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两种方式进行疗效及并发症比较研究。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8例56足手术治疗,分为经跗骨窦小切口组(A组)和"L型"切口组(B组)。A组SandersⅡ型18足,SandersⅢ型7足;B组SandersⅡ型9足,SandersⅢ型22足。小切口手术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先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复位后经跗骨窦切口行螺钉固定术;"L"型切口手术方法采用标准切口,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面,复位后以跟骨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评分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观察跟骨宽度、高度、Bolher角及Gissane角。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9~48个月),术后两组Bolh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相比术后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AOFAS评分(74.4±6.7)分明显低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评分(84.6±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附骨窦小切口切开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其疗效确切,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探讨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2年来经采取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的22例(22足,Sanders分型为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病人,同时选取了我科曾经采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的22例(23足,Sanders分型为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病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两者术前跟骨高度、长度、宽度、 Bohler角及Gissane角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具有可比性,术后两者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但两者术前与术后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达到了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跗骨窦切口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且术前及术后住院时间也短。早期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跗骨窦切口软组织并发症明显降低。术后1年VAS评分两者在0~3分之间,AOFAS踝-后足评分两者在73~100分之间。跗骨窦切口优3例,良8例,优良率92%。L形切口优1例,良10例,优良率85%。结论: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不仅可取得与外侧L形切口相当的临床疗效,还具有创伤小、软组织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势,而且患者住院时间短,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160例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两组Bohler角、Cissane角度和跟骨宽度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年,根据Maryfand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组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Cissane角度均较术前升高,跟骨宽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上述骨解剖测量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1年随访期末,总随访率95.63%(153/160),两组Maryfand评分优良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和常规"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相接近,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降低并发症,体现出微创、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跗骨窦与经外侧L形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水平、术前和术后3个月Bohler角和Gissane角,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增大Bohler角和Gissane角,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经外侧L形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经跗骨窦入路及传统外侧L型扩展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入院治疗并符合标准的47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25例和跗骨窦切口入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随访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大小进行测量.术后随访1~18个月,采用AOF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较跗骨窦切口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术后Bohler及Gissane角恢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对比,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结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者需有传统术式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就诊的84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接受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接受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Bohler角、Gissane’s角以及跟骨高度。统计两组手术效果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小于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时Bohler角、Gissane’s角及跟骨高度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比,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更佳,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03-1504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38例(43足)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1例(23足)例行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试验组17例(20足)行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记录术后并发症并得出手术优良率,术后关节功能按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进行评分。结果: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后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有明显改善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组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7.4%,试验组组无皮肤相关并发症,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末次随访关节功能AOFAS评分及手术优良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和部分Ⅲ型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切口小,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中使用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即A组和M组,每组30例,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是A组的治疗方式;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是M组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Bohlers角、Gissans角、并发症、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短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Bohlers和Gissans角均得到改善,且A组的Bohlers角(30.25±2.31)°和Gissans角(120.31±2.56)°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5.933,P<0.05)。两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6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跟骨高度及跟骨结节关节角高于对照组(P<0.05),跟骨宽度及跟骨交叉角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提高AOFAS评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冰 《中国民康医学》2023,(11):142-145
目的:比较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微创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足踝功能指标[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水平,以及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6.49%(32/37),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67-69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并需要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型标准。微创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16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对照组采用经传统"L"形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14例、Ⅲ型9例、Ⅳ型7例)。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足功能的恢复情况,评定治疗的优良率。结果经7~18个月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种患者治疗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对照组有5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伤口换药后约4~8周伤口愈合。结论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固定可靠,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经跗骨窦入路及传统外侧L型扩展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入院治疗并符合标准的47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25例和跗骨窦切口入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随访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大小进行测量。术后随访1~18个月,采用AOF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较跗骨窦切口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术后Bohler及Gissane角恢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对比,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结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者需有传统术式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和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A组和B组,对A组实施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对B组实施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结果:A组手术用时短于B组(P<0.05),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术后1个月足功能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比较,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并发症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4例跟骨骨折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跗骨窦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手术,跗骨窦组行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手术,比较切口长度、出血量、消肿时间、愈合拆线时间、Bohler角、Gissane角、后踝后足功能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跗骨窦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消肿时间、愈合拆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ohler角跗骨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2组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组总改善率为90.5%(38/42),高于对照组61.9%的改善率(26/42, P<0.05)。跗骨窦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2/42),低于对照组50.0%(21/42)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消肿时间、愈合拆线时间、Bohler角、年龄、功能改善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  结论  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优于L形切口,而手术方式、消肿时间、愈合拆线时间、Bohler角、年龄、功能改善等因素影响手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与经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经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复位后Gissane角与Bohler角,以及跟骨宽度与跟骨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ndersⅣ型骨折复位后Gissane角及Bohler角均小于对照组,跟骨宽度大于对照组,跟骨高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与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均为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式,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适用于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而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则更适用于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6.
曹留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25-2926
目的探讨跗骨窦斜切口复位并锁定钢板外置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跗骨窦斜切口复位并锁定钢板外置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足踝功能。统计并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足踝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2/44)]与对照组[13.95%(6/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跟骨骨折患者跗骨窦斜切口复位并锁定钢板外置固定治疗可有效恢复足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与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跟骨骨折(SandersⅡ~Ⅳ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研究组)32例,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AOFAS评分、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等指标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跟骨宽度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与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60例在本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比组(30例36足)和试验组(30例34足),对比组给予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经跗骨窦入路切口插入钢板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足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8.57±3.62)min与住院时间(7.25±2.14)d,均低于对比组的(65.71±5.45)min与(11.62±2.7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患者足功能评分为(80.57±4.62)分,明显高于对比组的(73.13±4.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比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治疗,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与治疗时间,改善了患者的足功能,减少了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方式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4例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L形外侧入路,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跗骨窦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距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VAS评分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距下关节功能轻度受限与重度受限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间隙入路方式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优于L形外侧入路方式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接受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Maryfand评分及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均大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Maryfan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不仅减少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而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