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选取2014年1~6月住院治疗的83例心血管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动脉粥样硬化(AS)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SOD和HCY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SO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ACS组与AS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均升高,HCY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CS组及AS组患者血清SOD与HCY水平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1、0.924,P0.05)。结论血清SOD和HCY水平检测对ASC与AS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196例ACI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并对不同分型的ACI患者血清H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小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大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患者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ACI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HCY检测可有效预防ACI,降低发病风险,对ACI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内皮素-1(ET-1)、B型利钠肽(BNP)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脑梗死(ACI)的价值。方法选取36例ACI患者及30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HCY、ET-1、BNP及D-D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HCY、ET-1、BNP及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CY、ET-1、BNP及D-D单独检测脑梗死阳性率分别为47.2%、36.1%、33.3%及47.2%,明显低于4项联合检测的97.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及D-D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HCY、ET-1、BNP及D-D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HCY,CysC和NT-proBNP改变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 infarction,ACI)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00例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及5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HCY,CysC和NT-proBNP水平进行t检验分析,同时测定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治疗期及愈后一年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进行ANOVA方差分析,评估HCY,CysC和NT-proBNP对急性脑梗死的诊疗价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男性患者血清HCY值与女性患者(22.65±16.98 μmol/L vs 17.66±15.43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9,P<0.05); 健康对照组年龄<60岁纳入者其血清HCY和CysC值与年龄≥60岁纳入者相比(14.33±4.12 μmol/L vs 18.18±4.94 μmol/L,2.85±1.01 mg/L vs 1.16±0.79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6,1.81,均P<0.05);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CysC和NT-proBNP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0.23±16.40 μmol/L vs 17.56±4.93 μmol/L,1.88±1.22 mg/L vs 1.14±0.83 mg/L和189.6±92.4 pg/ml vs 88.8±66.7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7~7.39,均P<0.0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NT-proBNP测定结果显示发病组血清HCY和NT-proBNP值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5.52,均P<0.05); 发病组血清NT-ProBNP与愈后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78,P<0.05)。结论 血清HCY,CysC和NT-proBNP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诊断及愈后效果判断的有效指标,其检测简便,成本低廉,有望用于普通人群急性脑梗死疾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hs-CRP和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清中hs-CRP、心肌酶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组和无意识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和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其检测水平与疾病的性质无关,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对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SE、HCY和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正常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NSE、HCY和H-FABP水平,并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研究组NSE、HCY和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大面积患者的NSE、HCY、H-FABP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更高。结论 NSE、HCY和H-FAB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病情轻重程度也有一定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47例脑出血患者分别应用循环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cy和β2-MG水平,以6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检验并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Hcy水平在急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95±3.93)、(18.59±2.85)、(15.79±3.66)μmol/L.β2-MG水平在急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96±1.02)、(1.90±1.11)、(1.32±0.31)mg/L.经统计检验,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Hcy、β2-M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Hcy、β2-MG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组血清Hcy和β2-MG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β2-MG水平显著升高,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可能均为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德宏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同期来医院做健康体检的1 763例体检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结果脑梗死组HCY平均浓度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HCY平均浓度差异明显(P0.05);女性脑梗死组与女性体检组HCY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治中有一定的价值,其浓度水平特别在男性患者中增高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常规开展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利于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液标本,按年龄分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中年组、老年组分别为21.50±4.55μmol/L、22.72±6.4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中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的11.78±1.38μmol/L、16.63±2.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对照组HCY水平高于中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3.55%HCY升高,但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仅67.14%升高,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对老年急性脑梗死诊断的Kappa指数<0.60,对中年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90%,Kappa指数0.8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HCY对中年脑梗死的诊断和警示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纳入标准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急性脑梗死组),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筛查者80例(脑卒中高危组),健康对照组为50例。采用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血清Lp(a)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Lp(a)水平为(192.08±127.13)mg/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2.17±80.8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Lp(a)水平与脑卒中高危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高危组血清Lp(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a)水平在各年龄段、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Lp(a)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清Lp(a)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9例,常规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BI、GCS评分均升高,且静脉溶栓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标准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接受尿激酶7.5×105U,30min滴完,B组接受尿激酶1.0×106~1.5×106U,30~45min滴完。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2.5%、60.0%;B组分别为87.5%、65.0%(P>0.05)。B组较A组发生出血并发症多。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出血中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7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和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标本中D-二聚体水平。结果入院后(0h),各组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48、72h小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量脑出血组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小量脑出血组(P0.05);小量脑出血组在24hD-二聚体水平达高峰,而大量脑出血组48hD-二聚体水平达高峰且D-二聚体水平与颅内出血量呈正相关(r=0.914,P=0.000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随颅内出血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颅内出血量越多,D-二聚体高水平持续时间越长。可见检测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刺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节苷脂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64只)、针刺组(64只)和药物组(66只)。后3组通过线栓法造成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并于栓塞后5min给予针刺组针刺治疗,给予药物组腹腔注射施捷因注射液(10mg/kg体重)。分别于栓塞后1h、2h、3h、5h、7h、12h和24h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节苷脂结合唾液酸含量。结果:急性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中神经节苷脂结合唾液酸含量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但针刺组与药物组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且两组的疗效相当,仅2h、3h和5h的疗效有差异。结论:针刺能调节脑组织中神经节苷脂含量以起到脑保护、促进神经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洛酮组 (治疗组 )与胞二磷胆碱组 (对照组 )治疗 14d,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 6 7.9% ,总有效率为 85 .7%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31.3%和 6 8.8% ,P<0 .0 1和 P<0 .0 5 )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低 ,显著优于对照组 ( P<0 .0 1)。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 ,安全性高 ,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及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重、中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进展期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分别对121例治疗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组,包括51例轻度脑梗死、37例中度脑梗死和33例重度脑梗死)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TEG检测,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和30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同时进行凝血试验检测,比较各组间TEG参数的差异,并对TEG参数与凝血试验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R、K低于对照组,而α角和MA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I、LY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和中度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TEG参数中R、K、α角、MA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TEG参数中的R、K、α角和M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TEG各参数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R、K与PT-INR呈正相关,与FIB和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α角和CI与PT-INR、FIB和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MA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和D-二聚体呈正相关,与PT-INR呈负相关(P<0.05)。结论TEG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严重程度评价及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cy和SF水平检测,并与35例健康人做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SF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1),且Hcy的代谢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明显降低(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SF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葛根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年至2010年国内外发表的葛根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估与数据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临床试验(RCT),共1889个病例,葛根素注射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OR为4.82,95%CI(3.48,6.68)]。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剂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脑梗塞(ACI)及糖尿病(DM)患者的发病与血液流变学中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德国FM4红细胞过滤仪,检测AMI、ACI及DM患者的RCD。结果:AMI、ACI及DM3组患者的RCD的最小余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斜明显低于对照组。AMI发病24小时内的RCD最小余量明显高于治疗2周后的RCD的最小余量(P<0.01)。AMI组RCD最小余量与5.75s-1切变率的粘度呈正相关(r=0.350,P<0.05),与230s-1切变率的粘度呈明显正相关(r=0.562,P<0.001)。结论:直接检测RCD的变化,对估测活动期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轻重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