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症和性功能下降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临床资料表明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同时往往对性功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就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微创治疗、手术治疗对性功能的影响作一院述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增生症和性功能下降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临床资料表明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同时往往对性功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就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微创治疗,手术治疗对性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参数与性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性功能情况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参数的分布情况,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评分表(IIEF-5)和不同的射精功能情况,将BPH患者分为勃起功能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障碍4组和射精正常、射精量减少、射精痛或射精不适和早泄4组,分析各组间的下尿路症状(LUTS)、前列腺总体积(TPV)、最大尿流率(Qmax)间的情况,应用方差分析研究各参数间的差异,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BPH患者165例,年龄53~75岁.144例有勃起功能障碍(ED)(87.27%),140例有射精功能障碍(EjD)(84.85%).研究显示:年龄与性功能关系密切.TPV在IIEF-5评分正常组与重度E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SS评分在IIEF-5正常组与轻、中、重度E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SS评分在射精正常组与精液量减少、射精痛或射精不适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是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BPH患者中ED和EjD的发生率较高.ED的程度与LUTS的严重程度和TPV大小之间有相关性,而不同的射精障碍与LUTS的严重程度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不同前列腺切除手术方法对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患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尤其近年来PCa的患者数量增加极为迅速。在两者的治疗上,前列腺手术是金标准,但前列腺手术术式多样,术后性功能恢复上也各有特点。近年来腔镜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术后功能恢复的评判标准上,术者和患者已不满足于排尿功能的改善,性功能的术前持续和术后恢复开始受到重视。本文就前列腺各种手术方式术后对性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据统计5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几近50%,几乎所有80岁以上的男性都患有BPH。BPH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症状不同程度影响老年男性的生活。目前用于治疗BPH的措施很多,由于BPH的发病与性激素密切相关,故这些治疗BPH的措施在解除膀胱颈梗阻,改善患者排尿症状的同时对患者性功能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性功能障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或与BPH相关的下尿路症状 (LUTS)和性功能障碍(SD)都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 ,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以往的观念认为 ,BPH与SD没有直接关系[1] ,泌尿外科医师所关注的往往是BPH治疗后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患者性功能的改变。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提示 ,BPH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SD[2 8] 。BPH或LUTS与SD是否有关联已成为目前很多研究关注的重点。BPH或LUTS与SD有很多相似的危险因素 ,且发病率均在上升 ,BPH或LUTS对性功能的影响可能不仅限于勃起功能障碍 (ED)…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尿道前列腺汽化(TUVP)和开放性手术对老年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统计TUVP组(52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组(SPP组,46例)和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组(Madigala组,32例)术后6个月、12个月勃起障碍与逆行射精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勃起障碍的发生率:TUVP组、SPP组、Madigan组分别为13.4%(7例)、15.2%(7例)、12.5%(4例),术后12个月分别为11.5%(6例)、15.2%(7例)、12.5%(4例);术后6个月、12个月逆行射精的发生率,3组分别为46.2%(24例)、39.1%(18例)、9.3%(3例)。结论 TUVP与传统开放性手术SPP及Madigan手术对勃起障碍及性活动的影响不明显,但逆行射精的发生率较Madigan手术组高,提示TUVP对术后射精功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性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在前列腺增生症中性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并分析性功能障碍与前列腺增生症病史、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对143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勃起功能国际评分(IIEF-5)、性欲与射精功能评价。并测定最大尿流率及前列腺总体积。应用秩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各检测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143例有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116例(81.12%),性欲低下71例(49.65%),射精功能障碍45例(31.47%)。IIEF-5与性欲评分(γs=0.926,P=0.000)、射精功能评分(γs=0.836,P=0.000)具有明显一致的相关性(P<0.001)。年龄与IIEF-5(γs=-0.262,P=0.002)、性欲评分(γs=-0.268,P=0.001)、射精功能评分(γs=-0.271,P=0.001)均呈负相关性。IIEF-5及性欲、射精功能评分与BPH病史、IPSS、最大尿流率、总前列腺体积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年龄是BPH患者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虽然性功能障碍在BPH时发生率高,但BPH病史、IPSS、最大尿流率、总前列腺体积对BPH患者性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切除术后性功能障碍245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245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行耻骨上前列摘除术(SPP)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患者手术前后性功能的情况。结果发现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SPP组为10.4%;TURP组为14.3%,两组无明显差异;逆行射精发生率SPP组为26.3%,TURP组为48.7%,TURP组明显高于SPP组,并就BPH术后性功能障碍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认为除年龄、术前性功能状态、术者经验、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进展性的影响.方法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的83例BP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伴炎症分为轻度炎症组和中重度炎症组,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各组之间临床进展性的差异.结果 83例患者中,63例伴有组织学炎症,检出率为75.90%,其中轻度炎症为44例(69.84%),中度16例(25.39%),重度3例(4.76%),轻度炎症组与中重度炎症组相比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急性尿潴留(AUR)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0.05);最大尿流量(Qmax)明显降低(P=0.002);炎症程度越重,高梗阻分级所占的比例则越高(P=0.034)o结论 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可增大PV,加重膀胱出血梗阻(BOO)程度,降低Qmax,加重患者下尿路(LUTS)症状,增加AU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前列腺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 选择96例BPH合并ED患者,予以前列腺电切治疗.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国际勃起功能障碍症状评分(IIEF-5)来评估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的IP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的IIEF-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电切可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LUTS,但对ED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bipolar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在不同体积BPH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院治疗的200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按前列腺体积不同分为A组(60~80 mL)、B组(80~120 mL),给予TUPKRP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A 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B组,切除前列腺质量小于B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PSS、IPSS1、IPSS2均有降低,比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15.22%(7/4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对不同大、小体积BPH患者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70例高龄高危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分别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PKEP)和传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前列腺腺体切除重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对两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UPKEP组在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要明显小于TURP组(P<0.05);TUPKEP组前列腺腺体切除重量大于TUR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残余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TUPKEP组术后最大尿流率大于TURP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UPKEP治疗BPH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特别适用于高龄高危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手术获得的前列腺标本,经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将患者分成两组,即中性粒细胞比例小于70%组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组,并进一步探讨两组间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之间的关系.结果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前列腺体积(β=4.68;95% CI 0.35,9.01;P=0.03)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β=1.21;95% CI 0.42,1.98;P=0.003)正相关.中性粒细胞小于70%组的前列腺体积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小于中性粒细胞大于70%组的前列腺体积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52.00mL vs 69.71mL,t =3.73,P<0.05),(5.22ng/mL vs 9.30ng/mL,t =8.23,P<0.05).结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不同疾病维度下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2年4月被确诊为BPH的110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分为单纯BPH组、BPH合并高血压组、BPH合并糖尿病组、BPH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组4个疾病维度,分别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健康测量量表SF-36来调查4组患者的下尿路症状、生存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4组患者的年龄、下尿路症状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150,P=0.088).生存质量8个维度的组间比较仅总体健康一个维度有显著差异(P=0.008),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总体健康维度上BPH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组显著低于BPH合并高血压组及单纯BPH组(x2 =8.14,0.025<P<0.05;x2=10.41,0.01<P<0.025),总体健康维度的其他组间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PH患者不同疾病维度下的生存质量有差异,改善BPH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能需要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2骶神经调节对于性功能、排尿及排便功能改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于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排尿、排便及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S2骶神经调节治疗,通过生活质量评分、勃起指数评分、排尿日记和便秘评分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此例患者性功能改善明显,术前术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排尿及排便指数均改善明显.结论 S2骶神经调节对于性功能改善明显,对于排尿和排便也有一定疗效,需要更多样本量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前列腺电切术,对照组采用手术取石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取石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置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取石时间和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置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得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感染、血尿和痔疮发生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气压弹道碎石结合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特点,总结尿动力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纳的9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均留置尿管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一周后按是否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现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对照组为无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各49例.分析尿流动力学参数中最大逼尿肌压力等指标差异,总结尿动力与前列腺增生关系的定量化关系.结果 AUCdet/Vol诊断相较于传统方法的准确率为67例,即符合率为68.38% (67/98),其中诊断出无梗阻的几率为90%(27/30),可疑梗阻的几率为42.30% (11/26),梗阻的几率为69.04% (29/42).诊断出无梗阻几率高于可疑梗阻及梗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动力学参数在最大逼尿肌压力(cmH2O)、直线被动尿道阻力梗阻分级、初始感觉时膀胱容量(mL)、膀胱顺应值、测量容积(mL)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功能状态,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膀胱容量、尿道阻力关系及梗阻程度均大于非过度活动组患者.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检查,有利于提前防治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急性尿潴留等情况,及早恢复膀胱功能及减轻患者尿路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剜除术主动保留尽可能全部的前列腺前括约肌功能对术后尿控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某院泌尿外科经前列腺增生剜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保留尽可能全部的前列腺括约肌功能分为未保留组(38例)与保留组(40例),观察两组术后拔管24 d、1周、2周、1个月、3个月尿控情况与术前、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变化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及并发症(感染、尿外渗、性功能障碍)。结果保留组与未保留组拔尿管后24 h尿失禁率为12.5%(5/40)、31.6%(12/38)、拔尿管后1周为7.5%(3/40)、21.1%(8/38)、拔管后2周为5.0%(2/40)、18.4%(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尿管后1个月尿失禁率为2.5%(2/40)、7.9%(3/38)、拔管后3个月为0.0%(0/40)、5.2%(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尿失禁;术后保留组其IPSS、QOL、PVR优于未保留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保留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低于未保留组,且保留组ICI-Q-SF评分显著优于未保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并发症显著低于未保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剜除术主动保留部分前列腺括约肌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尿控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