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目前国内外首选的有效的治疗药物。2001年我们采用大剂量L-Asp治疗2例ALL患儿,并检测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血清中门冬酰胺(Asn)水平。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是相对少见、恶性程度很高的血液系统肿瘤, 常伴纵隔肿块和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 预后差, 年龄≥10岁是T-ALL/LBL的不良预后因素[1]。目前国际上仍未有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 指南推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样方案诱导治疗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2], 但无合适供者、移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高等因素限制了其应用。对于不能移植的患者需要探索高效且安全的方案, 使其获得长期生存。POG 9404研究中含有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方案(以下简称为POG 9404方案), 治疗T-ALL/LBL的5年及10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0.2%及78.1%[1]。有研究表明大剂量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和增加三联鞘内注射(TIT)次数可提高疗效, 减少CNS复发。我们对POG 9404方案进行改良, 增加大剂量L-ASP疗程数, 并将头颅放疗(CRT)替换为强化TIT以预防CNS侵犯。4例青少年患者未进行allo-HSCT也获得长期生存, 且无CNS复发。现总结改良POG 9404方案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以探索L—ASP副作用的发生与患儿所处治疗阶段的关系,以便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化疗安全性及患儿的长期存活率。对38例处于诱导缓解期患儿与40例处于维持期加强治疗患儿在应用L—ASP时的相关副作用发生率及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过敏反应、高血糖症及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在维持期加强治疗的ALL患儿高于诱导缓解期患儿,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异常、胰腺炎、低蛋白血症、胃肠道反应及合并感染性休克等副作用在诱导缓解期患儿中发生率高。结论:L—ASP在使用过程中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尤其在诱导缓解期ALL患儿中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定期全面监测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化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ALL)的诱导缓解及维持长期无病生存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L—ASP需要通过耗竭机体血液循环中的门冬酰胺(asparagines,ASN)来发挥其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故ASN的耗竭可能会使某些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细胞受损,导致各种毒副作用产生,甚至造成化疗相关死亡。为减少L—ASP毒副反应的发生,细心周到的护理,尤为重要。2009年1—12月我科共为20例ALL患儿应用L—ASP,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3岁,因"淋巴结肿大1个月"于2019年10月就诊于我院。血常规示:WBC 1.25×109/L,HGB 76 g/L,PLT 44×109/L;骨髓涂片:原始幼稚淋巴细胞93.5%;骨髓免疫分型:异常细胞占非红细胞的94.1%,主要表达cCD3、CD5、CD7、CD34、CD38,部分表达CD13、CD33,不表达CD2、mCD3、CD4、CD8、CD79a、cMPO,免疫表型符合异常早期前体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ETP-ALL);染色体核型:46,XY,-7,+der(1;19)(q10;q10)[2]/45,X,-7,+der(1;19)(q10;q10),-Y[2]/46,XY[10];骨髓RNA测序:未见融合基因,FLT3-ITD突变阳性(等位基因比1.5);腰椎穿刺结果正常。综合上述结果,确诊为ETP-ALL。先后接受1个疗程VDCD(长春地辛+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和1个疗程CAG(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诱导化疗,均未达到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6.
对于首次完全缓解(CR)、适合标准化疗的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 中外指南推荐中、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2~4个疗程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1,2,3]。有研究显示, 细胞遗传学低危AML患者采用多个化疗药物联合的化疗方案和单一大剂量Ara-C比较, 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2019年Ara-C全球供应不足, 米托蒽醌断药, 结合既往研究, 我中心制定改良IA3+4方案替代中剂量Ara-C(MD-Ara-C)作为AML缓解后巩固治疗方案。现回顾性分析本中心37例于2019年接受改良IA3+4方案巩固治疗2~4个疗程低危AML患者, 以81例2017-2018年接受MDAra-C方案患者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巩固治疗的疗效,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21年4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11所医疗中心确诊的656例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460例)和验证集(196例)两个队列,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建立预后评分系统,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6(34,57)岁,男456例(69.5%),鼻部受累561例(85.5%)。203例(30.9%)患者采用了以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接受P-GEMOX(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优于接受SMILE(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左旋门冬酰胺酶+依托泊苷)方案的患者(85.9%对63.8%,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CA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ECOG PS)评分、HGB、EB病毒DNA是ENKTL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基于本研究筛选出的预后因素的预测性能优于国际预后指数、韩国预后指数和自然杀伤淋巴瘤预后指数。结论性别、CA分期、ECOG PS评分、HGB和EB病毒DNA是接受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的ENKT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方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者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唐都医院血液病中心接受治疗的T-L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达到CR或PR的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8例患者接受了ALL儿童方案治疗,经2个疗程的诱导化疗后39例达CR,9例达PR。其中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者14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者7例,21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②中位随访时间31(9~16)个月。3年总生存(OS)率为61.0%(95%CI 53.7%~68.3%),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4.8%(95%CI 47.1%~62.2%)。③移植组和未移植组3年OS率分别为84.7%和42.8%(P=0.006),两组3年PFS率分别为75.4%和38.9%(P=0.004)。④auto-HSCT组与allo-HSCT组患者的OS率、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20、0.597)。⑤...  相似文献   

9.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20%~30%的初诊患者诱导化疗失败,完全缓解(CR)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复发[1]。这部分患者挽救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一般情况、遗传学特点、前期治疗用药等确定。另外,部分初诊AML患者在确诊时身体状况较差或合并症多,只能接受低强度治疗或减低剂量的化疗方案。基于此,我们设计了阿扎胞苷(AZA)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和阿糖胞苷(Ara-C)方案(AZA+HA)用于难治复发AML患者的挽救治疗以及不适合强化疗患者的诱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或RUNX1-RUNX1T1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相对较好,但老年或因严重合并症不适合强诱导缓解化疗的患者或患者出现难治/复发时如何选择诱导缓解治疗方案是临床的难题之一。维奈克拉(Ven)为一种口服的选择性小分子BCL-2抑制剂,其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或低剂量阿糖胞苷(LD-Ara-C)成为75岁及以上、不适合强化疗的初治AML患者的治疗新选择^([1-3])。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外报道索拉非尼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FLT3-ITD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均有效^([1,2]),但对于老年、机体状态差、合并脏器功能减退、重症感染及复发后诱导治疗不易缓解患者,单药及联合高强度化疗难以耐受且缓解率低。因此,如何选择与索拉非尼协同,既能提高缓解率又能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方案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及临床实践均表明维奈克拉(VEN)联合阿扎胞苷(AZA)已成为老年、不适合高强度化疗初治及复发患者的新选择^([3])。我们尝试采用索拉非尼联合VEN+AZA方案诱导治疗FLT3-ITD突变阳性AML,并对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