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是由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组成的临床症候群,这些因素单独或合并存在时均可引起和加重心脏损害.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的总体危险性可能超过其各组分危险性的简单相加.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心肌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其治疗应遵循综合干预和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心肌病变是糖尿病心脏并发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和心功能不全。研究提示,糖尿病时,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功能改变,凋亡增加,促使心肌纤维化的一些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异常表达。这些发现揭示,糖尿病从多个方面损害心肌细胞,引起心室重构,这为进一步阐明糖尿病心肌病变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心脏与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99年瑞典临床医学家Heschen提出运动员心脏这一概念的百余年来,运动与心脏的研究一直是运动医学界探讨的重要领域,运动引起心脏结构、功能改变与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更是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世界著名医学家雅各布在2003年世界体育科学大会上作了题为“运动员的心脏”发言。他说,运动员的心脏都是正常的,而不像一些科学家所认为的运动对心脏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使心脏结构、心肌细胞、非心肌细胞、泵功能及心脏内分泌等发生重塑,进而引起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SB)、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腔扩大、室壁变厚及ST-T改变。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市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针对北京地区4 081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超声指标包括左心房及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E/A比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其他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和治疗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扩大和E/A比值异常分别占所有患者的50.6%和70.0%,是高血压心脏损害最常见的两种表现。60~79岁老年人合并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比例均高于中年人。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呈现出随血压水平升高,异常率增加的趋势。合并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高血压患者更多的使用联合用药。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左心房扩大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合并心房颤动、肥胖、高龄、高血压病程长以及收缩压增高。与左心室肥厚有关的危险因素同样有高血压病程长、收缩压增高和高龄。与左心室扩大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合并心房颤动和肥胖。结论:①左心房扩大和E/A比值异常是高血压心脏损害最常见的两种表现;②老年人合并更多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③血压水平越高,合并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者越多;④男性、高血压病程长、收缩压增高和高龄是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共同的危险因素,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合并更多的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扩大。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心肌梗死所致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左室重构基础上发生的瓣叶栓拉与关闭动力失衡,瓣环形变等多种因素参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生。心脏超声不仅可评估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还能明确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和左室壁结构功能改变,有助于确诊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心脏、衰老和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和衰老 (aging)从反面影响心血管系统 ,心脏是一定受累的。高血压心脏和衰老的心脏表现类似 ;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和心室功能受损、冠脉血液动力学受损是两者共有的特征。但有很多证据提示可能涉及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报告讨论到最新的临床和实验室发现 ,特别集中在心脏的非心肌细胞成分。特别注意那些使胶原纤维在心肌中沉积过多的因素。而胶原沉积过多本身就要对高血压和衰老的心脏的心室功能异常和冠脉血液动力学受损负责。本文还基于最新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新提出治疗战略  相似文献   

7.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多项研究表明非2型糖尿病肥胖者即出现L细胞功能紊乱,表现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肽YY( PYY)水平下降.然而肥胖状态下L细胞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并不明确,血浆游离脂肪酸( FFAs)浓度及组分异常、瘦素抵抗、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以及肠道菌群结构异常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L细胞功能.探索肥胖状态下L细胞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控制肥胖向2型糖尿病发展.  相似文献   

8.
心肌细胞的能源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通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高能磷酸盐,用以维持细胞生理功能.近年来,关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心力衰竭时心室扩大和功能异常的重要机制引起了较多的关注.很多研究已证实,心室重构时存在慢性能量缺乏,随着病程进展出现心脏能量转换的紊乱,包括高能磷酸含量、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及由利用脂肪酸为主而转向更多的利用葡萄糖.葡萄糖氧化的增加并不能完全代偿脂肪酸氧化,ATP产生减少.这些代谢改变反映了心肌能量需求增加的同时伴随能量产生不足.2004年Van等[1]提出心肌代谢重构(Metabolic Remodeling)的概念,即由心肌细胞糖类和脂肪等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心脏能量代谢途经改变,致使心肌能量产生障碍,导致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现象.本文主要综述了重构及衰竭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变以及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不同起搏模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多项研究发现,起搏器起搏模式影响者患者的心室电活动和机械活动,改变心室舒缩顺序,影响心室结构,进而影响心功能和预后。本文就不同的起搏模式对患者的心脏电机械活动、结构、功能产生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指导临床合理地选择起搏器。  相似文献   

10.
T波异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波异常改变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是较为常见、较为普遍的现象之一,在心脏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常T波是由心室复极过程产生的,正常心室复极需要心肌细胞代谢和一系列离子运转来完成。因此,任何能影响心肌代谢与离子运转的因素,均可引起T波异常改变。心肌缺血是引起T波异常的常见原因,但却不是唯一的原因。对T波异常者,务必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临床症状及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最后做出诊断结论,否则会造成误诊。为了提高心电专业医师对T波异常识别分析判断水平,现将引起T波异常的诸多因素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结果。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5年6月进行心脏介入治疗发生心脏压塞的12例患者资料。结果:12例患者发生心脏压塞,其中起搏器置入术2例,射频消融术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3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例,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1例,冠状动脉瘘造影1例,肥厚型心肌病行NOGA标测1例,心包穿刺引流术1例。早发心脏压塞6例,迟发心脏压塞6例;早发心脏压塞多表现为术中血压、心率突然下降,透视下心影外缘出现透亮环,心脏搏动减弱;迟发心脏压塞患者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休克。救治成功10例,死亡2例。结论:强化诊断意识、早期识别心脏压塞、及时行心包穿刺引流、外科处理是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6例心脏外伤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脏外伤的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心脏外伤的救治临床资料.结果 急诊手术16例,死亡2例,成功14例,无后遗症,总生存率87.5 %.结论 及时诊断并紧急开胸和准确操作是心脏外伤获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性治疗中发生急性心脏压塞诊断和处理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3年6月1442例心脏病介入手术导致急性心脏压塞的资料。结果 4例患者在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即刻出现胸闷、烦躁、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减慢,X线示心脏搏动减弱或超声心动图示心包积液,诊断为急性心脏压塞,发生率0.3%,其中1例发生在植入起搏器术后即刻,1例在二尖瓣球囊扩张行房间隔穿刺时,2例发生于射频导管消融过程中。3例经心包穿刺引流成功,1例因射频导管消融导致左心房穿孔,心包穿刺失败,未能及时开胸切开心包,患者死亡。结论 心脏病介入性治疗操作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可危及生命,及时诊断与处理非常重要,心包穿刺引流是首选的方法,必要时应及时开胸切开心包减压。  相似文献   

14.
The circulating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 is a classic endocrine system that regulates cardiovascular homeostasis during physiologic and pathologic states. Accumulated evidence has shown the presence of components of RAS in various tissues, which are upregulated in certain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Locally produced angiotensin (Ang)II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issue repair/remodeling in autocrine and/or paracrine manners.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cardiac repair occurs in the infarcted myocardium and structural remodeling is developed in noninfarcted myocardium, which are accompanied by activated cardiac RAS. In this review,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independent activation of cardiac RAS and its regul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yocardial repair/remodeling after MI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150例高血压病人结果提示:高血压引起左心结构的改变有左室肥厚(向心性,偏心性,离心性)及左房扩大。在左室向心性及偏心性肥厚的病人,心功能多为Ⅱ级,以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为主,收缩功能正常。而离心性肥厚的病人,心功能为Ⅲ-Ⅳ级,以收缩功能受损为主;单纯左房扩大是高血压早期心脏受累的指标,亦为舒张功能受损,心功能Ⅰ-Ⅱ级。年龄及病程对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原因分析、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性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脏压塞诊断和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结果18例与心脏介入性诊治操作有关的心脏压塞患者,17例为急性心脏压塞,1例在术后72小时延迟出现。18例中9例与射频消融术有关;5例与PTCA有关;3例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有关;1例与临时起搏器安装术有关。共有3例死亡。结论心脏介入性治疗可引起即刻和迟缓性两类心脏压塞,多与操作不当有关。及时诊断与处理非常重要,心包穿刺引流是首选方法,必要时应及时切开心包减压或开胸修补。  相似文献   

17.
Primary osteosarcoma accounts for 3% of all childhood cancer. It commonly occurs during the adolescent growth spurt and is more common in boys than girls and in African Americans than white people. The 5‐year survival is approximately 79%. Cardiac metastasis of osteosarcoma is exceedingly rare; we present an unusual case in a 22‐year‐old man with significant intracardiac tumor burden. Additionally, we review the current pediatric cardiac tumor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8.
Metastatic cardiac tumors are far more common than primary tumors, and benign primary cardiac tumors are common than malignant tumors. We report a 22-year-old Saudi woman with right femur osteosarcoma who was found to have a large right ventricular mass by transthoracic and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Diagnosis was highly suggestive by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FDG PET/CT) scan. We performe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or metastatic osteosarcoma of the right ventricle.  相似文献   

19.
许强  张健  王士雯 《山东医药》2005,45(4):15-17
目的探讨老年重度脓毒症合并心肌抑制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T(cTnI、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及其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43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确诊后次日进行血浆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连续3日行心脏超声监测其心功能,确定患者是否并发心肌抑制,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心肌损伤标记物预测心肌抑制及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并发心肌抑制者的血浆CK—MB、cTnI、cTnT水平明显升高,cTnI、cTnT预测心肌抑制的价值高于CK—MB。cTnI阳性患者死亡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肌钙蛋白检测对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有无心肌抑制有较高价值,对不良预后无明显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介入性治疗中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急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心脏介入性治疗过程中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这种严重的并发症。方法 报告介入性操作相关的急性心脏压塞18例,约占同期进行心脏介入性治疗病例的0.36%。其中,部分与学习曲线有关,但各种操作都可能导致心脏压塞。结果 本组病例中包括二尖瓣球囊扩张、射频消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临时起搏器植入、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等,所以,介入性操作中需要高度警觉。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有可能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本组死亡1例,继发于支架植入术后急性心脏压塞导致的低血压,诱发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17例,未遗留严重并发症。重点报告1例肺动脉瓣扩张术致右心室流出道破裂和1例ICD植入时右心室壁损伤的病例。结论 在介入性治疗中,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果断处理是成功救治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