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于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治疗肺癌脑转移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9~86岁;吸烟指数〉400支/年者12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胸部CT和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其中周围型8例,中央型9例;腺癌5例,鳞状细胞癌7例,未分化癌5例;肺癌脑转移的诊断间隔时间为0~62个月;  相似文献   

2.
东垣脾胃方配伍规律之关联分析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目的、意义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 ,从而为某些决策提供必要支持。近几十年来 ,对东垣脾胃方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然而 ,这类研究多着眼于个别方剂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 ,对东垣脾胃方的配伍规律研究尚显不足。因此 ,可以采用关联分析对其配伍规律做更好的探讨。2 方 法资料的收集与准备 从李东垣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著作中筛选出 5 5 0余首脾胃方。收集复方的信息包括方名、药物组成、剂量、主治证候、病机等。对其中的描述性信息…  相似文献   

3.
肺癌脑转移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与风之"变、动、快"特性一致。肺癌初期,正气亏损,风邪易犯,兼夹痰、瘀、毒上扰脑窍,聚而为瘤;后期因治疗及瘤体本身消耗,导致人体阴阳俱损、气失调畅,或肝逆动风,或脾虚生风,加重病情。风药轻扬疏散通于肝气,能调节脏腑气机,扶助正气,纠正阴阳失调,达到"阴平阳秘"之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散结通络方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放疗后予散结通络方口服,对照组予单纯放疗及对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50、CA199、CA125)及免疫功能指标(NK、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89.4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疗程期间,治疗组、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5.67个月和3.29个月,组间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CEA、CA50、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N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散结通络方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可显著抑制脑转移瘤生长,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东垣脾胃方配伍规律之关联分析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波  蒋永光  胡波  刘娟 《中医药学刊》2004,22(4):611-612
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从而为某些决策提供必要支持。近几十年来,对东垣脾胃方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然而,这类研究多着眼于个别方剂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对东垣脾胃方的配伍规律研究尚显不足。因此。可以采用关联分析对其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药物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2007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3例肺癌脑转移瘤病人分别采用单纯全脑放疗、卡莫司汀联合全脑放疗、替莫唑胺化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并进行对照分析。观察病人的临床缓解状况及中位生存期。结果全脑放疗组、全脑放疗+卡莫司汀组、全脑放疗+替莫唑胺组病例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0.0%、89.4%和87.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11个月和12个月。结论对于肺癌脑转移,卡莫司汀联合全脑放疗组,替莫唑胺化联合全脑放疗组在临床缓解率和中位生存期上明显优于单纯全脑放疗。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脑转移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转移是肺癌血行转移的一部分,其脑转移发生率高达18%,自然生存期短,不经积极治疗,常在3个月内死亡。然而脑转移的治疗,实质上仅能缓解而非根治,对于肺癌脑转移病人,进行治疗也仅仅是延长其存活时间,近来,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5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效果良好,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祛风化痰方联合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近期疗效、血清因子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自2018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放疗科收治的NSCLC脑转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3岁,平均62.13 ± 6.5...  相似文献   

9.
梁力伟  丁长松  黄辛迪  梁昊  蔡雄 《中草药》2020,51(2):496-506
针对传统数据挖掘技术难以揭示海量方剂配伍复杂性的问题,借鉴复杂网络思想构建"方-药"网络并基于重叠社区分析其组方配伍规律。首先将方剂内包含的药物抽象为节点、药间关系抽象为边、药物共现频次表示为边的权重,构建"方-药"网络模型,引入"药物影响力"的概念识别网络中的重要药物节点;其次提出一种基于重叠社区的"方-药"网络划分方法进行社区发现;最后分析划分后社区中蕴含的组方配伍规律。在基于《伤寒论》112首方剂构建的模型中,药物影响力大的药物符合张仲景"寒温并用、辛甘苦同行"的用药原则,结合FCM(fuzzyC-means)算法可发现隐藏在《伤寒论》整体模型中的常用药组;在基于《伤寒论》少阴病证构建的模型中,药物影响力大的药物符合少阴病证"温经扶阳、利水渗湿"的用药特点,并得到了分类明显的药物配伍社团。"方-药"网络模型中蕴含着高质量的重叠社区结构,分析社区中蕴含的内在规律可为方剂组方配伍及用药规律的探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胡雅凌  游强华  王萍 《新中医》2012,(1):103-105
目的:探索小柴胡汤类方配伍规律。方法:从历代典籍中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利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得到与小柴胡汤类方配伍相关的频繁项集,并对主要药物、药对、药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涉及188种药物,支持度大于15.00%的药对、药组共29组。研究显示常用药对、药组10余个,使用频率较高,具有明显的核心化倾向。小柴胡汤类方的基本药物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且常与补血药、理气药、健脾药和清热药伍用。结论: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小柴胡汤类方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国家专利数据库数据挖掘归纳分析出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然后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高频核心药物治疗UC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检索并提取“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1年12月10日治疗UC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复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PubChem等数据库,挖掘药物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GeneCards、Drugbank和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获取UC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找到药物靶点与UC靶点的交集,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作用靶点;KOBAS 3.0网站和Metascape平台寻找核心作用靶点富集的通路和功能。[结果]国家专利数据库共筛选得到175项治疗UC的中药复方专利,包含576味药物,排名前6位的高频核心药物分别为:甘草、黄连、白术、黄芪、白及、白芍;这6味药物共涉及129个化合物、931个相关作用靶点,挖掘出治疗靶点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专利复方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国家专利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专利复方进行统计分析。检索TCMSP、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核心药物组合的化合物、潜在靶点及糖尿病肾病相关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药物组合作用靶点与糖尿病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共纳入193首中药专利复方,包含413味中药,黄芪、丹参、大黄、山药、山茱萸为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中药,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大黄",关联度最高的组合为"大黄,山茱萸→黄芪";通过筛选得到核心药物组合的化合物56个和靶点204个,与糖尿病肾病相关靶点12 230个;通过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得到生物学通路677个、细胞组成68个、分子功能138个及信号通路127条。结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专利复方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主,根据症状佐以温阳、清热、利水、固涩等治法,核心组合的化合物、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曹玉洁  唐于平  沈娟  谭亚杰  康安  段金廒 《中草药》2017,48(21):4552-4559
通过数据挖掘研究甘草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规律。应用计算机编程将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有甘草的26 185首方剂信息读取为便于数据分析的形式,统计与甘草配伍较多的中药,对甘草与这些中药的配比,所治疾病科属,方剂功效及配比与科属、功效间的联系进行挖掘。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甘草常与人参、当归、茯苓、芍药、姜、白术等药配伍应用,各药对配伍时常用比例多为1∶1,多用于内科疾病,常见方剂功效包括清热、止痛、化痰止咳平喘、温里、补虚、止呕、祛风化湿等。甘草的药性及功效是其配伍应用的基础,通过配伍应用起到增效减毒的目的,为甘草功效基础研究提供依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复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7年北京301医院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药复方,建立现代中药复方治疗NSCLC方剂数据库,并采用SPSS 22.0及SPSS Modeler14.2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因子分析、关联分析等,进而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相关机制。结果:中药复方治疗肺癌复方231首,中药389种,高频中药135味,其中用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是川贝母、炒黄芩、生龙骨、茯神、半枝莲;在涉及的39类药物中清热解毒药、补气药居于前列;归经以肺经、脾经、胃经为主;四气以寒、温、平、微寒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因子分析最后提取了1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5.595%,其中以补益气血、养阴清热散结、健脾理气化痰为主;通过聚类分析,提取了40常用得药对或药组;关联分析共得到63条关联规则,药对以茯苓→陈皮、炒白术→陈皮为常用,3味药组以生黄芪→炒白术、茯苓,生神曲→炒白术、茯苓,陈皮→炒白术、茯苓为常用。结论:肺癌主因癌毒阻滞,痰热互结,临床诊疗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以祛邪宜清热解毒、为主,并兼顾正气,补益气血以培元扶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数据挖掘在肺癌中药用药规律中的应用,进一步总结中医药治疗肺癌的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治疗肺癌用药规律的文献,构建数据库,应用文献分析对文献的数据分析软件、算法、高频中药、药对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得到88篇有效文献,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数据挖掘常用分析软件为Microsoft Excel、SPSS及其系列软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常用分析方法为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97.73%文献统计了高频药物,合计得到151味高频药物,频数排名前三的为黄芪、白花蛇舌草和甘草;涉及的药类主要为清热药和补虚药;高频药物药性以寒性、温性最多,药味主要为甘味、苦味和辛味,归经主要归肝、肺、脾和胃经;80.90%文献分析了治疗肺癌的常用药对,共计得到239组常用药对,对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5条,两者结果呼应;37.65%文献总结了中医治疗肺癌的常用中药核心组合,57.95%文献总结了常用聚类方或新方,23.86%文献总结了不同中医证型肺癌的用药规律;聚类分析得到5个药物组合。结论:数...  相似文献   

16.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近年来,药对配伍研究已成为继拆方试验和正交试验之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又一重点取向。从复方中特定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理论的历史渊源、药对的组成方式(包括四气配对、五味配对、归经配对、引经配对、毒性配对、升降浮沉配对、七情相合配对等),以及药对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研究表明,从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配伍应用等方面对药对的配伍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药对配伍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河燃  黄挺 《新中医》2022,54(14):127-13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内服方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三大数据库,收集并整理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共20年内中医药治疗肺癌MPE疗效显著的文献,筛选出其内服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药物的应用频数,四气、五味和归经频数进行统计;通过关联规则Apriori分析方法,对常用药物组合、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分析方法深度挖掘治疗肺癌MPE的潜在新药处方。结果:共筛选出60张处方,包含134味中药。其中使用频率≥40%的中药共有7味,分别为茯苓、葶苈子、白术、黄芪、大枣、甘草、桂枝。茯苓的应用频率最高,占71.67%。药物四气以寒性(260次)为主,其次是温性(221次)。五味以甘味(417次)为主,其次是苦味(274次),辛味(209次)。药物归经以肺经(389次)为主,其次是脾经(303次)、胃经(244次)、肾经(179次)。设置支持度为30%,置信度为0.9时,可获得常用药物组合共30个,其中包含7味中药,即茯苓、葶苈子、白术、黄芪、大枣、甘草、桂枝。设置...  相似文献   

18.
世界医学发展趋势将从治疗为主到强调预防为主,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到重视人体的整体治疗,从集体疗法到强调个体化治疗,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到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从着重化学药品到重视发掘天然植物药物。并认为成功的疾病治疗模式必须使机体代谢网络中的异常或缺陷部分正常化,同时又不得干扰其他维系健康所必须的代谢途径调控。中医药学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和优势,显示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调和阴阳,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方剂是实施对疾病调控的主要形式,并强调随病情发展变化而随证加减的动态调控,这是当代医学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治疗肺癌的含薏苡仁方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统计方中的薏苡仁用量以及高频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次、使用频率等,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9个文献,22首中药复方,涉及中药99味。药物的主要药性为寒、温、平,主要药味为甘、苦、辛,主要归经为肺、肝、脾,主要药物类别为清热药、补虚药、化痰止咳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高频药物有黄芪、甘草、白术、半夏、茯苓等。薏苡仁用量范围为10~30 g。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4对药对。通过聚类分析生成1个新组方。结论:在肺癌的治疗中,薏苡仁配伍的总原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主要配伍甘、苦、辛味药物,主要治法有补益脾肺、健脾祛湿、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薏苡仁的用量范围为10~30 g,用量可随着肺癌病情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发生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评价患者术后脑转移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术后1 a、2 a、3 a脑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6.5%,31.1%,39.8%。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脑转移的因素为术前血清CEA水平、病理类型、纵隔淋巴结阳性数(P均<0.05)。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脑转移的因素为术前血清CEA水平(P=0.026,HR=2.084,95%CI(1.169,3.963))、病理类型(P=0.013,HR=0.318,95%CI(0.184,0.873))、纵隔淋巴结阳性数(P=0.047,HR=1.975,95%CI(0.981~4.273))。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否发生脑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之一,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相关因素有术前血清高CEA水平、纵隔淋巴结阳性数和非鳞癌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