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验案中的中药用药规律,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CAG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高级数据挖掘方法,对所收集处方中的药物信息、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并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治疗CAG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CAG验案141个,包含中药处方141首,涉及中药178味;使用高频中药有莪术、党参、白花蛇舌草、三七、白术、丹参、半枝莲等;核心中药药对有白花蛇舌草-莪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莪术-三七等;潜在常用中药药对有三棱-丹参、枸杞子-黄精、三七-藤梨根等;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方3首。结论:目前CAG临床验案中,证型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虚实夹杂为主,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随证兼以活血、滋阴、清热、利湿,另可加补肾以补虚扶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探讨刘伟胜教授治疗肺癌的中医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刘伟胜教授在广东省中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门诊接诊的肺癌病例为研究对象,提取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分析用药经验。结果:纳入患者290例,并录入处方290个,使用中药共148味。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其中使用频次高于65的中药共24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味药依次为半枝莲(267),白花蛇舌草(265),全蝎(238),桃仁(228),淫羊藿(221),5味药所对应的常用剂量分别为20,20,10,10,15 g;支持度为185,置信度为0.95时,共有药物组合32组,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药物组合依次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259),全蝎-半枝莲(226),白花蛇舌草-全蝎(223),白花蛇舌草-全蝎-半枝莲(220),桃仁-半枝莲(218);设置相关度为9,惩罚度为2,演化出22个药物核心组合及11首新方。结论:刘伟胜教授临证以"攻毒扶正"为根本,强调癌毒是肺癌发生的直接因素,而正气不足是肺癌发病的关键,临证主张清热毒、破瘀毒、化痰毒并注重顾护脾肾之气,尤以温补肾阳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挖掘国家专利数据库中肺癌化疗期专利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关于肺癌化疗期的中药复方专利,将中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统计药物频次,进行药物关联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并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结果】 共录入89首处方,涉及390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有黄芪、甘草、白花蛇舌草、麦冬、半枝莲、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贝母、半夏、瓜蒌等;常用药物组合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芪,白术”“黄芪,甘草”“人参,黄芪”等,频度较高的药物关联规则有“白术→黄芪”和“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并挖掘出内在核心组合8个以及新方4首。【结论】 治疗肺癌化疗期以扶正固本、兼顾祛邪为原则。扶正以益气养阴、固肾健脾为主,尤以补益肺脾气阴为核心;祛邪则在解毒抗癌的基础上,以活血化瘀、理气化痰为基本治法。各专利中药复方的用药具有以下特点:补气健脾以培土生金,祛瘀化痰以散结除积,清热解毒以抗癌消瘤,养阴生津以补虚清燥,固本补肾以填精益髓疗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蒋益兰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蒋教授门诊治疗乳腺癌的处方,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中药频次、属性、归经、功效、复杂网络和聚类等分析。结果:共纳入300首方剂,150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为5266次,获得甘草、茯苓、百合、郁金、黄芪、半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党参、白术、枳壳、女贞子、墨旱莲、灵芝、首乌藤15味核心药物,药味以甘、苦、辛、酸为主,药性以平性为主,主要归肝、脾、肺、心经,功效以清热解毒、滋补肝肾、燥湿化痰为主。中药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组方药物为:百合、党参、黄芪、茯苓、半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术、郁金。聚类分析获得4首聚类方。结论:蒋教授治疗乳腺癌多从肝郁、脾虚、冲任失和入手,采用疏肝解郁、燥湿化痰、补益肝脾、调理冲任之法,可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借助"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门诊处方,运用"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中的药物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212例,处方762首;其中高频次使用的药物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野葡萄藤、党参等16味,高频药对有茯苓-白术、茯苓-半枝莲、半枝莲-黄芪等32对,3味药物组有茯苓-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白术-半枝莲-黄芪等23组,4味药物组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党参、茯苓-半枝莲-黄芪-党参等17组。结论总结出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16味高频用药,32个常用药对,23个3味药组,17个4味药组;数据挖掘方法可用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药物配伍与剂量值的角度探讨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中老年患者肿瘤术后虚劳病的用药特点。方法:对李济仁教授治疗中老年肿瘤术后虚劳病患者的处方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550首处方中共用药物310味,相应剂量值823种;频率10%的40味中药中,有54种频率5%的高频剂量值;频次前5位的药物为黄芪(480)、半枝莲(383)、半边莲(372)、白术(288)、全蝎(273)。关联规则提示,组方以黄芪为核心,支持度≥0.60、置信度≥0.96的剂量值组合包括"白术15 g,半枝莲15 g→半边莲15 g""黄芪35 g,半边莲15 g→半枝莲15 g";具有高相关度的药物剂量值包括黄芪35 g、白术15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15 g、半边莲15 g等。系统聚类法分别形成4至5类药物与剂量值的聚类方。超过半数的药物剂量达到或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最大用量。结论:李济仁教授治疗中老年患者肿瘤术后虚劳病常以35~50 g黄芪配伍白术15 g、白花蛇舌草30 g、猫爪草30 g、半枝莲15 g、半边莲15 g,用量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偏大,但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索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结肠癌术后用药规律。方法:于河北省中医院门诊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经李教授治疗的结肠癌术后患者处方。通过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经过标准化后进行药物频次、药物属性、药物聚类、药物关联及复杂网络分析,探索李佃贵国医大师治疗结肠癌术后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121首,通过数据挖掘得出高频用药为黄连、黄芩、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用药以寒、温性为主,味多苦、甘、辛,归经以脾、肝、胃为主。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当归、白芍、苦参、槟榔、川芎、白术。结论:李教授主张以化浊解毒、宣瘀通络治疗结肠癌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使用SPSS 21. 0软件,采用频次和聚类分析对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08篇,含处方113首,其中涉及中药176味,频次1357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茯苓、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中药用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显示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法则。结论: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法则;黄芪、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芍、柴胡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总结2011年―2021年苏道刚治疗胃炎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提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胃炎数据,其间共收录苏道刚治疗胃炎患者的271个治疗处方。运用Excel 2010建立苏道刚中药治疗胃炎处方用药规律数据库并进行分类整理,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26.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方剂271首,涉及中药121味,药物使用频次共计3 804次。结果显示党参、白术、甘草、白及、白芍为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中药,其中,党参使用频次最高,达到230次。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45%,100%≥置信度≥80%的关联规则共27条,支持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党参-白术,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出8个有效聚类,分别为黄芪-当归、海螵蛸-浙贝母、赤芍-柴胡、砂仁-醋香附、半枝莲-山药、醋延胡索-白芍、炒麦芽-麸神曲、茯苓-白及;以及13个核心中药组合,分别为白术、木香、菟丝子、麸炒枳实、黄连各为一类,其余的中药组合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药-醋鸡内金、醋香附-砂仁、白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挖掘荣远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将荣远明门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112首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对所录药物使用频次、核心用药及其应用特点,分析其处方规则及用药经验。结果:处方共涉及204味中药,频次≥30的有24味药,其中核心药物13味分别是白芍、杏仁、黄芪、鳖甲、紫菀、浙贝母、麦冬、白花蛇舌草、桑白皮、甘草、三七、半枝莲、补骨脂。通过聚类分析后演化出8首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方。结论:荣远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以扶正却邪为原则,治疗时需辨虚实,虚者扶正以益气养阴为法,实者祛邪以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搜索分析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医学期刊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剂,分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在57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章中共有208首处方符合纳入要求,共有143味药物被收录,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有34味,以白术、甘草、党参等补气健脾、温中散寒等药物为主,基于关联规则(支持度设为41,置信度为0.9)的有22条,演化出包括神曲-乌药-草果、熟地黄-阿胶-灶心土等10个核心组合及新处方5个。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对用药频次统计、核心组合、发现新方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宋鲁成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宋教授2021年1~5月诊治冠心病的门诊病案,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处方中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药对组合进行统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24首,中药173味,其中高频使用药物(≥30次)25味,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党参、黄连、郁金、清半夏、炒薏苡仁、苏木、木香、柴胡、黄芩、厚朴。药性多属寒、温,药味多苦、辛、甘,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演化出核心药物组合14组,潜在新处方7首。结论:宋教授治疗冠心病以虚、痰、瘀、热、毒为基础病机进行相应组方用药,擅用自组方参夏合剂和经方小柴胡汤,临床注重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搜索应用中医处方治疗CAG的相关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所提取的全部处方,分析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并对得到的新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CAG相关处方207首,剔除重复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后得到180首待分析处方,涉及中药203味,其中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32味,排名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89)、党参(85)、白术(84)、黄芪(63)、炙甘草(61);药物分类中,多使用补虚药、理气药、消食药等,用药多甘温,多归脾、胃经;排名前5位的高频药对为白术-茯苓(63)、党参-茯苓(56)、党参-白术(54)、陈皮-茯苓(47)、炙甘草-茯苓(46);得到68个3味药、14个4味药核心组合,新处方12首。结论:中医治疗CAG主要通过益气健脾、理气消食,兼顾祛湿化痰的治法,为临床发展新型处方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宋清雅  吕咪  耿鑫  邹建华  张广辉  吴煜 《新中医》2022,54(8):139-14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吴煜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用药规律,分析其治疗思想及用药特点。方法:收集吴煜教授2019年4月—2020年9月于门诊开具的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的处方,对处方所含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次分析。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系统,通过设置不同支持度、置信度,通过关联规则、药物关系、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处方中药物间的配伍规则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吴煜教授的用药思路。结果:共纳入处方912首,涉及中药126味。所用中药的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为主。药物组合以太子参-白术应用频次最多。药物关系以太子参、黄芪、白术、半夏、薏苡仁、浙贝母、威灵仙、北沙参、麦冬、土贝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甘草关联性最高。结论:吴煜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以益气养阴、解毒化痰散结为大法,辅以理气、活血、利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历节病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历节病的所有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的方法,分析历节病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和新方组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87首方剂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4次的药物有42味,以当归为核心药物,演化得到3~4味核心组合69组、新处方6首。结论历节病组方规律和聚类新处方的分析显示,治疗历节病以调肝养脾、补益肝肾法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余承惠主任运用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6年4月余承惠于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的CKD患者医案。构建基于Spark的四节点分布式数据挖掘平台,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常用药物、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纳入处方2534首,涉及药物246味,高频药物有白花蛇舌草、白术、茯苓、苍术、川芎、丹参、牡丹皮、黄芪、积雪草、半枝莲、北沙参、墨旱莲、地锦草等;药物性味以甘温、苦寒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及胃经为主。核心处方为黄芪、白术、苍术、茯苓、北沙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积雪草、川芎、丹参、牡丹皮。结论余承惠采用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CKD,其中益肾以益气养阴为主,清利以清热利湿为主,活血以活血行气、活血清热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江西省肿瘤中医治疗名家熊墨年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组方用药规律,促进名医传承工作更好地实施及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整理熊教授门诊收治的59例乳腺癌患者的353首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其组方用药特点,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处方用药在四气方面以寒热均占;五味方面则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味、辛味;归经方面,以归肝、脾和肺经为主。常用药物有白术、甘草、九节兰、白花蛇舌草、重楼、当归、消节散、金蝉花、半枝莲、生晒参、灰树花、金荞麦、黄芪、柴胡、鳖甲和首乌藤。结论:熊教授治疗乳腺癌总以益气、清毒为治疗原则,选用补气类药与清热解毒类药物为主,使用补气类药的同时多配伍白术健脾益气,注重脾胃之气的调护;而对清热解毒类药物的选择,则是根据乳腺癌的特点并结合现代医学药理研究结果,选用已被证实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同时,根据女性乳房的生理特点,又酌情配伍入肝经的理气药物柴胡、陈皮、木香、香附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药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提取近20年来符合条件的中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中医药协同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该平台中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模块,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结果通过对77首方剂、159味中药进行分析,统计出方剂中四气五味以寒、温,甘、苦为主,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有30味,前三味分别是黄芪、茯苓、白花蛇舌草;常用的药对有黄芪-白花蛇舌草,黄芪-麦冬,黄芪-茯苓,提取出核心组合14个,演化出新处方7首。结论目前协同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处方以益气健脾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为主,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的思想,其治法和药味的选择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余绍源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010—2016年在余绍源教授门诊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药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的关联规则挖掘、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总结其处方的中药频次、核心组合中药频次,分析组方用药特色。结果:共175首处方,核心药物为白术、党参、六神曲、茯苓、煨肉豆蔻、干姜;通过聚类分析后发现7首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新方。结论:余绍源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多从脾肾论治,采用健脾益气、温肾暖脾之法,兼顾化湿、解郁、止痛、活血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探讨姜良铎教授治疗积聚组方用药规律,挖掘治疗积聚的新组方,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积聚提供参考。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姜良铎教授治疗积聚门诊处方132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传承平台软件构建姜良铎教授治疗积聚的数据库,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132首,使用频次≥15的药物有57味,进而演化出2-5味药的核心组合91个,形成新处方9个。用药以柔肝疏肝,柔润通补,扶正驱邪之法为主,据正邪消长佐以平肝、软坚散结之法,攻补兼施,因人而异,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