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正雪  张桂菊 《环球中医药》2022,(11):2125-2128
儿童肥胖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常伴随肥胖发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肠道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与生物屏障,其结构与功能受损可促进肥胖与IR的发生发展。肠道黏膜屏障吸收营养物质、抵御有害物质入侵等作用是中医“脾主运化”“脾为之卫”功能的具体体现。脾虚是肥胖儿童IR的主要病机,儿童脾常不足,再加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情志不畅,致脾虚运化失司,不能升清降浊,膏脂停聚各组织器官,阻碍精微输布,发为肥胖及IR。健脾理气类方药可通过修复肠道黏膜屏障、抑制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以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肥胖及IR。本文从肠道黏膜屏障出发,探讨从脾论治肥胖儿童IR,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儿童肥胖伴IR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脾论治单纯性肥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威  葛书翰 《光明中医》2009,24(10):1877-1878
单纯性肥胖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然而究其本质,脾虚不化津液为其发病之根本.多食肥甘,好逸少动是肥胖形成的基本病因,痰湿内聚是基本病机,病之根本在脾胃功能失调,饮食精微不能化气生血,水液不能转化为津液,变为痰湿浊物滞留体内,渐成肥胖.故改善痰浊肥胖体质,健脾和胃、利湿化痰是中医防治单纯性肥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李存信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2):554-554
泪囊功能不全是指泪囊无器质性病变,泪道冲洗通畅,而又有泪溢症状者。本病病因复杂,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久流失治,令目昏暗,变生内障,不可轻视。笔者根据家传验方,从脾论治本病,疗效甚佳,现总结如下。1 以脾虚泪窍约束无力为病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目之功能赖水谷精微所化之气血的濡养,眼睑才能开合自如,泪窍约束有力,则泪液排泄正常。若脾气虚弱,脾不主肉,则肌弱无力,约束无权,泪窍虚损,囊失虹吸,泪不归道,则泪循无序,故“目自然泪出”。脾主运化水湿,是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津液在目化为泪,为目外润泽之水。脾之健运,水…  相似文献   

4.
著名老中医吉良晨从医50年,博采众长,对中医基础理论及前人的经验在理解和运用上多有独到之处,对脾胃病的治疗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吉良晨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特点概述如下. 一、纳化升降,首当其要 吉老师认为,中焦脾胃的生理功能,最重要的是纳化升降功能.纳化即生理上胃主受纳五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虚运化失职,可影响胃的受纳,出现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痛等症;升降是对气机而言,生理上脾主升而胃主降,若胃气不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水谷精微的运化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病理生理角度,探讨"脾主运化"所涵盖"脾主运"与"脾主化"的理论内涵,及其对机体糖、脂、蛋白质等精微物质化生、转化及其与能量代谢关系,并阐述"脾化失司"的病因病机、分型、治法、用药,为临床运用"脾主运化"理论合理指导疾病诊治,尤其是在消化系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6.
蛋白尿属"精微下注""精气下泄",属"虚损"范畴。蛋白为人体精微物质,由脾化生,由肾收藏,脾虚不能升清,谷气下流,脾失固涩精微下注,肾虚则封藏失司,肾气不固,精微下泄,不能正常滋养五脏,脾肾虚损重;脾虚不能化生精微,进一步浊阴弥漫,与脏腑功能损害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则病情日趋严重。病机为"虚""湿""痰"。从"虚""湿""痰"论治,常用黄芪、冬虫夏草、川芎、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脾胰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研究3个方面对2型糖尿病(T2DM)脾虚痰湿病机进行综述,认为胰腺的功能与中医学“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极为相似;脾虚是T2DM发病的关键环节,痰湿是其常见的病理产物;脾虚痰湿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性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密切相关,均参与了T2DM的发病过程。为丰富和完善T2DM的中医病机理论和临床辨治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少平 《光明中医》2004,19(3):15-15
通过临床观察,脾虚也是糖尿病病机的根本,糖尿病从脾辨治,临床效果显著,现作以下探讨,就正于先贤。1 理论探讨脾居于中焦,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通过脾气的健运而实现,尤其是在运化升清,即“散精”方面,脾气的作用更为重要。《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只有脾气健运,饮食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才能旺盛,这样精微才能得以输布,脏腑机体才能得以滋养;脾除运化饮食精微、运化水湿,与肺、肾共同维持体内气血水液的平衡,如…  相似文献   

9.
吉良晨治疗脾胃病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彪  金玫 《北京中医》2001,20(2):5-6
著名老中医吉良晨从医50年,博采众长,对中医基础理论及前人的经验在理解和运用上多有独到之处,对脾胃病的治疗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吉良晨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特点概述如下. 一、纳化升降,首当其要 吉老师认为,中焦脾胃的生理功能,最重要的是纳化升降功能.纳化即生理上胃主受纳五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虚运化失职,可影响胃的受纳,出现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痛等症;升降是对气机而言,生理上脾主升而胃主降,若胃气不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相似文献   

10.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包括3个阶段:脾化生水谷精微,脾输布水谷精微,脾促使机体吸收水谷精微.糖尿病的中医学病机为:脾精亏损,脾之阴阳失调,脾气虚损,运化水谷精微失司.胰岛素抵抗的中医学病机为:脾精亏损,脾运失司,机体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障碍,正常之水谷精微不被吸收利用.胰岛素抵抗可分为脾精亏损、机体阴虚火旺、机体失濡、痰湿内蕴、肝气郁滞、瘀血阻络6型.以脾精亏损,脾运失司,机体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障碍作为胰岛素抵抗的基本病机,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发展了糖尿病中医病机理论.脾主运化的3个阶段论述,是对脾运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1.
脾虚证是中医临床上的常见证候。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脾虚则主要表现为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状。由于脾虚的存在,正气之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容易发生人体各个系统各种各样的疾病。不仅如此,脾虚还会产生食积,痰饮之类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积聚过多,又会阻碍人体气机,进而影响他脏他腑的功能,促其新病的发生和旧病的复发甚至恶化。因此,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丛生”之说是有临床现实意义的。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虚是发生疾病之关键,故对脾虚证的病机演化规律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徐新宇  崔云 《新中医》2023,55(12):195-199
以脾的生理、病理功能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认为男性不育症、代谢综合征均与脾胃运化失常紧密 相关,脾虚不生精微致精室不荣引发不育,脾虚不运饮食水谷致痰浊膏脂堆积引发代谢综合征。男性不育症合 并代谢综合征不是两类疾病的简单拼凑,而是基于类似病因、相同病机、病理上互相影响且论治策略相近的有 机联合。因此将脾虚湿瘀作为男性不育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病机核心,健脾祛邪作为男性不育症合并代谢综合 征的治疗总则,进而从脾论治男性不育症合并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补脾升阳与慢性肾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脾虚与慢性肾炎的关系慢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病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脾在本病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且主升清,若脾气虚弱或功能失调,则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而殃成水湿,泛溢于肌肤致浮肿,失于升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精微下注则腹胀便溏、蛋白尿等。又临床上常常脾病及肾,肾病及脾而脾肾同病。根据脾肾互相滋养之理论,补肾可以实脾,那么调补脾胃同样可以达到强肾的目的,故临床从脾论治慢性肾炎常获满意疗效。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14.
肾性无症状蛋白尿似属中医“尿浊”范畴,常见于隐匿性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肾炎恢复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其病机为脾虚气陷、精微下注,或肾虚不能制约、浊液下流,或肺气不得宣降、水道不畅,“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古人曾概括为肾为本,  相似文献   

15.
脾病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众多医家多主张从脾论治。糖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食物入口转为糖分吸收入血供机体组织利用。而脾主运化,脾病则水谷精微不“运”不“化”,滞积于其他器官组织,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发生器质性病变。脾在体合肉是以脾主运化作为其生理功能的基础,在内脾之为病,在外肉亦为病。骨骼肌约占人体总重的40%,是机体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最重要的器官组织之一,也是糖尿病损害的主要靶位。本文基于“脾在体合肉”理论试述脾-2型糖尿病-肌肉间的相关性以及健脾益肉对防治2型糖尿病及骨骼肌损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病与脾肾二脏功能失调最为密切。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水湿困脾或脾虚不运,则精微不荣全身而下陷;肾主蛰藏脏腑精气,水气伤肾,肾蒸腾气化无力,肾失固封,则精微下漏于尿中。基于此,调理脾肾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键。慢  相似文献   

17.
浅谈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中医学属于“骨痿”、“骨瘅”范畴,病机为肾虚、脾虚与血瘀,以肾虚为主。中医认为骨的生长发育与肾精盛衰关系密切。肾精充足的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有力;肾精亏虚,骨骼失养而萎弱无力。脾虚则是此病的重要病机。肾所藏之天生之精有赖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养。若脾不运化,脾精不足,肾精亏虚,骨骼失养,则骨骼脆弱无力,必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极易疲劳,经休息及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症状可缓解,但易于反复发作,发病早期多数以先出现眼肌症状而就诊,某些病人有家族史,且女性病人多于男性。祖国医学对本病无较完备的论述,依据本病之症状表现,可将其归入“睑褒”“上胞下垂”以及“痿证”“虚劳”范畴。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其病机以内伤虚损,脾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主。脾虚失于布化,则精微不能荣养肌、筋、经络;失于运化则水湿浸渍,阻碍阳气布化而见乏力、萎弱、功能废用;本已脾虚,加之脏腑不协,肝郁乘脾,则脾运更滞;脾虚日久,累及于肾,又或本就先天不足,肾气亏虚,加之后天被伤而脾肾两亏,气化不行,生生不息之机亦为之滞碍,而见萎软、呆滞、废用等症。综上而将本病归纳为如下四种证型。  相似文献   

19.
北宋杰出儿科学家钱乙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书中对小儿脾胃病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和治法。钱氏在谈到脾病的主证时特别指出:“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又在辨别脾病虚实说:“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吐泻生风”。盖脾主消化水谷,输布精微并主四肢,肌肉,若脾为湿困,则身重倦怠、乏力、多卧寐;湿为热化,湿热熏蒸,则遍身发热;脾热不能输布津液则多饮水;脾虚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则上吐下泻;脾虚肝木乘侮,则容易生风而出现慢惊一类的证候。此外,钱氏还强调提出:“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的论点。以及许多有关小儿脾胃辨证的论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治疗实践中,笔者观察到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脱垂及胃炎等病,易合并出血而以便血(黑便)为主症时,大多属虚性出血。可谓十之八九是脾气虚弱,血失统摄所致。因此将其称为“脾虚便血”。一旦失血,往往留瘀为患,故采用“治脾去瘀”法辨证施治,疗效满意。一、脾虚便血病机有三《金匮要略》指出:“人体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金匮翼》亦载:“脾统血,脾虚不能摄血;脾化血,脾虚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表明脾气具有统摄全身血液,使之循经而不外溢。反之,脾虚统血无权,则血离脉道导致出血。若发为“便血”,临床所见证候病机大致有三:一则脾虚气弱,不能摄血,离经之血,随便而下,证见大便软溏,包泽暗紫或油黑;二则脾气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