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和临床意义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且发现在单纯抗-HBc阳性者中发生率最高.此文就各类人群隐匿性HBV感染的若干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和临床意义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开始关注其发生机制.此文就HBV的S基因变异对隐匿性感染的发生和影响的若干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隐匿性HBV感染指患者血清HBsAg阴性,而血清和(或)肝组织HBV DNA阳性,其发生机制仍未明了.目前,对HBV基因变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S基因,而X基因是病毒复制的重要调节区,是转录、反转录和正链合成的起点,此处变异可能会影响到病毒的转录和复制,但由于X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目前对其变异与隐匿性HBV感染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此文就HBV X基因变异对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和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基因变异角度研究HBV隐匿性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不明原因的肝炎患者104例,收集临床资料及血清,套式PCR扩增HBVS、X、C基因,检测隐匿性HBV感染者。HBVS、X区扩增产物测序和变异位点分析,发现可能的和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的变异位点,分析HBV基因变异在HBV隐匿性感染中的作用。结果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13例。S基因区未发现有义突变,X基因区及重叠核心启动子区、增强子Ⅱ区发现多位点变异,推测与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结论X基因区及重叠核心启动子区、增强子Ⅱ区多位点变异可能是HBV隐匿性感染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55年4月~1997年3月收治的186例病毒性肝炎中,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人26例,由血清检查证实HEV与HBV重叠感染15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并探讨其与感染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扩增后测序的方法,对15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型的分析,应用x2检验和t检验法分析HBV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样本中,B基因型90例占60.0%,C基因型60例占40.0%,不同性别之间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基因型患者年龄(29.4±10.2)岁显著低于C基因型患者(35.1±11.5)岁(P<0.05);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C基因型的比例,分别为59.1%和60.0%,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0%)和HBV无症状携带者(30.0%)(P<0.05);C基因型HBeAg阳性率(71.7%)显著高于B基因型(55.6%)(P<0.05);C基因型患者血清的HBV-DNA含量(5.98±0.76)log值显著高于B基因型组(5.62±0.92)lo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密切相关,C基因型患者平均年龄、病毒水平、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可能是导致C基因型患者更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而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3 a间在我院分娩的2 886例孕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五项)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和核苷类似物的临床应用等,近年来各种具有不同临床意义的HBsAg突变株不断出现。部分HBsAg突变能显著降低HBsAg试剂的检测能力甚至漏检,而HBsAg的免疫逃避突变还可能突破个体的免疫防护发生HBV感染,导致临床上免疫阻断措施失败。本文综述了HBsAg突变株的流行现状和流行趋势,及这些突变株对乙肝诊断试剂和乙肝疫苗有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医院感染方式的分类管理方法,旨在使监控方法更为实用。方法在进行现有资料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对HBV医院感染方式进行分类。结果 HBV传染源的病毒浓度相差极大,依≥107、≥104、≥100ID/ml为标准可分为高、中和低度传染性3个等级;HBV传播途径的入体血量相差极大,依10-4 ml和10-7 ml为标准可分为经大、小和微量血液传播3种类型;HBV感染对象的免疫状况相差很大,依感染阈值可分为患者和医务人员两个群体;HBV标志代表的病毒浓度相差很大,依传染性范围可选择HBV DNA、HBsAg和HBeAg3种传染源筛查指标。结论依据病毒浓度、接种血量、感染阈值和病毒标志与HBV传染源的关系将HBV医院感染方式分为3类,建立相应的监控方法,具有特定的监控范围,用于明确的预防对象。 相似文献
10.
HBV逆转录酶是易错酶,易导致HBV复制过程中出现核苷酸的变异,其变异可以分为基因型变异和表型变异.HBV对于各种生存选择压力,如宿主免疫应答反应、抗病毒药物治疗及疫苗免疫接种等,做出适应性改变形成了不同的HBV基因表型变异.此文就生存选择压力下HBV基因变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HBV感染是指血清中HBsAg和HBV DNA检测阳性.然而随着高灵敏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BV检测中的应用,发现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或肝组织HBVDNA持续存在,从而提出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B virus infection,OBI)的概念[1].HBsAg阴性的HBV感染与许多临床情况有关,由于HBsAg阴性HBV感染难以用常规方法检出,成为较复杂的流行病学和临床问题[2].目前OBI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集中于OBI在不同人群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由于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不-,检测指标及方法各异,造成结果差别很大.本文就近年来OBI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发病情况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隐匿性HBV感染(OBI)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并威胁到输血安全。本文分析近年来关于OBI的概念、致病机制、在健康人群和不同患者中的流行率以及传播可能性方面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OBI在健康人群及不同患者中均存在一定的流行率,并可能通过输血等途径传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和临床意义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且发现在单纯抗-HBc阳性者中发生率最高。此文就各类人群隐匿性HBV感染的若干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用STRPCR、As-PCR及hemi-nPCR技术扩增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中胎儿DNA及母亲DNA,通过检测TH01、GSTM1、ACE等位基因确定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母-胎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以GSTM1、ACE基因多态性判定母亲源性或胎儿源性等位基因,42对信息病例中有26例新生儿发生了母.胎细胞转运(61.90%,26/42);40对信息病例中有32例发生了胎-母细胞转运(80.00%,32/40);10对母胎发生了双向转运。统计分析显示母-胎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有关联,胎.母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无关联,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无关。母-胎细胞转运、孕妇PBMC HBV DNA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二者未显示交互作用;母-胎细胞转运、孕妇PBMC HBV DNA阳性与新生儿PBMC HBV感染有关,两因素间亦未显示交互作用。结论母胎之间存在细胞转运,母-胎细胞转运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对HBV宫内感染途径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 OBI)是公共健康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由于目前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实际问题的限制,不同研究中对于OBI的定义也不同。OBI的存在会影响临床诊断和输血安全,且OBI在临床高危人群中有再激活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本文就近年OBI定义和不同人群流行率、OBI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HBV宫内感染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8(IL-18)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将320例HBV阳性的孕妇按照是否存在宫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HBV-DNA含量及IL-4、IL-18和IL-12型细胞因子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HBV-DNA含量的增高,宫内感染率明显升高,并且IL-4水平也不断增高,而IL-8、IL-12不断下降,进一步分析显示,HBV-DNA含量与IL-4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551;P<0.01),而与IL-8、IL-12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r=-0.643,0.563;P<0.01).结论 IL-4水平上升、IL-18和IL-12水平下降可能为导致HBV宫内感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