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脂血症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32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肾阳虚证32例,肝肾阴虚证36例,阴虚阳亢证120例,气滞络瘀证90例,痰浊阻遏症42例,全部进行了血脂全套检查,并与血脂各脂质成份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脾肾阳虚证HDL-ch表现为单相降低;痰浊阻下表现为TC,TG双相升高;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气滞络瘀证表现为TG单相升高,TC在正常或临界水平,结果:高脂血症脂质成份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血脂脂质成份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检测指标群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病理特点、实验室指标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病理特点及其他相关因素。结果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年龄在50~69岁之间人数最多,男性多于女性,中医辨证分型中脾肾阳虚证最多,病理分型中膜性肾病II期的患者最多,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36例有高血压病史。肾络瘀阻证高血压病史较脾肾阳虚证高血压病史长,湿热蕴结证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肾络瘀阻证、湿热蕴结证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证型与高血压、病理类型及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脾肾两虚证、痰瘀阻络证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肾两虚证患者42例,痰瘀阻络证患者38例,湿热蕴阻证1例,阴虚热盛证1例。选取脾肾两虚证患者及痰瘀阻络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应用简易智能精神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水平。结果脾肾两虚证组与痰瘀阻络证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吸烟、血压、血脂、肝肾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痰瘀阻络证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明显高于脾肾两虚证组(P0.05),而MMSE评分明显低于脾肾两虚证组(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痰瘀阻络证患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其与腹型肥胖、慢性高血糖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观察组90例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瘀阻脉络证、痰热壅塞证、阴寒凝结证、心气不足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微证;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CRP水平,并作出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CRP水平瘀阻脉络组>痰热壅塞组>阴寒凝结组>心肾阳微组>心肾阴虚组>心气不足组.结论:血清CRP含量检测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一个监测指标,CRP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有相关性, CRP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及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将244例NAFLD患者中医证候、合并相关疾病的频数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中医证型标准分为5组中医证型,分别为湿热蕴结证、痰瘀阻络证、痰浊内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比较5组中医证型在性别、年龄、生化指标间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谷氨酰转肽酶(GGT)在各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肝肾阴虚证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各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痰浊内阻证明显降低,痰瘀阻络证、痰浊内阻证分别较其他证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脂蛋白(Apo AI)各中医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其他三证型明显降低(P0.05)。结论 NAFLD患者中医证型与GGT、HDL-C、Apo A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NAFLD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瘦素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4种证型:气滞湿阻证、痰瘀互地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其他两证所占比例相似。痰瘀互结证的腹围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证,而气滞湿阻证又高于气阴两虚证及脾肾气虚证。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TC、LDL-C、INS、2hINS和瘦素均明显高于其他二证。结论: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胆固醇升高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更加严重,且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升高更多。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舌下脉络曲张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下脉络的观察,据中医辨证分型,发现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证型间舌下脉络曲张程度各有差异,肝郁脾虚、脾肾阳虚型舌下脉络迂曲扩张程度均低于瘀血阻络型(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说明舌下脉络迂曲扩张可作为血瘀证辨证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FIB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痰瘀阻络证74例和气虚血瘀证74例,比较2组患者TC、TG、HDL-C、LDL-C及FIB水平。结果:痰瘀阻络证组TC、LDL-C、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结论:TC、LDL-C、FIB可以为脑梗死急性期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搜集狼疮性肾炎患者120例,搜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分型,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120例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型最多,肾脏病理分型以Ⅳ型最多,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热毒炽盛型和脾肾阳虚型狼疮活动评分(SLE-DAI积分)高于气阴两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型;脾肾阳虚型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肝肾阴虚、脾肾气虚、风湿内扰型,脾肾阳虚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A)和胱抑素C(Cys-C)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型。结论: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分型、临床分型、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狼疮活动评分(SLE-DAI积分)和实验室指标(FIB、ALB、BUN、CREA和Cys-C)可能有关,说明西医相关指标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尿蛋白定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0例A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收集肾脏生化指标(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不同辨证分型ARF患者肾脏生化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ARF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依据数量多少可依次分为湿热内蕴证(31.67%)、水湿浸渍证(27.50%)、脾肾阳虚证(20.83%)、脾肾气虚证(11.67%)、水瘀交阻证(8.33%)。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尿蛋白定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水湿浸渍证、湿热内蕴证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除水瘀交阻证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湿热内蕴证、水湿浸渍证与血清肌酐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辨证分型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截肢标本病理形态学之间的关系。[方法]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13例患者以脉络热毒证、脉络瘀热证、气血两虚瘀阻证3型为多。前者截肢动脉以血管周围及全层均呈慢性炎性改变为主;脉络瘀热证截肢动脉以中膜钙化、平滑肌萎缩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多显著,炎性改变较前者明显减轻;气血两虚瘀阻证以中膜钙化、平滑肌减少、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变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2种不同的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MM)中医辨证分型规律进行探讨并对比,为寻找中医建立和完善MM的规范化辨证治疗体系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初诊的128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录入证候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专家经验辨证的方法,观察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初诊MM的临床中医证型通过聚类分析分为脾肾两虚、脾肾阳虚、脾肾阴虚、水湿内蕴、痰毒瘀阻5种类型,通过专家经验归纳出脾肾两虚;脾肾两虚、痰瘀毒滞;脾肾阳虚、痰湿内阻;脾肾阴虚、湿热蕴毒;脾肾阴虚、痰瘀互结5种类型。结论聚类分析能画龙点睛地阐明辨证要素,专家的意见贴合临床实际,符合临床需要。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内在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91例SLE患者进行活动性评估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五种证型,比较各证型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各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均在10分以上,占所有病例的60.44%;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热毒炽盛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阴虚内热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SLE疾病活动性与中医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密切相关,其活动程度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5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并检测各患者血CD3 、CD4 、CD8 和血IgM、IgG、IgA。结果CD4 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 水平在脾肾阳虚证中最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免疫指标对辨证分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5例RA患者,收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分析RA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 28)评分等活动性指标与中医证型及不同类型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RF-IgA、RF-IgM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RA患者寒湿阻络证最多见;不同中医证型间病程对比,痰瘀阻络证的病程最长,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病程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各中医证型DAS28水平对比,痰瘀阻络证最高,肝肾亏虚证最低。抗CCP抗体、ESR、CRP水平各组间对比,湿热阻络证数值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RF与抗CCP抗体、累及关节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期最常见证型是寒湿阻络证实证DAS28水平较虚证高,DAS28可能成为临床虚实辨证的参考依据;活动性指标湿热阻络证较高。活动期RA患者RF-IgM与抗CCP抗体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RA、判断其预后及区分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为该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174例,进行辨证分型,收集客观指标建立数据库,观察客观指标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气滞痰阻证的糖尿病病程最短。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在阳虚痰凝证中最高。阳虚痰凝证和血瘀热蕴证的ABI显著低于气滞痰阻证;且两者血浆黏度、TC、LDL-C、FIB和股动脉IMT均显著高于气滞痰阻证。结论:血浆粘度、TC、LDL-C、FIB、ABI、股动脉IMT 6项指标与本病辨证分型相关,推测其有望成为评价本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截肢标本肌肉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3型,对3型进行肌肉α-actin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肌肉组织中脉络热毒证表达最强,气血两虚瘀阻证表达最弱。各证型之间α-actin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α-actin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各部位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辨证分型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截肢标本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结果]在32例截肢标本中,中动脉的病理学改变明显,各证型间病变具有显著性差异;微小动脉、神经和肌肉病理学改变各证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以动脉粥样硬化和炎性改变为主,气血两虚瘀阻证和脉络瘀热证则以中膜钙化、平滑肌细胞萎缩、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多及内膜粥样斑块形成为主。[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变特点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筛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60例,归纳其中医证型,分别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含量,设健康对照50例,并将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湿热中阻型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脾肾阳虚外,其余证型均存在明显的高瘦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其水平依次为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其中湿热中阻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更易于脂肪变。结论:湿热中阻是慢性丙肝的主要证型,高瘦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可以作为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的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5例SLE患者辨证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气血两虚4型,比较各证型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阴虚内热型的抗SSA/SSB抗体分别与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及气血两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的抗组蛋白抗体(AHA)与热毒炽盛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内热型、热毒炽盛型的抗双链DNA抗体、SLEDAI积分及血清C3水平分别与脾肾阳虚型和气血两虚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的自身抗体等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