(Hacmonetice Cell Saver以下简称HCS)。自从1974年Kelly首次报告血液经HCS处理后再输注在心脏直视手术的应用以来,美国迄今已有30个单位采用HCS技术。作者于1978年9月~1979年2月间,对3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采用了HCS技术收到良好效果。HCS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节省用血,而且安全。本文报告30例临床应用及其效果,并加以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临床治疗中 ,成分输血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是输血领域的一场革命。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进步 ,高质量的血液成分不断推向临床。由于临床医生对成分输血的认识日渐加深 ,血小板已成为经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为临床提供大量的、合格的血小板 ,成为血站义不容辞的任务。1 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1 .1 传统的方法是用 2 0 0ml新鲜全血经轻、重离心制成浓缩血小板悬液 ,其中含血小板数约 ( 2 .0~ 3 .0 )× 1 0 1 0 个 ,约 2 5ml~ 3 5ml。一个因血小板减少的出血病人 ,若要达到止血的目的 ,一次需输注 ( 4~ 8)个单位的浓缩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