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3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0.2%,以室性早搏发生率最高32.1%,其次是房性早搏26.8%,心房纤颤21.4%,其他19.7%,经治疗有效71例,总有效率76.3%。结论纠正心功能不全是治疗的关键,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左室功能不全病人常伴有心律失常,从而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尽管冠状血管重建术或以利尿、强心和扩张血管等抗心衰治疗可预防某些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但是它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左室功能、室壁运动异常、低血钾、低血镁和正性肌力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常发生心律失常,而且往往同时存在,互为因果,加重病情,其处理仍是临床上难题。因此,积极预防CHF合并心律失常发作,正确认识处理CHF合并心律失常尤为重要。1986年~1995年,我院收治80例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6~84岁,心衰发作史1~10年。成功60例,死亡20例。 1.2 临床特点 本病诱因见于心肌缺血、炎症、低K~( )、低Mg~( )、情绪紧张、洋地黄中毒、正性肌力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心律失常特点:室性心律失常40例,房性心律失常20例,其它传导阻滞混合型20例。病因以冠心病最多,其次肺心、心肌炎、心肌病,风心较少。心衰类型:左心衰40例,右心衰10例,全心衰30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愈后。本文总结了156例不同病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危险性等,从临床角度探讨各种相应地治疗措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结论:首先确定基础心脏病的病因和程度,纠正其可逆的因素,而不急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经验性地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预防性地治疗是不适宜的。应根据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性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综合治疗并进行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显效72例,好转36例,有效率达90%;无效10例,死亡2例。随访6个月,10例无效患者中6例发生猝死。结论: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要注重心功能的改善、基础病的治疗及诱因的去除,对于经过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给予胺碘酮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极易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与这类病人的猝死有直接关系。对此类病人是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指征是什么?多年来临床上存在着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115例住院病人的资料,结果表明:使用心律失常药组住期间猝死率明显低于未用心律失常药(P〈0.05),作者以这对充血心力衰竭合燕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应综合判断,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8.
<正>心脏功能与心律失常有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心律失常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相反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心律失常)也可诱发CHF。随着CHF的进展,患者因心律失常所致的猝死率占中重度CHF患者总死亡率的50%~60%,控制心律失常是CHF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26例,年龄31~78岁。冠心病34例,风心病9例,心肌病6例,高心病16例,其他心脏病3例。心功能按NYHA标准分级属Ⅱ级9例,Ⅲ级22例,Ⅳ级37例。诱因分类:感染32例,劳累、情绪刺激15例,高血压12例,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9.
付珊  张翠丽  富路 《医学综述》2014,(13):2417-2420
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脏性猝死等恶性事件,已是医学界公认的事实,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快速的病情进展、较高的病死率至今困扰临床医师。近年来,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已为许多患者带去福音,然而受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些治疗手段在许多基层医院都无法实施。寻找一种操作简单、费用低、风险小、能够广泛开展的方法依然是医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关锴 《吉林医学》2013,(33):6943-6943
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7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7例患者均接受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压以及心律,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7例患者在胺碘酮治疗后,患者的心室率、心功能、血压均出现明显好转。患者心功能上升,心室率下降,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其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质量,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马建群,代培良(内科学教研室,256603滨州地区中医院)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由于血液动力学异常、神经内分泌改变、血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洋地黄及儿茶酚胺类等药物的应用,常发生某些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CVA)...  相似文献   

12.
王洁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24-2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2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治疗以改善心功能为主,多数心律失常病人在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随着心功能的改善也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治疗原发疾病和中断诱因是关键,一般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8年1月至1990年12月住院的各类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衰)261例,其中并发心律失常110例,现将临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261例心衰病人中,男134例,并发心律失常42例,占31.3%;女127例,并发心律失常68例,占53.5%。年龄23~83岁,50岁以上89例,占80.9%。 各类心脏病人在住院前或住院期间,均经过胸部X线、心电图、M型或扇形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心功能按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心功能分级符合Ⅱ~Ⅳ级病例,心律失常是根据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危重病症之一。我们选用比索洛尔治疗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旨在探讨该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采用口服胺碘酮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CHF合并VA患者47例,均经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其中男性2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1-7岁。基础心脏病如下:冠心病18例,风心病11例,高血压心脏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4例,糖尿病心肌病2例。VA分类:单纯室性早搏19例,多源及多形早搏15例,非持续性室速9例、持续性室速4例。临床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者…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力衰竭在欧洲的发病率为0.4%~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合并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其死亡率占心力衰竭总死亡率的40%~50%,其合并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持续性室速、室扑、室颤、房扑、房颤等。1.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心力衰竭时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与许多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异常有关,如动作电位时间延长,冲动传导减慢,以及去极化后复极的不均一性等都促发折返,斑片状间质心肌纤维化可减少电偶,减慢冲动在心肌细胞之间传播,形成微折返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而继发于慢性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由于部分心肌纤维化,可促进传导阻滞和大的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律平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心律平。B组则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改变及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心律失常控制及临床疗效有效率优于B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但A组病死率高于B组 (7∶3)。结论 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治疗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及改善心功能,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后是否会使病死率增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张真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15-15,42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加用胺碘酮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抗心律失常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合理使用胺碘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病人早期口服小剂量倍他乐克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3例,于发病48小时内开始服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对照组39例不服倍他乐克,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和猝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总死亡率也比对照组有较明显下降,心衰的加重率略低于对照组,无1例因服用倍他乐克而出现心动过缓.结论 AMI合并心衰病人早期口服小剂量倍他乐克较为安全,疗效明显,心电稳定性提高,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