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玉米须总皂苷对高脂饮食喂养的肥胖大鼠棕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UCP1)和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清洁级SD大鼠共40只,在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玉米须总皂苷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给予高脂饮食12周后构建肥胖大鼠模型,治疗时玉米须总皂苷低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玉米须总皂苷100、200 m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1 m L·kg-1·d-1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2周后称重、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棕色脂肪组织,检测血清血脂指标,HE染色检测棕色脂肪组织病理学,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和PRDM16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明显升高(P0.05),棕色脂肪组织重量和棕色脂肪组织重量/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玉米须总皂苷治疗后,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棕色脂肪组织重量和棕色脂肪组织重量/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HDL-C明显升高(P0.05),LDL-C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玉米须总皂苷治疗后,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和HDL-C降低(P0.05),LDL-C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棕色脂肪细胞分布明显减少,脂肪空泡数量明显增加,而玉米须总皂苷治疗后,脂肪空泡数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和PRDM16的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玉米须总皂苷治疗后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玉米须总皂苷治疗12周可以明显降低肥胖大鼠体质量和棕色脂肪组织中的相对含量,这可能与其可以降低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和PRDM1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匹格列酮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高脂饮食诱导(high fat diet-induced, HFD)的肥胖小鼠模型,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激动剂匹格列酮(pioglitazone,PGZ)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组织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FD肥胖小鼠模型(n=30);肥胖小鼠随机分为PGZ灌胃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PGZ 10 mg/(kg·d)灌胃1个月,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灌胃组及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血胰岛素含量;使用RT-PCR检测小鼠棕色脂肪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棕色脂肪组织UCP-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PGZ灌胃的肥胖小鼠棕色脂肪功能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提高;PGZ灌胃组小鼠体重?血胰岛素含量和口服葡萄糖耐量改善?结论:PGZ通过调节棕色脂肪功能基因表达提高棕色脂肪功能,可能是PGZ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机体代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降浊合剂影响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降浊合剂组,每组各10只,其中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降浊合剂组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给予50 g/kg降浊合剂浓缩液灌胃。各组干预8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白色、棕色脂肪中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解偶联蛋白1(UCP1)信使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白色、棕色脂肪中PRDM16以及各组大鼠白色脂肪中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IκBα)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白色、棕色脂肪中U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白色脂肪质量(P<0.01)、白色脂肪系数(P<0.05)和Lee’s系数(P<0.01)均显著升高;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含量均升高,其中三酰甘油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形态和功能差异,为更好地解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SD大鼠各部位脂肪组织样本,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脂肪细胞大小和形态,行细胞RNA抽提及c DNA转录,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相关基因表达,抽提总蛋白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特异性功能蛋白表达。结果:附睾旁、肾周、肠系膜周围等内脏脂肪细胞较皮下脂肪细胞体积大,肩胛间、肩胛下、脊柱旁等棕色脂肪细胞最小。棕色脂肪功能基因(UCP-1、Cidea、PGC-1α)在大鼠的肩胛下、肩胛间、甲状腺下、脊柱旁脂肪组织高度表达,与经典白色脂肪(附睾旁脂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下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如腹股沟、腋下、甲状腺旁)及内脏WAT(如附睾旁、肾周、肠系膜周围)则以白色脂肪功能基因(AP2、HOXC9、Leptin)表达为主,与经典棕色脂肪(肩胛下脂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典皮下WAT(腹股沟皮下)和经典内脏WAT(附睾旁)的棕色、白色脂肪功能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附睾旁、肾周、肠系膜周围等内脏脂肪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MCP-1表达水平较高,与经典棕色脂肪(肩胛下脂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细胞大小以及炎症状态的差异,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而脂肪的棕色功能差异可能与代谢紊乱疾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过表达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对冷刺激诱导后小鼠棕色脂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调控。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Ad-GFP组)、实验组(Ad-CTRP9组),分别注射Ad-GFP、Ad-CTRP9腺病毒。两组小鼠经普通饮食饲喂7 d后再置于4℃环境中冷刺激10 h,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棕色脂肪标志性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在冷刺激诱导下过表达CRTP9,棕色脂肪中碘化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2(Dio2)的mRNA水平升高(P<0.01),棕色脂肪细胞标志基因(UCP-1、PGC-1α、PRDM16和ARβ3)、脂质合成与分解相关基因(PPARγ、HSL和ATGL)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d-GFP组相比,经冷刺激诱导后Ad-CTRP9组解偶联蛋白1(UCP-1)蛋白表达升高,而脂肪分解相关蛋白脂肪三酰甘油脂肪酶(ATGL)表达下降(P<0.05)。结论 在寒冷环境下,过表达CTRP9促进UCP-1蛋白在棕色脂肪组织中蓄积,上调甲状腺激素信号相关基因Di...  相似文献   

6.
目的 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的紊乱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研究MS患者腹内脂肪组织脂联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通过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MS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患者腹内脂肪标本44份,其中MS组21份,对照组23份,RT-PCR检测组织中脂联素、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S组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PAR-γ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脂联素mRNA的表达与腰围(r=-0.616,P﹤0.01)、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r=-0.527,P﹤0.05)、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 (r=-0.699,P﹤0.01)呈负相关,PPAR-γ基因表达与MS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脂联素、PPAR-γ基因表达的改变与MS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为临床诊断、治疗MS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张睿  黄启亚 《海南医学》2022,(23):3121-3124
肥胖目前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其病因及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棕色脂肪组织具有特殊的产热功能,通过产热能够增加能量的消耗,因而被认为具有对抗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巨大潜力。PR结构域蛋白16 (PRDM16)近年来被发现具有激活棕色脂肪组织特异性的生热程序、提高其线粒体密度、促进解偶联蛋白-1 (UCP-1)的表达、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关键转录因子PRDM16的功能以及PRDM16与肥胖关系的研究新进展,以期为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正常大鼠脂肪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普通饲料组(正常组)、高脂饲料组(对照组)、六味地黄丸组(实验组),每组25只。分别于实验的第4周和第8周从每组中随机取10只大鼠进行麻醉,测量腹围,取脂肪组织等处理,将脂肪组织作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六味地黄丸能显著增加大鼠腹腔脂肪含量,减少单位视野所见的脂肪细胞个数,增加单位视野中脂肪细胞的面积,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能使大鼠体质量指数增大、脂肪含量增多、脂肪细胞面积增大,可引起肥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通过棕色脂肪产热基因解偶联蛋白1(UCP1)介导代谢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适应饲养和自主进食空白药物糖丸训练各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氮平给药组,每组12只.奥氮平给药组给予奥氮平(1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空白糖丸,3次/d,共28 d.Western bolot和生化检测奥氮平介导的代谢综合征与棕色脂肪组织(BAT)中UCP1的变化情况;体外细胞实验研究奥氮平对C3H10T1/2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棕色脂肪细胞的影响及UCP1蛋白的变化.结果:体内实验表明,奥氮平明显增加大鼠的体重和白色脂肪的重量(P<0.05),同时升高血清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P<0.05),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P<0.05),降低大鼠基础体温和棕色脂肪组织的重量(P<0.05),改变棕色脂肪组织的形态,并减少了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PRDM16及β3-AR蛋白的表达(P<0.05);体外实验证明奥氮平抑制了棕色脂肪细胞分化发育及UCP1的表达(P<0.05).结论:奥氮平通过降低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与棕色脂肪细胞的发育分化介导机体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Bcl-2的表达及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机制,为临床应用针刺减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高脂饲料制备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肥胖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普通饲料喂养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脂肪组织Bcl-2的表达以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脂肪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肥胖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针刺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较肥胖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大鼠脂肪组织Bcl-2阳性水平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针刺组大鼠脂肪组织Bcl-2阳性水平表达率较肥胖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单纯性肥胖大鼠时脂肪组织Bcl-2蛋白表达与脂肪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88,F=8.49,P<0.01)。结论针刺单纯性肥胖大鼠时脂肪组织中的Bcl-2水平表达降低,脂肪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相清 《医学综述》2013,19(10):1729-1732
棕色脂肪组织(BAT)在维持体温恒定和调节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寒冷刺激可促进成人体内出现棕色样脂肪细胞,这种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介于白色脂肪细胞和经典的棕色脂肪细胞之间,于是提出了"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的概念,且认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肌肉抑制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irisin等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后,能显著促进机体能量的消耗,改善机体糖脂代谢,因此,可能成为针对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异常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正>肥胖现如今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但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肥胖的药物。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脂肪细胞,即棕色脂肪细胞和白色脂肪细胞。白色脂肪组织主要用于储存能量,棕色脂肪组织因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表达解偶联蛋白1(UCP1),拥有非颤栗产热的能力。研究表明,体内高水平的棕色脂肪组织可阻止代谢性疾病的发生[1]。因此,棕色脂肪组织的存在提示了一种潜在地有效控制肥胖的新策略。近年来,人们不断探寻白色脂肪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构建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观察吡格列酮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在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肥胖组小鼠予吡格列酮(每日10 mg/kg)灌胃14天后处死,放免法测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生化法检测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脂联素的mRNA表达.结果:肥胖组小鼠体重,空腹胰岛素及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肥胖干预组小鼠空腹胰岛素降低(P<0.05),血糖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含量升高(P<0.01),HE染色显示脂肪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黄芪改善高脂饲养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黄芪改善高脂饲养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方法 :2 4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高脂黄芪干预组 ,每组各 8只 ,分别予以标准饲料和高脂饲料 ,干预组同时灌服黄芪。 7周后采用葡萄糖 -胰岛素耐量试验测量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值 (K) ,并观察不同部位脂肪组织质量的变化及其与 K值的关系。应用 TU NEL 法观察腹腔脂肪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7周后 ,高脂干预组大鼠经黄芪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K值减小 (P<0 .0 1 ) ,腹腔脂肪组织质量及脂肪细胞凋亡数未见明显差异 ,但与高脂对照组相比 K值明显增大 (P<0 .0 1 ) ,腹腔脂肪组织质量明显减少 (P<0 .0 1 ) ,脂肪细胞凋亡增加 (P<0 .0 1 )。 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脂肪组织分布关系密切 ;黄芪改善高脂饲养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脂肪细胞凋亡 ,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布 ,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连素(BBR)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地鼠内脏白色脂肪组织(VWAT)中PRDM16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 IR)地鼠模型,然后给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肥胖T2DM地鼠模型。健康地鼠60只,选取10只为对照组(接受正常饮食),另50只建立肥胖IR模型。随后,选取10只肥胖IR模型地鼠为肥胖IR组,另选取40只肥胖IR模型地鼠建立肥胖T2DM地鼠模型,最后得到29只肥胖T2DM模型地鼠。在这29只肥胖T2DM地鼠中随机选取10只为肥胖T2DM组,另选取10只为BBR治疗组[每只每天灌服剂量为150 mg/kg的BBR (溶于羧甲基纤维素/PBS溶液)]。治疗9周,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地鼠VWAT中PRDM16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IR组、肥胖T2DM组地鼠VWAT中PRDM16、CtBP-1、CtBP-2、C/EBPβ、PPARγ、PGC-1α、PGC-1β、EHMT1、Ebf2、SIRT1及棕色脂肪组织特异基因UCP-1、Cidea、Elovl3和PPARα的mRNA表达降低,而TLE3和VWAT特异基因Resistin和Serpina3k的mRNA表达增加。 BBR治疗可诱导VWAT中PRDM16信号通路效应,诱导VWAT棕色化基因表型,改善脂诱性IR。结论 PRDM16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基因参与BBR诱导VWAT棕色化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3):178-181
[目的]探讨翻白草丹参合剂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过氧化物酶增殖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制作T2DM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马来酸罗格列酮、翻白草丹参合剂12周.检测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采用PT-PCR方法检测大鼠大网膜PPAR-γ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01),FBC、TC、TG、LDL-C值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体质量显著增高(P<0.05),FBC、TC、TG值显著降低(P<0.05),PPAR-γ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翻白草丹参合剂可能通过提高PPAR-γ基因表达参与降低血糖及改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白色脂肪棕色化是目前代谢性疾病研究的热点,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不仅可负向调控肌肉生长,还与脂肪细胞生长、分化有关,但Mstn对2型糖尿病(T2DM)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 观察Mstn基因敲除的T2DM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探究Mstn对T2DM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 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将12只野生型(WT)、12只杂合型Mstn基因敲除〔Mstn(+/-)〕、12只纯合型Mstn基因敲除〔Mstn(-/-)〕雄性SPF级C57BL/6N小鼠随机各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为WT组、WT+DM组,Mstn(+/-)组、Mstn(+/-)+DM组,Mstn(-/-)组、Mstn(-/-)+DM组,其中WT组、Mstn(+/-)组、Mstn(-/-)组给予普通饮食,WT+DM组、Mstn(+/-)+DM组、Mstn(-/-)+DM组给予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构建T2DM模型。造模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体长、白色脂肪及棕色脂肪质量,计算Lee's指数、白棕比、脂肪指数;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分析白色脂肪及棕色脂肪细胞形态;Western-blotting法测定白色脂肪及棕色脂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解偶联蛋白1(UCP1)、分化簇137(CD137)蛋白相对表达量。 结果 Mstn(-/-)组Lee's指数、白棕比、血清TG水平低于WT组、Mstn(+/-)组(P<0.05),血清TC水平低于WT组(P<0.05)。WT+DM组Lee's指数、血清HDL-C水平低于WT组,白棕比、脂肪指数、血清TG、TC、LDL-C及FFA水平高于WT组(P<0.05)。Mstn(-/-)+DM组Lee's指数、白棕比、血清TC水平低于WT+DM组、Mstn(+/-)+DM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WT+DM组、Mstn(+/-)+DM组(P<0.05)。Mstn(-/-)+DM组脂肪指数、血清TG、LDL-C及FFA水平低于WT+DM组(P<0.05)。Mstn(-/-)组白色及棕色脂肪PPAR-γ、PGC-1α、CD137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WT组、Mstn(+/-)组(P<0.05),白色及棕色脂肪UCP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WT组(P<0.05)。WT+DM组白色及棕色脂肪PPAR-γ、PGC-1α、UCP1、CD137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WT组(P<0.05)。Mstn(-/-)+DM组白色及棕色脂肪PPAR-γ、PGC-1α、UCP1、CD137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WT+DM组、Mstn(+/-)+DM组(P<0.05)。 结论 抑制Mstn基因表达可拮抗T2DM引起的白色脂肪堆积、脂代谢紊乱等肥胖表型,上调PPAR-γ、PGC-1α、UCP1、CD137基因表达,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肥胖症患者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米色化的影响,为治疗肥胖症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 选取择期手术的24例肥胖症患者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分离脂肪组织基质细胞并进行成脂诱导分化,在诱导分化后期加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干预,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Rosi-1组(加入1 μmol/L罗格列酮)和Rosi-2组(加入2 μmol/L罗格列酮)。通过实时定量PCR法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脂肪细胞中解偶联蛋白(UCP1)及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产热基因的表达。通过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甘油释放浓度来评估干预对脂肪细胞脂解功能的影响。 结果 加入罗格列酮干预后,Rosi-1组和Rosi-2组成熟脂肪细胞表现多脂滴外形,UCP1蛋白(t=23.12,P<0.01;t=7.35, P<0.01)和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产热基因UCP1(t=2.63, P=0.03;t=9.86, P<0.01)、PPARγ(t=2.8, P=0.02;t=11.06, P<0.01)和PR16结构(PRDM16)基因(t=2.65, P=0.02;t=12.85, P<0.01)表达水平在Rosi-1组和Rosi-2组中均较对照组上调,且Rosi-1组(t=2.76, P=0.02)和Rosi-2组(t=5.83, P<0.01)的脂解能力较对照组增强。 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提高肥胖症患者白色脂肪组织的米色脂肪细胞的分化,从而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选择性作用于脂肪组织的PPARγ激动剂的研发可以为肥胖症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和数量增生而引起的脂肪组织异常或过度堆积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近年来,自噬在调控脂肪细胞数量、脂肪生成和白色脂肪棕色化等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就脂肪组织中3种不同类型的自噬对脂肪生成、白色脂肪棕色化和脂肪代谢等过程的影响进行系统性总结回顾,旨在阐明自噬对脂肪组织功能及肥胖的影响,进而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链甘油三酯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中β 3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高脂肪饲料肥胖小鼠模型,选取成功造模的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中链甘油三酯高脂组(MCT)和大豆油高脂组(LCT),每组15只,喂饲12周.观察研究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体脂肪、血脂、棕色脂肪组织重量的差异以及棕色脂肪组织中β 3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结束时,MCT组小鼠的体质量、体脂肪量显著低于LCT组(P<0.05),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均显著低于LCT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以及HDL-C/LDL-C比值显著高于LCT组.MCT组棕色脂肪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PKA)及激素敏感脂酶(HSL)均显著高于LCT组.MCT组棕色脂肪组织重量及β 3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T组(P<0.05).结论 MCT可促进棕色脂肪组织增殖及其β3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