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连续动态监测血乳酸并联合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于我科救治的4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进行分组,同时监测2组患者心排量(CO)、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后12,24h两组研究对象的质量效果。结论:脓毒症患者积极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Pcv-aCO2≥6mmHg时仍提示全身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清除率与超声测算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RVI)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对所有患者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方案按6 h脓毒症集束化治疗行液体复苏,监测ScvO2、乳酸清除率,并经超声检查测算IVC-RVI,分析ScvO2、乳酸清除率及IVC-RVI与EGDT治疗达标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复苏后6 h、12 h及24 h ScvO2、乳酸清除率及IVC-RVI,分析其对预后评估价值。结果:EGDT治疗未达标组复苏后6 h ScvO2、乳酸清除率均低于达标组,IVC-RVI高于达标组(P<0.05);复苏后6 h ScvO2、乳酸清除率低水平组患者EGDT治疗不达标风险分别是高水平组的7.500倍、4.667倍;IVC-RVI高水平组患者EGDT治疗不达标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减阻剂聚乙二醇(PE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大鼠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20只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LPS)建立感染性休克模型,在显微镜下观察脊斜肌微循环并录像。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复方氯化钠+PEG液复苏,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复方氯化钠+生理盐水复苏,记录造模前、造模成功和复苏后大鼠微血管管径、单位血管内每分钟通过白细胞数量、白细胞滚动速度、贴壁白细胞数量,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变化及血乳酸浓度,记录复苏结束后大鼠生存时间。结果与造模前相比,给予LPS后大鼠局部微循环血液流速减缓,白细胞数量增多(P<0.01),滚动缓慢(P<0.01),贴壁数量增加(P<0.01),血压明显下降(P<0.01),血乳酸水平明显上升(P<0.01)。液体复苏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微循环血液流速明显加快,单位血管内每分钟通过的白细胞数量较少(P<0.05),白细胞滚动速度增快(P<0.05),贴壁白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乳酸值则明显降低(P<0.01),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 PEG能够改善感染性休克大鼠早期液体复苏时的微循环,并能更好地维持血压,降低血乳酸浓度,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监测液体复苏在ICU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ICU收治的102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超声监测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尿量、血乳酸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CD4+/CD8+]水平、氧合指数(OI)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量、OI和血清IgA、IgG、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血乳酸和血清IL-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液体复苏用于ICU脓毒症患者可提高尿量、OI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乳酸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CVP监测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5.
徐盈  钟玲  陈国兵  吴海燕  傅小雨 《重庆医学》2013,42(20):2352-2355,2358
目的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系统观察比较不同液体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清除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0.9%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羟乙基淀粉复苏组(HES组)、4%高渗盐水复苏组(4%NaCl组)、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霍姆液组),每组25例。以PiCCO系统监测各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清除率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4组患者的心率(HR)显著减少,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显著增加(P<0.05)。NS组的血管外肺水指数明显增加(P<0.05)。4%NaCl组、霍姆液组实验液体量及复苏液体总量均显著少于NS组和HES组(P<0.01);复苏1h,霍姆液组平均动脉压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1);24h血乳酸清除率也较其他3组高(P<0.01);而4组间严重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观察到霍姆液组28d病死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在脓毒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4种液体均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使用霍姆液可在迅速提升血压的同时,保持较少的复苏液体总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来指导实施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液体复苏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监测,观察组在常规基础监测上增加血乳酸水平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液体复苏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在液体复苏前(T0)、复苏后(T6)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治疗21天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液体复苏6小时后,两组患者心率下降,MAP升高,尿量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P、静脉补液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1天后,观察组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可作为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一项有效指标,也是对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根据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根据PiCCO监测结果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6h复苏治疗后的ScvO_2水平、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时补液量较对照组更多,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肺水肿发生率和28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临床效果.方法 7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治疗组加以PICCO监护仪辅助指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和排尿量及乳酸水平、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复苏12 h后,两组患者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指数和乳酸水平及排尿量、使用呼吸机时间、死亡率、监护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 h后,治疗组患者的ET-1、CK-MB、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Fi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出现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 PICCO监护仪指导液体复苏治疗严重脓毒症休克患者,能及时地纠正患者临床症状,防止出现盲目补液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刘雅东  汪占祥 《医学综述》2012,18(23):4102-410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水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复苏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手术治疗后都采用早期液体复苏,其中对照组采用3.0%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组作为高渗盐水,治疗组采用4.5%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组作为高渗盐水。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与血钾、钠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急诊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液体复苏后1 h的血浆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8都明显降低(P<0.01)。两组在休克复苏前后的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钠在液体复苏后1 h后,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变化不明显。结论高渗盐水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且机体电解质无明显不利变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 应用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方案对30例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测定液体复苏前后的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并与APACHEⅡ作一致性比较.结果 存活组中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后有明显下降(P<0.01),死亡组中虽然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后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在复苏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成活组6h乳酸清除率为43.2%±37.4%,死亡组为14.1%±49.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乳酸清除率<30%时,其判断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86.67%.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按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GDT)方案复苏,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复苏,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参附注射液复苏。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微循环指标[乳酸清除率、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两组复苏6、24 h的HR均较复苏前下降(P<0.05)。研究组复苏6、24 h的MAP和CVP均较复苏前上升(P<0.05)。研究组复苏6、24 h的HR均低于对照组,MAP和CVP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苏24 h的MAP、CVP均高于复苏前(P<0.05)。两组复苏6、24 h的乳酸清除率均较复苏前上升(P<0.05)。研究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 入选11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A、B两组(n=55).A组采用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液体复苏,B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补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乳酸、24 h乳酸清除率、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24 h后,A组乳酸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09),24 h乳酸清除率高于B组(P<0.000 1).A组死亡7例,B组死亡1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A组患者的ICU中位住院时间5 d,B组5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A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心输出量和每搏外周血管阻力明显改善(P<0.000 1).24 h乳酸清除率对死亡结局预测的ROC曲线面积0.693(95% CI 0.589~0.796,P<0.00 1),明显优于基础乳酸的预测作用.结论 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比单纯监测CVP更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组织灌注,在无条件行更多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单位,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指导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价格低廉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6,(3):287-290
目的探讨分钟尿流量监测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住重症监护室(ICU)的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的《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进行规范化治疗及液体复苏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留置导尿管采用传统的尿量监测法(量杯测量尿量)监测记录尿量,研究组留置导尿管采用分钟尿流量监测仪监测记录尿量,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调整液体入量及性质;观察比较两组复苏前、复苏后6 h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尿量变化情况,实现液体复苏目标所需时间及6 h内液体复苏目标实现率。结果复苏前两组CVP、MAP、SCVO2、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 h两组CVP、MAP、SCVO2、尿量均较复苏前显著改善(P<0.01),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实现液体复苏目标所需时间为(3.83±0.83)h,对照组为(5.17±0.9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 h内实现液体复苏目标研究组为29例,实现率为96.67%,对照组为22例,实现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与传统尿量监测方法相比,分钟尿流量监测能更及时、动态、真实反映患者尿量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发现患者的血容量变化,及时分析调整恢复有效血容量,更快更有效地实现6 h内早期液体复苏目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血症休克的有效液体复苏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脓毒血症休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晶体液复苏方案,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白蛋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第1小时液体输注量、住院时间、循环稳定时间、肺水肿发生率以及血乳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第1小时液体输注量为(40.8±7.3)m L,循环稳定时间为(183.2±49.1)min,住院时间为(10.1±5.2)d,在液体复苏30 min后的乳酸水平为(3.4±2.2)mmol/L,乳酸清除率为(0.4±0.2)%;液体复苏6 h后乳酸水平为(2.1±1.1)mmol/L,乳酸清除率为(0.6±0.2)%,均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复苏治疗小儿脓毒血症休克疗效确切,在液体复苏时联合应用白蛋白可缩短循环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迅速改善患儿血乳酸浓度,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纳洛酮辅助治疗脓毒症休克的效果及对乳酸清除率、舌下微循环状态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乳酸清除率、治疗前后血乳酸、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水平、舌下微循环状态[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比例(PPV)、灌注血管密度(PVD)、微血管流动指数(MFI)]、脑氧代谢[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饱和度(rSO2)、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MAP、CV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目标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患儿组织灌注、免疫功能及乳酸清除率的影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乳酸清除率、组织灌注指标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联合目标液体复苏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尿量、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上升;血乳酸水平降低,乳酸清除率上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表(SOFA)评分降低,CD3+、CD4+、CD8+均升高。结果提示,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目标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患儿,可降低患儿血乳酸水平,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其组织灌注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胶体复苏方案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胶体组和晶体组,每组50例。胶体组患者给予羟乙基淀粉胶体复苏,晶体组患者给予乳酸林格氏液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血清乳酸水平、炎症因子水平指标、危重症评分变化以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乳酸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胶体组患者的血清乳酸水平和炎症水平显著低于晶体组(P<0.01)。治疗后胶体组患者的危重症评分和死亡率均低于晶体组(P<0.01或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胶体复苏方案运用于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显著优于乳酸林格氏液复苏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进行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前、治疗6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体液复苏效果与PICCO监测相似,但是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体液复苏更加安全、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ressure (central venous-arterial) carbon dioxide,P (cv-a)CO2]评价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患者119例,根据P(cv-a)CO2水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 mmHg,60例)和对照组(≥6 mmHg,59例),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液体平衡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药物应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乳酸清除率、心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肌酐、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2对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效果具有重要的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联合针对性护理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联合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重症超声指导,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6、24、72 h后液体复苏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脏排量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乳酸、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4 h输液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联合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精准液体管理,可在保障组织灌注充足的同时促进对氧和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