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朴消、芒消、玄明粉、风化硝、消石几味盐类矿物药,在来源、成分、加工炮制、形状、性味功效和主治上都有相当大的差别。但临床上一些医生对此不明,处方中常相互混淆,甚至在一些专著中也是如此。这种状况,应当引起重视。朴消始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皮硝、盐硝、海皮硝、毛硝、硝百朴,是天然含水硫酸钠矿物。芒硝始出《名医别录》,别名盆消、水消,主要成分也是含水硫酸钠。然而,二者是有差别的。《名医别录》曰:“芒消生于朴消。”《新修本草》曰:“以朴消作芒消者,但以暖汤淋朴消,取汁清澄煮之减半,出着木盆中,经宿即成,状如白石英,皆六道也,……”。《本草纲目》亦云:“此物……煎炼入盆,凝结于下,粗朴者为朴消,在上有芒者为芒消。”可见朴消  相似文献   

2.
芒消、朴消、消石三者历代概念时有演变。《本经》朴消为硝酸钾,消石为硫酸钠。《别录》朴消为硫酸钠,消石为硝酸钾,芒硝为硫酸镁。宋《开宝》以后,芒消和朴消被合而为一。《纲目》强调芒消即朴消,致使明清以后,泻利盐从中药里消失了。  相似文献   

3.
陶弘景所记载的硝类药物包括朴消、消石和芒消,在《本草经集注》中三药的描述晦涩不清。对《本经》和《别录》所记载的硝类药物功效进行对比,并对陶弘景本人注释进行分析,发现《别录》中记载的"朴消"、"消石"和"芒消"均与当时及现代实际应用相符。其中"朴消"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钠,"芒消"从朴消中制得,"消石"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钾;《本经》中的"消石"和"朴消",与《别录》中的名称正好相反,而记载的药效等内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消石《病方》22行:“久伤者稍(消)石直(置)温汤中,以洒痈。”消石异名很多,《别录》谓硝石名芒硝,但《别录》另有芒消条。又《别录》称朴消为消石。是消石有同名异物现象。《本草纲目》说:“诸消,自晋、唐以来,诸家皆执名而猜,都无定见。惟马志《开宝本草》,以消石为地霜炼成,而芒消、马牙硝为朴硝炼出者,一言足破诸家之惑矣。诸家盖因消石一名芒消,朴消一名消石朴,二名相混,遂致费辨不决”。今日所用硝石主要含硝酸钾,并夹杂少量硝酸钠、氯化钠。朴硝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钠,杂有硫酸钙、硫酸铁、硫酸钾。而芒消、马牙消是较纯的硫酸钠。它  相似文献   

5.
《本草纲目拾遗》首列“正误”三十四条,第二条指出《本草纲目》引《神农本草经》朴消、消石条文互误问题说:“张石顽云:朴消、消石,《本经》所言后人互错。五脏积热等症乃热邪固积,非消石所能涤除,而化七十二种石,又岂朴消所能胜。此二条向来互简,濒湖不察,亦仍其误。且于消石发明下,引《土宿本草》消石能化七十二石,以《别录》此文列于朴消下为误,何以于《本经》又仍其错简邪?”  相似文献   

6.
<正> 硝类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古今方剂均不鲜见。如硝石矾石散、大小承气汤、朴硝丸、玄明粉散等。然名称繁多杂乱,以致分辨不清,造成错误。如《唐本草》载:“朴硝一名消石朴,消石一名芒硝。”显然把两药混淆了。《本草纲目》载:“消石即火消也,亦有二种:煎炼出细芒者亦名芒硝,结出马牙者,亦名牙消”。把硝石也冠以芒硝之名。《本草蒙筌》的记载更为笼统:“七硝(朴硝、芒硝、英硝、马牙硝、硝石、风化硝、玄明粉)气味相同,俱善消化驱逐”。实际上,芒硝类、硝石类药物,不但成分不同,制作有别,而且临床应用区别很大,故有鉴别之必要。硝类药物的名称澄清硝类药物别名虽多,归纳起来不外两大类:(一)芒硝类(包括朴硝、芒硝、元明粉)朴硝,又称朴硝石、朴消、消石朴、盐消、皮  相似文献   

7.
浅论细辛在伤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性味与功用 细辛为多年生草本马兜铃科植物,又名小辛(<神农本草经> )、少辛 (<本草纲目>)等.  相似文献   

8.
朴消、消石,玄精石皆为少常用中药,其来源、成分、加工、形状、性味、功效和主治上皆有相当大的差别,由于其名称、来源繁杂,又多需加工炮制,故现今临床上时常有错投误调现象,这种状况,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苦参始载于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名医别录>、<唐本草>中都有记载.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苦参味苦,性寒,无毒.具有清热燥湿,祛火解毒的作用.主治湿热之痢疾,黄疸,赤白带下.阴疮湿痒,皮肤藓疹瘙痒,恶疮,瘰疬等病症.脾胃虚寒要忌服.胃弱者慎用.久服能损胃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但外用就无此副作用.临床药理研究证实,苦参中含有的苦参碱具有抗肿瘤,升白细胞抗菌消炎作用,有对抗心律失常,祛痰平喘作用,有安定作用,有抗过敏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有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述芒消火消的鉴别及应用火跃芳江苏盐城卫生学校224001对结石症(胆结石、泌尿系结石)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临床在注重排石化石的方剂中,多有矿物药消石。其源于《金匮》消石矾石散。由于古人还没有现代的化学知识,不知其化学组成,历代本草著作对消石的名称、...  相似文献   

11.
猪蹄甲代替穿山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科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的蹄甲入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1],<本草纲目>中有"悬蹄甲","气味成平无毒,主治五痔伏热在腹中,肠痈内蚀.用赤木烧烟熏,辟一切恶疮"的记载[2].  相似文献   

12.
半夏和夏枯草均出自<神农本草经>.半夏辛、温,有毒,归入脾、胃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湿痰,痰饮、咳嗽多痰、痰厥头痛、眩晕不眠、恶心呕吐、反胃、胸腕痞闷等症.夏枯草苦、辛、寒,入肝、胆经,有清肝火、散郁结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急性黄疸型肝炎,肺结核、瘰疠、瘿瘤、乳痈、乳癌等症.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伍用能顺应阴阳变化规律,交通季节,调和人体肝、胆、脾、胃等脏腑气机,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13.
吴沛田 《养生月刊》2009,30(12):1133-1133
灵芝药性中和,为滋补强壮之良药、扶正固本之佳品.<神农本草经>谓其"久食轻身不老延年".记载灵芝有六色,分别为青、赤、黄、白、紫、黑,而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灵芝仅有五色,分别为青、赤、黄、白、紫.我国现存仅有赤色、紫色两种野生灵芝.  相似文献   

14.
古代典籍中芒硝(消)、朴硝(消)、硝(消)石几种名称繁乱混杂,相应的药材常有变化,以致混淆错用。本文通过硝石、朴硝与芒硝的本草考证,从性状、产地、应用、制法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明确历代本草典籍中记录的芒消(芒硝)、朴消(朴硝)、消石(硝石)三味药物情况,揭示3种药物的发展沿革,以期为现代临床应用安全性及合理性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宋雪英 《中成药》2002,24(10):816-818
朱砂始载于<本经>,原名丹砂,为硫化汞类矿物辰砂族辰砂.朱砂甘寒质重,寒能降火,重能镇祛,主入心经,为镇心清火,定惊安神之要药.其性味,甘,寒.归心经.<本草纲目>曰:"甘,微寒,无毒."  相似文献   

16.
清代医家邹澍在<本经疏证>中将<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药物主治和<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证相联系,用互证法注解,论述痰饮产生的原因、致病机制、治则及所宜药之缘故,极具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巴健全 《中医杂志》2008,49(11):1048-1049
黄芩在<伤寒论>中入16方次,在<会匮要略>中入20方次.<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记载:"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可见黄芩的功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气分病者可以清热;血分病者可下血闭,止痢疾;水分病则可止下利,逐水.张仲景在使用黄芩的方剂中,既继承前人的经验,又有了进一步的创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浅论“邪留三焦”与“分消走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迎曙 《陕西中医》2004,25(3):283-284
"邪留三焦"语出叶桂<外感温热篇>:"气病有不传血分,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相似文献   

19.
半夏为临床常用药物,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另有守田、水玉、地文、和姑之名,《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下品。其主要功用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时珍集前人经验之大成,在《本草纲目》中的“主治第三卷、主治第四卷”及“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为主要章节阐述了半夏在临床各科中的广泛应用,现总结如下,望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20.
漫话灵芝     
灵芝是珍贵的中药材之一。它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培本的作用,能治疗多种疾病。我国历代主要本草著作如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晋代的《抱朴子》、宋朝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有关于灵芝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根据形态和颜色将灵芝分成赤芝、黑芝、青芝、自芝、黄芝及紫芝六种,并记载了它们的产地和药性。《本草纲目》对各种灵芝的性味及主治范围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列有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