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原因及护理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100例腹部术后无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年龄(P=0.046)、手术方式(P〈0.001)、腹部手术史(P〈0.001)、肠道准备情况(P〈0.001)及手术时间(P=0.035)有关,开腹手术(P=0.032)、有腹部手术史(P=0.018)及术前未行肠道准备(P=0.008)是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可以预防的,通过腹腔镜手术、充分的肠道准备、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预防对策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9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L将其分为AL组(n=17)和非AL组(n=375)。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危险因素。结果 AL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术前存在肠梗阻、有围手术期输血史、手术时长≥3h及术后白细胞计数≥10×109/L的占比均显著高于非AL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kg/m2、术前存在肠梗阻、手术时长≥3h均为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术前存在肠梗阻、手术时间长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风险较高,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降低AL的发生率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行动脉取栓术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发生PONV情况分为PONV组(n=34)、非PONV组(n=69)。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晕动史、偏头痛史、预防性使用止吐药、使用镇痛泵、手术时长等基础资料,分析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结果 103例脑梗死取栓术患者,发生PONV34例。PONV组、非PONV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偏头痛史、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性别、晕动史、预防性使用止吐药、使用镇痛泵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晕动史、使用镇痛泵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止吐药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732、1.653、1.498、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尔泰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对15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关腹前腹腔内应用术尔泰,观察术后5年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与88例同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5年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0例(12.9%),对照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1例(23.8%)(P〈0.05)。治疗组术后通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5)。结论术中正确使用术尔泰具有较好的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莹  李明  王媛  卢云 《中国医药导报》2022,(32):100-103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子宫全切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将其分为未发生组和发生组,分析子宫内膜癌子宫全切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中,9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8.18%。两组体重指数、盆腔手术史、既往痛经史、盆腔粘连、阿片类应用、手术方式、术后血钾、盆腔感染、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盆腔粘连(OR=2.630,95%CI:1.175~5.886)、阿片类应用(OR=2.396,95%CI:1.397~4.108)、术后血钾(OR=2.373,95%CI:1.183~4.758)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全切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盆腔粘连、阿片类应用及术后血钾水平为导致肠梗阻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重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同时,降低肠梗阻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普外科2012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16例因胃癌接受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发生胃瘫,发生率为8. 23%。不同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吻合方式、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术后补液量、是否合并术前幽门梗阻、焦虑、糖尿病等患者的胃瘫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合并幽门梗阻(OR=4. 989)、糖尿病(OR=10. 402)、焦虑(OR=3. 152)、年龄(OR=7. 833)、术后镇痛泵使用(OR=9. 681)、毕II式吻合(OR=1. 813)为术后胃瘫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重视糖尿病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时进行健康指导,合理消化道重建,降低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可降低术后胃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麻痹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引起肠壁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引起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如处理不当可发生肠穿孔、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镇痛泵在临床广泛的使用,剖宫产产妇多要求术后使用镇痛泵,虽然镇痛泵能使患者比较舒适地度过手术疼痛关,但也引发出一系列并发症,如术后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尿潴留、头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21年6月至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92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类型、TNM分期、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中转开腹等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92例患者中有57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两组合并肺部疾病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使用抗生素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肺部疾病(OR=2.587)、手术时间≥180 min(OR=2.417)、术中出血量≥200 ml(OR=2.873)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使用抗生素(OR=0.722)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合并肺部疾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是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继发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滕州市工人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471例行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发生术后继发性肠梗阻(SIO);以是否发生继发性肠梗阻为因变量,以选取的17项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合并幽门梗阻、精神紧张、术中毕Ⅱ式吻合、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D3)、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血糖水平、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吻合口瘘是术后发生继发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OR1,P0.05),围手术期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总蛋白水平是术后发生继发性肠梗阻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继发性肠梗阻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针对危险因素做出积极的防治工作,对提高治疗水平具体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小龙  周永醇  张兆明 《广西医学》2014,(10):1415-1418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后发生中远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同一施术者主刀完成LA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27例,根据施术者行LA的时间先后从627例患者中选择最先进行LA的患者50例为A组,其后进行LA的患者577例为B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2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7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施术者已经开展LA手术例数≤50例、病程为25-72 h、阑尾穿孔、留置引流管、肛门排气时间〉24 h、腹腔残余感染、炎症性肠梗阻、穿刺孔愈合不良为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25-72 h为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施术者已经开展LA手术例数〉50例为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施术者的手术操作技能可降低LA后中远期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效果和护理。方法选择肝胆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使用镇痛泵,对照组常规使用哌替啶或吗啡镇痛,术后48 h~72 h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中有效28例(93.3%),无效2例(7.7%);对照组有效20例(66.7%),无效10例(33.3%),2组在镇痛效果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发生并发症4例(13.3%),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30%),2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肝胆术后患者使用镇痛泵,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旨在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腹部手术后延迟性肠麻痹(prolonged postoperative ileus,PPOI)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接受开腹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以出现PPOI为病例组(13例),其余为对照组(11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POI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χ2=6.824,P=0.009)、术后出现低钾血症(χ2=3.872,P=0.049)与PPOI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BMI<18.5 kg/m2是P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是PPOI的独立危险因素,当BMI<18.5 kg/m2,发生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马春丽  孟立波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74-474,441
目的:观察硬膜外镇痛泵在妇科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抽取妇科腹部手术52例,术后使用镇痛泵21例(A组),不用镇痛泵31例(B组)。结果:两组术后48小时内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略高于B组,因切口疼痛需对症处理或人睡困难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可取得较好效果,副作用少,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泵(PCA)镇痛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镇痛泵镇痛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应用镇痛泵可以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用镇痛泵进行镇痛,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个体化镇痛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40岁以上关节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n,DVT)并发症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气压泵使用时间策略对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311例40岁以上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DVT形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DVT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DVT并发症在吸烟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气压泵使用时间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手术时间的延长是术后DVT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014,95%CI:1.005~1.023,P<0.05);术后长时间使用气压泵是术后DVT并发症的保护因素(OR=0.107,95%CI:0.038~0.298,P<0.05);术前D?二聚体指标升高是DVT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2.182,95%CI:1.299~3.665,P<0.05)。结论:40岁以上患者D?二聚体升高加大DVT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延长使用气压泵的时间,可减少关节镜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8月因膀胱肿瘤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184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肠梗阻分为肠梗阻组(n=153)和无肠梗阻组(n=31),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因素。结果 术后肠梗阻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多(≤400ml vs.>400ml,P=0.013),术后血钾(3.85±0.59mmol/L vs. 3.59±0.67mmol/L,P=0.032)和白蛋白(29.29±4.26g/L vs. 26.80±4.29g/L,P=0.003)更低及术后下床时间较晚(≤48h vs.>48h,P=0.023)。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民族、腹部手术史、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贫血,手术方式及尿流改道方法,术中是否输血,手术时间及肿瘤病理分期和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中出血量多(OR=2.685,95%CI:1.076~6.700,P=0.034)、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相关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91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剖宫产手术患者,从术后是否使用静脉镇痛泵镇痛,及使用的不同种类抗生素分为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为A组(n=122),未使用镇痛泵的为B组(n=69),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为C组(n=56),使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为D组(n=135),比较各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术后A组留置时间t≤1d者8例,1d2 d者29例,B组分别为22例,40例,7例,术后A组患者比B组患者留置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患者比D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89.2%vs 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5),C组疼痛与肿胀的发生率分别为43.0%和29.6%,与D组(33.9%,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u=-2.259,P<0.05)。说明镇痛泵的使用不增加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炎与输入抗生素种类有关。结论使用留置针输液时应加强护理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剖宫产术后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3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营养相关指标预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谵妄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月1月至2022年6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450例老年腹部手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所有患者营养相关指标,记录所有患者出院前谵妄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58)和未发生组(n=39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相关指标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谵妄发生风险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营养相关指标预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谵妄发生风险的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是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评分、高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评分是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联合模型预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的曲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次性持续输注泵(机械止痛泵)用于不同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的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660例,全麻病例220例,椎管内阻滞麻醉120例,术后均采用皮下自控镇痛方法,在术后6、12、24、36、48小时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临床镇痛效果,镇痛效果与不同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有一定的关系,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一次性持续输注泵用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采用皮下自控镇痛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动力性肠梗阻分为两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肿瘤位置、TNM分期、分化程度、术前是否有肠梗阻、腹部手术史、合并贫血、淋巴结转移、低蛋白血症、肿瘤直径、手术时间、吸烟酗酒史等资料。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差异因素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8例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率22.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TNM分期、术前是否有肠梗阻、腹部手术史、术前是否合并贫血、是否淋巴结转移、术前是否有低蛋白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8、7.681、8.119、10.904、9.395,P=0.000、0.003、0.006、0.005、0.001);Logistic回归分析TNM分期为Ⅲ期、术前有肠梗阻、有腹部手术史等是影响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