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超  指导:杨孝芳 《新中医》2021,53(10):122-124
杨孝芳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病位在脾、胃、肾,此三脏皆赖阳气得以运达。依据"引火归元,温阳补土"的核心思想,杨教授认为该病的核心病机为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治疗上以温阳祛湿通络为原则进行选经配穴,可获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史纪教授根据明代万全提出的小儿"脾常不足"的学术观点,认为小儿脾胃素虚,易为湿邪所困而脾阳虚衰,且肾阳气未充,易生寒湿,故慢性腹泻的病机为脾失健运、肾阳不足,治疗常立足于脾肾,采用温肾健脾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凌家艳  薛莎 《中医药导报》2023,(4):186-188+192
薛莎教授基于《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为脾肾阳气亏虚,清气和水谷精微生成不足,有形物质形成乏源,导致成骨不足,骨骼失养。脾肾阳气亏虚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根本,肝郁阳气不舒、瘀血痹阻是发病的重要环节;治疗当补肾温阳为主,兼顾疏肝通络、健脾养胃,同时配合中医外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4.
手足部角化性湿疹是皮肤科临床难治性疾病,笔者认为本病的病机与脾脏阳虚致四末失养,脾阳虚衰感受燥邪,脾阳虚损累及肺阳相关。阳气不足、四末肌肤失荣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脾阳虚衰是发病的关键病机。温经通阳法属温通法的一种,治疗时当遵循“温通”的原则。阳气是推动体内经气运行的重要部分,以温经通阳法为基本治法,通行一身之阳气、疏通诸阳经经气。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分别施以“温健脾经,补益阳气”“温补阳气,祛邪润燥”“温补肺经,健脾补肺”的治疗方法,贯穿于手足部角化性湿疹治疗之始终。笔者结合古代医家论述、现代各家理论与临床研究,探索从温经通阳角度治疗本病,调和阴阳、调畅脏腑经络气机,从而标本兼治,为本病的治疗打开思路,并提供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阳气升降圆运动”理论的视域下,基于人体脏腑阳气盛衰的季节变化特点探讨失眠的四时病机及治法,认为失眠的病机以脾胃亏虚,湿邪内生为核心,四时病机各有侧重。春季阳气升发异常,肝火上炎或肝气郁滞;夏季阳气偏盛于上,心胆火旺;秋季肺降失司,阳气下降异常,阳热化燥或营卫失和;冬季阳气潜藏失常,虚阳浮越或阴阳两虚。倡导在时间的动态变化中灵活把握失眠的病机,提出构建以化湿健脾为核心,疏肝健脾、清降心胆、肃降肺气、潜阳益肾为四时侧重的“复阳升降”辨治框架,从而丰富以年节律时间特点辨治失眠的中医时间医学研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为临床诊治失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吴炳辰 《吉林中医药》2010,30(5):376-378
脾虚络阻,阳气不达为胃癌的基本病机。脾虚是胃癌发病的根本,脾失健运,导致气血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正气不足,则“经主气”“络主血”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形成气滞、痰凝、瘀血等病理产物阻塞胃络,阳气不达,气滞痰瘀“宿昔而成积”,致胃癌形成。治疗当以健脾通络为,大法,通络当依据气滞、痰阻、血瘀的不同,选用辛香通络、祛痰通络、祛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7.
腹水证,《内经》谓之臌胀、中满。《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之说,常为后世医家用作久病阳虚,气、血、水与阴寒互结而致胀满之病机。脏寒胀满以下利,腹胀满,畏寒,足踵肿为主症,以温阳散寒,驱阴霾之水气为治疗原则。笔者于临症中体察到五脏皆可因虚寒而致胀满。根据脏腑辨证,分经论治,可以取得一定疗效,现举临床实例,以资印证。一、脾阳虚馁,水寒失运,亟须实脾利水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涉及肝、脾、肾三脏,以脾肾阳虚,枢机不利为总病机,常见病机有:脾肾阳虚,寒湿格阳;痰生郁热,热伤气津;肝虚致郁,枢机不利。温阳法为该病的基本治法,同时需融合酸收之药,以收敛体内虚浮阳气、汇聚方中温阳之力;或生津、固精、缩尿、消积,可针对改善消渴临床症状;或柔养肝体,以助肝用,调畅枢机。在主导温阳同时,妙用酸收,能聚敛阳气,生津固精,养肝调枢,契合病机特点,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撷取1则临床验案,动态分析水湿困脾型鼓胀的治疗过程。治疗中围绕水湿困脾的病机,采用益气健脾、利水渗湿为基本治法,方用五苓散加味。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变化,尤其是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切脾手术后,以五苓散加味辨证施治,灵活遣药。应对患者病情进展变化,分析临床思维变化的过程,益气健脾、利水渗湿贯穿治疗始终;当患者出现吐血,适当给予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的药物;脾切除术后,患者气血亏虚,更加注重在健脾益气补血的基础上进行利水渗湿。《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临床诊治应重视培土制水理论,以健脾利湿为核心治法,疏调脾胃升降气机,恢复脾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如此则水湿易去,病情有向愈之机。  相似文献   

10.
岳仁宋运用椒芪连梅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丰富的经验,其认为脾弱胃强是糖尿病的核心病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日久而发病,素体脾肾阳虚,津液输布障碍,浊毒邪气郁积,从而发为麻木、冷痛。核心病机是阳气亏虚,毒损脉络,因此治疗当选择温阳通痹、理糖泄毒为法,温养阳气,宣通闭阻,调节精微输布,驱逐病理浊毒,用以花椒、黄芪、黄连、乌梅为主要药物的椒芪连梅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多涎症临床辨证多从脾肾两脏着手,病机为脾阳虚衰,水湿不化,上泛于口。日久及肾,最终致脾肾两虚,以健脾化饮,益肾摄涎为治法。本文列举多涎症验案2则,以理中汤、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化饮为基础方加用益肾摄涎之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温阳化瘀汤治疗“风心”心衰36例“风心”心衰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仲、水肿范畴。其病机为心阳气虚,推动无力,血脉瘀阻,以虚、瘀、肿为主要临床特征。发作期治疗原则是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基本方为附子、桂枝、生芪、防己、炒白术、炒党参、麦冬、五味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历节病的病因病机,探讨了温阳通络法在《金匮要略·历节病》篇中的具体运用,揭示了温阳通络法是通过温煦、调补正气、散寒、除湿、通络等功效使使闭阻之阳气得以宣通,历节病得以缓解或治愈,是历节病临床选药治疗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仝小林教授认为燥证可分为温燥、津亏凉燥、津充凉燥3类。其中津充凉燥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四肢发凉、诸窍(口、鼻、眼、耳)干燥等,其基本病机为寒湿内盛,阳气不足以化气,证属冰伏热少、阳气不足。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5.
痛风病机与分期证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根据痛风的病因及证候特点,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提出痛风的病因病机是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损伤脾肾,阳气亏损,寒湿内盛,而成虚实夹杂之证。认为临床治疗以分期辨证为好,即痛风的急性期以祛邪为主,间歇期健脾利湿,慢性关节炎期益脾肾活血,痛风性肾病期补养为主,并指出用药要点。  相似文献   

16.
运用脏腑风湿理论探讨寒湿型慢性湿疹的发病规律及治疗,认为寒湿型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特点为:总因复感引动伏邪而发病,其中风寒湿邪外袭是其必要外因;寒湿内伏脾胃、脾失健运是其核心病机;肺失宣降、玄府郁闭是其关键;伤阳是其主线。治疗当调理脾胃以固其本,法宜温脾散寒、淡渗利湿;同时宣肺解表以治其标,法宜辛温发汗、开通玄府,祛邪外出;另外还需时时顾护阳气,不忘通阳。  相似文献   

17.
林素斌  张洁  简小兵 《环球中医药》2022,15(6):1073-1076
岭南地区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高发地区,部分痛风患者的发病以外受风寒湿邪痹阻为主要矛盾,脾肾阳虚是病机根本。此类患者素体脾肾阳虚,又外受风寒湿邪,正虚邪恋,寒湿浊瘀胶结,痹阻经络而为病,不可单从“湿热”论治,要重视“三因制宜”。审证施药以“温”为法,分期论治。在急性期“微汗”以祛散外邪,温经通络以止痛;缓解期注重标本兼顾,温阳健脾补肾以固本,同时清利湿浊以治标。本文旨在结合经验总结及医案分析,为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的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肾阳亏虚,寒湿痹阻为其主要病机,温阳通络法是治疗本病的不易之法。从微观角度探析寒湿痹阻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关系,为温阳通络法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琛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的核心病机责之阴阳水火失衡,阳气虚衰是疾病迁延难愈的重要因素。他从"温阳通络"法角度论治本病,具体运用温阳利水、温阳活血、温阳益气、引火归元等治法,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获得较好的疗效。另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之"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对后世医家继承发展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临床各科疾病具体施方遣药具有指导与启发意义。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阴津化生不足,且土不生金,肺失宣化,痰饮内生上犯而蒙蔽清窍。脾又主湿,虚则水湿不运,清气不升,且困遏脾阳,土不制水,水湿泛滥头面而蒙蔽清窍。诸湿肿满,非脾失健运不成形,诸窍壅塞,非浊气不降不失用。"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故诸湿肿满表现于头面耳鼻咽喉的形式为诸窍壅塞及其机能的减退与失用,针对脾虚之湿病的病机病理,以健脾祛湿为总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