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华  郑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5):679-681
1.1 免疫基因治疗: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治疗和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两方面。细胞因子治疗既将IL-2、IL-12、IFN等细胞因子和(或)共刺激因子B7等到导入免疫活性或肿瘤细胞,增强免疫活性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使肿瘤局部细胞因子浓度增高、MHC类抗原分子表达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增强,有效激活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Jamagin等将带有IL-12基因的单纯疱疹病毒载体直接注入Buffalo鼠孤立肝癌灶内。1周后,切除癌灶,同时经门脉注入10^6个癌细胞攻击,结果显示64%的小鼠没有出现复发灶或仅一个复发灶,说明IL-12能降低肝癌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 2 (IL -2 )基因修饰后对树突状细胞 (DC)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 ,分析白细胞介素 -2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制备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 -2基因修饰 ,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树突状细胞表型特征。结果 ,树突状细胞经IL -2基因修饰后 ,能分泌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 -2〔3.2 5ng·(1× 1 0 6)·m1 - 1·2 4h- 1〕 ,其表面MHC -Ⅱ、B7-1、B7-2和CD4 0表达明显上调。提示IL -2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 ,能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 ,上调树突状细胞表面与抗原提呈相关的免疫粘附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肿瘤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洁  谢正兰  吴和平 《肿瘤药学》2011,(3):166-168,172
针对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背景,将外源目的基因引入肿瘤细胞或其它体细胞内以纠正过度活化或补偿缺陷的基因,而从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即为肿瘤基因治疗(CGT)。分为针对肿瘤细胞的CGT策略和针对机体的CGT策略。前者有包括针对抑癌基因的CGT、针对癌基因的CGT、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耐药基因治疗;后者包括免疫效应细胞介导的CGT、树突状细胞介导的CGT、抗血管生成CGT。虽然CGT不太可能完全治愈肿瘤,但随着它的不断完善,能提高恶性肿瘤晚期的治疗的有效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肿瘤生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生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第四种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体细胞疗法与细胞因子疗法,肿瘤疫苗与树突状细胞,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放射免疫靶向治疗,肿瘤基因治疗和生物化疗.现对这些治疗方法和存在问题及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自杀基因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冰  李冬田 《天津医药》1999,27(6):381-383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克隆的成功和病毒载体的出现,使肿瘤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并成为研究热点。根据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及相关基因,人们设计了多种肿瘤基因治疗方案[1~4],如:导入肿瘤抑制基因,利用反义技术在转录水平上对癌基因进行调控,在正常细胞内导入耐药基因、通过增强耐药性来提高化疗疗效,通过导入细胞因子基因、MHC基因或其刺激分子基因等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或对相关细胞进行改造来增强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及自杀基因疗法(suicide ge…  相似文献   

6.
侯振江  孙剑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02-1404
原发性肝癌 (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死亡率高 ,被称为“癌中之王”。近年来研究发现 ,细胞因子与肝癌的发生和侵袭有关。本文就细胞因子检测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1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e,IL)及其受体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血清可溶性IL—2受体 (sIL -2R)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 ,且B型超声下肿瘤结节呈低回声者明显高于强回声者。王小众等报告PHC患者血清及腹水sIL -2R均显著升高 ,以后者更为明显 ,而mIL -2R表达阳性率较正常为低。张方信等[1]发现 ,26例PHC患者PBMC的IL -2R水平及IL -2R表达明显下降 ,…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 18 (IL - 18)是一种在免疫网络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 ,原名IFN -γ诱导因子。它主要在T细胞、NK细胞中诱导、调节IFN -γ的产生 ,并与IL - 12协同刺激Th1的免疫应答和NK细胞的发展。在特应性皮炎 (A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肤肿瘤等疾病中IL - 18诱导IFN -γ的产生 ,并与IL - 12协同刺激Th1的免疫应答 ,刺激NK细胞产生多种Fas,促进Th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现就IL - 18的分子结构特点、编码基因、与相关皮肤病的关系及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1 IL - 18的分子结构特点、编码基因IL - 18分子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丹兰颗粒剂对小鼠 Hca - F 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ca - F肝癌模型,口服灌胃不同浓度的黄丹兰颗粒剂连续10 d。称重检测黄丹兰颗粒剂对肿瘤生长、脾脏和胸腺指数的影响;采用 ELISA 法分析黄丹兰颗粒剂对荷瘤小鼠脾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黄丹兰颗粒剂对小鼠实体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黄丹兰颗粒剂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实验组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黄丹兰颗粒剂中剂量组即可明显促进 IL -2的产生,降低 VEGF 蛋白的表达。结论:黄丹兰颗粒剂对 Hca - F肝癌小鼠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提高荷瘤小鼠细胞和分子免疫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各阶段作用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园园  张淑敏 《天津医药》2007,35(12):956-95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最大功能是能激活初始T细胞,生成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DC作为重要免疫调控分子,一方面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1(IFN-1)促进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启动Th1应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另一方面分泌IL-4、IL-5、IL-6和IL-10等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泌保护性抗体,启动3312应答,用于诱导免疫耐受。DC诱导T细胞分化主要取决于培养体系中的环境因素或活化信号。笔者主要介绍用于肿瘤免疫治疗DC的培养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10.
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目前基因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结果:反义核苷酸技术、抑癌基因的合理应用、药物敏感基因治疗、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治疗、抗原抗体基因治疗、改善肿瘤传统化疗疗效的基因治疗、RNA干扰技术和表达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的基因治疗等在实验室研究中取得一定进展。结论: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的常用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载体系统是基因治疗的基础。目前,腺病毒载体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溶瘤腺病毒的研究进展为前列腺癌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研究表明,溶瘤腺病毒单独使用或与治疗基因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发挥抗肿瘤效应。治疗基因是发挥功能的关键因素。自杀基因能将药物转化为毒性代谢产物,细胞因子能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抑制血管生成,凋亡相关分子能诱导细胞凋亡,这些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均表现出一定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本文对重组腺病毒介导的前列腺癌基因治疗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颅内动脉瘤病理过程与免疫炎症反应密不可分,但炎症反应的起源或机制仍不太清楚。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和IL-8]、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主要调节子。研究证实,NF-κB信号转导参与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的基因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生  袁平戈  张大志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25-1228
基因治疗是对病毒性肝炎防治极有潜力的治疗策略,两个肝炎基因治疗途径相关的基础研究正在进行:第一,基于核酸的抗病毒治疗途径,如通过转基因表达的反义寡核苷酸、反义RNA,核酶以及感染肝细胞核心蛋白负向变异决定簇的表达已被用于阻止病毒复制;第二条有效疫苗的基因治疗途径是通过发展载体来表达病毒抗原、辅助细胞因子及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的免疫学特征是B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 ,T细胞活化增加。肿瘤坏死因子 -a(TNF -a)是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 ,可以诱生TNF -a自身及白细胞介素 - 1(IL -1)、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等其他细胞分子 ,增加HLA -Ⅰ、Ⅱ类抗原表达 ,促进B、T细胞增殖及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具有广泛的诱导炎症和调节免疫功能。编码TNF -a是位于HLA -DR以及HLA -B位点之间的HLA -Ⅲ类抗原基因簇 ,根据它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其在慢性炎症中的生物学效应 ,推测该基因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胀果甘草多糖佐助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研究其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用H22肝癌抗原致敏DC,再加入一定浓度的胀果甘草多糖佐剂制备DC疫苗,用倒置显微镜观察DC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DC疫苗表型。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DC组、TNF-α组、GiP组和GiP-B1组,用胀果甘草多糖佐助的DC疫苗免疫治疗荷瘤小鼠2次。末次给药后第5天处死小鼠,检测脏器指数及抑瘤率;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12(P70)、IFN-γ、IL-4和IL-10细胞因子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和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胀果甘草多糖作为DC疫苗佐剂,能够上调DC表面标志分子的表达水平(P<0.05);胀果甘草多糖佐助的DC疫苗能够减缓肝癌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升高肝癌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增加肝癌小鼠...  相似文献   

16.
肿瘤基因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瑞杰 《医药导报》2004,23(7):0500-0502
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目前开展的免疫基因治疗、转导抑癌基因、反义癌基因以及靶向化疗等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前景非常美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IscA1在肝癌中的表达、临床数据、功能分析以及与肿瘤免疫关系,探讨IscA1在肝癌中的重要作用。使用TIMER2数据库分析IscA1在肝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使用GEPIA2数据库分析IscA1对肝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影响,分析IscA1与临床分期的关系,使用LinkedOmics数据库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使用TISIDB数据库分析IscA1与肿瘤免疫分子的关系。结果显示IscA1在肝癌以及胆管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显著高表达,在乳腺浸润癌、结肠癌、多形成性胶质细胞瘤、肾嫌色细胞癌等显著低表达。IscA1随着肿瘤分期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scA1高表达降低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通过功能富集分析,提示IscA1可能通过脂肪酸降解、精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TCA循环参与肝癌的进展。IscA1的分子功能主要涉及到基因表达、核糖体、酶活性等。IscA1表达水平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密切相关,尤其与中性粒细胞相关性最强。IscA1与多种免疫抑制因子、免疫刺激因子以及MHC分子存在相关性。IscA1在肝癌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肿瘸发病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基因治疗,已开始由理论研究向临床试验过渡。基因治疗是指在DNA(RNA)水平上对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就是通过基因递呈(转移)包括转入外源正常DNA顺序以矫正缺失或突变的DNA序列,导入细胞因子或其他功能基因诱发免疫应答反应发挥抗细胞增殖作用,导入某些基因调控以控制基因的异常表达等方式来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增强肺癌细胞裂解物(L)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疫苗(L-D)免疫临床治疗肺癌效果的方法。方法:以来源于热休克蛋白70第407~426的两段重复序列(M)和OK-432(O)为佐剂刺激Lewis肺癌细胞裂解物,制备了树突状细胞疫苗LMO-D。结果:与L-D相比, LMO-D显著增加CD11c、CD40、CD80、CD86、MHC-Ⅰ和Ⅱ等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LMO-D免疫荷瘤小鼠后,显著增强Th1类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而不增强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5的表达;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显著和淋巴细胞毒反应;此外LMO-D显著降低荷瘤小鼠瘤重与体积,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结论:LMO-D可通过诱导显著的T细胞免疫反应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0.
常清  刘长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04-2006
肝细胞肝癌(HCC)的基因治疗成为近10年来的研究热点.现就近10年来肝细胞肝癌的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基因治疗的原理 基因治疗主要是通过将抗肿瘤基因转导人肿瘤细胞,从而产生治疗疾病的有效作用.基因的转导可以通过基因-病毒的形式,也可通过基因-非病毒的形式.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载体是肝癌基因治疗中常用的载体.目前用于肝癌基囚治疗的基囚包括:溶瘤病毒基囚、介导细胞凋广基因、前药激活基囚、抑制血管生成基因、小干扰RNA基囚沉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