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肾脏是人体排泄代谢废物的主要器官,随着肾脏损害加剧,代谢废物或毒性物质即尿毒症毒素(uremia toxin)在体内逐渐积聚,一方面加速肾脏纤维化进展和有效肾功能丧失,另一方面在整体上影响机体物质代谢和重要脏器功能,增加全因死亡率,是影响患者生存的最根本原因[1,2]。近年来,肠源性尿毒素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以肠道菌群为干预靶点治疗和延缓CKD的新观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3]。扶正祛邪、肠道排毒是中医药治疗中晚期CKD的重要方法,其对肠道菌群调节及肠源性毒素的作用,可能是发挥中医药疗效的新机制。本文对肠源性尿毒症毒素来源、蓄积及清除,以及干预策略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慢性肾脏疾病定义和分期的简介及其意义 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NKF-KDOQI)工作组发布了慢性肾脏疾病(CKD)临床实践指南,涵盖了CKD的临床评估、分级以及危险分层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损伤的慢性肾脏疾病(病史超过3个月)。据2012年Zhang等~([1])调查发现,中国成年人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据此估计,中国18岁以上人群中有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毒素在体内蓄积,CKD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目前ESRD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不断探索发现,微小RNA(micro RNA,miRs)调节了三分之一的人类基因,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持续肾脏结构、功能或二者的持续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肾脏中的巨噬细胞浸润是CKD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的mi...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问题.限制蛋白饮食是延缓CKD进展的基本治疗措施,而经肠道吸附毒素也是慢件肾衰竭非透析阶段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口服活性炭吸附剂可降低慢性肾衰竭大鼠及患者的Scr、BUN,延缓肾衰竭的进展[1,2],本实验观察国产口服球形活性炭颗粒单独应用以及联合低蛋白饮食治疗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脏功能和病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指由慢性肾脏病(CKD)引起的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肾脏排磷作用减弱,活性维生素缺乏等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长期的钙磷代谢紊乱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诱发肾性骨病。随着病程进展,还可导致血管等  相似文献   

7.
2002年,在美国肾脏基金会组织撰写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中,首次提出了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和分期[1].在这一被称为"里程碑"的指南发布之后,CKD的流行病学研究、尤其关于CKD在不同国家地区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这些研究结果提示CKD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0%~16%,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这些横断面研究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不一、检测指标及方法各异,造成结果差别很大.时至今日,面对日渐累积的多方证据,有学者开始对CKD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解读进行反思.目前已有的知识显示,在设计或解读CKD的流行病学研究时,若干因素和环节会给研究结果带来"人为的差异",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一项调查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CKD的患病率达10.8%[1],终末期肾脏替代治疗正以每年11%的速率上升[2],探寻治疗CKD的新疗法日益紧迫。研究发现[3],CKD患者肾脏功能受损,肠道代偿性的排泄约80%的废物及毒素;而尿毒症毒素在肠道内积累,可能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衡,黏膜免疫紊乱[4,5]。随着近两年肠-肾轴理论的提出[6,7],越来越多的专家将肠道作为CKD新的研究靶点。本研究将针对尿毒清颗粒肠道给药治疗CKD的规范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建立中医特色操作与应用标准提供一定佐助。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 ml·min-1·1. 73 m-2)超过3个月。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 8%[1],并呈显著上升趋势。国际上公认依据K/DOQI指南将慢性肾脏病分为1~5期,其中慢性肾脏病3期(CKD3期)指30 ml·min-1·1. 73 m-2≤GFR60 ml·min-1·1. 73 m-2阶段。CKD3期是慢性肾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在美国肾脏基金会组织撰写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中,首次提出了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和分期[1].在这一被称为"里程碑"的指南中,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CKD分为1~5期.近5年来,一些专家逐渐认识到除GFR外,蛋白尿对于患者的生存预后和肾脏预后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原有的分期体系不能够很好地对患者危险度进行分层,因此开始考虑将蛋白尿加入CKD的分期系统中,建立"二维"的分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