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牙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数控技术相结合,实现微创和自动化拔牙的可行性.方法 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下颌牙颌标本,获得数据.采用Mimics软件重建牙颌三维实体模型,Magics软件进行数据修补.选取左侧下颌第一磨牙三维立体数据,快速成型软件切片、UG软件数据转换,导入自行研制的数控拔牙机,严格坐标定位后磨除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结果 建立了良好的三维牙颌模型,用数控拔牙机成功磨除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结论 牙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数控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数控拔牙机拔除标本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光栅投影技术采集数字化牙颌模型并用逆向工程分析测量模型特征,为建立正常牙列数字化模型数据库奠定基础。方法 在计算机控制下将光栅投影在正常牙颌模型上,通过多角度拍摄模型获得三维数据外形轮廓,利用逆向工程重建数字化模型和测量分析牙列形态特征,并与石膏模型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重建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结构清晰。数字化模型的两次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数字化模型与石膏模型的测量指标中,牙冠长度和牙弓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牙冠宽度和牙弓长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光栅投影技术以及逆向工程重建数字化模型,可用于临床、科研中的牙颌模型测量,为建立正常牙颌数字化模型数据库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一种新型的三维测量系统3DSS- STD- Ⅱ对牙颌模型进行三维重建,评价该三维测量重建结果的可靠性,为口腔修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新型结构光测量系统3DSS- STD- Ⅱ对标准下牙列模型从咬合面、右后侧牙列、前牙列区、左后侧牙列和正后方5个角度进行扫描,扫描后的结果经过数据合并、数据精简,利用反求软件Geomagic 6.0重建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然后,用此软件自带测量工具测量切牙牙冠宽度、牙弓前段宽度、牙弓后段宽度、牙弓前段长度和牙弓后段长度相关指标,游标卡尺在石膏模型上测量各个相关指标,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可重复性以及扫描精度。结果3DSS- STD- Ⅱ系统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好,扫描精度结果显示与游标卡尺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3DSS- STD- Ⅱ可靠性高、测量速度快,可以满足口腔模型三维数据快速采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建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验由我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建立于层析扫描技术基础上的牙颌模型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之测量软件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不同牙列期的患者20例,常规取印模并灌制成两副牙颌模型,组成为两个配对的样本;其中样本1保留为石膏模型,样本2由三维模型重建系统生成数字化的模型影像;由同一操作者间隔3周分别对石膏模型和数字模型的牙齿宽度、牙弓宽度和牙弓长度等测量项目进行两次测量。结果 数字化模型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值经秩和检验表明无统计学差异;经两组样本各测量项目两次测量结果之差数的£检验表明,牙弓宽度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在石膏模型和数字模型间无显著性;而牙弓长度和牙齿宽度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三维重建系统可生成真实的数字化牙颌模型影象,系统测量软件能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且其精确性明显优于石膏模型。  相似文献   

5.
Lin Z  He B  Chen J  D u Z  Zheng J  Li Y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4):402-406
目的设计制作精确的微创牙种植导向模板,以指导医生准确地手术定位。方法对行种植手术的患者下颌骨进行CT扫描,依据CT数据构建三维牙颌模型,并利用Simplant专业种植软件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种植,确定种植体的位置和深度。对牙颌石膏模型进行数字化扫描,通过曲率配准技术将石膏模型和CT三维模型进行对齐,确定种植体设计位置与牙颌扫描模型的关系,根据种植体位置,在牙颌石膏数字化模型上利用3-Matic软件完成导向模板的设计,最后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导向模板。结果通过配准技术将CT数据与牙颌数字化数据相融合,设计出的微创导板定位精确,在无需切开口腔黏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很好地为医生在实际种植时提供导向。结论将三维配准技术应用于种植领域,结合Simplant模拟种植和快速成型等技术制作的微创种植导向模板定位准确,实现了手术的微创性与精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Lv Y  Yan B  Wang L  Lou DH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2):175-179
目的:分析建立上牙颌模型的锥形束CT和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可靠性。方法:收集20例正畸患者的牙颌石膏模型和锥形束CT数据,将CT数据重建成三维数字模型(即3-D模型),并应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加工出牙颌树脂模型(即RP模型)。对石膏、3-D和RP模型分别进行牙冠宽度、牙弓宽度、牙弓长度等测量,利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模型之间,除牙弓宽度外,其余大部分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3-D模型值普遍小于石膏模型和RP模型(P<0.05);RP模型与石膏模型之间大部分指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RP、3-D模型与石膏模型之间的回归系数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前者普遍大于后者。结论:3种模型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存在可为临床所接受的差异,提示3-D模型和RP模型具备替代石膏模型的可能性,从而节约存储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验由我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建立于层析扫描技术基础上的牙模型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之测量软件的可靠性。方法 :(1)选择不同牙列期的患者 2 0例 ,常规采取牙颌印模两副 ,用超硬石膏灌制成型 ,组成为两个配对的样本。其中样本一保留为石膏模型 ,样本二由三维模型重建系统生成数字化的模型影象。 (2 )拟订 5项模型测量项目 :牙齿宽度、牙弓前段及中段宽度、牙弓前段及中段长度。 (3)由同一操作者间隔 3周分别对两组样本进行两次测量。样本一的石膏模型用游标卡尺进行手工测量 ,样本二的数字化模型则利用系统测量软件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测量。结果 :(1)数字化模型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值经秩和检验表明无统计学差异。 (2 )经两组样本各测量项目两次测量结果之差数的t检验表明 :牙弓宽度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在石膏模型和数字模型间无显著性 ;牙弓长度和牙齿宽度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在数字模型明显小于石膏模型 ,且具有显著性。结论 :(1)由三维重建系统生成的数字化模型能提供清晰的图像和精细明确的点、线、面的标定 ,使操作者的辨认选点工作极为可靠。 (2 )由于重建后的数字化模型可以进行各个方位的旋转观测且具备放大缩小和局部切分等功能 ,使其在进行一些复杂的测量操作时精确性明显优于石膏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利用锥形束容积体层成像技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字化牙颌测量得到的数据与石膏模型测量数据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 对110例患者的CBCT重建影像进行牙颌测量,和石膏模型测量进行配对研究。使用Mimics软件重建并测量由NewTom VGi锥束CT扫描仪所形成的三维影像,同时制取超硬石膏模型。由测量人员分别进行拥挤量、拥挤度、前牙覆牙合覆盖、Bolton指数、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等数据进行测量,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对比分析测量结果。结果 拥挤度、前牙覆牙合覆盖、前牙Bolton指数、第一前磨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两者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拥挤量、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全牙Bolton比两者测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但拥挤量、上下颌尖牙间宽度两者均值差异均小于1 mm,全牙Bolton比差值小于1%。结论 CBCT数字化牙颌测量和石膏模型在大部分测量值上具有一致性,有可能在未来替代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简化临床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螺旋CT扫描重建与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颜面缺损赝复。方法:采用螺旋CT对1名颜面部颧颊联合缺损的患者进行颜面部扫描,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处理,导入三维打印快速成型设备,制作患者的颜面缺损实体模型。比较、测量患者及模型的实际外形、尺寸。结果:螺旋CT扫描重建获得的颜面部三维数字化模型完整、清晰。三维模型经编辑导入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机后,成功制作出颜面缺损实体模型。该模型与患者面部形态高度相似。结论:螺旋CT扫描重建结合三维打印技术,能准确获取颜面外形信息并生成颜面缺损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实现牙颌模型的精确三维测量信息贮存,为口腔修复体的激光近形制作和CAD/CAM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层析三维数字化仪,逐层铣出并扫描测量被测牙颌石膏模型的断面,经图象处理精确求出断面二维边缘轮廓数据,由断面边缘轮廓数据叠加重建牙颌模型。结果:获得了全牙列石膏模型断面边缘轮廓图和三维显示模型。结论:层析三维测量可对形状复杂的全牙列石膏模型进行精确、自动测量,避免了光学测量难以克服的测量盲区问题  相似文献   

11.
Russian dental CAD/CAM-system Optik Dent including intraoral camera for noncontact 3D object (prepared tooth or dental cast) measurement, software for 3D tooth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digital modeling of restoration, NC machine tool for automated manufacturing of restorations from dental ceramics wa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锥形术CT(CBCT)数据构建患者数字化模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牙颌实体模型并评估其精确度。方法 通过Mimics 10.01软件处理正畸临床患者CBCT数据,并结合Geomagic studio三维软件制作牙颌数字化模型,导入MakerBot Replicator2X型3D打印机中,采用熔融沉积技术(FDM)制作聚乳酸材料的上下颌实体模型。比较3D打印模型与传统石膏模型的牙冠近远中径、牙弓长度和宽度及后牙牙尖三角嵴长度测量值。结果 3D打印牙颌模型和传统石膏模型的测量数据经配对样本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CBCT构建数字化模型具有可行性,能够简化正畸检查流程、实现患者牙颌状况的数字化存储。采用3D打印制作牙颌模型精确度良好,可用于正畸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方法制造个体化舌侧矫治器的可行性.方法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与重建牙颌模型数据,并以该数字模型为基础,应用三维软件进行个体化舌侧托槽的CAD,通过快速成型与铸造技术将CAD托槽转化制作为个体化舌侧金属托槽,再根据CAD个体化弓形图弯制个体化弓丝.结果三维激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临床KennedyⅠ类上颌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为进一步开发适用于口腔临床的可摘局部义齿CAD/CAM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选择临床病例KennedyⅠ类患者,常规牙体制备、模型观测、模型处理,投影光栅测量法获取工作模型以及对颌模型三维数据。在CATIA等软件中,按照临床设计要求分别完成卡环、支托、腭杆、加强网等支架部件的三维建模,最终连接为支架数字化模型,再将保存为三角网格数据STL格式的支架数据导入快速成型设备中,加工获得树脂铸型,常规包埋、铸造获得钴铬合金支架,在临床上进行口内试戴。结果初步完成1例临床病例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的CAD/CAM。结论运用工程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初步设计、制造出适用于口腔临床的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牙冠延长术手术模板的设计与制作,初步探索可行的方案。方法:利用三维扫描仪对1位需行牙冠延长术患者的上颌牙列石膏模型进行扫描。遵循龈缘形态的美学原则,结合患者口腔实际情况,对点云数据进行编辑,生成代表龈缘形态的3D曲线。按照曲线位置确定模板区域,通过抽壳等操作获取模板的三维数据模型。最后将数据导入快速成型机,加工出树脂模板。结果:初步实现了牙冠延长术手术模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提高了术中定位切口的速度和准确性。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制作牙冠延长术模板,为科学设计龈缘的位置和形态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求一种更为快捷、精确的全牙列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方法 :应用薄层CT技术和Matlab软件 ,结合Ansys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对 10 6层层厚为 1mm的CT断层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建立了更为精确、应用更为广泛的包含全牙列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Matlab开发一种专门用于BMP图片识别的软件 ,并将所获取数据直接写入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 ,大大提高了建模效率。结论 :薄层CT技术的应用使得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 ,同时Matlab软件的高效识别 ,极大程度提高了建模效率 ,适用于口腔医师对有限元模型的前期处理。  相似文献   

17.
可摘局部义齿支架铸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Kennedy第二类第二亚类牙列缺损模型进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探索可行的方案,为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激光扫描获取Kennedy第二类第二亚类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三维数据,在重建的牙颌三维数字模型上绘出支架的轮廓图,提取轮廓内的数据作为支架的组织面数据,通过抽壳等操作得到支架的三维模型。将数据导入快速成形设备,加工成形。结果初步实现了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用快速成形机加工出支架树脂铸型。结论将激光扫描获取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构建至快速成形机制作出产品作为一整套方案,可初步实现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