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简述系统辨证脉学的主要内容,并记述脉诊在惊悸不安病案的诊疗应用,表明凭脉辨治患者的致病因素和病机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强调凭脉辨治情志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惊”是人类正常的一种情绪反应,过惊则是中医情志致病的一种重要病因。如《素问.举痛论篇》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悸”为一种心动的自觉症状,《金匮要略释义》记载:“《资生》说:有所触而动曰惊,无所触而动曰悸;惊之症发于外,悸之症在于内。”  相似文献   

3.
滕晶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63-1964
<正>《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惊悸不安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严重者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这种症状态持续存在,将成为导致机体功能改变和引发疾病的一种心理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4.
齐向华教授是山东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学教授,现任山东省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脉象研究,经过总结脉诊的临床功能,认为脉诊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诊脉可以辨识致病因素、病机,判定人们的个性、心理经历和心理状态,并对所患疾病具有预测功能。现将其识脉审脉以辨治疾病的三则医案浅析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介绍匡继林教授辨治胎动不安经验。匡教授认为,肾虚为胎动不安的常见病机,治当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常以寿胎丸治疗,随症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中医惊悸不安状态古代医案4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查阅文献,选摘出古代医案中关于惊悸的部分医案,进行病机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治惊悸提供一定的依据。1心肾不交,神不安舍案邵鱼竹起居饮食如常,惟仅能侧卧,稍一合眼,则惊窜而醒,虽再侧眠,亦彻夜不得寐,多年莫能治。孟英以三才合枕中丹加黄连肉桂服之良效。明天冬切六钱,大熟地八钱,九节蒲杵次入一钱,焦远志肉次入一钱五分,血龟板杵先三两,煅龙骨杵先  相似文献   

7.
滕晶 《山西中医》2012,28(10):59-60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反映惊悸的古代验案4则进行赏析,就惊悸不安状态的内涵和病证特点进行探讨、总结,以期为临床辨识与诊治惊悸不安状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滕晶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592-1593
既往文献将惊悸作为一种病因或症状论述,但临床发现,惊悸往往作为机体一种心理紊乱状态成为导致疾病发生、维持或变化的症结所在,本文据此提出"惊悸不安状态"的概念,并对其脉象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辨识和辨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治疗惊悸不安与失眠的本草文献辑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朋  齐向华 《河南中医》2010,30(2):200-202
统计了源于《内经》以后的中医近千种古籍文献,以"惊"、"悸"、"恐"、"怔忡"等为线索,检索出有关"惊悸"的文献资料,再以"眠"、"睡"、"寝"、"卧"、"暝"等为线索,对以上资料进行二次检索,最终获得同时治疗惊悸不安与失眠的方剂40余个。  相似文献   

10.
马达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107-109
目的:总结楚海波主任医师临床论治中风病的学术经验及思想。方法:跟随楚主任临床,观察其辨治中风病经验。结果:楚主任提出整体综合、重个体化、分期施治的治疗原则和早防早治,防治结合的治疗中风学术思想。结论:楚海波主任医师临床辨治中风病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可为当前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和研究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附睾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传统中医文献对"附睾炎"无专门记载,据其临床表现当属"子痈"、"颓疝"、"绣球风"等范畴.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中医院陈德宁教授从事男科临床30 余年,学验俱丰,对附睾炎的辨治见解独到,认为附睾炎发生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密切,尤以肝为最,倡"分期论治,不离乎肝"的论治观点.笔者随师学习,幸得指点,略有所获.现将吾师论治附睾炎的心法与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清贤  赵卫 《河北中医》2012,34(6):808-809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兴趣低下、易于疲劳为主症,并有相应思维和行为改变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低下、反应迟钝、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健忘、头晕头痛、疲乏无力、食欲性欲减退等.抑郁症散见于中医学古籍郁证、脏躁、百合病、癫狂、惊悸、头痛、不寐、奔豚气等病中.刘玉洁主任医师是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学科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全国20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之一,对抑郁症的辨证治疗有独到见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珍玉辨治失眠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既是症状 ,亦是病名。临床以不能入睡或睡后易醒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称之为失眠。早在《内经》时期 ,医学家们已认识到人的寤寐与卫气的循行规律有关。当卫气由动转静 ,由阳分入阴分时 ,即为入睡状态 ;反之 ,卫气由静转动 ,由阴分入阳分时 ,即为清醒状态。可见 ,人的正常睡眠机制 ,是阴阳之气有规律协调的结果。不论何种原因 ,一旦卫气运行失常、阴阳的正常协调受到影响 ,就可导致失眠的发生。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 :“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跷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矣。”著名中医学家张珍…  相似文献   

14.
王法德辨治抑郁症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法德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我们有幸跟随老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王老师辨治抑郁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姜良铎辨治肺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义 《中医杂志》2011,52(6):526-52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临证30余载,学验俱丰,兹将姜老师辨治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呈反复发作,渐进加重之势。本病属中医"肺胀"、"喘证"、"支饮"、"水肿"等范  相似文献   

16.
朱曙东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数十载,对中医内科,尤其是肝胆脾胃病的辨证论治颇有心得,效验良多,笔者有幸随其临证,受益匪浅,现将老师辨治味觉异常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洪品  蒋刚 《河北中医》2007,29(11):968-968
崔金海(1939-)是我院中风科主任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2、3批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博采众长,大胆探索,医术精湛,尤擅中风疾病的治疗。我们有幸从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崔老师治疗中风先兆经验介绍如下。1概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称之为中风先兆。中风病发病前数小时、几日或几个月内,多有征兆出现,临床医生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常见的先兆症状有:突然单眼失明,视物不清,复视或黑朦,短时间迅速缓解;突然不能识别颜色或偏盲;发作性头昏,眩晕,耳鸣,记忆力减退;一过性头痛,偏头痛或原有头痛性质改变,头痛剧烈,…  相似文献   

18.
江育仁教授是自成一家的中医儿科一代大师,在中医儿科基本理论和脾系疾病、肺系疾病、传染病等多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适应不同时代要求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江氏中医儿科学术流派。他从热、痰、风辨证论治小儿急惊风,提出疗惊首重解热、豁痰开窍宁心、虫蛇搜剔息风的三大法则,在急惊风急症、重症治疗中方药应用纯熟,经验丰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20.
葛成永 《河北中医》2001,23(2):126-127
老年性震颤是指发生于老年人 ,以身体某一部分或全身的不随意、有节律的振动 (频率一般在 6~10次 /s以内 )为特征的一组病症。目前西医对这类病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从中医的角度观察老年震颤的临床特征 ,运用中医针灸的方法审因论治 ,可较好地改善症状 ,并控制病情发展。现将笔者运用针灸治疗老年性震颤的辨治体会介绍如下。1 辨阴阳震颤属中医颤振范畴 ,其病机本质为风气内动 ,而其风动的病理基础 ,无外乎阴虚阳亢的阳证和阳虚阴盛的阴证 ,病变的阴阳性质 ,可从震颤频率、肌张力情况及病人寒热喜恶等表现加以鉴别。阳证的震颤频率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