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万章  储小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92-792,794
通过对37例癔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结合心理治疗,获得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和39例单用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的癔症患者相对照,发现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因此主张对癔症患者的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诊癔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癔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56例急诊癔症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急诊癔症患者占同期抢救患者的2.67%,98.44%的患者均有明确的精神刺激因素诱发,临床表现以躯体障碍为主,男性高发年龄为18~25岁,女性以26~35岁多见。结论:急诊癔症患者以躯体障碍为主,关注患者早期的心理干预,注重心理治疗,可促进癔症患者的康复,防止病情反复发作及病情慢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近20年住院癔症病例的临床特点、住院情况作一简要的回顾总结。方法自1984年12月到2004年11月的148例初次入院的癔症患者,对患者的初发病年龄、性别、不同年代住院情况等情况进行登记、统计、分析。结果20年癔症病例占同期初次住院病人的5.5%,住院病例中35岁前开始发作的占68.2%,85.8%的病人均有明确的精神刺激。临床表现方面,癔症性精神障碍占69.6%,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癔症性躯体障碍。结论根据实践,癔症患者住院近10年较以前减少,癔症患者住院高峰在35岁前,在校的中小学生的发病住院在增多。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躯体性障碍。在治疗中要注重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75例癔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探讨癔症患者的发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符合癔症诊断标准的 75例住院患者进行了总结。结果  75例患者中男性 2例 ,女性 73例 ,女性患病明显大于男性 ;性格特点均为外向性 ,职业以农民为多 (5 5例 ,占 77% ) ,农村 (6 9例 )比城市 (6例 )多。结论 癔症患者的发病特点受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家庭经济状况、城乡地域等因素影响 ;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并辅以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1997年我们发现一患者主要表现为梦交,患者为此而较苦恼。经仔细检查发现,此患者患有癔症。由此我们留意癔症的性梦问题。现就我们遇到的5例患者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5例患者为1997年7月18日至1998年7月19日入我科室的癔症患者,其诊断皆符合CCMD-2-R,均无器质性疾病。性别:皆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0岁,26岁,33岁,34岁和47岁;职业:皆为农民;文化程度:4例文盲,1例小学;婚姻状况:1例未婚,1例丧偶,3例已婚。二、与性相关的情况 手淫史:2例有,3例不详。夫妻关系(已…  相似文献   

6.
癔症是一类紧接心理社会刺激起病或发作,症状缺乏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可因暗示或“继发得益”发生、加重或减轻、消失的神经症。其具体表现分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两类,后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癔症大发作,且有类似癫痫样的抽搐和挺直,诊断时需与癫痫鉴别。本文将2例酷似腹型癫痫的癔症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癔症性黑朦眼病常因精神受到创伤后出现除视力突然下降或失明外,尚有情绪低沉、忧郁、焦虑、悲伤、呆滞等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心理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防止病情波动,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癔症21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行性癔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了1998年3-4月在本市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发生的流行性癔症,对患者采取分散隔离,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结果:21名流行性癔症患者在2个月内得到控制,2个朋后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心理素质较差是流行性癔症发病的首要条件,而环境因素则是促成癔症流行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9.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或影响下 ,出现多种多样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症状 ,但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相应的器质性疾病的基础。癔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可因心理因素急骤发病 ,但也可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及精心护理迅速康复。癔症多好发于成年女性。因此 ,根据癔症的特点 ,注意认真、准确的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 ,对迅速促进癔症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2 2例 ,男 6例 ,女 16例 ,年龄 17~ 34岁…  相似文献   

10.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神经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出现长期发热现象甚少见。笔者曾遇到1例符合CCMD-2-R[1]诊断标准的癔症性发热,并对其进行暗示性心理治疗[2];取得满意效果,现予报道。   患者女性,27岁,已婚。1997年3月同其婆婆争吵,后出现哭闹、叫喊、不吃不喝,并出现眩晕,注意力集中时加重,头部有紧箍感,自觉有一股异物从下肢上涌并固定在头部,全身发软、无力,失眠。称当时受凉而发热,曾在当地诊治过,未见任何好转,体温37.4~38℃。血常规、血培养、肝功能、脑电图及其它检查,均未见异常,应用各种抗生素正规治疗皆无好转。我院诊断为癔症性发热。治疗经过:首次接触时对患者进行确定暗示接受程度[4],发现其暗示性很强,随后让患者充分诉说,发泄内心的压抑。  相似文献   

11.
心理治疗输卵管结扎绝育术后癔症样精神障碍孙杭生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321016)本文报道一例输卵管结扎绝育术后,以暗示,自我暗示为主导致的瘟症样精神障碍。由于患者认识偏差,非理性情绪影响,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入院后采用一般心理治疗结合认知矫正,配合小...  相似文献   

12.
癔症是一类紧接心理社会刺激起病或发作,症状缺乏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可因暗示或"继发得益"发生、加重或减轻、消失的神经症。其具体表现分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两类,后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癔症大发作,且有类似癫痫样的抽搐和挺直,诊断时需与癫痫鉴别。本文将2例酷似腹型癫痫的癔症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癔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训练。采用SCL-90分别于一周、两周、三周时进行评估。结果住院三周时两组患者的均有好转,但观察组25例痊愈21例,对照组痊愈14例;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5个因手在入院第二周、第三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行为训练有助于促进癔症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讨论躯体功能障碍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5例躯体功能障碍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果.结果:不良的外界暗示或精神因素、自我暗示等都能够引起癔症的发病,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即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注射液20ml和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或肌肉注射10~20ml地西泮,同时加上针灸穴位治疗,有良好治愈效果.结论:癔症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患者的症状均有减轻甚至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癔症诊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167例急诊癔症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癔症患者多有明确的精神刺激史;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躯体运动和感觉障碍最多见。结论:早期关注患者的心理,采用暗示治疗、心理治疗和抗焦虑镇静药联合治疗是治疗癔症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孙鑫  王宇娟 《吉林医学》2003,24(2):166-167
我们于1998年~2001年对57例青光眼住院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经治疗均获成功。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院1998年~2001年共收住57例68眼施小梁切除手术的患者,男性20例25眼,女性37例43眼,年龄18~72岁,平均53岁。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2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40眼。手术方式:均为小梁切除术。2护理方法2.1心理护理:作为护士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病人患眼病后由于视觉障碍造成外界信息减少,在心理上可产生情绪低沉、忧…  相似文献   

17.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或影响下出现多种多样的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障碍等症状 ,但是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相应的器质性疾病基础。癔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可因心理因素突然发病 ,也可通过恰当的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而迅速恢复[1] 。日前 ,我国独生子女增多 ,儿童生理与心理发育提前 ,“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 ,稍不顺心的事即可使某些儿童发病。恰当的暗示疗法和实施整体护理 ,能使患儿早日康复。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均为本科 1994年 6月~ 1998年 11月收治的患儿。其中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4~ 14岁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躯体功能障碍癔症的发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躯体功能障碍癔症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素和暗示作用是癔症发病的主要原因,18例躯体功能障碍癔症患者在给予心理治疗的同时,使用药物(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缓慢静脉注射或肌注地西泮10~20 mg)和针刺穴位(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及涌泉等)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癔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多样,经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及对症治疗,全部患者的症状改变或消失。  相似文献   

19.
脑外伤伴发失语症者为常见症状。但发现脑外伤后以失语为主要症状,不伴有其它神经系统体征,经CT、X线、腰椎穿刺证实亦无阳性所见,而且经冬眠和心理治疗后迅速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查阅部分国内外文献也未查到适当术语。故提出为“脑外伤癔症性失语”。现将我科近4年收治11例癔症性失语进行分析,以供同道们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颖  翟瑜  李扬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77-2078
癔症性精神病是在癔症性格基础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以女性多见。同时由于女性月经期对妇女的生理、心理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常使病情反复,症状加重。所以给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较大的困难。本文从护理角度对59例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的经期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