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338例败血症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液培养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VITEK-AMS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338例败血症住院患者送检的2 561份血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38株,检出阳性率为13.2%,其中革兰阳性菌110株占32.5%;革兰阴性菌216株占63.9%;真菌12株占3.6%;338株病原菌主要分布于ICU、血液科、感染科,分别占22.8%、19.2%和15.7%;检出大肠埃希菌84株占24.9%,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49株占58.3%,检出肺炎克雷伯菌36株占10.7%,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4株占38.9%,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占6.8%,其中MRSA 12株占52.2%,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0株占8.9%,其中MRCNS 26株占86.7%;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并出现多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最敏感。结论 ICU、血液科、感染科是败血症的高发科室,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有较高耐药性,故临床医师需及时掌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合理指导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治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1 905例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905例新生儿中有165例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7%,共分离出168株病原菌,3例败血症患儿出现复合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93株占55.4%,革兰阳性菌73株占43.4%,真菌2株占1.2%;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两种致病菌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可作为首选药;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高度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86.4%,二者均表现为多药耐药,可选用万古霉素治疗,无乳链球菌和产单核李斯特菌对青霉素类高度敏感,治疗其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首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结论医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真菌感染较少见,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特点及早合理治疗,特别注重无乳链球菌和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治疗,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2006年1月-2011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21例败血症确诊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并根据发生感染的地点分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及医院感染。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3株占60.33%,革兰阳性菌44株占36.36%,真菌4株占3.31%,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链球菌属与败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与医院感染败血症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5.79%、16.67%;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均耐药。结论早发型及晚发性败血症、社区获得性及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谱不同,均有多药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菌群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败血症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20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诊断为败血症,且血培养阳性的228例新生儿的基本资料和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基本特征差异。结果 22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血液标本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3种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80例占78.95%,且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其对青霉素G、红霉素及氨苄西林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检出7种株,占比14.47%,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真菌检出6种株,占比6.58%,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敏感。患儿孕周、出生体质量及外周血象的变化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病史和生化指标尽早做出诊断,定期对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早期进行经验治疗,并根据其药敏情况合理地调整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50例艾滋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结果 50例艾滋病合并败血症患者检出革兰阴性杆菌20株占40.0%,以沙门 J菌属最多占16.0%,耐药率>50.0%的有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分别为80.0%、60.0%、55.5%、50.0%、50.0%,疗效最好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检出革兰阳性球菌8株占16.0%,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12.0%,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5.0%、62.5%、50.0%,对克林霉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及苯唑西林均100.0%敏感;检出真菌22株占44.0%,马尔尼菲青霉菌最多占36.()%,对氟康唑、两性霉索B和5-氟胞嘧啶均敏感.结论 艾滋病合并败血症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真菌,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积极完善血培养,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降低发病率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与临床资料并进行分组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革兰阳性菌的检出率大于革兰阴性菌(P<0.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大肠埃希菌与无乳链球菌在非低出生体质量组的检出率高于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2011-2015年诊治的218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21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经血培养分离出的阳性菌株进行构成比分析,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218株新生儿败血症检出革兰氏阳性球菌155株(71.1%),包括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金葡菌、人型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临床用药考虑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等,均无耐药性。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63株(28.9%),临床用药考虑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米诺环素及复方新诺明等,无/低耐药性。结论通过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适宜的抗菌药不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能避免抗菌药的滥用而出现的高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特征。方法血液培养采用BD 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采用复星公司FOUTUNE IMS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结果分离菌构成比中革兰阴性杆菌处于优势,占64.9%,革兰阳性球菌次之,占18.9%,真菌占16.2%,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药敏耐药性相对较低的药物为碳青酶烯类、加酶抑制剂和万古霉素。结论近两年败血症患者血液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肠球菌属和真菌占一定的比例,病原菌对临床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目的 了解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对1991~2000年我院新生儿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859例阳性标本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2.9%和16.1%,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7.6%、70.5%,对万古霉素100%敏感;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结论 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具多重耐药性,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0.
郑竹美  叶青  李建平 《药物与人》2014,(10):355-356
目的:分析惠性白血病患儿感染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以及血象特点,为治疗继发败血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1—2013.12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感染败血症患儿的血常规和血培养阳性茼株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63例急性白血病感染败血症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2.67±4.05)×109/L,血小板计数为(91.17±106.0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为(1.03±2.46)×109/L。血培养阳性致病菌222株,有41种菌,包括革兰阴·挂茼90株(40.5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茼130株(58.55%),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茼、缓疽链球菌,真菌2株((0.90%),均为热带假丝酵母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丁胺卡那霉素、舒普深耐药率低,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急性白血病感染败血症病原菌种类分布宽,耐药率高,骨艇抑制时,尽旱做血培养度药物敏感试验,提倡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月龄<3个月婴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排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状况。 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924例月龄<3个月的婴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这924例患儿经血培养,共计分离出968株病原菌。回顾性分析924例月龄<3个月的婴儿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采用χ2检验,对EOS和LOS患儿血培养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B族链球菌(GBS)、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所占比例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审查批准。 结果①本研究924例月龄<3个月的婴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共计分离出9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593株(61.3%,593/968),以大肠埃希菌(21.4%,207/968),肺炎克雷伯菌(19.6%,190/968)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为318株(32.9%,318/968),以GBS(11.5%,111/968),金黄色葡萄球菌(7.7%,75/968),粪肠球菌(4.1%,40/968)为主;真菌为52株(5.4%,52/968);革兰阴性球菌为3株(0.3%,3/968);革兰阳性杆菌为2株(0.2%,2/968)。②197例EOS患儿血培养共计分离出226株病原菌,常见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3.9%,54/226),GBS(17.7%,40/226)和肺炎克雷伯菌(15.9%,36/226)。727例LOS患儿血培养共计分离出742株病原菌,常见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0.8%,154/742),大肠埃希菌(20.6%, 153/742)和GBS(9.6%,71/742)。EOS患儿血培养分离出的GBS所占比例为17.7%(40/226),明显高于LOS患儿的9.6%(71/7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0,P=0.001)。EOS患儿血培养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4.0%(9/226)与2.7%(6/226),均分别低于LOS患儿的8.9%(66/742)与6.2%(46/742),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49,P=0.016;χ2=4.282,P=0.039)。③59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最高,分别为81.1%和99.4%;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为0~17.2%。④318株革兰阳性球菌中,GBS、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烷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达92.9%。 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月龄<3个月婴儿败血症患儿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月龄<3个月婴儿败血症患儿时,应高度注意病原菌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某院近7年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相关信息的参考。方法 病人血液标本经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阳性标本培养后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实验,数据汇总后应用WHONE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间该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7.07%,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36.36%和16.60%,68.77%血流感染患者来源于ICU;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分离率分别为13.44%,10.47%和9.2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7年间分离率呈上升趋势,近平滑假丝酵母酵母菌分离率呈下降趋势;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较高的耐药率,对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耐药率达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好;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分离率分别为54.17%和77.36%,2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而对呋喃妥因,利福平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较低,均低于20%,未出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是该院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应定期进行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戈文娟  台桦  张东军 《中国校医》2020,34(10):729-731
目的 分析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2018年12 月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院内感染病例资料,采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分离、培养、鉴定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医院感染情况,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58 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 192株,其中G-菌124株,占64.58%( 124/192),G+菌56株,占29.17% (56/192);真菌12株,占6.25%(12/192)。G-菌中,大肠埃希菌最多(25%),铜绿假单胞菌占18.75%、鲍曼不动杆菌占17.19%。G-杆菌大多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G+)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结论 妇产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率高,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利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52-2353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营养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2例不能完全耐受肠道营养的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生后48 h内使用输液泵持续24 h均匀静脉输入营养液;对照组生后第3天给予同样静脉营养治疗。同时,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尽早经口微量喂养。两组均每天测量体重及微量血糖。结果:观察组患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期持续时间短(P(0.01);两组患儿生后相同日龄测得FFA、TBiL、DBiL、TG、Chol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早产儿对早期静脉营养能够耐受,并可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期、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9月~2007年10月恶性肿瘤合并医院内败血症的70例病例。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发热,血液恶性肿瘤组≥40℃有19例,非血液恶性肿瘤组仅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5,P0.01)。7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6.5%,革兰阳性菌占35.2%,真菌占18.3%。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高的有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高的是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7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时间为1~49 d,平均(29.1±23.6)d。全组病例恶化及病死率为14.3%。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败血症严重影响预后,临床应高度重视,及时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产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高危因素,探讨有利于ICH防治的策略。方法:选择横沥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57例早产儿ICH作为研究组,同期79例非ICH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19个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ICH发病率为41.9%。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妊高征、窒息、产伤、滞产、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与早产儿ICH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为早产儿ICH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ICH的高危因素众多,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外部医疗环境与患者本身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能是控制早产儿ICH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来自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收录的125名早产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早期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69例)。干预组:纠正胎龄满40周后做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评,评分<35分者,建议在医院进行干预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配合运用导平、脑循环治疗仪等);评分≥35分者,向家长发放指导手册,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干预训练。在随访中根据神经测评情况调整干预方法。定期对早产儿进行全面早期教育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运动训练,所有婴儿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运动检查。对照组在儿保门诊接受常规育儿指导。结果两组男女比例、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和纠正胎龄40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8月龄时CDCC智测结果干预组89、88分,对照组84、8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力和运动发育、促进脑瘫康复。该结论还需大样本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 337例早产儿头颅CT检查结果, 了解早产儿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hemorrhage, ICH) 的发病情况、头颅CT与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337例早产儿于生后 3~7d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98例存在ICH, 收集其临床资料, 分析出生体重、胎龄与ICH类型的关系, 分析ICH患儿临床表现特点与转归情况。结果: 98例ICH早产儿 (检出率 29 .1% ) 中有围产期因素者 69例 (70 .4% ); 出血类型: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 62例 (63 .3% ), 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 (subependymal/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 SEH/IVH) 28例 (28. 6% ), 脑实质出血 (intraparenchymalhemorrhage, IPH)8例 (8. 2% ), 出生体重>1 500g、胎龄≥34周者多发生SAH, 出生体重<1. 000g、胎龄<32周者发生SHE/IVH较多; 临床表现: 有症状者 72例 (73. 5% ), 其中以兴奋症状为主者 16例, 以抑制状态为主者 48例, 先短暂兴奋后转为抑制状态者 8例; 转归: 治愈及好转 68例, 死亡 28例, 自动出院 2例, 病死率 28. 6%。结论: 早产儿ICH多数有围产期因素, 出血类型与出生体重、胎龄存在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多样, 易漏诊, 病死率高, 故早产儿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早产儿体重分布状况及早产相关社会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5-2000年江苏、浙江省4县(市)分娩孕满28~41周的单胎活产儿的97 537名妇女.采用X2检验比较各组率的差别,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第一次产前检查孕周及产前检查总次数的差异.运用两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影响因素.结果 4县(市)≥t35岁妇女早产发生率(8.8%)高于<24岁(5.6%)、25~29岁(4.6%)和30~34岁组(4.5%).身高<149 cm的妇女早产发生率(6.8%)高于身高≥150 cm的妇女(5.0%).孕早、中期BMI≥28.0及BMI 24.0~28.0妇女的早产发生率(均为5.5%)高于BMI 18.5~24.0(5.0%)、BMI<18.5的妇女(4.6%).初次怀孕妇女的早产发生率(6.0%)高于孕次≥4次(5.7%)、2次(4.3%)和3次的妇女(4.0%).产次≥2次妇女的早产发生率(9.3%)高于待产妇女(5.2%)和产1次的妇女(4.5%).孕早期没有接受早孕检查的妇女早产发生率(6.1%)高于进行早孕检查妇女(4.7%).早产妇女的产前检查总次数(8.53次)也低于足月产妇女(10.97次).产前检查次数<4次妇女的早产发生率(18.9%)明显高于产前检查次数≥5次妇女(4.9%).生育年龄大、身材矮、体重指数大、初孕、多产次、孕早期检查少、产前检查次数少是过期妊娠的影响因素.结论 生育年龄大、身材矮、BMI大、初孕、多产次、孕早期检查少、产前检查次数少等与早产有关.  相似文献   

20.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营养、生长发育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经鼻胃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单纯鼻胃管喂养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均用瑞士雀巢公司提供的雀巢早产儿配方奶,记录喂养2周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的变化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自行吮母乳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8±1.8)天,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10.1±1.3)天,显著缩短(P<0.01);达自行吮母乳时间(8.1±0.9)天,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9.5±1.3)天,显著缩短(P<0.01);喂养2周后两组的体重、身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头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胃残留、呕吐、腹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质量增长、有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