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年中的春、夏、秋、冬象征着湿、暑、热、寒。在自然界中.人若想适应春、夏、秋、冬,湿、暑、热、寒的变化.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生理变化。中医学利用升、降、沉、浮来描述.以求于“平”。“平”的含义则代表着健康、长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1“阴阳自和”的基本理论内涵“阴阳自和”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反映了阴阳的根本性质。其理论来源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曰:“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阴阳别论》曰:“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阴阳自和”的含义可分为两层。首先,它表明阴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和”,即所谓“阴阳和平”、“阴平阳秘”,它是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相反,“阴阳不和”,“阴阳离决”是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3.
“阴阳自和”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其思想肇始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阴阳别论》则说:“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  相似文献   

4.
汪静 《肝博士》2015,(3):54-55
<正>"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又称摄生、道生。中医常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是指养生要讲究顺应天时、天人合一。肝应春,春季养肝正当时,但其余三个季节就不需要养护肝脏了吗?又如何养肝呢?让我们从中医五脏相关理论来谈谈四季养肝护肝。  相似文献   

5.
中医书籍上记载的历代补方,何止数千百则,一般按照“四季五补”加以区别应用。所谓“四季五补”,就是春、夏、秋、冬四季,有五种补法。即春宜升补,夏宜清补,秋宜平补,冬宜温补;一般宜通补,即通常适用的意思。这个升、清、平、温指的是药物的属性和类别。除了四季可以选择不同的却病延年的药物外,处方也有养阴、助阳、益气、补血等不同。下面举几则中医抗衰老的方剂: 八仙长寿丸:八仙长寿丸按其组成来说,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麦冬、五味子八味药炼蜜为丸而成。若单用前六味药作的丸药,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上麦  相似文献   

6.
1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1.1顺应自然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和自然规律是病人生活起居不可违背的基本法则之一。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人的生理活动也会随之改变。善于养生者就要使人体与四季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以祛病延年。若不顺应其变化,就等于削伐、伤害了生命的根本,对于维护和恢复健康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生活起居护理,首先必须从顺应一年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人手,制定出不同的护理方法。在春夏季节的护理中,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阳气不要消耗过分;秋冬时节则应注意防寒,积蓄阴精。同样,一日之中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昼夜晨昏而变化。随着阴阳之气的消长,人气也有着朝生夕衰的规律,从而使疾病出现“旦慧”、“夜甚”的现象。除此之外,气候、地域和居处等环境的改变,也会引起人体生理、病理方面变化。因此,必须根据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进行生活起居护理,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7.
时复病治验     
本文列举了四种时复病即春、夏、秋、冬四季所见不同时复病,进行辨证施治,并根据阴阳、五行原理,采取特殊的用药时间,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在第一讲已经谈到 ,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 ,中知人事 ,是中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与养生的基本手段和思路。运用这一手段和思路 ,仰观天象 ,天空有太阳光和热的辐射 ;俯察地理 ,地面既有昼夜明暗的交替 ,亦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转换。这是人人都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向阳的时候 ,光明温暖 ,古人叫做“阳” ;背阳的时候 ,黑暗寒冷 ,古人叫做“阴”。昼间向阳 ,昼为阳 ;夜间背阳 ,夜为阴。山南水北向阳 ,为阳 ;山北水南背阳 ,为阴。春夏日照渐多 ,气温渐升 ,春夏为阳 ;秋冬日照渐少 ,气温渐降 ,秋冬为阴。于是地球上便有了阴阳之分。汉代的…  相似文献   

9.
《内经》四时医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把与春、夏、(长夏)、秋、冬四季相关的医学理论称为四时医学思想,它所研究的是四时气候对人体和疾病的影响,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笔者认为,四时医学思想是《内经》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内经》四时医学思想以自然界四时阴阳之气的规律性变化为物质基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理论条件,并认为其贯穿于《内经》理论体系的始终,体现于《内经》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阴阳自和”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和”是阴阳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规律,它是正常人健康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必然结果和最佳状态:“阴阳失调”是阴阳自和的水平下长,“阴阳离决”是阴阳自和的瓦解和破坏,养生和治病都要自觉运用“阴阳自和”的原理,促进“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任何事物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人体也不例外也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是指人体内在生理机能处于相对平衡的协调状态。即”阴平阳密”、“阴阳调和”。发生阴阳的偏胜或偏衰,中医学认为一般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引起,但是这些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及发病的性质和轻重缓急等。则取决于人体内在抗病能力的强弱,所谓“阴平阳密,精神乃至,邪之所凑,春气必虚”、“风雨寒热  相似文献   

12.
本月提醒     
《医学科普》2013,(12):5-5
冬季养生别错过三种滋补蔬菜 古人云: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进入冬季.各种根菜上市.养生保健别错过以下三种蔬菜。  相似文献   

13.
“清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义是根据四时气候特点,阴阳消长来调摄养生,是《内经》中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如何根据四时的气候变化进行养生调摄呢?尤其是在饮食药物的调养是用寒,用热何时用寒,何时用热,是历代医家争论的一个焦点,但从现代科学角度研究者甚少,笔者搜集了一些有关的资料,试从现代科学角度,以冬夏二季的调摄为例,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气温、气压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四季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每组各为1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各组患者静脉血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水平,并进行气温、气压的相关分析.[结果]春与夏、春与秋、夏与冬、秋与冬血浆ET水平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与冬、夏与冬、秋与冬血浆PGI2水平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温与ET及住院人数呈显著负相关,与PGI2呈显著正相关;气压与ET,PG12及住院人数无相关性.[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发病与气温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这个论点明确地揭示了六淫致病的特殊规律,从而为后世温病学中的伏气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冬伤于寒,春伤于风,夏伤于暑均很易被人理解,唯秋伤于湿一直为历代注家所争论。“秋伤于湿”应如何理解?是否“秋伤于燥”之误?其次是为何冬生嗽嗽呢?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浅谈个人看法。首先要明确的是《内经》此提法是否文误,昔贤喻昌认为当是秋伤于燥,并提出了秋燥论;从《内经·六节藏象论篇》“肺者……通于秋气”,及《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等相  相似文献   

16.
中医养生知识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阴阳调护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将起居、饮食、运动养生的原则及方法结合目前国内养生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人们的健康需求应用于我市社区200名老年人,旨在发展和创新中医养生知识,使其更好地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于临床实践及保健防病都有重要意义。那么对于本句究该作何理解?历代注家的认识不尽一致。有的认为春阳盛而易伤阴,故宜食寒凉而抑其阳亢,秋冬阴盛而阳气不足,故宜食温热而全其真阳。持这种看法的,王冰可谓代表,他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其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其阴……百刻晓暮,食宜亦然。”但清代张志聪则认为:“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故为万物之根本。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  相似文献   

18.
痧症     
痧症病因的认识痧是空气污浊,地气熏蒸所形成的一种病毒(天地厉气),所谓风、湿、火三气相搏侵犯人体而为病。《养生镜》说:“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贪酒色,容易感邪。故在夏、秋之时,痧证扰之。若在春、冬兼有犯之者,其风、湿、热三气什揉,清阳不分,升降不利,遂其所触而发也”。说明了容易犯痧的人是因为元气过虚,肺胃太弱,阳气不能卫其表,则毒邪乘虚而入,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痧分阴阳一、阳痧即急痧,常见于夏、秋之际,  相似文献   

19.
“正统四象说”与“医家四象说”相关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再分阴阳,则为“四象”。四季配“四象”分太少阴阳有两种方式:①“正统四象说”,以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广泛见于医家之外的各种典籍,故为“四象”说之“正统”。②“医家四象说”,以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太阴,冬为少阴,仅见于医书之中。“正统四象说”和“医家四象说”,因为对阴阳的定义不同,故所观察到的阴阳变化规律有异,二者皆有道理。基于两种“四象”说,《内经》五脏与“四象”的配属方式也有两种,其中基于“正统四象说”的配属方法更为本源。  相似文献   

20.
重视和发展中医之阴阳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经·病传》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阴阳两字,浸润了数千年来中医整个思想体系,支配了中医生理、病理的整体观念,也指示了诊断、处方的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