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中医证型脓毒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不同中医证型脓毒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探讨内皮细胞功能在脓毒症中医证型动态整体观察中的意义.方法 将68例脓毒症患者按中医卫气营血辨证分为气分组23例,营分组28例,血分组17例.监测各证型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取空腹股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和血清NO,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脓毒症与其APACHEⅡ评分及N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营分组WBC[(16.8±6.0)×109/L]明显高于气分组[(13.0±4.6)×109/L]和血分组[(12.4±4.6)×109/L,均P<0.05];血分组NO水平[(77.1±13.8) μmol/L]明显高于气分组[(40.8±4.1) μmol/L]和营分组[(36.1±4.3) μmol/L,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不同证型脓毒症的辨证分型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23,P<0.05),不同证型脓毒症N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关系(r=0.339,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NO水平随着中医证型的变化而不同;动态观察NO水平可作为脓毒症辨证的相关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用血液指标和血培养情况在脓毒症诊断和在预后中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40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实验室指标、血培养情况的差异,并根据血培养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培养阳性组和培养阴性组,观察阳性组和培养阴性组患者血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脓毒症组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组患者的WBC、CRP、ALT、AST、BUN、Scr、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培养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高于未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WBC、CRP、ALT、AST、BUN和Scr水平均较高,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协同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机制.方法:64例肺炎患儿被随机分为3组,51例合并SIRS,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组),25例未加中药治疗(对照Ⅰ组);另13例未合并SIRS者作为对照Ⅱ组,予常规治疗.监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的动态变化;同步测定血中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总数.对肺炎合并SIRS患儿于治疗5 d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Ⅰ组患儿治疗前血清TNF-α、IL-6和IL-8均明显高于对照Ⅱ组(P均<0.01),而治疗组与对照Ⅰ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各组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而治疗组IL-6则显著低于对照Ⅰ组,IL-8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Ⅰ组血CRP水平均高于对照Ⅱ组,治疗后治疗组则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或P<0.01).WBC总数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患儿发热和咳嗽咯痰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在小儿肺炎合并SIRS中,中药协同治疗可下调机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烧伤脓毒症患儿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烧伤患儿根据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将烧伤患儿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根据脓毒症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一步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另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15例近期无感染且无其他急性疾病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入选患儿分别于入院24h内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的浓度。结果脓毒症组患儿TNF-α、IL-6的浓度高于非脓毒症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组患儿TNF-α、IL-6的浓度高于生存组患儿,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脓毒症患儿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检测对临床小儿烧伤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介素 -6(IL-6)、白介素 -8(IL-8)和白细胞(WBC)水平与慢性失眠症匹兹堡睡眠质量批数(PSQI)的相关性。方法 将 103 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2019 年 1~12 月收治 ) 分为不伴失眠症组 (PSQI 评分≤ 10 分,共 66 例 ) 和伴失眠症组(PSQI 评分 >10 分,共 37 例 )。不伴失眠症组和伴失眠症组均未经治疗行外周血 TNF-α,IL-6,IL-8 和 WBC 检测,分析两组的外周血 TNF-α,IL-6,IL-8,WBC 和 PSQI 评分差异,采用 Pearson 秩相关法分析外周血 TNF-α,IL-6,IL-8和 WBC 与 PSQI 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伴失眠症组的 TNF-α(26.49±4.82 nmol/L),IL-6(16.92±3.44 pg/ml),IL-8(21.45±3.87 pg/ml) 和 PSQI(16.74±2.25 分 ) 高于不伴失眠症组 (22.19±4.64 nmol/L,13.62±3.03 pg/ml,17.91±3.14pg/ml 和 6.91±1.93 分 ),伴失眠症组的 WBC[(6.41±1.28)×10 9 /L] 低于不伴失眠症组 [(8.76±1.46)×10 9 /L],经 t 检验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4.450~9.098,均 P<0.05)。外周血 TNF-α,IL-6 和 IL-8 水平均与 PSQI 呈正相关,经Pearson 秩相关法分析 (r =0.874 3~ 0.933 9,P <0.05);外周血 WBC 水平与 PSQI 呈负相关,经 Pearson 秩相关法分析 (r= - 0.843 0,P=0.000)。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慢性失眠症患者具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白细胞浸润,且炎症反应、白细胞浸润的程度越高,并发慢性失眠症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与血液凝固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同分为轻度卒中组41例和中重度卒中组33例,纳入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凝血状态。分析细胞因子与凝血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中反应血凝块硬度的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脑卒中组反应血凝块硬度的G和MA值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脑梗死组IL-6和TNF-α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卒中组IL-6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IL-8明显高于轻度卒中组(P0.05);脑卒中患者血中TNF-α的变化与TEG中的G值呈正相关(r=0.295,P=0.015)。结论:IL-6及TNF-α参与了脑梗死血液高凝状态的形成;IL-8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TNF-α与血凝块的硬度相关,可能是促进脑梗死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3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未感染组110例和感染组120例,另选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PCT、IL-6、TNF-α水平;根据感染类型的不同将感染组又分为普通感染亚组53例和脓毒症亚组67例,比较其PCT、IL-6、TNF-α水平差异;再将脓毒症患者按照7 d内临床结局分为生存亚组和死亡亚组,比较其入院后第1、3、5日PCT、IL-6、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感染组PCT、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且未感染组PCT、IL-6、TNF-α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普通感染亚组PCT、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脓毒症亚组(P<0.05或P<0.01);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死亡亚组与生存亚组PCT、IL-6、TNF-α水平逐渐降低,入院后第1、3、5日生存亚组PCT、IL-6、TN...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TP-5)对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脓毒症大鼠模型,选用雄性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脓毒症组,胸腺五肽处理组。于造模腹壁缝合后1 h、6 h、12 h、24 h和48 h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肌苷(Cr)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损伤情况;再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和CD4+/CD8+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和胸腺五肽处理组大鼠6 h及以后时点Bun、Cr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五肽处理组6 h、12 h、24 h、48 h与脓毒症组比较Bun、Cr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从1 h时点开始脓毒症组和胸腺五肽处理组大鼠TNF-α、IL-10浓度开始升高,并且脓毒症组和胸腺五肽处理组TNF-α、IL-10浓度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五肽处理组与脓毒症组比较,各时点TNF-α、IL-10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脓毒症组和胸腺五肽处理组大鼠CD4+/CD8+比值从6 h开始下降,24 h达最低,48 h升高,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胸腺五肽处理组1 h以后各时点与脓毒症组比较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胸腺五肽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肾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纳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根据患儿不同疾病状态将其分为初诊组(128例)、缓解组(84例),并将同期在该院常规体检的20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同期收治的5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纳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对比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2、IL-10、TNF-α、WBC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根据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72例)与未复发组(140例),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TNF-α、IL-10、WBC水平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与对照组,IL-2水平低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IL-2水平明显低于缓解组,TNF-α、IL-10、WBC水平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2、IL-10、TNF-α、WBC水平与患儿年龄、性别及肝大等无关(P0.05),与患儿疾病危险程度分型有关(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血清IL-2水平降低,IL-10、WBC、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2水平降低,TNF-α、IL-10、WBC水平升高,以上指标水平变化能够反映出患儿免疫功能好坏,可作为疾病状态及预后的评估指标,判断患儿疾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血中生长抑素(SST)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度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60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8分的危重病患者,按照APACHE Ⅱ评分分为3组:轻度组(<16分)23例,中度组(16~20分)20例,重度组(>20分)17例;按预后分为死亡组(13例)与存活组(47例).另选择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SST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索-6(IL-6)水平.结果 危重病组患者血中SST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8.2±17.6)ng/L比(224.8±130.2)ng/L,P<0.053;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NF-α:(32.4±14.2)ng/L比(14.2±5.7)ng/L,IL-6:(131.6±42.7)ng/L比(65.8±24.3)ng/L,P均<0.053;SST与TNF-α、IL-6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1=-0.682,r2=-0.894,P均<0.01).重度组血中SST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组C(8.1±7.2)ng/L比(24.7±15.9)ng/L、(19.2±22.1)ng/L,P均<0.053;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TNF-α:(39.0±16.4)ng/L比(28.9±10.9)ng/L,IL-6:(156.05=49.6)ng/L比(111.5±32.6)ng/L,P均<0.053;SST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5).死亡组血中SST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6.4±5.5)ng/L比(21.5±18.4)ng/L,P<0.053;TNF-α、lL-6水平虽高于存活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危重病患者血中SST水平可以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对评估患者预后也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