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平人大暑、处暑和秋分的脉图模型及其参数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高精度智能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对42例受试者在大暑、处暑、秋分节气的前后3天进行信号采集,应用正弦函数谐波拟合方法构建脉图模型,并对脉图参数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类分析.结果 大暑、处暑两个节气及大暑、秋分两个节气的脉图参数差异较大;处暑、秋分两个节气的脉图参数差异相对较小.左、右关脉位和右寸第7次谐波的相位是区分大暑和处暑脉图的重要参数;左、右关脉位和右寸相位7、左寸相位9是区分大暑和秋分脉图的重要参数;左手寸部相位6、关部相位11、尺部的相位3和能量8是区分处暑与秋分脉图的重要参数.夏季的大暑与秋季的处暑、秋分相比,右手人选参数是左手的两倍;秋季的处暑与秋分相比,左手入选参数是右手的2.8倍.结论 夏秋季脉图参数有明显变化,秋季的处暑和秋分比较脉图参数变化较小.脉位和频域参数在分类中的作用明显大于时域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中医现代脉诊数据回答《黄帝内经》"脉其四时动奈何?"的问题,探讨平人四时脉(正常人四季脉)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高精度智能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采集1年12个月内12个节气点的平人双手6部脉的脉诊信息;应用正弦函数谐波拟合方法构建脉图模型;对193个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年里双手6部脉的脉位原始数据的分布,呈现了明显的同步、规律性的变化,并发现1年12个月的脉位、脉力均值与天、地背景数据显著相关,据此绘出了曲线图。结论:平人四时脉的脉图参数可以提供人应天地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证型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脉图参数的变化规律,探索特征参数。方法运用智能脉诊仪采集16例火热相关证候失眠患者、18例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及20名健康人群的寸口六部脉的脉图参数,应用最小二乘回归选优方法进行分析,使用特征参数图谱方式进行表达。结果失眠心脾两虚证的特征参数包括时域参数2个(左、右尺w),频域参数23个(右尺相位6、左关能量6等),主要分布在左尺、右尺及左关部位;失眠火热证相关的特征参数包括六部脉脉位,时域参数5个(左关h1、左尺h1等),频域参数9个(右关能量4、右尺能量4等),主要分布在右寸、右关和右尺部位;失眠两组之间的特征参数包括时域参数5个(右寸t1、右尺h1等),频域参数7个(右寸相位7、左寸相位12)等。结论不同证型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群及失眠不同证型间的脉诊参数存在差异,右尺相位6/左关能量6、右关能量4/右尺能量4及左寸相位12/右寸相位7可能分别为失眠心脾两虚证、火热证及心脾两虚证火热证的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探讨平人四时脉年节律变化情况,认知平人四时脉变化规律。方法:在2年的时间内,以每月下旬的节气为时间节点,采集863例次平人双手6部脉的脉诊信息,应用余弦函数谐波拟合方法构建脉图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类分析。结果:四季的脉图通过脉图参数是可分类的;脉位、脉力与天地数据,即日照角度、日落时间、气温等呈现出同步、规律性变化,说明脉位随四季同步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慢性胃炎患者寸口六部的脉图,并按中医辨证标准分成脾胃气虚(气虚)、阴虚内热(阴虚)、湿困脾胃(湿困)、肝郁气滞(肝郁)四型。结果表明,证型不同脉形各异,肝郁型多弦脉,阴虚型多滑脉,湿困型脉多弦兼滑,气虛型脉多软而小。证型与左右手两关部脉力有显著相关意义,右关比左关更为明显,气虚型右关脉减弱,湿困型右关脉增强,肝郁型左右两关脉增强,阴虚型左关脉减弱,表明寸口六部分候脏腑功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西北地区阳虚质女性与平和质女性寸口脉脉诊信息的差异性。方法 应用三探头中医智能脉诊信息采集装置对西北地区阳虚质女性及平和质女性进行脉诊信息采集,将采集得到的脉诊信息进行预处理并建立12谐波模型,提取特征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AC)、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LS)及套索回归(Lasso)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阳虚质女性的脉诊信息与平和质女性比较差异显著,分类判决的准确率在73%~92%之间。阳虚质女性脉诊信息变化的关键参数集中在左尺h1、s、s2,右尺t1、s1/s2。结论 阳虚质女性较平和质女性脉诊信息有特征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双侧尺脉的力量和面积等相关参数上,可能与中医理论认为阳虚体质以肾阳不足为根本相关。不同体质人群脉诊信息具有各自的特点与特征,通过脉诊信息的分类识别可以为中医体质辨识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西北地区健康人群中气虚、阳虚体质者的脉诊信息特征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采集西北地区健康人群中气虚、阳虚体质者脉诊信息,进行预处理和12次谐波拟合后获取193个特征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套索回归等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类判决和特征挖掘。结果:西北地区健康人群中气虚、阳虚体质者脉诊信息特征有较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左关w,右关s1、s、h1,左尺s和右尺s1、s、h1等参数。结论:西北地区健康人群中气虚和阳虚体质者脉诊信息差异显著,阳虚体质较气虚体质人群脉诊信息差异主要表现为尺脉脉力、面积等参数显著降低,提示阳虚体质较气虚体质人群而言,脉象变化主要在尺脉,可能与阳虚体质的本质为肾阳不足有关。本研究通过脉诊信息进行体质分类,为中医体质客观化辨识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失眠患者6部脉图参数特征,探讨失眠对人体的影响。方法:应用最小二乘回归选优分析方法,筛选出失眠患者的双手寸、关、尺6部脉图主要分类参数,并构建脉图模型,用最有代表性的6个参数对2组人群进行分类判决。结果:失眠患者和正常人的脉图有明显差异,正确区分率为87%。左寸、右关和右尺脉的参数在2组人群分类中影响最大。结论:对失眠患者可以通过脉图参数与正常人区分,这为从中医脉学角度诊疗失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寸口六部脉差异形成的血液动力学机制。方法 ZBOX-Ⅰ型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82名在校大学生寸口六部压力脉图。根据柳兆荣等提出的压力谐波1/4波长定律及相关方法,通过分析压力脉图计算脉图对应的脉搏波波速(PWV)及反射因子(Rf)。比较寸口六部之间PWV及Rf的差异,并分别分析寸口六部PWV及Rf与压力脉图各参数的回归方程。结果根据压力脉图计算的血液动力学参数PWV及Rf六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寸口六部PWV及Rf与身高、体重、取脉压力及各脉图参数的相关性的分析,Rf与w、t1、h4、ad、h1、h3有线性回归关系(P<0.05),其中与w的相关程度最高;PWV与体重、w、h3、ad、t5有线性回归关系(P<0.05),其中与h3相关程度最高。寸口六部Rf各自的相关性与总体情况较一致,右关部特殊。寸口六部PWV各自相关性的部位差异无明显规律,右寸、左尺、右尺较一致,右关部仍特殊,无变量进入线性回归方程。结论通过压力脉图计算的血液动力学参数PWV及Rf尚不能说明六部脉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象与"人与天地相参"理论的相关性及其重现性。方法于2012年7月22日(大暑)至2014年6月21日(夏至)、2016年10月23日(霜降)至2018年10月23日(霜降)分别进行二轮实验观察,第一轮观察对象42人,第二轮50人,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在职职工、在读研究生。基于动态标准化脉诊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采集受试者双手寸、关、尺的脉诊信息,同时记录当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昼时长、夜时长天地背景数据。采用余弦函数谐波拟合脉图建模方法获取脉图参数,通过两轮次脉学实验观察,从脉图参数角度分析脉位、脉力与天地参数的相关性与重现性。结果在193个参数中,脉位、脉力是跟随天地参数(太阳角度、气温)变化最明显的两个参数。脉位、脉力在两轮次实验中均伴随太阳角度呈现规律性和重现性。两轮次实验的脉位、脉力与太阳角度具有强相关性或中等相关性。结论脉位、脉力呈现出"人与天地相参"的规律,且具有重现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12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64例属肝郁证,62例属脾虚证)患者和65例正常人左右关脉图形的对比分析,发现肝郁证左关脉图重搏前波、降中峡显著抬高,主波变宽,重搏波平坦及降支速度明显变小;脾虚证有关脉图主波变小,主波及降中峡提早出现,重搏前波降低,重搏波明显抬高,降支速率增快。表明肝郁证左关脉偏弦,脾虚证右关偏滑。提示肝脾不同病证在寸口分候的相应脉位上有不同反应,左右关脉与肝脾病证有相关性,为“左关候肝,右关候脾”的论述提出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客观准确的脉象信息是中医脉诊判断病理的重要依据,三部脉诊仪寸关尺精准定位为获得准确的脉象信息提供了保障。方法 依据中医“三部九候”理论,本文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寸关尺三部智能定位的方法。为实现寸口三部脉的脉搏信号准确采集,采用六个步进电机以及丝杠导轨搭建了脉诊仪的三部定位机构,实现脉搏传感器在水平面上的运动;使用摄像头实现腕部图像的获取,基于机器视觉算法实现寸关尺三部位置坐标的计算。结果 基于OpenCV机器视觉库对腕部图像进行预处理后,进行皮肤分割、多边形轮廓拟合和角点检测等操作,根据中医脉诊理论和桡动脉解剖知识,识别出寸关尺三部的准确位置。最后基于RS485通信技术驱动控制水平运动的步进电机,将脉搏传感器移动到寸关尺对应的位置,实现寸关尺三部的智能定位。结论 本研究可为脉诊三部自动定位研究提供参考,为智能脉诊仪的使用和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健康人多因素与脉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人为研究观察组, 观察不同性别健康人的脉图变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健康人脉图参数基本数值区间与变异, 在各生理常数与脉图各峰高, 及U角、主波角相关性分析中, 初步显示在右脉脉图H1与体质量、体质量系数呈正相关, 具有显着性;与性别、血压成正相关趋势, H4则呈现相近趋势。体质量、体质量系数、血压高压与右侧脉图U角有正相关趋势。身高与T4、T5呈负相关趋势, 血压与T1 、P角呈负相关趋势。[结论] 生理常数与脉图参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对应的影响趋势, 可为脉象的客观化研究和疗效客观评定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雪亮 《中医杂志》2001,42(11):650-651
孔令诩先生乃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孙,他临证强调四诊合参,不可偏颇。只有四诊合参,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求得认证准确,并常以经文为训:“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素问·脉要精微论》)。1 微妙要脉,不可不察掌握寸关尺三部脉的细微区别,有利于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如老中医邢锡波说:“如右关脉独沉,知胃有宿疾;若右关脉沉滑,为食热壅滞;如右关脉现  相似文献   

15.
中医寸关尺脉象与取脉压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寸口部寸脉、尺脉最佳取脉压力的浮沉判别方法和阈值,解决三部脉象检测仪器研制过程中三部脉象如何定量加压的问题。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55例,分别采集同一受试者同手寸口部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最佳取脉压力,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人体关脉最佳取脉压力比寸脉最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189±0.053,正常人体关脉最佳取脉压力比尺脉最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226±0.044。结论通过计算最佳取脉压力的衰减程度,由关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推断出寸部和尺部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部脉图特征参数之间的差异。方法:以51名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PDS-1型三部脉诊仪以总按的取脉手法,对受试者双手的寸口三部脉同时施以浮、中、沉三种取脉压力,获取寸、关、尺三部脉图,以时域分析方法提取脉图参数特征。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左右手、取脉位置(寸关尺)和取脉压力(浮中沉)对脉图具有影响;左右手与取脉压力具有交互作用,取脉位置与取脉压力具有交互作用,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脉图幅值参数h1~h5。结论:健康大学生寸口三部脉图参数之间存在差异;PDS-1型三部脉诊仪能够获取丰富的脉象信息,为脉诊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医脉诊寸关尺分属脏器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大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0):2147-2147,2168
从手掌鱼际穴到手臂桡动脉一寸许能反映人的气血情况 ,故称气口或脉口 ,亦称寸口 ,是中医脉诊部位。在这小段寸口脉上分寸关尺三部 ,寸在远心端 ,尺在近心端 ,关居中。该处皮肤肌肉又是中医望诊之一 ,称尺肤诊。寸尺脉中间部分名关 ,即分界之意。左右寸关尺各代表不同脏器 ,即右寸肺 ,右关脾 ,左寸心 ,左关肝 ,左右尺为肾。1 尺脉的研究《难经·十四难》说 :“上部无脉 ,下部有脉 ,虽困无能为害 ,所以然者 ,人之有尺 ,比如树之有根 ,枝叶虽枯槁 ,根本将自生。”《脉经》也说 :“寸关虽无 ,尺犹不绝 ,如此之流 ,何忧殒灭。”以后学者都强调…  相似文献   

18.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特色诊法初步实现了客观化和数据化。脉诊仪能够识别临床常见基本脉象的脉图特征,脉搏波参数的客观数据可以为脉图分类提供数据支持,脉图的获取与分析技术的优劣决定着评判的标准。脉诊仪,尤其是传感器的研究及更新,脉象采集的规范化以及脉图分析的准确性成为脉诊客观化和现代中医临床运用的重要前提。文章从脉诊现代化研究的3个方向:一是传感元件更新;二是脉图分析技术;三是脉诊临床应用,综合评述了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提出脉诊现代化研究的趋势,研制符合中医脉象本身内涵、符合现代仪器要求的中医智能脉诊仪系统,融合中医诊疗数据与现代医学诊疗数据,在数据、诊断和疗效之间建立科学的对应关系,最终形成具有辨证论治内涵的智能医学诊疗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9.
针刺对健康大学生关脉脉图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脉像仪观察针刺前后脉图的变化。90例健康大学生配对分成3组,分别观察针刺曲泉、阴陵泉、阑尾穴前后两关脉脉图参数变化。结果:针刺曲泉穴后右关脉脉图主波波幅明显增高(P<0.05);针刺阴陵泉穴后左关脉脉图主波波幅显著增高(P<0.01),右关脉脉图降中波波幅明显增高(P<0.05);两组左右关脉脉图的脉动周期均明显延长,以左心室舒张期延长为主(P<0.05);左心室舒张期在前组明显延长,P<0.05,而在后组则明显缩短,P<0.05,且而组间有明显差异。针刺阑尾穴后两关脉脉图的参数无明显变化。提示针刺肝脾经腧穴在关脉部位上有不同表现,即支持寸口六部分候法,与传统的“左关候肝”,“右关候脾”不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0.
厘清寸口脉分部的发展演变,分析不同分部方式与脉诊的内在关系,深挖寸口脉长度说法混乱的根源,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解读。寸口脉分部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初的整体寸口脉过渡到“尺寸两部脉”,最终定型为“寸关尺三部脉”,不同的分部方式构建了相应的脉诊体系。由于寸口脉的分部,导致了寸口脉的长度说法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混乱的根源在于误将“尺寸两部脉法”与“寸关尺三部脉法”混为一谈,故而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正确厘清两套脉诊体系的关系,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