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浓度的变化在哮喘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利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CAP全自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监测 5 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浓度的变化。并与肺功能监测的结果 (最大呼气风速PEFR)相比较。结果 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患儿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 (P <0 .0 1) ,中度患儿ECP水平高于轻度 (P <0 .0 5 ) ;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ECP浓度明显高于治疗缓解期 (P <0 .0 1)。此与PEFR变化呈负相关 (发作期r=-0 .62 ,P <0 .0 1;缓解期r =-0 .5 4,P <0 .0 1)。结论 血清ECP浓度能准确地反映出哮喘患儿气道过敏性炎症的轻重程度 ,故ECP的监测对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分度、评价抗炎治疗的效果、预测哮喘发作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血清变应原特异性lg E(slg E)水平、皮肤点刺试验(SPT)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清总Ig E(tlg E)与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过敏性鼻炎儿童患者58例,采用VAS对患者的病情严重度进行评价;应用国际标准方法做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对所有病例检测外周血EOS计数,采用Um CAPl00系统测定血清ECP、tlg E和slg E水平;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s Ig E和皮肤点刺试验显著正相关(r=0.532,P<0.05);EOS计数与血清slg E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3843,P<0.05),而与皮肤点刺实验阳性强度无显著相关性(r=0.182,P>0.05)。血清ECP水平与鼻塞症状VAS评分呈正相关(r=0.196,P=0.022),但与病情总体严重程度VAS评分无相关性(P>0.05)。血清s Ig E、SPT与鼻部症状VAS总分及EOS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皮肤点刺试验、血清s Ig E水平、血清总Ig E、外周血EOS计数与病情总体严重程度VAS评分均未见相关性,但连续动态的血清s Ig E、皮肤点刺试验、ECP可作为症状体征评分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的测定,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harmacia UniCAP系统测定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ECP水平.结果48例患者中变应原阳性者26例,占54.17%,阴性者22例,占45.83%;哮喘患者变应原阳性组ECP高于正常者的百分比明显高于阴性组. 结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吸入变应原有密切的关系;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处于激活状态,易于释放蛋白颗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E(IgE)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PharmaciaUniCAP检测系统对 1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30例哮喘患儿和 15例正常儿童血清ECP和总IgE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患儿血清ECP、总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血清ECP、IgE水平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与哮喘相似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存在嗜酸粒细胞活化和血IgE增加 ,与哮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4,ECP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清ECP和IL - 4的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和放免法测定哮喘病人中ECP和IL - 4的水平变化 ,并分析其变化值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监测的关系。结果 :哮喘发作组ECP和IL - 4水平高于非急性发作期组 (P <0 .0 1) ,非急性发作组与缓解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健康人组ECP与缓解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健康人组与急性发作组 ,非急性发作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ECP和IL - 2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 ,ECP有可能作为哮喘病情变化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harm acia U ni CAP系统检测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7例治疗后血清 ECP的含量 ,计数静脉血嗜酸粒细胞 ,测定肺通气功能 FEV1 。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血嗜酸粒细胞 (0 .2 75± 0 .2 6 3)× 10 9/ L 较正常升高 (0 .0 6 8± 0 .0 2 8)× 10 9/ L,P <0 .0 1;血清 ECP浓度 (16 .0 9± 13.6 8) μg/L 高于正常对照和治疗后 (3.78± 1.77) μg/ L;(4 .2 4± 2 .5 6 ) μg/ L,P <0 .0 1。哮喘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血 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5 716 ,P <0 .0 1)。血清 ECP含量与 FEV1 呈显著负相关 (r =- 0 .430 9,P <0 .0 5 )。结论 :ECP在哮喘气道炎症机制中起作用 ,反映哮喘活动情况 ,是临床评价哮喘嗜酸细胞炎症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白细胞介素 -5 (IL-5 )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 ELISA法和 pharmacia CAP检测系统对 8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血清 IL-5和 EC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哮喘发作期血清 IL-5 (65 8.97± 3 60 .0 1 ) pg/ml和 ECP(2 5 .0 3± 2 2 .3 4)μg/L ;治疗后 IL-5 (3 2 7.92±2 46.3 6) pg/ml,ECP(9.84± 8.48μg/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中 IL-5和 ECP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急性期 r=0 .5 42 6,P <0 .0 1 ;缓解期 r=0 .3 80 5 ,P <0 .0 5。结论 IL-5和 ECP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 ,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onic protein,ECP)、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e E,T-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phils,EOS)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3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ECP、T-IgE水平及EOS按常规法计绝对数.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中ECP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哮喘组血清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无显著差异.而3组的EOS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CP是EOS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炎性介质,是反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ECP含量的变化与哮喘患儿疾病的状态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哮喘患者血清瘦素与气道和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 方法 对124例受试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包括92例哮喘患者(46名超重患者,46名非超重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分别作为哮喘组(包括超重哮喘组和非超重哮喘组)、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其中57例哮喘患者测定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及有序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哮喘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哮喘组瘦素水平高于非超重哮喘组,17.7(11.1,27.4)vs 10.2(7.8,14.9)ng/mL, z=3.577, P<0.001。哮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低度正相关(r=0.285, P=0.031),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无关。调整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过敏性鼻炎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OR=1.091, 95%CI:1.004~1.186, P=0.039)。非超重哮喘组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中度正相关(r=0.496, P=0.005),而超重哮喘组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r=0.094, P=0.640)。 结论 超重哮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超重哮喘患者。哮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双抗夹心法及荧光酶联免疫方法检测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清sICAM-1、ECP水平,2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血清sICAM-1和ECP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支气管哮喘组血清sICAM-1和ECP值之间呈负相关(r=-0.143,P<0.01).结论 血清sICAM-1及ECP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血清ECP、sICAM-1水平可作为评价气道炎症程度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15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IL-9、IL-5及IL-8浓度;用CAP系统通过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浓度。结果哮喘发作期组IL-9、嗜酸粒细胞(EOS)、IL-5和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组(P均〈0.01);哮喘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的IL-9、IL-5、ECP及EO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哮喘发作期组IL-9浓度分别与EOS和IL-5浓度呈正相关(r=0.39,P=0.025;r=0.542,P=0.001),哮喘发作期组IL-8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81,P〈0.001);在哮喘发作期的中、重度患者中,IL-9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02)。结论IL-9与哮喘气道内的EOS、IL-5及ECP水平密切相关,在哮喘发作期尤为明显,表明IL-9参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ECP测定在哮喘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血清哮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的测定,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harmacia UniCAP系统测定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ECP水平。结果:48例患者中变应原阳性者26例,占54.17%,阴性者22例,占45.83%;哮喘患者变应原阳性组ECP高于正常者的百分比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吸入变应原有密切的关系;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处于激活状态,易于释放蛋白颗粒。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13及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 1 3( IL- 1 3)与总免疫球蛋白 E(总 Ig E)的变化。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 ABC- ELISA方法检测哮喘患儿血清 IL- 1 3与总 Ig E水平 ,采用 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 IL - 1 3及总 Ig E水平发作组显著高于缓解组 ,P<0 .0 1 ;发作组与缓解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血清 IL- 1 3水平及总 Ig 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 IL- 1 3及总 Ig E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OS)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 ECP)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前瞻性地测定8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EOS和ECP,其中24h内有哮喘发作59例(A组),哮喘持续状态22例(B组),另有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窦炎患儿作为对照(C组),3组患儿分别于入院即时、72h以及7d采集痰液。结果 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和ECP的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CP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患儿第7d的痰液EOS和EC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患儿痰液EOS与ECP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6,P<0.05)。结论 联合动态检测痰液EOS和ECP水平可判断小儿支气管哮喘程度,ECP可更敏感预测小儿支气管哮喘转归。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粒细胞;儿童  相似文献   

15.
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测定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38例过敏哮喘患者、28例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较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显著增高(P<0.01).哮喘急性发作患者Eotaxin水平较哮喘稳定组患者明显升高(P<0.001);哮喘急性期血清Eotaxin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总数正相关(r=0.4196,P<0.001).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负相关(r=-0.3746,P<0.001).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过敏性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从血中向支气管粘膜浸润过程的调控,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尤其与哮喘急性发作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otaxin有可能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哮喘患儿血清ECP、TIgE、Phadiatop和Fx5E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水平、吸入过敏原过筛(Phadiatop)试验和常用食物过敏原过筛(Fx5E)试验在哮喘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1例哮喘发作患儿、13例正常儿童外周血标本以PharmaciaCAP系统检测血清中的ECP、TigE水平以及Phadiatop、Fx5E的阳性率。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ECP、T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儿童组(P<0.001)。哮喘组的Phadiatop、Fx5E的阳性率也远高于正常儿童组(P<0.001)。结论:TIgE、ECP是反应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结合Phadiatop和Fx5E检测结果,对哮喘诊断、病情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的变化,阐明其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65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ECP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FeNO均明显升高(P<0.05),FEV1% pred和FEV1/FV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采用血清骨膜蛋白水平诊断哮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8(P=0.02),骨膜蛋白水平诊断哮喘界点为80.89 μg·L-1(95% CI:0.570~0.766),灵敏度为29.23%,特异度为92.00%;骨膜蛋白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FeNO呈正相关关系(r=0.519,P=0.019;r=0.602,P=0.008)。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升高,骨膜蛋白可以作为初步排查儿童哮喘的指标,抑制Th2介导的炎性反应过程是治疗哮喘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变应性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哮喘发作期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mon前后,及未给予激素治疗的哮喘缓解组患者ECP水平,并对发作期患者ECP水平变化与肺功能1 s用力呼气量(FEV1)、1 s用力呼气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治疗后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哮喘缓解组ECP水平显著高于发作组治疗后,但低于治疗前。哮喘发作组治疗前后ECP水平于肺功能相关指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ECP是哮喘病很好的疾病标志物,检测血清ECP在哮喘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中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2 8例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连续服用桂龙咳喘宁胶囊 3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清 Ig 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EOS)、嗜酸细胞碱性蛋白 ( ECP) ,嗜中性细胞吞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 (淋转 )。结果 :临床显效以上 9例 ,有效 9例 ,总有效率 64.3% ;激素和平喘药停减率分别为 78.6%和 67.8% ;肺功能改善率为 5 5 % ;EOS、Ig E、ECP均有下降 ( P<0 .0 5 ) ,嗜中性细胞吞噬率和淋转率均提高 ( P<0 .0 5 )。结论 :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并停减激素有较明显的作用 ,该作用与提高、调节哮喘患者免疫机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儿童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ECP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剑  李昌崇  李孟荣  吴荣熙  陈小芳 《浙江医学》2006,28(3):178-179,183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趋化酞(Eotaxin)、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3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2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及17名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清Eotaxin的水平。以Pharmacia CAP系统检测血清中ECP的含量。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中Eotaxin、E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和健康对照组,Eotaxin、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相互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Eotaxin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对气道的嗜酸粒细胞炎症有影响作用。ECP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动态监测血清Eotaxin、ECP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