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江医学》2016,(3):287-290
目的探讨分钟尿流量监测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住重症监护室(ICU)的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的《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进行规范化治疗及液体复苏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留置导尿管采用传统的尿量监测法(量杯测量尿量)监测记录尿量,研究组留置导尿管采用分钟尿流量监测仪监测记录尿量,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调整液体入量及性质;观察比较两组复苏前、复苏后6 h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尿量变化情况,实现液体复苏目标所需时间及6 h内液体复苏目标实现率。结果复苏前两组CVP、MAP、SCVO2、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 h两组CVP、MAP、SCVO2、尿量均较复苏前显著改善(P<0.01),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实现液体复苏目标所需时间为(3.83±0.83)h,对照组为(5.17±0.9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 h内实现液体复苏目标研究组为29例,实现率为96.67%,对照组为22例,实现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与传统尿量监测方法相比,分钟尿流量监测能更及时、动态、真实反映患者尿量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发现患者的血容量变化,及时分析调整恢复有效血容量,更快更有效地实现6 h内早期液体复苏目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析PiCCO监测在危重烧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烧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测,研究组实施PiCCO监测,比较复苏前后两组的HR、APACHEⅡ评分、CVP、MAP、EVLWI、ITBVI及GEDVI。结果复苏后,研究组的HR、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研究组的CVP与MA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苏后的EVLWI、ITBVI及GEDVI高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对危重烧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超声监测液体复苏在ICU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ICU收治的102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超声监测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尿量、血乳酸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CD4+/CD8+]水平、氧合指数(OI)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量、OI和血清IgA、IgG、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血乳酸和血清IL-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液体复苏用于ICU脓毒症患者可提高尿量、OI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乳酸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CVP监测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6.
莫东 《黑龙江医学》2015,(4):379-381
目的:液体复苏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监测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确诊的8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并且在我院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的方法为液体复苏治疗,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等各项生命指标;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与试验组的基本相同,但对于患者采取常规的监测。结果试验组的抢救成功率(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61.90%),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PLT(266.8±92.7)s,Hb(94.3±21.2) g/L,PT(12.1±1.5)109/L的水平与对照组患者 PLT(234.1±90.2)s,Hb(82.1± 23.6) g/L,PT(15.3±2.0)109/L差异明显,其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液体复苏的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的监测可对液体的种类以及输入量有指导意义,增加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黄进杰 《中国现代医生》2013,(35):130-131,134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脑复苏时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6例院内心跳骤停患者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复苏时PETCO2值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值的变化。结果好转出院的19例和死产的27例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PETCO2不仅可作为心肺复苏的一种监测指标,而且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45例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PiCCO监测技术分为PiCCO组(=26例)和常规组(=19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6 h后动脉血乳酸值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48 h液体正平衡和去甲肾上腺素总剂量,肺水肿发生率,应用呼吸机时间及预后。结果两组治疗6 h后乳酸〈2 mmol/L和ScvO2≥70%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但PiCCO组液体正平衡明显偏少(〈0.05),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用量偏大(〈0.01),肺水肿发生率明显下降(〈0.01),应用呼吸机时间缩短(〈0.05),两组预后(28d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iCOO给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提供了量化的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及早脱机,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24-27
目的 探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进行脓毒症休克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复苏达标测定时的Pcv-aCO_2(6 mmHg)值作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A组(低Pcv-aCO_2组)与B组(高Pcv-aCO_2组),各3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SOFA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复苏前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B组复苏后的HR、Pcv-aCO_2均高于A组(P0.05),而两组复苏后的MAP、CVP及ScvO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组复苏后的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将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作为对其液体复苏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对其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是否能够继续应用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作为脓毒症液体复苏的指标。方法: 56例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是否≥ 6 mmHg,分为高Pcv-aCO2组和低Pcv-aCO2组。观察2组患者在入组前及入组后12,24 h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灌注指标,包括ScvO2,Pcv-aCO2,乳酸(Lac),Lac清除率;器官功能指标,包括氧合指数(PaO2/FiO2),血肌酐(SCr),肌酸激酶(CK-MB)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24 h内2组患者总液体入量变化。结果: 24例(42.9%) Pcv-aCO2增高≥6 mmHg的患者入高Pcv-aCO2组,其余32例入低Pcv-aCO2组。治疗后12,24 h低Pcv-aCO2组ScvO2和CO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Lac和SCr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P<0.05);低Pcv-aCO2组治疗后12,24 h Lac清除率均明显高于高 Pcv-aCO2组(P<0.05);低Pcv-aCO2组24 h液体入量[(3449.47±695.41) mL]明显少于高 Pcv-aCO2组[(4070.66±757.43) mL](P=0.002)。低Pcv-aCO2组的24 h SOFA评分明显低于高 Pcv-aCO2组;APACHEⅡ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与Pcv-aCO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ScvO2达标后仍然可能存在组织灌注不足,尤其是在Pcv-aCO2 ≥6 mmHg时提示复苏不充分。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脓毒症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临床救治困难,尤其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时,其明显的循环和细胞代谢异常显著增加病死率。早期效果良好的液体复苏对于治疗脓毒性休克或稳定脓毒症所致的组织低灌注十分重要。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判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指导其液体复苏等临床治疗方面提供了较大的帮助。目前较多研究报道了脉搏指示持续心排出量监测(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参与评估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指导液体复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实施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多指标监测 ,在无创血压 (none invasivebloodpressure ,NIBP)无法监测时 ,创造条件进行有创血压 (invasivebloodpressure ,IBP)监测 ,并观察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 12例特重、4例重度烧伤病人桡动脉 6次、足背动脉 12次、股动脉 2次、肱动脉 1次 ,应用聚四氟乙烯套管针进行动脉穿刺 ,通过充满肝素盐水的专用测压管道与监护仪相连进行测压。通过观察动脉搏动波形及血压数值 ,对病人血压实行动态监护 ,并与同体无创血压对比。结果 :有创血压的实施克服了无创压监测的不足 ,使对肢体严重烧伤的病人监测成为可能 ,且可连续监测血压数值及变化。一般来说 ,IBP较NIBP高 5~ 2 0mmHg ,但与无创压的变化同步 ,相关性较好。结论 :有创动脉压监测因可显示动脉波形和数值的动态变化 ,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 ,灵敏度大于无创压监测 ,在严重烧伤病人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 入选11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A、B两组(n=55).A组采用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液体复苏,B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补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乳酸、24 h乳酸清除率、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24 h后,A组乳酸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09),24 h乳酸清除率高于B组(P<0.000 1).A组死亡7例,B组死亡1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A组患者的ICU中位住院时间5 d,B组5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A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心输出量和每搏外周血管阻力明显改善(P<0.000 1).24 h乳酸清除率对死亡结局预测的ROC曲线面积0.693(95% CI 0.589~0.796,P<0.00 1),明显优于基础乳酸的预测作用.结论 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比单纯监测CVP更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组织灌注,在无条件行更多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单位,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指导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价格低廉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单阿莉 《医学综述》1996,2(9):511-512
1 材料和方法我们选用13例心肺脑复苏患者,年龄55~65岁,男10例,女3例,其中脑血管意外造成心跳呼吸停止的7例,慢性肺心病2例,胰腺癌合并型糖尿病2例,外伤引起呼吸衰竭2例。胰岛素采用普通胰岛素,胰岛素用量为44.62±21.26u,数据选取心肺复苏成功后第一个24小时的治疗结果,24小时前后抽血样测血糖、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血清钾离子浓度,取尿样测尿糖,根据血糖测定结果,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降低幅度控制在4mmol/L左右/24小时。2 实验结果胰岛素治疗前后血糖和血渗透压有极显著的差别(P<0.01),其中血糖平均下降了4.47±2.36mmol/L,…  相似文献   

16.
复苏中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纳洛酮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所有患者予胸外心脏按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静推.对照组按上述方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治疗.抢救终止后评价复苏成功情况及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0%.结论 心肺脑复苏中同时应用纳洛酮可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inferior vena cava variability,IVCV)指导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S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SS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接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对照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接受超声监测IVCV指导下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与复苏前比较,复苏72h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均增高,乳酸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MAP、CVP高于对照组,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下腔静脉最大直径(Dmax)、下腔静脉最小直径(Dmin)均增大,IVCV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Dmax、D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IVCV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19.
液体复苏作为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治疗的重点,其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然而,积极液体复苏导致容量负荷过重会使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因此,如何选择液体复苏的终点指标,也就成了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将当前正在使用或研究的液体复苏的终点指标做一综述,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277011)山东省枣庄矿务局中心医院赵德民史翠玲(252400)山东省莘县人民医院蔡克芳1995年6月~1997年6月我院共收治心肺复苏(CPR)后患者54例,其中27例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开始亚低温治疗,即心肺脑复苏(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