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2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在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卒中7.9%,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13.2%,二组相比,P〈0.05。治疗组2例(2.6%)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对照组4例(5.3%)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两组中均1例出现中重度出血,出血发生率均为1.3%。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能降低卒中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及复发进展率。结果: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尤瑞克林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HR-N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2例HR-NIS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静脉溶栓治疗,随访观察90 d。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恶化率、脑卒中复发率、脑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及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高于对照组,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BV)及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随访期间卒中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能降低HR-NIS患者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引起卒中的主要原因,降低血压在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能够获益,但急性卒中后,血压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血压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做一综述,并对目前卒中后高血压的治疗推荐指南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04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等基本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以及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分析不同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SSD、nSSD、24 h SS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dSSD、nSSD、24 h SSD水平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与急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白天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标准差升高会增加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著 《河北医学》2006,12(3):263-264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AIS)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予生脉注射液静滴,B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中脑卒中量表(CS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病例数。结果:治疗后A组的平均血压明显高于B组(P<0.001),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例数多于A组。结论:在AIS急性期适量提高血压有益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生脉注射液可缓解急性期后的血压下降。关于急性期提高血压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介绍缺血性脑卒中中血压的调控,并重点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降压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82例与实验组90例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除了常规的处理外,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主管护师根据每位患者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第7天和第4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在第4周时最明显.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深圳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14-2017年AIS病人,发病后7 d内NIHSS总分增加≥ 2分提示END,分成END组68例和非EMD组334例,单因素分析对比2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在体温、房颤病史、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基线NIHSS评分、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细胞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 50%(OR=2.483,95%CI:1.020~6.044)、高基线NIHSS评分(OR=1.219,95%CI:1.135~1.310)、高血糖(OR=1.101,95%CI:1.009~1.202)、高C反应蛋白(OR=1.029,95%CI:1.007~1.052)、高白细胞水平(OR=1.172,95%CI:1.042~1.319)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狭窄≥ 50%、基线NIHSS评分越高、血糖越高、C反应蛋白越高、白细胞水平越高的病人,发生END的风险越大,为临床护理人员评估AIS病人病情、指导个体化治疗及护理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南充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为轻度组(NIHSS≤3分)27例、中度组(NIHSS4~15分)39例和重度组(NIHSS>15分)32例,患者进行1年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远期预后;检测各组患者Hcy、Hb A1c水平。结果中度组、重度组Hcy、Hb A1c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19.2±2.1)μmol/L、(35.4±4.8)μmol/L比(15.3±1.6)μmol/L,(6.4±0.7)%、(8.1±0.9)%比(5.8±0.5)%],其中重度组Hcy、Hb A1c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mRS量表分级将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53例和预后不佳组(mRS 3~5分)45例;其中预后不佳组Hcy、Hb A1c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6.9±4.7)μmol/L比(20.5±3.5)μmol/L,(7.4±1.1)%比(6.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Hb A1c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75,0.573,P<0.05);Hcy、Hb A1c亦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836,0.496,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Hb A1c与神经功能和远期预后呈正相关,Hcy、Hb A1c均亦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END组(92例)和对照组(176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关并发症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结果 END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程度≥50%及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以及颈动脉狭程度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5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END。  相似文献   

12.
非瓣膜性房颤所致的脑栓塞为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新近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参与了一部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深入认识两者间的关系有利于指导临床中个体化防治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74-97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心内科住院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112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头颅MRI检查结果,定义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CIS)为研究组,单纯性高血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和高血压病程的差异,分析24hSSD、24hDSD、dSSD、dDSD、nSSD、nDSD与CIS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SSD、dSSD、nSS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DSD、dDSD、nDSD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高血压患者发生CIS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尤其是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发生呈正相关,其变异性越大,CIS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压控制原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化十分常见,对血压变化的处理原则存在诸多争议,如何正确、规范地处理这些问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复习急性脑卒中血压防治指南,旨在阐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效果。方法: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同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皆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显效率89.36%(42/47),对照组则为59.57%(28/47),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同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在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上都显著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相关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效果。方法: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同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皆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显效率89.36%(42/47),对照组则为59.57%(28/47),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同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在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上都显著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相关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病1周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5例老年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发病1周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加重组38例和非加重组9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IS患者发病1周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加重组患者的年龄、缺血性脑卒中史占比、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血清TG、LDL-C、hs-CRP、MMP-9、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非加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既往缺血性脑卒中史、较高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TG、LDL-C、hs-CRP、MMP-9、Lp-PLA2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240例非脑卒中病人的血压进行连续2周动态观察,并对116例伴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降压治疗。结果脑卒中组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脑卒中组血压以发病后入院时测量为最高,在无降压治疗情况下,其血压迅速下降,5天内达病前水平,以后在此水平波动。轻中度血压升高的脑卒中组降压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较非降压治疗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有高血压的脑卒中病人降压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与非降压治疗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轻中度血压升高不宜降压治疗,而对较高血压病人可采取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240例非脑卒中病人的血压进行连续2周动态观察,并对116例伴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降压治疗。结果脑卒中组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脑卒中组血压以发病后入院时测量为最高,在无降压治疗情况下,其血压迅速下降。5天内达病前水平,以后在此水平波动。轻中度血压升高的脑卒中组降压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较非降压治疗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有离血压的脑卒中病人降压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与非降压治疗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轻中度血压升高不宜降压治疗,而对较高血压病人可采取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将41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病例组,212例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并分析病例组各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acute stroke treatment)亚型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的关系以及血尿酸与血脂的关系。根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两组血尿酸的差异。【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有斑块缺血性脑卒中组较颈动脉无斑块缺血性脑卒中组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较血尿酸正常者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可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